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教学反思

2024-06-01m.verywind.com
~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一课是《孟子三章》中的第三章,这一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本文篇幅短小,逻辑严密思想深邃,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气势充沛,感情洋溢。

从本节课教学过程来看,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本课设计和讲授时采用了读一读、译一译、品一品、展一展四个板块进行,做到了条理清晰,环节紧凑,同时也体现了文言文教学的整个流程。

2.本节课还体现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合作交流,使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使许多能解答的问题在头脑中愈发明朗。

3.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同时,还突出了文言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宗旨,读贯穿整个教学中,且形式多样,有录音范读、个读、齐读、默读、细读……在读中赏美点,在读中研难题,在读中获知识,在读中明道理。

4.本节课既教书、又育人,既重文言知识能力目标的落实,又重方法过程,还特别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树立吃苦精神和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存在不足的是:

1.对学生的发言缺少鼓励、肯定,应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树立信心,使他们在课堂上乐于展示自我风采。

2.课堂上没有用巧妙智慧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太活跃。

3.在品一品环节中,讲解问题不够严密和透彻,学生不能很好理解内容。

4.在翻译课文时,没有对一些文言知识点很好分类,学生不能很好的积累运用。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