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六国论苏洵原文和译文

2024-06-01m.verywind.com
~

《六国论》的原文译文如下: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译文: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导致了自己的力量亏损,这就是灭亡的原因。有人问:六国互相灭亡,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贿赂秦国的国家是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所以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秦国在用战争夺取土地以外,小的就获得城镇,大的就获得都市。

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实际多到百倍。六国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加起来也到不了百分之一百二。由此可见,秦国最渴望得到的东西是土地,而六国最担心失去的东西也是土地。他们看着自己的领土一点点地被割占,一天天地不安心。

如果秦国攻打某个国家,其他的国家不会出兵帮助它吗?然而他们不肯这样做!明知割地给秦国会带来灭国的下场,却希望通过割地求得暂时的安稳!这真可谓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六国论》讲述的道理:

1.、《六国论》讲述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六国中有的国家并没有贿赂秦国,但由于其他国家贿赂秦国,导致自己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无法单独保全。这说明了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一个国家如果只依赖外交手段,而忽视自身实力的增强,是难以保持独立自主的地位的。

2、《六国论》讲述了秦之欲无厌的道理。秦国最渴望得到的是土地,而六国最担心失去的也是土地。因此,秦国不断扩张,以满足其无止境的欲望。这说明了在国家利益面前,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出正确的战略和政策,不能被敌方的欲望所左右。

3、《六国论》讲述了抱薪救火的道理。苏洵引用古人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的话,说明了一个国家如果采取妥协政策,只会助长敌人的气焰,让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侵略和扩张。因此,必须采取积极的、坚决的措施来抵抗外敌的侵略,才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 六国论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 答:译文 六国的灭亡,不是兵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贿赂秦国,实力便亏损了,这就是六国灭亡的道理啊。有人说:“六国一个接一个灭亡,全都是由于贿赂了秦国吗?”我说:“不贿赂秦国的由于贿赂秦国的而灭亡了,由于失掉了强有力的援助,就不能单独保全了。所以说‘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 六国论的原文、翻译及赏析作者:苏洵
  • 答:译文:1、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锐利,仗打得不好,弊病在于割地贿赂秦国。割地贿赂秦国,自己的力量就亏损了,这是灭亡的原因。有人说:“六国相继灭亡,全都是由于割地贿赂秦国吗?”回答说:“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因为他们失去了强有力的外援,不能单独保全。所以说:...

  • 《六国论》原文及翻译是什么?
  • 答:苏洵对此痛心疾首,他借古喻今,纵横恣肆,痛陈利弊,对当权者进行规劝,希望其改弦易辙,增强国力,与敌斗争。苏洵的议论虽不无可商榷处,但总的立论是正确的,并且不幸为苏洵所言中:就在苏洵死后六十年,终于发生了“靖康之变”(1126年),北宋重蹈了六国的覆辙,为后起的金所灭,徽、钦二帝被俘,客死异国他乡。 《...

  • 六国论的原文翻译
  • 答:译文:如果凭着偌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又不如六国了。出处:北宋苏洵所作的《六国论》。原文节选: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

  • 苏洵在巜六国论》中认为六国自我保全的方法是什么?
  • 答:原文 六国论 宋代: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

  • 苏洵《六国论》原文与翻译
  • 答:《六国论》——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邪 」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 六国论的原文和翻译
  • 答:六国论原文如下: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

  • 六国论原文和翻译
  • 答:《六国论》原文和翻译如下: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

  • 六国论翻译及原文
  • 答:六国论翻译及原文如下:一、六国论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

  • 六国论原文及翻译一句对一句
  • 答:《六国论》原文及翻译一句对一句如下: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翻译: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主要在于用土地来贿赂秦国。拿...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