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知识梳理】

2024-06-02m.verywind.com
~ 《五柳先生传》知识梳理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字 得分

文学常识填空。

《五柳先生传》一文的作者是 ,名 ,字 , (朝代)

伟大的 诗人。

给加点的字注音。

嗜酒 吝情 短褐 晏如 造饮辄尽

黔娄 汲汲 俦 衔觞 箪瓢屡空

解释加点的字和加横线的词。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

不求甚解;每有会 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 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 辄尽,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 吝情 去留。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

结,箪瓢屡空, 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 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

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四、虚词的辨析。

1.其:亦不详其姓字 亲旧知其如此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2.之:或置酒而招之 黔娄之妻有言

3.以:因以为号焉 以此自终

以乐其志

4.而:既醉而退 或置酒而招之

五、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思想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文中写五柳先生好读书这一爱好的句子是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文中引用黔娄之妻的话以表明心志的句子是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六、翻译下列句子。

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2.好读书,不求甚解。

他喜欢读书,但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4.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趣而感到无比的快乐。

七、比较阅读。

(一)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

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既醉而退,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

自娱,颜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二)靳秋田索画(之二)

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没没墨

墨①,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②苦茗,

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③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④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

吾画兰画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郑板桥集》

注释:①没没墨墨:义同“懵懵懂懂”,糊涂,不明白;②啜:饮,喝;③仄径:狭窄的小路;④适适然:

形容快乐开心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窗外修竹长 ②忽得十日五日之暇空闲

③绝不知乐在何处绝对_____ ④用以慰天下之劳人宽慰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

这是多么高雅而富有情趣的事啊,但是能有如此享受的人,自己却不懂得。

②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那些平常的客人不过来,只有几位知己好友到访,内心也无比欢喜,不禁惊叹:这样的日子真是难得

啊。

3.选文(一)中最能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的一句是“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选文(二)描写的主要内容是描述作者清贫的生活,并表明作画是为给辛苦劳作的人欣赏。

4. 选文(一)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五柳先生?从中可见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选文(一)从号的由来、思想性格、生活状况、兴趣爱好四个方面介绍五柳先生,从中可见五柳先生

是一个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率真放达、特立独行之人。

5.选文(一)介绍了五柳先生的哪三大爱好?(可用原文回答)

①好读书②性嗜酒③常著文章

6.五柳先生的率真体现在哪里?请结合选文(一)的有关内容,简要分析。

⑴“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竟然以宅边的五棵柳树作为自己的号,随意自然,绝不附

庸风雅,性情何等率真洒脱。⑵“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读书一旦读到会意之处,便沉醉其中,

忘记了一切,特别率真可爱。

⑶“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可以看出他随心而为,毫不拘束,率真放达。

⑷“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可知他面对穷苦的生活环境,依然泰然处

之,并不追求物质享受,十分率真。

⑸“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表明他读书不求名利,只求精神上的安慰,特

别符合率真的性情。

7.比较阅读选文(一)和选文(二),举例谈谈郑板桥与五柳先生在思想品格上有哪些相同点。 (3分)

①都具有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居所简陋,一个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一个是“三间茅屋”,但

他们一个“晏如也”,一个“此是何等雅趣”。

②在文中,他们都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欣喜之情,说明了他们都具有远离官场污浊,甘于退守清贫的

超凡脱俗的思想品格。如一个是“欣然忘食”、“忘怀得失”,一个是“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

  •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 答:第一节自开头至「因以为号焉」,交代「五柳先生」号的由来,开篇点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文章开头第一句,即把这位先生排除在名门望族之外,不仅不知他的出身和籍贯,「亦不详其姓字」,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姓埋名的人。晋代是很讲究门第的,而五柳先生竟与这种风气背道而驰,这就暗示五柳先生是一位隐士。「宅...

  • 五柳先生传重点知识点总结有哪些??
  • 答:(1)、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特点。五柳先生对名利看得很淡,对物质生活没有过高的的追求,安贫乐道,文中反映他这种思想性格特点的句子是“闲静少言,不慕名利”。五柳先生是作者的自画像,因此这样的性格和思想正表现了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安于贫穷的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气节。(2)...

  • 五柳先生传文学常识的复习笔记
  • 答: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

  • 五柳先生传原文_翻译及赏析
  • 答:但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就与五柳先生的“不慕荣利”有关。五柳先生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表明了五柳先生是一位有知识的人,和那个时代的社会对他的限制和迫害。 第三节自“性嗜洒”至“不吝情去留”,写“五柳先生”的饮酒嗜好。作者...

  • 《五柳先生传》一课的文言知识(包括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
  • 答:译文: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和表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用它做了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每当对书中意旨有所领会的时候,就高兴连饭都忘了吃。他有嗜酒的天性,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

  • 《古文观止·五柳先生传》译文与赏析
  • 答:五柳先生传 东晋·陶渊明 【题解】本文是陶渊明托五柳先生之名而作的一篇自传。陶渊明在隐居田园后下写了大量优秀的诗篇,或赞美劳动生活,或描绘恬静的大自然,文笔质朴而清新。描写了一个性格旷达率直,品德廉洁高尚,不慕富贵名利,安心读书写作的知识分子形象。表达了作者守志安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
  • 答:《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五柳先生传》的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

  • 五柳先生传原文翻译全文
  • 答:1、译文 陶潜,字元亮,年轻的时候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以真性情而高兴。被乡邻所看重。曾写《五柳先生传》,在里面说:“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不能遮阳挡风,旧衣衫穿破了,盛饭的容器屡次空着,是安然自若的样子。”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这样说。他的亲戚...

  • 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注释
  • 答: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所写的《五柳先生传》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原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

  •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五柳先生传》全文翻译加分析
  • 答:五柳先生安闲沉静,不好言谈,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的时候,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生性嗜好喝酒,但因为家贫就不能经常得到。亲朋好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备酒招待他。他前去饮酒时总是开怀畅饮,直到大醉方休;醉后就向主人告辞,从不以去...

    相关主题

      相关链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