移动学习网 导航

请翻译一下“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至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 《秦晋鞍之战》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2024-06-01m.verywind.com
“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什么意思~

解释:唯独礼器与名爵,不能够借给别人。
摘自《左传·成公·成公二年》,出自《鞌之战》这一篇目。
原文如下:
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
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
“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翻译:
新筑人仲叔于奚救了孙桓子(孙良夫),孙桓子才得以免于一死。此后,卫人要赏赐仲叔于奚封地,仲叔于奚谢绝,却请求朝见时用曲悬、繁缨之礼(仲叔于奚这种请求是以大夫僭用诸侯之礼),卫君答应了仲叔于奚的请求。
孔子当时听说了这件事,说:“可惜啊!不如多给他些封地。唯有服器与爵位,不能假手他人,应有君主掌管。爵位名号是使人们产生信赖的标志,在上位的人使人信赖,才能保享车服之器。”
“车服之器体现礼法,礼法用来规行仁义,施行仁义才能生利,而有利方能治理百姓,这是治理国家的关键。若将这些假手他人,是给人以国政。国政亡,则国家随之灭亡,难以抵挡啊。”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齐晋鞌之战发生于公元前589年。当时,晋国的执政卿士郤克为报齐国戏辱之仇,借鲁、卫求援之机,发兵攻齐。
主战场为鞌,故史称“鞌之战”。这场战争以晋国胜利而告终,但大大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实力。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
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鞌之战》

秦晋鞍之战
癸酉,师陈于鞌。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却克,郑丘缓为右。齐侯曰:“余姑翦灭此而朝食!”不介马而驰之。却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曰:“余病矣!”张侯曰:“自始合,而矢贯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轮朱殷。岂敢言病?吾子忍之。”缓曰:“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然子病矣!”张侯曰:“师之耳目,在吾旗鼓,进退从之。此车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辔,右援枹而鼓。马逸不能止,师从之。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
韩厥梦子舆谓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从齐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公曰:“谓之君子而射之,非礼也。”射其左,越于车下;射其右,毙于车中。綦毋张丧车,从韩厥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韩厥俛定其右。
逢丑父与公易位。将及华泉,骖絓于木而止。丑父寝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击之,伤而匿之,故不能推车而及。韩厥执絷马前,再拜稽首,奉觞加壁以进,曰:“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曰:‘无令舆师陷入君地。’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且惧奔辟而忝两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摄官承乏。”丑父使公下,如华泉取饮。郑周父御佐车,宛茷为右,载齐侯以免。韩厥献丑父,邵献子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将为戮乎?”却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乃免之。
翻译:
公元前589年六月十七日,齐、晋双方军队在鞍摆开阵势。邴夏为齐侯驾车,逢丑父当为戎右(古代战车,将领居左,御者居中。如果将领是君主或主帅则居中,御者居左。负责保护协助将领的人居右)。晋国的解张为郤克驾车,郑丘缓当戎右。齐侯说:“我姑且消灭了这些人再吃早饭。”不给马披上甲就驱马奔驰(之:指驾车的马)。郤克被箭射伤,血流到了鞋上,没有中断擂鼓,说:“我受重伤了(古代病重、伤重、饥饿、劳累过度造成体力难以支持,都叫‘病’)。”解张说:“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进了我的手和肘,我折断射中的箭杆继续驾车,左边的车轮都被我的血染成了黑红色,我哪敢说受伤?您(‘吾子’比‘子’更亲切些)忍著点吧!”郑丘缓说:“从一开始接战,如果遇到地势不平,我必定下去推车,您难道知道这些吗?不过您确实伤势很重难以支持了。”解张说:“军队的耳朵和眼睛,都集中在我们的鼓声和战旗,前进后退都要听从它。这辆车上只要还有一个人镇守住它,战事就可以成功。怎么能由于伤痛而败坏了国君的大事呢?穿上盔甲,手执兵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伤痛还不至于死,您(还是)努力指挥战斗吧!”解张将右手所持的辔绳并握于左手,腾出右手接过郤克的鼓槌擂鼓。张侯所驾的马狂奔起来(由于单手持辔无法控制),晋军跟随他们。齐军崩溃。晋军追赶齐军,绕着华不注山追了三遍。
韩厥梦见子舆(韩厥父,当时已去世)对自己说:“次天早晨避开战车左右两侧!”因此(韩厥)在战车当中驾车追赶齐侯。邴夏说:“射那个驾车的,是个贵族。”齐侯说:“称他为贵族又去射他,这不合于礼。”(按,乃齐侯愚蠢之举)射他左边的人,坠落车下;射他右边的人,倒在车里。(晋军)将军綦毋张(晋大夫,綦毋氏,名张)失去战车,跟随韩厥,说:“请允许我搭你的车。”跟在左边或右边,(韩厥)都用肘制止他,使他站在自己身后(按,韩厥由于梦中警告,所以这样做,以免綦毋张受害)。韩厥弯下身子,把倒在车中的戎右安放稳当。
逢丑父和齐侯交换位置(这是逢丑父为了保护齐侯,乘韩厥低下身子安放戎右的机会与齐侯交换位置,以便不能逃脱时蒙混敌人)。将要到达华泉(泉水名,在华不注山下)时,(齐侯)两边的(中间两马为服,旁边两马为骖)被树枝等钩住。(昨天夜里)丑父睡在轏车(一种卧车)里,有蛇从他身底出现,以臂击蛇,手臂受伤却隐瞒了伤情(按,这是为了交代丑父之所以不能下来推车而补叙的头天夜里的事)。所以不能推车而被追上。韩厥手持拴马绳站在齐侯的马前(絷:拴缚马足的绳索),拜两拜,然后下跪,低头至地(这是臣下对君主所行的礼节。春秋时代讲究等级尊卑,韩厥对敌国君主也行臣仆之礼)。捧著一杯酒并加上一块玉璧向齐侯献上,说:“我们国君派我们这些臣下为鲁、卫两国求情,他说:‘不要让军队深入齐国的土地。’臣下不幸,正好在军队任职,没有地方逃避隐藏(我不能不尽职作战)。而且怕由于我的逃避会给两国的国君带来耻辱。臣下不称职地处在战士地位,冒昧地向您报告,臣下不才,代理这个官职是由于人才缺乏充数而已(外交辞令:自己是不得已参加战斗,不能不履行职责,来俘获齐侯你)。”逢丑父(充齐侯)命令齐侯下车,往华泉去取水来给自己喝。郑周父驾著齐君的副车,宛茷担任副车的车右,载上齐侯使他脱身。韩厥献上逢丑父,郤克的将领手下要杀掉他。呼喊道:“从今以后不会有代替他的国君承担患难的,有一个在这里,还要被杀死吗?”郤克说,“一个人不畏惧用死来使他的国君免于祸患,我杀了他不吉利。赦免他,用来鼓励事奉国君的人。”于是赦免了逢丑父。

唯独礼器与名爵,不能够借给别人,这是您的职责啊。
(您通过封授)名爵而获得(臣子的)信忠,因臣子的信忠才能帮您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得好才会使人遵守礼法,人人遵守礼法才会做仁义之事,对人仁义则利人利己,获得好处。使普通的百姓都能享受利益,获得好处,这才是为政(治理国家)的大事啊。

嗯,我觉得我翻译的还是比较准的,器是指礼器,名是名爵,当时孔子主张恢复周礼,而周礼注重等级制度,因此礼器为重。名爵就好翻译了,就是封官授爵嘛,呵呵

惟独名位和器物,绝不能假借与他人,这是君王的职权象征;名位可以产生威信,威信可以守护器物,器物可以体现礼乐等级,礼乐等级可以行使道义,道义可以产生利益,利益可以平定百姓,政治出自礼乐啊!

唯有服器与爵位,不能假手他人,应当由君主所掌管。爵位名号是使人产生信赖的标志,在上位的人使人信赖才能才能保享车服之器,车服之器体现礼法,礼法用来施行仁义,施行仁义来产生利益

Only devices with names, not dummy the king of the Division also given name to a letter; the letter in order to keep devices, devices as well as ceremony, ritual actions to justice, righteousness to make a profit, benefit to the civilian population, the government is also great festival

器:指曲县、繁缨等器物
名:指当时爵号
器名:皆人主掌握以指挥、统治臣民之具,不能假借于人
名以出信:有某种爵号,既赋予某种威信
信以守器:有某种威信,既能保持其所得器物
同样的一种物品在不同身份地位人的手里体现的价值和认同感不一样
器以藏礼:制定各种器物。以示尊卑贵贱,体现当时之礼。
礼以行义:义寻礼而行
义以生利:行义然后能产生大众之利
利以平民:平:治理。君子离娄下【君子平其政】可证,亦可连言【平治】,如孟子公孙丑下【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可证

春秋左传注二 文公 宣公 成公 杨伯峻 中华书局(修订本)788页
刚好在写相关论文,此为原文注释,亦是最贴近原义。

  • ...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是什么意思?
  • 答:译文:从前仲叔于奚对卫国有功劳,而于奚却谢绝了奖赏他的城池,请求在他的车上挂上“繁缨”(。孔子认为不如多给他些城池,只有车服仪制和爵号是不可以借给别人的。原文: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出处: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左丘明的《春...

  • 名与器不可以假人是什么意思
  • 答:是名份和礼仪不能随意授予给不配得的人。在古代社会,名份和礼仪是与人的身份和地位相关的重要因素。孔子强调,这些名份和礼仪应该根据一个人的品德和行为来决定,不是随意给予。

  • 名与器不可以假人是什么意思
  • 答:“名与器不可以假人”是一句成语,意思是指不能用虚假的名声和外在的装饰来掩盖一个人真实的品格和本质。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注重自身素质、修养和内在品德,而不是只追求表面上看起来好听或者华丽耀眼的形式。在评价一个人时,应该更加关注其为人处事、道德操守等方面,不被表象所迷惑。

  • “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什么意思?
  • 答:回答:此处之名意为美名,器意为器量器型等假借在此是假借于别人,而非假借与别人连起来,就是别人的始终都是别人的,借用别人的东西来说成是自己的东西就是成了也不长久,修道要自己修。举个挖苦人的例子:凤姐红了,出名了,但不是美名,无论她怎样穿那些穿在别的某些人身上好看的漂亮的衣服,观众都觉得...

  • 君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什么意思
  • 答:作为一国君应该重视礼器和自己的名爵,不应该轻易假借给旁人。

  • 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什么意思
  • 答:“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这句话出自《春秋左传》这句话的背景是一个春秋时期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孔子的人在一次旅途中遇到一个骗子,但孔子没有上当受骗,最后骗子被揭穿。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要珍惜自己的财富和名誉,不要轻易相信别人,更不要被别人欺骗和剥夺。在当今社会,这句话的意义...

  • 齐晋鞌之战原文和译文
  • 答: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 孙桓子还于新筑,不入,遂如晋乞师。臧宣叔亦如晋乞师。皆主郤献子。

  • 齐晋鞌之战原文及翻译
  • 答: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若以假人,与人政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弗可止也已。”翻译 鲁成公二年春,齐顷公攻打我国北部边境,包围了龙邑。齐顷公的宠臣卢蒲就...

  • 文言文翻译《资治通鉴.周纪一》
  • 答:所以说,礼教中最重要的就是地位高下的区分。 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昔仲叔于奚有功于卫,辞邑而请繁缨,孔子以为不如多与之邑。惟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政亡则国家从之。卫君待...

  • "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是什么意思?
  • 答:【出处】《左传·成公二年》【注解】行:实行。利:利益。平:安定。大节:重要的法度,准则。说明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原文节选】“新筑人仲叔于奚救孙桓子,桓子是以免。既,卫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仲尼闻之曰:「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