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石奢者 中表现了石奢怎样的高尚品格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

2024-05-16m.verywind.com
文言文石奢者,楚昭王相也中石奢和李离都是怎样的人~

在文言文“石奢者,楚昭王相也”一文中,石奢和李离这两个人都是奉公守法、坚贞自守、勇于担当的人,他们的过失即使已经得到了君王的赦免,自己也不会原谅自己。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我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自杀而死。 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给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

石奢代表法家精神最高境界,依法治国,不徇私枉法, 不偏袒亲人。

石奢自刎
-------为父尽孝为王尽忠谁又为死者尽命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没有来自奸贼的陷害,也没有来自国王的误解,用不着剖腹辩冤,就这样一个正直廉洁,大公无私,无所畏惧的人却不得不自杀。
因为石奢遇到了一个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
这个难题是在石奢巡视的时候遇到的,道有杀人者,追之,乃其父也,逮住的杀人凶手居然是石奢的父亲.
石奢把自己的父亲放了,然后命人把自己捆绑到国王面前,石奢告诉王说,杀人者,臣之父也,如果我以法律来衡量和判决我父亲的罪行,当杀之,可如果我杀了父亲,我是不孝,现在,我无视法规,违法放走罪犯,我是不忠,臣罪当死。
王说,只是你没有追到凶手而已,不当伏罪,你还是继续为我执掌管理国事吧。
石奢说,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免我的罪过,是王的恩惠,伏诛而死,乃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不能做孝子,死。
不能做忠臣,死。
奇怪,石奢身上高度体现了儒家学说的理想人格,怎么一直没有成为儒家所推崇的榜样人物,石奢放走了自己的父亲,没人说石奢不是孝子。石奢自杀死了,没谁说石奢不是忠臣,司马迁写下这段故事,不是要说石奢是个奸臣和小人。
石奢的可贵在于坚持自己的原则,在自己的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时,在自己无法解决这矛盾时,宁可去死。
面对这样一个坚持原则、毫不苟且的人,似乎不应该再说什么了。
石奢是个认真的人,可还应该有比石奢更认真的人,会站出来说,这事还没完,还不能就此结案。
石奢伏诛,罪在私放人犯,循亲违法,辜负了王的信任。事实上石奢并没有杀人,石奢的罪和他爹的罪是两码事,石奢不能顶替他爹的罪行,真正的杀人凶手依然逍遥法外。
石奢死了,却把难题留给了国王,如果王缉捕凶犯,将石奢的父亲绳之以法,石奢的死并不能换回他爹的命,如果王因私石奢而放弃追凶,任石奢的父亲逍遥法外,则石奢以死维护的法还将继续被践踏,
石奢以死解决了自己的矛盾,却依然解决不了法律的问题。
在肯定石奢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追问石奢的父亲,那个真正的罪魁祸首。
石奢的父亲在杀人之后知道逃跑,不能说不知道杀人的后果,在被儿子释放之后,依然选择了逃,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不能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
石奢孝其父,其父却不能爱其子。
为父尽孝,为王尽忠,谁又为死者尽命。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