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黄百韬死后,蒋介石要搞公祭仪式,但很多人却“忘”了他埋在哪儿

2024-06-02m.verywind.com
~ 1948年11月22日,午夜,碾庄圩附近的一处山林。黄百韬腿部中弹,正坐在一块大石上喘着粗气,身边只剩下他的副手杨廷宴一人。

“胜则举杯欢庆,败则拼死相救”,黄百韬说完这句话,仰天长叹一声,举起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扣动了扳机。

谁知子弹偏了几分,这一枪并没有让黄百韬当场丧命,然而剧痛已经让他瘫倒在地,浑身抽搐不止。在一旁的杨廷宴不忍看他如此痛苦,掏出手枪抵住黄的胸口开了一枪。黄百韬闷哼一声,终于彻底解脱。

电视剧《大决战》中的黄百韬,是一个非常正派的军人形象,他有能力、有威望、有胆识、会打仗,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决定以死报国,决不投降。对我们来说,黄为了蒋介石反动政府而死毫无价值,死得轻于鸿毛,可是我们不能否认黄百韬是一个称职的将领、真正的军人。

黄百韬,字焕然,非蒋介石黄埔系的军官,却担任了国民党军精锐第七兵团司令,可见蒋介石对其军事能力的认可。他曾被授予光华宝鼎勋章、青天白日勋章,这是国民政府对保家卫国、抵御外辱有功军官的最高褒奖。

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黄百韬多次带领整编25师与粟裕交手,各有胜负,是解放军一个非常头痛的对手。假如不是国民党内部混乱不堪,将领不和,黄百韬未必会命丧碾庄圩,落得个如此凄惨下场。虽然黄死后被追赠陆军二级上将,可是如果他泉下有知,了解了蒋介石的所作所为,一定也会替自己不值吧。

黄百韬死后,杨廷宴开始琢磨如何处理他的尸身。正巧这时一个华野战士搜索过来,看到这般景象,立即举起枪对准杨廷宴,大声说:“干什么的,死的是谁?”

杨廷宴急中生智,带着哭腔对解放军战士说:“我……我是军队的伙夫,这人是我哥哥,我们从军队逃出来的,跑到这里哥哥被流弹给打死了,我也不想活了。”说罢顿足捶胸放声痛哭。这名战士看杨廷宴哭得情真意切,不像装的,心生怜悯便转身离开了。

杨廷宴待四下无人,便用附近捡到的一件大衣把黄百韬的尸体裹好,接着用刺刀在一棵大树下挖了一个坑,把尸体草草下葬。之后,他仔细记住了埋葬地点的地形、山势和周围特征,匆匆离开。

天色拂晓,碾庄圩激战一夜,此时依然杀声一片。杨廷宴吓得慌不择路,不慎扭到了脚踝,更跑不动了,在井皿村北边被解放军俘虏。由于战事紧张,解放军只留了一个班看守包括杨廷宴在内的200多名俘虏。

杨看有机可乘,就一瘸一拐地走到班长面前,可怜兮兮地说:“长官,我是被国民党军强迫抓来当兵的,一共才当了8个月的兵。我上有80老母,下有2岁的孩子,而且我腿还有残疾,走不动路的。您就可怜可怜我,放我回家吧。”

解放军的班长也是新兵刚升上来的,没啥经验,便问杨廷宴:“你在军队里做什么的?”杨赶忙说:“我就是个做饭的,你看我这腿,也打不了仗啊。”班长一检查,发现杨的腿上的确有伤,又寻思只是个伙夫,心里一软,训斥了他几句就放他自行离开了。

杨廷宴辗转回到南京,向蒋介石汇报了黄百韬的死讯,然后直奔上海徐家汇,向黄百韬的家属报丧。正巧华北剿总副司令李文也在黄百韬家,得知黄百韬的死讯后,一群人哭作一团。黄百韬的妻子柳碧云对杨廷宴说:“老黄战死沙场,为党尽忠,得把他的尸体运回来安葬才行。”

杨廷宴拿出一张烟盒纸,对柳碧云说:“掩埋黄司令的地方我已经画成地图,就在这张纸上,按图就能找到。嫂子节哀,如果不是总裁让我去温州执行任务,我就带着你们去了。”

杨廷宴没走多久,黄百韬的老同学张进叶来了。他得知黄百韬在碾庄身亡的消息后,马不停蹄赶到上海的黄家吊丧。张一进门,柳碧云就扑倒在地,涕泪交加地说:“大哥,你来得正好,你是徐州人,百韬的尸身还在碾庄,你得想办法把他接回来啊。”

黄百韬的二儿子也跪在地上,动情地说:“大爷,您给我带路,我得把父亲的尸体运回来。”张进叶连忙把母子二人扶起,静思片刻后说:“我理解你们的心情,但是这次偷运百韬的尸体,得想个万全之策才行。碾庄一带现在已经被共军占领,我们要去的话不能带证件,不能带武器,也不能去太多的人。”

张进叶、李文、柳碧云面面相觑,虽然还有顾虑,却都从对方脸上看出了一份坚定,于是几人开始制定具体的“偷尸”计划。

张进叶、李文仅自然不会让柳碧云冒险,他们只带了两名士兵,从上海坐火车来到蚌埠。然后两人换上礼帽大褂,还用被单子包了两大包香烟用于应付检查。两名士兵把他们送到武河县便离开了,因为再往前走就是解放区了。

张、李二人在附近置办好棺材,按照杨廷宴的地图来到埋尸地点,很快就挖到了被大衣包裹的尸体。在大衣兜里,他们翻出了一个铜牌,上写“来宾证十七号”,这是蒋介石发给黄百韬的出入证,绝对没错。他们将黄的尸体放进棺材,装上土车推走。

张、李二人历经磨难,躲过重重盘查,总算是把黄百韬的尸身运上火车,送到南京中国殡仪馆。

1948年12月8日,蒋介石在黄百韬追悼会上带领大家默哀,之后发表讲话:高度肯定黄百韬过往的功绩,赞扬他为党国牺牲的英勇精神,号召所有高级将领学习黄百韬的精神。

12月16日,蒋介石决定为黄百韬举行“国葬”,并为黄百韬题字“大仁大义”。国防部长何应钦题字“焕然将军殉国纪念:浩气长存”。

1949年1月18日开始,《中央日报》连续多日头版刊登首都各界追悼黄百韬大会公告:定于1月19、20、21日三日为黄百韬举行公祭。

1949年1月25日,《中央日报》刊登:黄百韬忠骸定于明日安葬。

次日,黄百韬的灵柩在在南京岔路口附近的曹古山国葬区下葬。蒋介石本来是要主持国葬仪式的,但是当时蒋已经下野去了奉化,应该是没有出席黄百韬的葬礼。

后来因为修建312国道的关系,曹古山被铲平,黄百韬的这个墓现在已经找不到了。虽然后来在台湾蒋介石又给黄百韬修了一座坟墓,但是考虑到当时国民党走得匆忙,真的有时间特意去把黄的尸体挖出来带走吗?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黄百韬之妻柳碧云看到蒋介石下野,无心给黄主持国葬之后,彻底寒了心,便决定给黄百韬另寻下葬之处。她和杨廷宴、李文等人决定到城外勘查一番,另选一处风水宝地安葬黄的尸身。

第一天他们来到中华门外,没挑中。

第二天他们又来到中山门外,还是没找到合适的地方。

第三天他们驱车向栖霞山方向行驶,来到太平门附近。当行驶到蒋王庙的时候,柳碧云看到了明代开国功臣李文忠的墓地,便要司机停车。三人下车后登上一段台阶,站在李文忠墓一侧的小山头放眼望去,看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小树林。

这里宁静安详、松柏长青,柳碧云觉得这里最适合丈夫“长眠”。李文望着东面巍巍紫金山,南边碧波清澈的玄武湖,也不由得脱口而出:“太美了!”杨廷宴说:“风景此处独好,将焕然的墓选在李文忠的墓边,既能混淆视听,更加安全,也方便黄家的后代过来祭祀。”

三人再无异议,当即决定将黄百韬的墓选在这里,并在墓碑上刻“黄焕然之墓”。为了避人耳目,柳碧云特意选了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下葬。这里本来就偏僻,人烟稀少,交通不便,黄百韬墓悄然出现,除了极少数知情者外,几乎无人知晓。

从古至今,死后有多个“疑冢”的基本都是生前杀戮太重的帝王,死后怕人掘墓报复,比如曹操72疑冢、成吉思汗也有5个疑冢。估计黄百韬生前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个普通的国民党将军,死后也能享受3个“疑冢”的待遇,以至于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死后究竟埋在了哪里。

如今黄百韬的尸骨是葬在曹古山,之后下落不明;还是跟着蒋介石迁墓到了台湾五指山;亦或是葬在太平门外的李文忠墓旁?由于年代久远,知情人也都不在,恐怕很难说得清了。

2004年,黄百韬的儿子带着一大家子人从美国回到南京,专门去了李文忠墓祭拜他的父亲,还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也许我们可以由此推断黄百韬的“真身”还是留在了大陆,毕竟亲儿子来祭拜,总要事先做一番功课吧。这么说来,台湾五指山黄百韬的墓,大概率只是个衣冠冢。

一代名将黄百韬,生前执掌着国民党军队徐州剿总序列中最大的兵团,却因为蒋介石的胡乱指挥,被围困在小小的碾庄圩。虽然蒋得知消息后派出多路大军前去营救,却因为国民党将领们的贪生怕死,加上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最终功败垂成。

值得敬佩的是,黄百韬在坐困孤城,没有援军的情况下,依然顽强坚守了12天。但是黄百韬的结局其实早已注定,大势面前,他最多只能算是负隅顽抗、垂死挣扎,没有任何胜算。不过黄百韬能够至死坚持“命令第一、荣誉至上”的军人准则,虽然阵营不同,我们依然要向这位值得尊敬的对手致以崇高的敬意。

黄百韬的悲剧在于他错看了形势,跟错了“主子”。蒋介石任人唯亲、气量狭窄、朝令夕改、言而无信,他的“昏庸无能”注定了国民党军队的衰败,黄百韬等人不过是他和反动政府的“殉葬品”罢了。

在黄百韬的追悼会上,蒋介石曾失声痛哭,高喊“黄埔精神不死”,以致后来也成为蒋的一个笑柄。因为黄百韬不是黄埔生,而蒋介石重用的黄埔系,只会争权夺利、贪污横行,结局不是被俘虏就是当逃兵,哪还有一点黄埔精神的影子。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不是蒋介石胡乱指挥,黄百韬可能早就安全撤回徐州了,不至于死得毫无价值;死后,蒋介石也没有提出主动寻回这位拥有“黄埔精神”将军的尸骨;后来,又是他薄情寡义,寒了人心,柳碧云义愤难平,只得给丈夫另寻他处安葬。

然而像黄百韬这样的“顽固分子”,我们就要彻底地否定他们,鄙视他们吗?我们要辩证客观地看待他们:他们只是军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本身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各为其主罢了。

而且,黄百韬在抗日战争时期是有功的,在浙赣战争中,黄百韬任三大战区参谋长,他作战英勇,毫无畏惧,亲临一线指挥。同时黄百韬不忘整顿军纪,令行禁止,让松散的国军面对日寇时,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多次粉碎了日军的进攻计划。

黄百韬是一位真正值得尊敬的对手,是真正的军人!我们同情他的遭遇,缅怀他抗日战争时期的功绩。同时,我们也要牢记他的教训,那就是永远不要站在人民的对立面!

黄百韬的三座疑冢,曹古山的已经不在了,而台湾省的我们也难以前去祭拜,唯有李文忠墓依然讲述着这位将军的过往。如今,在李文忠墓的后面插了一块牌子,牌子上简要介绍了黄百韬的身份和生卒年月,如果有机会去南京 旅游 ,不妨前去一睹这位将军的风采。

  • 黄百韬是什么意思 《法语助手》法汉
  • 答:早年在江苏督军李纯部下当传令兵。李纯将心爱的一个婢女许给黄为妻,而且很快在此婢女协助下黄被李保送到其主持的金陵军官教育团学习,期间结识张宗昌等人。李纯死后,张宗昌率部南征,黄于是投降张宗昌。因为好学上进,不次擢升,北伐前夕,已在张宗昌麾下徐源泉部升到旅长。不久张宗昌兵败蒋介石,所部被蒋...

  • 刘峙为何用几句话就让国军猛将邱清泉无言以对?
  • 答:但实际上在淮海战役刚开始的时候,黄百韬兵团是完全有可能避免被华东野战军包围的。但由于黄百韬兵团在战场上连续浪费了几天宝贵的时间,最终走上了覆灭之路。而导致黄百韬兵团浪费时间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的第四十四军。根据蒋介石的作战命令,当时黄百韬要接应位于海州、原九绥区所属的第四十四军一起...

  • 粟裕:孟良崮围歼张灵甫,淮海战役毛泽东为何说“不用向我请示”_百度知...
  • 答:作为华野的最高统帅,陈毅一直在反复思量着攻打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利弊,最后他坚决地说, 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一定要歼灭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活捉张灵甫 ,让蒋介石知道我们解放军的厉害。一锤定音,张灵甫和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死期要到了。 当张灵甫发现陈毅和粟裕的军队,在第七十四师的外围构筑阵地时,还以为...

  • 中国历史上最牛的阳谋有什么?
  • 答:国民党如果贸然前进,华野将形成新的包围圈,这样不仅救不了黄百韬,这两个兵团也要被包围,这样就形成了尖锥形的战术,前面兵力少,众多的兵力在后面,进攻乏力...如果把自己的目标藏起来,不敢见人,不敢与人言说,大搞阴谋,怎么去团结大多数人呢?怎么去谋取“优势”呢? 1927年蒋介石大搞“阴谋诡计,”发动了“四·...

  • 粟裕有多牛?蒋介石“五大主力”被他灭一半,毛泽东:他最会打仗
  • 答:1927年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常德军警也随之发动了“敬日事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谈话结束后,主席玩笑道: “既然留在中原,就要把邱清泉和黄百韬都算在你粟裕的名下。” 粟裕听闻...粟裕大将去世后被火化,家人从他火化的头颅骨灰中,发现三块弹片。 这三块弹片伴随着粟裕走过了半个世纪...

  • 孟良崮战役25师救援74师积极吗?黄百韬是张灵甫的「 ”猪队友”吗?_百...
  • 答:虽然张灵甫未必会服从杂牌出身的黄百韬,但 *** 军队内部也很注重论资排辈。黄的资历显然比张老。张即使心里不服不忿也不好更多说什么。而黄百韬在这个时候任纵队司令,他虽觉得张灵甫是个「 ”烫手的山芋”,但「 ”毕竟归他指挥,总体还是比较满意的”。 不管怎么说,既然名义上归黄百韬统一指挥...

  • 孟良崮战役,粟裕用五个纵队包围74师,蒋介石命10个军反包围华野_百度知 ...
  • 答:远的也才三天的路程。不过让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在这些国民党军增援部队中,只有一支杂牌部队—黄百韬的整编25师拼死增援,其余的部队都在观望,尤其是张灵甫的老上级(整编83师师长李天霞)巴不得看张灵甫倒霉。战斗进行到5月16日下午,终于将整编74师全歼,张灵甫被华野官兵击毙。

  • 何基沣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后被蒋介石软禁,淮海战役致命一击_百度...
  • 答:蒋介石就让宋哲元的29军进行扩编,代替中央军驻扎在华北平原。 一九三六年六月六日,由汉奸组成的察冀...但冯治安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就是何基沣的缓兵之计,目的就是为了稳住冯治安,不要让他干扰自己的战场...在经过反复确认后,刘峙和冯治安异口同声地说:“黄百韬兵团完了”。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

  • 揭秘:杂牌军中的王牌将星黄百韬的辉煌与覆灭
  • 答:不久在友人帮助下前往江西投军,辗转来到江苏督军李纯手下当传令兵。因黄做事得力而得到李纯赏识,李不仅将心爱的一个婢女许给黄为妻,而且很快在此婢女的协助下被李保送到其主持的金陵军官教育团学习,期间结识了张宗昌等人。李纯死后,张宗昌率部南征,黄于是投降张宗昌,不久张宗昌兵败蒋介石,所部即被蒋...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