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谁有茶的诗、故事、成语 请提供关于茶的一些成语或者典故或者诗词

2024-06-01m.verywind.com
谁有茶的诗,故事,成语~

成语《三茶六饭》的解释 解释: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你却要好生服侍我师父,逐日家三茶六饭,不可欠缺
成语《茶余酒后》的解释 解释: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出处:元·关汉卿《斗鹌鹑·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成语《茶余饭后》的解释 解释: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出处:元·关汉卿《斗鹌鹑·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成语《残茶剩饭》的解释 解释:残留下的一点茶水,剩下来的一点食物。
出处:元·马致远《黄梁梦》第四折:“如今天色晚了也,有什么残茶剩饭,与俺两个孩子些吃。
成语《粗茶淡饭》的解释 解释: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出处:宋·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
成语《不茶不饭》的解释 解释: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害的我不茶不饭,只是思想着你。”
成语《挑茶斡刺》的解释 解释:指寻事生非。
出处:
成语《三茶六礼》的解释 解释:犹言明媒正娶。旧指正式婚姻。
出处: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
成语《榷酒征茶》的解释 解释:征收酒茶税。亦泛指苛捐杂税。
出处:
成语《浪酒闲茶》的解释 解释:指风月场中的吃喝之事。


茶的诗:
  琴 茶
  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返。
  谢李六郎中寄蜀新茶
  白居易
  故情周币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蒙山白云岩茶
  黎阳王
  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 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
  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 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蜀 茗 诗
  施肩吾
  越碗初盛蜀茗新, 薄烟轻处搅来匀。山僧问我将何比,欲道琼浆却畏嗔。
  周况先辈子朝贤乞茶诗
  盂 郊
  道意忽乏味,心绪病无惊。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锦水有鲜色,蜀山绕方?。 云根才剪绿,印缝已霏红。
  曾向贵人得,最好诗叟同。幸为乞寄来;救此病劣躬。
  西山兰若试茶歌
  刘禹锡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如傍芳丛摘鹰咀。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澈骨烦襟开。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辨煎,相君有录那知味。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自煎俄顷馀。
  木兰醉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步风尘。
  欲知花乳清冷味,须是眠云歧石人。
  茶
  元 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咏 茶》
  宋·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
  可怜亦进姚黄花
  《茶》
  [宋] 林逋
  石碾轻飞瑟瑟尘
  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
  闲对茶经忆古人
  茶的故事
  1、芙蓉茶的故事
  (一) 王知县品尝芙蓉茶 明朝永建年间,湖广益阳知县王守仁至安化考察民情,一天黄昏,来到芙蓉山下。想寻农家住宿,见迎面来了一个和尚。王知县迎上施礼并求借宿之意。长老道:"我乃芙蓉寺中长老,寺院就在山腰上,请随我来。"一路上,长老身挎的竹篓里装的翠嫩茶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到了芙蓉寺,长老领着知县进禅房,亲自泡茶敬客,王知县接茶一看恰似松树针叶,待沸水冲泡,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然后自碗中心升起,约莫二尺来高时,又在空中转一圆圈,变成一朵白色的芙蓉花,少顷,白芙蓉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热气飘荡开来。顿时,幽雅清香充满禅房。知县看得目瞪口呆,连声称赞:"真是山中珍品,世上稀奇之物。" 长老端起瓷杯道:"客官请用茶"。王知县双手捧碗细细品尝,觉得这茶香纯浓高,味醇鲜爽,松针在汤中竖立,欣欣向荣。笑道:"请问长老,这茶叫什么名称?"长老长叹:"此乃芙蓉山特产,叫芙蓉茶。它的来历还有一段伤心的故事呢?"
  (二) 芙蓉茶的故事 长老讲述芙蓉茶伤心的故事:早年,芙蓉山上住着一位面如芙蓉的美貌姑娘,和年迈的母亲种茶为生。她种的茶特别香,远近的人都喜欢喝她的茶。可是,她茶只给穷人喝,不给财主喝。有年春天,芙蓉姑娘正在采茶,山下财主王员外带了一帮狗腿子上山,逼她做茶。脾气倔强的芙蓉姑娘坚决拒绝,气得王员外猴脸铁青,命狗腿子毒打她,扔到茶树林中。村里一个名叫智明小伙子上山来帮芙蓉姑娘采茶,发现她血淋淋地躺在茶树林中,因伤重只说了一句话:"智哥,就将我埋在这块茶园里。"便离开了人世。智明按照遗嘱,在茶园里安葬了她,不久,芙蓉姑娘的老母因气病交加也去世了。第二年春天,芙蓉姑娘坟上长出一株茶叶苗,下端出现一眼泉水。有天晚上芙蓉姑娘托梦智明,要他谷雨那天,采她坟头的那棵苗,喝了会长命百岁。智月依梦中指点采回茶叶一泡,热气升腾后,变成一朵芙蓉花,端杯喝茶,只觉味醇鲜浓……长老含泪续说:"我就是那个智明,发誓终身不娶,削发为僧,在芙蓉姑娘坟墓边修了这个寺庙。"
  (三) 湘阴知县邀功请赏失败 王知县在芙蓉寺住一夜,第二天就要回县衙。临行前,长老赠给一包芙蓉青茶和一葫芦泉水。并再三嘱咐道:"芙蓉茶只有用芙蓉泉水冲泡,才会出现芙蓉奇迹。" 王知县回县衙的第二天,正好湘阴知县求访。王知县立即命书僮取芙蓉茶水招待同窗。只见沸水冲泡茶碗内,芙蓉奇迹便出现了。湘阴知县连称:"仙茶,仙茶!"王知县又将其来历告诉了他。临行时,王知县把芙蓉茶送一半给同窗好友。却说这湘阴知县是个官迷心窍之人,得了芙蓉茶后,如获至宝,连夜赶往京城,向皇上邀功请赏去了。皇上闻奏即宣献茶人上殿,问明底细后,命马上泡茶试验。湘阴知县急忙冲泡,谁知开水入杯后,茶叶上下沉浮,并不见芙蓉奇观。龙颜大怒:"小小知县,竟敢戏弄寡人,罪该万死!"湘阴知县吓得浑身发抖,战战兢兢说道:"此茶乃好友益阳知县王守仁所献,我不过是跑腿而已,乞望万岁宽容。可传王守仁进京来便知分晓。"
  (四) 王知县试芙蓉茶现奇观 皇帝听了,传旨命王守仁火速进京。王知县接到圣旨,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日夜兼程赶来京都。金銮殿上,皇上怒发冲冠,禁军上前要绑王知县。王知县挺立殿上说:"死要死得清白,不知小人犯了何罪?"这时,皇帝从龙案上抛下一包茶叶说道:"欺君之罪,不可不斩。"王知县这才恍然大悟,忍住怒火奏道:"芙蓉仙茶乃清高之物,只有那圣洁的芙蓉泉水才能出现奇观。若陛下恩准小人去芙蓉山取来泉水,定会出现奇观。"皇帝听了,准他一个月假期去取泉水,如果不成,灭他九族。王知县日夜兼程赶往安化芙蓉寺,将经过情况告诉长老,长老将盛着芙蓉泉水的一个葫芦交给知县,他拜谢长老后赶来京城。知县一手提葫芦,从容上了金銮殿试茶,他亲自取葫芦中泉水烧开,将芙蓉茶放入白玉杯内,一冲芙蓉奇观出现了,百官们翘首踮脚观望,齐声祝福皇上洪福齐天。皇帝高兴地说:"念你献茶有功,升为江南巡抚。"王知县回到驿馆,感慨万千,芙蓉茶品质清高,我何不效仿,遂辞官为僧,拜智明和尚为师。一直活到一百岁时才圆寂。芙蓉茶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2、松罗茶的传说
  安徽省休宁县有座松罗山,山上产茶颇为有名,叫松罗茶。松罗茶不仅香高味浓,而且真能够治病,至今京津济南一带的老中医开方用松罗茶的仍然很多。松罗茶主治高血压、顽疮,还可化食通便。至于松罗茶的来历,传说是明太祖洪武年间,松罗山的让福寺门口摆有两口大水缸,引起了一位香客的注意,水缸因年代久远,里面长满绿萍,香客来到庙堂对老方丈说,那两口水缸是个宝,要出三百两黄金购买,商定三日后来取。香客一走,老和尚怕水缸被偷,立即派人把水缸的绿萍水倒出,洗净搬到庙内。三日后香客来了见水缸被洗净,便说宝气已净,没有用了。老和尚极为懊悔,但为时已晚。香客走出庙门又转了回来,说宝气还在庙前,那倒绿水的地方便是,若种上茶树,定能长出神奇的茶叶来,这种茶三盏能解千杯醉。老和尚照此指点种上茶树,不久,果然发出的茶芽清香扑鼻,便起名"松罗茶"。二百年后,到了明神宗时,休宁一带流行伤寒痢疾,人们纷纷来让福寺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方丈便给来者每人一包松罗茶,并面授"普济方":病轻者沸水冲泡频饮,两三日即愈;病重者,用此茶与生姜、食盐、粳米炒至焦黄煮服,或研碎吞服,两三日也愈。果然,服后疗效显著,制止了瘟疫流行。从此松罗茶成了灵丹妙药,名声大噪,蜚声天下。
  3、乾隆御封龙井茶
  浙江杭州的西湖,三面环山,一碧如玉。西湖的西南方,有座龙井村,村的四周,峰峦秀美,云雾缭绕,是著名的龙井产茶区。
  传说,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来到龙井村附近的狮子峰下胡公庙休息。庙里的和尚端上当地的名茶。乾隆精于茶道,一见那茶,不由叫绝,只见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他品尝了一口,只觉得两颊生香,有说不出的受用。于是,乾隆召见和尚,问道:“此茶何名?产于何地?”和尚回答说:“启禀皇上,这是小庙所产的龙井茶。”乾隆一时兴发,走出庙门,只见胡公庙前碧绿如染,十八棵茶树嫩芽初发,青翠欲低,周围群山起伏,宛若狮形。此时乾隆龙心大悦。茶名龙井,山名狮峰,都似乎预兆着他彪炳千秋的功业,况且十八又是个大吉大利的数字。而那茶有实在赏心悦目,甘醇爽口,于是乾隆当场封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从此,龙井茶名声远扬
  龙井茶与虎跑泉的传说(另一版本)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龙井茶,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4、黄山毛峰的传说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5、铁观音的传说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茶树的生长,而且经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6、大红袍的传说(闽北乌龙茶)
  大红袍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7、君山银针的传说(绿茶)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8、白毫银针的传说(绿茶)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9、白牡丹的传说
  福建省福鼎县盛产白牡丹茶,传说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经探问一位老者得知香味来自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一天毛义梦见了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踊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后来就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10、茉莉花茶的传说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陈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说:“这茶乃茶中绝品‘报恩茶’”。陈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来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
  茶的成语:
  茶饭无心 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焦虑不安
  酒余茶后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不茶不饭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残茶剩饭 残留下的一点茶水,剩下来的一点食物。
  茶余饭后 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茶余酒后 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粗茶淡饭 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三茶六饭 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茶余饭饱 泛指闲暇之时。元·关汉卿《斗鹤鹊·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明·汤显祖《牡丹亭·训女》:“从今后茶余饭饱破工夫,玉镜台前插架书。”也作“茶余饭后”。沙汀《炮手》:“他看出他的失慎已经成了~的重要话柄。”又作“茶余饭后”。瞿秋白《
  家常茶饭 家庭中的日常饮食。多用以喻极为平常的事情。
  酒后茶馀 见“酒馀茶后”。
  酒馀茶后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浪酒闲茶 指风月场中的吃喝之事。
  榷酒征茶 征收酒茶税。亦泛指苛捐杂税。
  三茶六礼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挑茶斡刺 寻事生非。
  酒后茶余 〖解释〗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苦茶
我把伤感的心事倒满
渐渐装满了我一生的杯子
我用泪水泡了一杯苦茶
拧开开关的那一刻
整个屋子里有
咸咸的 充满血腥的气味
这一杯苦茶
这一杯苦茶
待到何时才能将它融化
将它蒸发

包含茶字的成语和典故

〔 茶饭无心 〕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焦虑不安
〔 酒余茶后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 茶余饭后 〕品茶、吃饭之后的一段闲暇时间。多指傍晚一段时间。
〔 茶余酒后 〕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 粗茶淡饭 〕粗:粗糙;淡饭:指没有多少下饭的菜。指粗糙简单的饭食;形容生活俭朴清苦。
〔 三茶六饭 〕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 家常茶饭 〕家庭中的日常饮食。多用以喻极为平常的事情。
〔 清茶淡饭 〕清:清淡。形容饭食非常简单
〔 不茶不饭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 残茶剩饭 〕残留下的一点茶水,剩下来的一点食物。
〔 茶余饭饱 〕泛指闲暇之时。
〔 酒后茶馀 〕见“酒馀茶后”。
〔 酒馀茶后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 浪酒闲茶 〕指风月场中的吃喝之事。
〔 三茶六礼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
〔 酒后茶余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 清茶淡话 〕清:清淡。喝着清茶随意闲聊。形容待客亲切随和
〔 榷酒征茶 〕征收酒茶税。亦泛指苛捐杂税。
〔 挑茶斡刺 〕寻事生非。
〔 闲茶浪酒 〕指没正经的吃喝、浪荡
关于茶的诗词
望江南·超燃台上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新茶:指清明节前采摘的茶,即明前茶。不同于雨前茶,清明与谷雨之间采摘的茶,称作雨前茶,比明前茶稍晚,算不上新茶了。
白话译文
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茶的诗:

  琴 茶

  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返。

  谢李六郎中寄蜀新茶

  白居易

  故情周币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 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

  蒙山白云岩茶

  黎阳王

  闻道蒙山风味佳,洞天深处饱烟霞。 冰绡剪碎先春叶,石髓香粘绝品花。

  蟹眼不须煎活水,酪奴何敢问新芽。 若教陆羽持公论,应是人间第一茶。

  蜀 茗 诗

  施肩吾

  越碗初盛蜀茗新, 薄烟轻处搅来匀。山僧问我将何比,欲道琼浆却畏嗔。

  周况先辈子朝贤乞茶诗

  盂 郊

  道意忽乏味,心绪病无惊。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

  锦水有鲜色,蜀山绕方?。 云根才剪绿,印缝已霏红。

  曾向贵人得,最好诗叟同。幸为乞寄来;救此病劣躬。

  西山兰若试茶歌

  刘禹锡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如傍芳丛摘鹰咀。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澈骨烦襟开。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辨煎,相君有录那知味。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自煎俄顷馀。

  木兰醉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砖井铜炉损标格。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步风尘。

  欲知花乳清冷味,须是眠云歧石人。

  茶
  元 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咏 茶》

  宋·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
  可怜亦进姚黄花

  《茶》

  [宋] 林逋

  石碾轻飞瑟瑟尘
  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
  闲对茶经忆古人

  茶的故事

  1、芙蓉茶的故事

  (一) 王知县品尝芙蓉茶 明朝永建年间,湖广益阳知县王守仁至安化考察民情,一天黄昏,来到芙蓉山下。想寻农家住宿,见迎面来了一个和尚。王知县迎上施礼并求借宿之意。长老道:"我乃芙蓉寺中长老,寺院就在山腰上,请随我来。"一路上,长老身挎的竹篓里装的翠嫩茶不时散发出阵阵清香。到了芙蓉寺,长老领着知县进禅房,亲自泡茶敬客,王知县接茶一看恰似松树针叶,待沸水冲泡,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然后自碗中心升起,约莫二尺来高时,又在空中转一圆圈,变成一朵白色的芙蓉花,少顷,白芙蓉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热气飘荡开来。顿时,幽雅清香充满禅房。知县看得目瞪口呆,连声称赞:"真是山中珍品,世上稀奇之物。" 长老端起瓷杯道:"客官请用茶"。王知县双手捧碗细细品尝,觉得这茶香纯浓高,味醇鲜爽,松针在汤中竖立,欣欣向荣。笑道:"请问长老,这茶叫什么名称?"长老长叹:"此乃芙蓉山特产,叫芙蓉茶。它的来历还有一段伤心的故事呢?"

  (二) 芙蓉茶的故事 长老讲述芙蓉茶伤心的故事:早年,芙蓉山上住着一位面如芙蓉的美貌姑娘,和年迈的母亲种茶为生。她种的茶特别香,远近的人都喜欢喝她的茶。可是,她茶只给穷人喝,不给财主喝。有年春天,芙蓉姑娘正在采茶,山下财主王员外带了一帮狗腿子上山,逼她做茶。脾气倔强的芙蓉姑娘坚决拒绝,气得王员外猴脸铁青,命狗腿子毒打她,扔到茶树林中。村里一个名叫智明小伙子上山来帮芙蓉姑娘采茶,发现她血淋淋地躺在茶树林中,因伤重只说了一句话:"智哥,就将我埋在这块茶园里。"便离开了人世。智明按照遗嘱,在茶园里安葬了她,不久,芙蓉姑娘的老母因气病交加也去世了。第二年春天,芙蓉姑娘坟上长出一株茶叶苗,下端出现一眼泉水。有天晚上芙蓉姑娘托梦智明,要他谷雨那天,采她坟头的那棵苗,喝了会长命百岁。智月依梦中指点采回茶叶一泡,热气升腾后,变成一朵芙蓉花,端杯喝茶,只觉味醇鲜浓……长老含泪续说:"我就是那个智明,发誓终身不娶,削发为僧,在芙蓉姑娘坟墓边修了这个寺庙。"

  (三) 湘阴知县邀功请赏失败 王知县在芙蓉寺住一夜,第二天就要回县衙。临行前,长老赠给一包芙蓉青茶和一葫芦泉水。并再三嘱咐道:"芙蓉茶只有用芙蓉泉水冲泡,才会出现芙蓉奇迹。" 王知县回县衙的第二天,正好湘阴知县求访。王知县立即命书僮取芙蓉茶水招待同窗。只见沸水冲泡茶碗内,芙蓉奇迹便出现了。湘阴知县连称:"仙茶,仙茶!"王知县又将其来历告诉了他。临行时,王知县把芙蓉茶送一半给同窗好友。却说这湘阴知县是个官迷心窍之人,得了芙蓉茶后,如获至宝,连夜赶往京城,向皇上邀功请赏去了。皇上闻奏即宣献茶人上殿,问明底细后,命马上泡茶试验。湘阴知县急忙冲泡,谁知开水入杯后,茶叶上下沉浮,并不见芙蓉奇观。龙颜大怒:"小小知县,竟敢戏弄寡人,罪该万死!"湘阴知县吓得浑身发抖,战战兢兢说道:"此茶乃好友益阳知县王守仁所献,我不过是跑腿而已,乞望万岁宽容。可传王守仁进京来便知分晓。"

  (四) 王知县试芙蓉茶现奇观 皇帝听了,传旨命王守仁火速进京。王知县接到圣旨,象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日夜兼程赶来京都。金銮殿上,皇上怒发冲冠,禁军上前要绑王知县。王知县挺立殿上说:"死要死得清白,不知小人犯了何罪?"这时,皇帝从龙案上抛下一包茶叶说道:"欺君之罪,不可不斩。"王知县这才恍然大悟,忍住怒火奏道:"芙蓉仙茶乃清高之物,只有那圣洁的芙蓉泉水才能出现奇观。若陛下恩准小人去芙蓉山取来泉水,定会出现奇观。"皇帝听了,准他一个月假期去取泉水,如果不成,灭他九族。王知县日夜兼程赶往安化芙蓉寺,将经过情况告诉长老,长老将盛着芙蓉泉水的一个葫芦交给知县,他拜谢长老后赶来京城。知县一手提葫芦,从容上了金銮殿试茶,他亲自取葫芦中泉水烧开,将芙蓉茶放入白玉杯内,一冲芙蓉奇观出现了,百官们翘首踮脚观望,齐声祝福皇上洪福齐天。皇帝高兴地说:"念你献茶有功,升为江南巡抚。"王知县回到驿馆,感慨万千,芙蓉茶品质清高,我何不效仿,遂辞官为僧,拜智明和尚为师。一直活到一百岁时才圆寂。芙蓉茶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2、松罗茶的传说

  安徽省休宁县有座松罗山,山上产茶颇为有名,叫松罗茶。松罗茶不仅香高味浓,而且真能够治病,至今京津济南一带的老中医开方用松罗茶的仍然很多。松罗茶主治高血压、顽疮,还可化食通便。至于松罗茶的来历,传说是明太祖洪武年间,松罗山的让福寺门口摆有两口大水缸,引起了一位香客的注意,水缸因年代久远,里面长满绿萍,香客来到庙堂对老方丈说,那两口水缸是个宝,要出三百两黄金购买,商定三日后来取。香客一走,老和尚怕水缸被偷,立即派人把水缸的绿萍水倒出,洗净搬到庙内。三日后香客来了见水缸被洗净,便说宝气已净,没有用了。老和尚极为懊悔,但为时已晚。香客走出庙门又转了回来,说宝气还在庙前,那倒绿水的地方便是,若种上茶树,定能长出神奇的茶叶来,这种茶三盏能解千杯醉。老和尚照此指点种上茶树,不久,果然发出的茶芽清香扑鼻,便起名"松罗茶"。二百年后,到了明神宗时,休宁一带流行伤寒痢疾,人们纷纷来让福寺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方丈便给来者每人一包松罗茶,并面授"普济方":病轻者沸水冲泡频饮,两三日即愈;病重者,用此茶与生姜、食盐、粳米炒至焦黄煮服,或研碎吞服,两三日也愈。果然,服后疗效显著,制止了瘟疫流行。从此松罗茶成了灵丹妙药,名声大噪,蜚声天下。

  3、乾隆御封龙井茶

  浙江杭州的西湖,三面环山,一碧如玉。西湖的西南方,有座龙井村,村的四周,峰峦秀美,云雾缭绕,是著名的龙井产茶区。

  传说,有一年清朝皇帝乾隆下江南,来到龙井村附近的狮子峰下胡公庙休息。庙里的和尚端上当地的名茶。乾隆精于茶道,一见那茶,不由叫绝,只见洁白如玉的瓷碗中,片片嫩茶犹如雀舌,色泽墨绿,碧液中透出阵阵幽香。他品尝了一口,只觉得两颊生香,有说不出的受用。于是,乾隆召见和尚,问道:“此茶何名?产于何地?”和尚回答说:“启禀皇上,这是小庙所产的龙井茶。”乾隆一时兴发,走出庙门,只见胡公庙前碧绿如染,十八棵茶树嫩芽初发,青翠欲低,周围群山起伏,宛若狮形。此时乾隆龙心大悦。茶名龙井,山名狮峰,都似乎预兆着他彪炳千秋的功业,况且十八又是个大吉大利的数字。而那茶有实在赏心悦目,甘醇爽口,于是乾隆当场封胡公庙前的十八棵茶树为“御茶”。从此,龙井茶名声远扬

  龙井茶与虎跑泉的传说(另一版本)
  传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来到杭州龙井狮峰山下,看乡女采茶,以示体察民情.这天,乾隆皇帝看见几个乡女正在十多棵绿荫荫的茶蓬前采茶,心中一乐,也学着采了起来.刚采了一把,忽然太监来报:"太后有病,请皇上急速回京."乾隆皇帝听说太后娘娘有病,随手将一把茶叶向袋内一放,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其实太后只因山珍海味吃多了,一时肝火上升,双眼红肿,胃里不适,并没有大病.此时见皇儿来到,只觉一股清香传来,便问带来什么好东西.皇帝也觉得奇怪,哪来的清香呢?他随手一摸,啊,原来是杭州狮峰山的一把茶叶,几天过后已经干了,浓郁的香气就是它散出来了.太后便想尝尝茶叶的味道,宫女将茶泡好,茶送到太后面前,果然清香扑鼻,太后喝了一口,双眼顿时舒适多了,喝完了茶,红肿消了,胃不胀了.太后高兴地说:"杭州龙井的茶叶,真是灵丹妙药."乾隆皇帝见太后这么高兴,立即传令下去,将杭州龙井狮峰山下胡公庙前那十八棵茶树封为御茶,每年采摘新茶,专门进贡太后.至今,杭州龙井村胡公庙前还保存着这十八棵御茶,到杭州的旅游者中有不少还专程去察访一番,拍照留念. 龙井茶,虎跑泉素称"杭州双绝".虎跑泉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很早以前有兄弟二人,哥弟名大虎和二虎.二人力大过人,有一年二人来到杭州,想安家住在现在虎跑的小寺院里.和尚告诉他俩,这里吃水困难,要翻几道岭去挑水,兄弟俩说,只要能住,挑水的事我们包了,于是和尚收留了兄弟俩.有一年夏天,天旱无雨,小溪也干涸了,吃水更困难了.一天,兄弟俩想起流浪过南岳衡山的"童子泉",如能将童子泉移来杭州就好了.兄弟俩决定要去衡山移来童子泉,一路奔波,到衡山脚下时就昏倒了,狂风暴雨发作,风停雨住过后,他俩醒来,只见眼前站着一位手拿柳枝的小童,这就是管"童子泉"的小仙人.小仙人听了他俩的诉说后用柳枝一指,水洒在他俩身上,霎时,兄弟二人变成两只斑斓老虎,小孩跃上虎背.老虎仰天长啸一声,带着"童子泉"直奔杭州而去.老和尚和村民们夜里作了一个梦,梦见大虎,二虎变成两只猛虎,把"童子泉"移到了杭州,天亮就有泉水了.第二天,天空霞光万朵,两只老虎从天而降,猛虎在寺院旁的竹园里,前爪刨地,不一会就刨了一个深坑,突然狂风暴雨大作,雨停后,只见深坑里涌出一股清泉,大家明白了,肯定是大虎和二虎给他们带来的泉水.为了纪念大虎和二虎,他们给泉水起名叫"虎刨泉".后来为了顺口就叫"虎跑泉".用虎跑泉泡龙井茶,色香味绝佳,现今的虎跑茶室,就可品尝到这"双绝"佳饮.

  4、黄山毛峰的传说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且群山之中所产名茶"黄山毛峰",品质优异.讲起这种珍贵的茶叶,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呢! 明朝天启年间,江南黟县新任县官熊开元带书童来黄山春游,迷了路,遇到一位腰挎竹篓的老和尚,便借宿于寺院中.长老泡茶敬客时,知县细看这茶叶色微黄,形似雀舌,身披白毫,开水冲泡下去,只见热气绕碗边转了一圈,转到碗中心就直线升腾,约有一尺高,然后在空中转一圆圈,化成一朵白莲花.那白莲花又慢慢上升化成一团云雾,最后散成一缕缕热气飘荡开来,清香满室.知县问后方知此茶名叫黄山毛峰,临别时长老赠送此茶一包和黄山泉水一葫芦,并嘱一定要用此泉水冲泡才能出现白莲奇景.熊知县回县衙后正遇同窗旧友太平知县来访,便将冲泡黄山毛峰表演了一番.太平知县甚是惊喜,后来到京城禀奏皇上,想献仙茶邀功请赏.皇帝传令进宫表演,然而不见白莲奇景出现,皇上大怒,太平知县只得据实说道乃黟县知县熊开元所献.皇帝立即传令熊开元进宫受审,熊开元进宫后方知未用黄山泉水冲泡之故,讲明缘由后请求回黄山取水.熊知县来到黄山拜见长老,长老将山泉交付予他.在皇帝面前再次冲泡玉杯中的黄山毛峰,果然出现了白莲奇观,皇帝看得眉开眼笑,便对熊知县说道:"朕念你献茶有功,升你为江南巡抚,三日后就上任去吧."熊知县心中感概万千,暗忖道"黄山名茶尚且品质清高,何况为人呢?"于是脱下官服玉带,来到黄山云谷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名正志.如今在苍松入云,修竹夹道的云谷寺下的路旁,有一檗庵大师墓塔遗址,相传就是正志和尚的坟墓.

  5、铁观音的传说

  安溪是福建省东南部靠近厦门的一个县,是闽南乌龙茶的主产区,种茶历史悠久,唐代已有茶叶出产.安溪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于茶树的生长,而且经历代茶人的辛勤劳动,选育繁殖了一系列茶树良种,目前境内保存的良种有60多个,铁观音,黄旦,本山,毛蟹,大叶乌龙,梅占等都属于全国知名良种.因此安溪有"茶树良种宝库"之称.在众多的茶树良种中,品质最优秀,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铁观音"了. 铁观音原产安溪县西坪镇,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关于铁观音品种的由来,在安溪还留传着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西坪上尧茶农魏饮制得一手好茶,他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年从不间断,可见礼佛之诚.一夜,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发兰花香味的茶树,正想采摘时,一阵狗吠把好梦惊醒.第二天果然在崖石上发现了一株与梦中一模一样的茶树.于是采下一些芽叶,带回家中,精心制作.制成之后茶味甘醇鲜爽,精神为之一振.魏认为这是茶之王,就把这株茶挖回家进行繁殖.几年之后,茶树长得枝叶茂盛.因为此茶美如观音重如铁,又是观音托梦所获,就叫它"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就名扬天下.铁观音是乌龙茶的极品,其品质特征是:茶条郑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晴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多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有"音韵".茶音高而持久,可谓"七泡有余香".

  6、大红袍的传说(闽北乌龙茶)

  大红袍是福建省武夷岩茶(乌龙茶)中的名丛珍品.是武夷岩茶中品质最优异者,产于福建崇安东南部的武夷山.武夷山栽种的茶树,品种繁多,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四大名枞".此外还有以茶生长环境命名的不见天,金锁匙;以茶树形状命名的醉海棠,醉洞宾,钓金龟,凤尾草等;以茶树叶形命名的瓜子金,金钱,竹丝,金柳条,倒叶柳等. 大红袍的来历传说很好,传说古时,有一穷秀才上京赶考,路过武夷山时,病倒在路上,幸被天心庙老方丈看见,泡了一碗茶给他喝,果然病就好了,后来秀才金榜题名,中了状元,还被招为东床驸马.一个春日,状元来到武夷山谢恩,在老方丈的陪同下,前呼后拥,到了九龙窠,但见峭壁上长着三株高大的茶树,枝叶繁茂,吐着一簇簇嫩芽,在阳光下闪着紫红色的光泽,煞是可爱.老方丈说,去年你犯鼓胀病,就是用这种茶叶泡茶治好.很早以前,每逢春日茶树发芽时,就鸣鼓召集群猴,穿上红衣裤,爬上绝壁采下茶叶,炒制后收藏,可以治百病.状元听了要求采制一盒进贡皇上.第二天,庙内烧香点烛,击鼓鸣钟,召来大小和尚,向九龙窠进发.众人来到茶树下焚香礼拜,齐声高喊"茶发芽!"然后采下芽叶,精工制作,装入锡盒.状元带了茶进京后,正遇皇后肚疼鼓胀,卧床不起.状元立即献茶让皇后服下,果然茶到病除.皇上大喜,将一件大红袍交给状元,让他代表自己去武夷山封赏.一路上礼炮轰响,火烛通明,到了九龙窠,状元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将皇上赐的大红袍披在茶树上,以示皇恩.说也奇怪,等掀开大红袍时,三株茶树的芽叶在阳光下闪出红光,众人说这是大红袍染红的.后来,人们就把这三株茶树叫做"大红袍"了.有人还在石壁上刻了"大红袍"三个大字.从此大红袍就成了年年岁岁的贡茶.

  7、君山银针的传说(绿茶)

  湖南省洞庭湖的君山出产银针名茶,据说君山茶的第一颗种子还是四千多年前娥皇,女英播下的.后唐的第二个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一回上朝的时候,侍臣为他捧杯沏茶,开水向杯里一倒,马上看到一团白雾腾空而起,慢慢地出现了一只白鹤.这只白鹤对明宗点了三下头,便朝蓝天翩翩飞去了.再往杯子里看,杯中的茶叶都齐崭崭地悬空竖了起来,就像一群破土而出的春笋.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明宗感到很奇怪,就问侍臣是什么原因.侍臣回答说"这是君山的白鹤泉(即柳毅井)水,泡黄翎毛(即银针茶)缘故."明宗心里十分高兴,立即下旨把君山银针定为"贡茶".君山银针冲泡时,棵棵茶芽立悬于杯中,极为美观的.

  8、白毫银针的传说(绿茶)

  福建省东北部的政和县盛产一种名茶,色白如银形如针,据说此茶有明目降火的奇效,可治"大火症",这种茶就叫"白毫银针".

  传说很早以前有一年,政和一带久旱不雨,瘟疫四起,在洞宫山上的一口龙井旁有几株仙草,草汁能治百病.很多勇敢的小伙子纷纷去寻找仙草,但都有去无回.有一户人家,家中兄妹三人志刚,志诚和志玉.三人商定轮流去找仙草.这一天,大哥来到洞宫山下,这时路旁走出一位老爷爷告诉他说仙草就在山上龙井旁,上山时只能向前不能回头,否则采不到仙草.志刚一口气爬到半山腰,只见满山乱石,阴森恐怖,但忽听一声大喊"你敢往上闯!",志刚大惊,一回头,立刻变成了这乱石岗上的一块新石头.志诚接着去找仙草.在爬到半山腰时由于回头也变成了一块巨石.找仙草的重任终于落到了志玉的头上.她出发后,途中也遇见白发爷爷,同样告诉她千万不能回头等话,且送她一块烤糍粑,志玉谢后继续往前走,来到乱石岗,奇怪声音四起,她用糍粑塞住耳朵,坚决不回头,终于爬上山顶来到龙井旁,采下仙草上的芽叶,并用井水浇灌仙草,仙草开花结子,志玉采下种子,立即下山.回乡后将种子种满山坡.这种仙草便是茶树,,这便是白毫银针名茶的来历.

  9、白牡丹的传说

  福建省福鼎县盛产白牡丹茶,传说在西汉时期,有位名叫毛义的太守,因看不惯贪官当道,于是弃官随母去深山老林归隐。母子俩来到一座青山前,只觉得异香扑鼻,经探问一位老者得知香味来自莲花池畔的十八棵白牡丹,母子俩见此处似仙境一般,便留了下来。一天,母亲因年老加之劳累,病倒了。毛义四处寻药。一天毛义梦见了白发银须的仙翁,仙翁告诉他“治你母亲的病须用鲤鱼配新茶,缺一不可。”毛义认为定是仙人的指点。这时正值寒冬季节,毛义到池塘里踊冰捉到了鲤鱼,但冬天到哪里去采新茶呢?正在为难之时,那十八棵牡丹竟变成了十八仙茶,树上长满嫩绿的新芽叶。毛义立即采下晒干,白毛茸茸的茶叶竟像是朵朵白牡丹花。毛义立即用新茶煮鲤鱼给母亲吃,母亲的病果然好了。后来就把这一带产的名茶叫做“白牡丹茶”。

  10、茉莉花茶的传说

  很早以前北京茶商陈古秋同一位品茶大师研究北方人喜欢喝什么茶,陈古秋忽想起有位南方姑娘曾送给他一包茶叶未品尝过,便寻出请大师品尝。冲泡时,碗盖一打开,先是异香扑鼻,接着在冉冉升起的热气中,看见有一位美貌姑娘,两手捧着一束茉莉花,一会功夫又变成了一团热气。陈古秋不解就问大师,大师说:“这茶乃茶中绝品‘报恩茶’”。陈古秋想起三年前去南方购茶住客店遇见一位孤苦伶仃少女的经历,那少女诉说家中停放着父亲尸身,无钱殡葬,陈古秋深秋深为同情,便取了一些银子给她。三年过去,今春又去南方时,客店老板转交给他这一小包茶叶,说是三年前那位少女交送的。当时未冲泡,谁料是珍品。“为什么她独独捧着茉莉花呢?”两人又重复冲泡了一遍,那手捧茉莉花的姑娘又再次出现。陈古来一边品茶一边悟道:“依我之见,这是茶仙提示,茉莉花可以入茶。”次年便茉莉花加到茶中,从此便有了一种新茶类茉莉花茶.

  茶的成语:

  茶饭无心 没有心思喝茶吃饭。形容心情焦虑不安
  酒余茶后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不茶不饭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残茶剩饭 残留下的一点茶水,剩下来的一点食物。
  茶余饭后 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茶余酒后 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粗茶淡饭 粗:粗糙、简单;淡饭:指饭菜简单。形容饮食简单,生活简朴。
  三茶六饭 比喻招待客人非常周到。
  茶余饭饱 泛指闲暇之时。元·关汉卿《斗鹤鹊·女校尉》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明·汤显祖《牡丹亭·训女》:“从今后茶余饭饱破工夫,玉镜台前插架书。”也作“茶余饭后”。沙汀《炮手》:“他看出他的失慎已经成了~的重要话柄。”又作“茶余饭后”。瞿秋白《
  家常茶饭 家庭中的日常饮食。多用以喻极为平常的事情。
  酒后茶馀 见“酒馀茶后”。
  酒馀茶后 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浪酒闲茶 指风月场中的吃喝之事。
  榷酒征茶 征收酒茶税。亦泛指苛捐杂税。
  三茶六礼 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婚姻据以成立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种仪式。参阅明陈耀文《天中记》卷四四、《仪礼·士昏礼》。
  挑茶斡刺 寻事生非。
  酒后茶余 〖解释〗指随意消遣的空闲时间。

苦茶
我把伤感的心事倒满
渐渐装满了我一生的杯子
我用泪水泡了一杯苦茶
拧开开关的那一刻
整个屋子里有
咸咸的 充满血腥的气味
这一杯苦茶
这一杯苦茶
待到何时才能将它融化
将它蒸发

  • 元稹的关于茶的诗句
  • 答: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此诗一开头...

  • 杜甫关于茶的诗句大全6
  • 答: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婵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妍。朝坐有馀兴,长吟播诸天。 说明:这首诗写名茶“仙人掌茶”,也是“名茶入诗”最早的诗篇。作者用雄奇豪放的诗句,把“仙人掌茶”的出处,品质、功效等作了详细的描述。 因此这首诗成为重要的茶叶资料和咏茶名篇。 2.送陆鸿渐栖霞寺...

  • 关于喝茶的诗句李白的
  • 答:2.李白关于茶的诗句有哪些 比起茶,李白更喜酒,他笔下关于茶的诗作不多,倒是其他诗人更喜茶,诗作如下: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 唐代:李白 常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 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 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丛老卷绿叶,枝枝相接连。 曝成仙人掌,似拍洪...

  • 关于茶的名言诗句大全(与茶有关的诗词名句)
  • 答:3.有关茶的诗词名句 原发布者:0闲云草堂0 关于茶的诗词茶诗经典陆羽《六羡歌》: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茶与禅宗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闲情逸趣入诗居易《两碗茶》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碗茶;举头看日...

  • 有哪些与茶有关的成语和诗句? 还有与茶具相关的知识.
  • 答:茶饭无心 酒余茶后 不茶不饭 残茶剩饭 茶余饭后 茶余酒后 粗茶淡饭 三茶六饭 茶余饭饱 家常茶饭 酒后茶馀 酒馀茶后 浪酒闲茶 榷酒征茶 三茶六礼 挑茶斡刺 酒后茶余

  • 古代约茶的诗句
  • 答:1. 关于约茶的诗句 关于约茶的诗句 1.“约茶”的古诗句有哪些 1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 杜耒《寒夜》 冬天的夜晚,来了客人,用茶当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炉中的火苗开始红了起来了,水在壶里沸腾着,屋子里暖烘烘的。 2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 吟茶的诗句有哪些
  • 答:译文:房间里都是煮沸草药的香味,居室暖和,烘焙茶品。3、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出自唐代皮日休的《茶中杂咏·煮茶》。译文:倒入泉水,茶和水就一起沸腾了。有时煮茶时水沸腾起泡沫,就像螃蟹的眼睛,有时又像是鱼鳞翻起。这首诗描述了煮茶时的具体情形。除抒发了...

  • 关于茶如人生的诗句(有关茶与人生的名诗)
  • 答:1.有关茶与人生的名诗 琴茶 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返。 谢李六郎中寄蜀新茶 白居易 故情周币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 汤添勺水煎鱼眼...

  • 形容茶叶美好的诗句有哪些?
  • 答:石碾轻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世间绝品人难识;闲对茶经忆古人。3、《娇女诗》左思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有姐字惠芳,眉目粲如画。弛鹜翔园林,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心为茶剧,吹嘘对鼎。4、《尝茶》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

  • 夸茶好的词语,比如说成语,或者诗句都可以
  • 答:以下是关于夸茶的诗:1 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 (佚名)2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 (魏时敏)3 卧云歌德,对雨著“茶经”。 (詹同)4 小桥小店沽洒,初火新烟煮茶。 (杨基)5 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6 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 (德祥)7 春风修禊忆江南,洒...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