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古代诗歌四首文言文

2024-06-01m.verywind.com
~

1. 古代诗歌四首阅读答案

精锐教育提醒你:一、《观沧海》第一部分:1、曹操是 末年接触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在文学史上,曹操以四言诗著称,是继《诗经》以后四言诗的又一高峰.曹操与其子曹丕、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曹”.2、《观沧海》的题目是后人加的,原是《 》的第一章,选自《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率领大军征伐当时东北方的大患乌桓.这是曹操统一北方大业中一次重要战争.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属于《相和歌·瑟调曲》).3、给下面的加横线字注音.⑴东临碣石( ) ⑵山岛竦峙( )4、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水何澹澹 ⑵秋风萧瑟 5、《观沧海》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诗歌,开头以“ ”字统领以下的十句写景句,其中前六句写 ,后四句写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6、有人说诗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7、《观沧海》诗中描写沧海镜像的诗句中,写动景诗句是 ,写静景的诗句是 .8、对《观沧海》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绵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C、诗人先写实景,再写虚景,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D、诗人先全景式地展开大海景象,在描绘山岛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怀.9、在《三国演义》中和在民间故事中,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是一个奸雄.显然那是一种误解,是文学形象.请你结合《观沧海》一诗和自己对曹操的了解,说说历史上的曹操是什么样的? 《观沧海》第二部分: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是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B、“水何⑵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D、最后两句是合乐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2、试对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做简要赏析.二、《次北固山下》第一部分:1、王湾是 时代的诗人,本诗是律诗中的 ,从内容上看它属于 诗.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⑴次北固山下 ⑵客路青山外 ⑶风正一帆悬 ⑷乡书何处达 1、简要回答《次北固山下》一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的北边,三面临将.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即顺,风力又不猛.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5、诗中运用记叙这种表达方式的诗句是 6、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的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7、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些出怎样的生活哲理? 《次北固山下》第二部分:1、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2、请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三、《钱塘湖春行》第一部分: 1、本诗选自《白氏长庆集》,也是一首写西湖颇具盛名的 . 2、解释下面加横线字的意思. ⑴浅草才能没马蹄 ⑵绿杨阴历白沙堤 3、全诗以“行”为线索,从“ ”起,到“ ”终,以“ ”为着眼点写出了自然的美景.最后两句中的“ ”两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4、本诗最具色彩美的诗句是 , . 5、从远景总写西湖春景的诗句是 . 6、本诗以 为线索,描写了西湖 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第 句和第 句组成颔联,颈联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7、下面对本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象色,书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把马蹄。

2. 古代诗歌四首译文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碧绿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的春天早在年底就春风拂面。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在一个明丽的春日,我信马来到钱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绕到贾公亭西。一场春雨刚过。云气同湖面上的微波连成一片,像贴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涨得满满的,快要跟岸齐平了。远处近处都有黄莺婉转的叫声,这些春天的使者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枝头飞。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它们忙着衔泥筑巢。沿途繁花东一簇,西一丛,快要让人眼花缭乱了。而路上的春草刚从土里钻出来,刚够遮住马蹄。春神把花挂在树上,把草铺在地上,供人们尽情赏玩,而我最迷恋的却是湖东一带,这里绿杨成荫,白堤静静的躺在湖边,安闲,自在,真要让人留连忘返了。

望秋野之悲凉气氛、“枯藤老树 昏鸦”,荒凉凋谢的蒿草,孤枯败落 的藤枝,蔓缠在饱经沧桑的老树上, 时不交运的“昏鸦”,呱呱呱,声声催 人心魄,把秋日黄昏的氛围一下子 卷入落魄流浪人的心里。

3. 古代诗歌四首

诗歌也是古文,肯定是有的,而且很多

不过我见到过很多,但是举不出例子来

倒装的有个:儿童相见不相识(《回乡偶书》)

这里“相”是“我”的意思,是一种固定的倒装形式,如我们今天说的“相信”是保留了古文的倒装,原为“信相” (信你或我他她)

所以这里原句式: 儿童见相不识相 意思是“儿童见到了我却不认识我”

《孔雀东南飞》里就一有很多你要的

比如 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倒装特点同上,都是以“相”为标志的宾语前置

当然其实我并不清楚你想问什么,古诗里有没倒装根本就不重要,诗词可不管倒装不倒装,着重讲究的是意向等

一下连接是关于句式的区分

4. 七年级上册第十五课课下注释《古代诗歌四首》不要弄错了,语文书

1选自《乐府诗集》,只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2【碣石】山名,在现在河北昌黎.公元207年秋天,曹操争乌桓时经过此地.3【竦峙】高高地挺立.竦,高.峙,挺立.4【星汉】银河.5【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幸,庆幸.至,极点.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6选在《全唐诗》.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现在江苏镇江北.王湾,洛阳(现在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7【客途】旅途.8【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9【残夜】夜将尽未尽的时候.10【江春入旧年】意思是,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11【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12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即杭州西湖.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太原(现在属山西)人.唐代大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13【孤山】在西湖的后湖与外湖之间,山上有孤山寺.14【贾亭】贾公亭.唐代贞元中,贾全在杭州做官的时候在西湖造了这个亭.15【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16【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17【暖树】向阳的树.18【不足】不够.19【白沙堤】指西湖的白堤,又称沙堤或断桥堤.20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曲牌名.马致远,元大都(现在北京)人,著名戏曲作家.21【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5.

七上: 童趣 《论语》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山市(蒲松龄)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七下:伤仲永(王安石) 木兰诗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口技(林嗣环)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狼(蒲松龄) 八上:桃花源记(陶渊明)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核舟记(魏学洢) 大道之行也(《礼记》)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三峡(郦道元)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观潮(周密) 湖心亭看雪(张岱)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黄鹤楼 八下与朱元思书(吴均) 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马说(韩愈)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小石潭记(柳宗元) 岳阳楼记(范仲淹) 醉翁亭记(欧阳修) 满井游记(袁宏道)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九上 陈涉世家(司马迁) 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隆中对(陈寿) 出师表(诸葛亮)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九下 公输 《墨子》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鱼我所欲也 《孟子》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曹刿论战 《左传》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愚公移山 《列子》 关雎 蒹葭。

6.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和《古代诗歌四首》原文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

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

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

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

做到这样的程度了,才可称为老师啊。 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

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我以为合并这两种解法,也许更为完整: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期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

像这样融会新旧、贯通古今方可称是“温故而知新”。 也有学者以为作“温故及知新”解不太合适,因为按字面上解释,仅做到吸收古今知识而未有领悟心得,只像是知识的买卖者,不足以为师。

所以我们就来看看“师”的意义。在论语中师字一共见于14章,其中意义与今日的老师相近者。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 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其他知不变) 诲的意思:教,传授。

乎的意思:语音助词。 由:指孔子的学生仲由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的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罕》)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

7. 4首(篇)古诗词,古文

滕王阁序——王 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谵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北海虽赊,夫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锺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鸣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邱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初一必学的文言文有哪些?
  • 答:七上 1、《童趣》沈复 2、《〈论语〉十则》3、《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 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4、《山市》蒲松龄 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6、《寓言二则》【《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塞翁失马》...

  • 文言文爱心
  • 答:3. 求有关于“关爱”的古文,多多益善 响必应之与同声,道固从至于同类.骆宾王《萤火赋》 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汉.无名氏《别诗四首》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箜篌谣》 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明田艺蘅《玉笑零音》 坐上客恒满,樽中饮不空.孔融...

  • 古代诗歌四首,世说新语,是现代文吗?
  • 答:古代诗歌四首是古诗,曹操的《观沧海》是乐府诗,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是绝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编写的反映士大夫的奇闻轶事,,是文言文

  • 蚌埠初中语文古诗文言文重点篇目
  • 答:二、 七年级下册 (一).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

  • 初中文言文有多少篇?
  • 答:七年级上:《童趣》《论语十则》《山市》《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钱塘湖春行》《天净沙 秋思》《次北固山下》)七年级下:《伤仲永》《口技》《狼》《孙权劝学》《木兰诗》《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八年级上:《桃花源记》《陋室铭》...

  • 初一上学期必背古诗及文言文
  • 答:古诗词:课内: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秋思) 课后:龟虽寿(曹操)、过故人庄(孟浩然)、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夜雨寄北(李商隐)、泊秦淮(杜牧)、浣溪沙(晏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如梦令(李清照)、观书有感(朱熹) 古文:《童趣》《<...

  • 初一上册语文书所有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古诗及句段按顺序写出来_百度知 ...
  • 答:5.沈复《童趣》10.《论语》十则 15.《古代诗歌四首》:曹操《观沧海》,王湾《次北固山下》,白居易《钱塘湖春行》,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课外古诗背诵:曹操《龟虽寿》孟浩然《过故人庄》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李商隐《夜雨寄北》杜牧《泊...

  • 初一上册语文书所有要求背诵的文言文,古诗及句段按顺序写出来_百度知 ...
  • 答:耐心整理,认可,采纳!!!二、课后背诵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

  • 初一上册课内文言文有哪些
  • 答:第一单元6.童趣(文言文)第二单元10论语十则第三单元15.古代诗歌四首第四单元20.山市(文言文)第五单元25.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第六单元30寓言四则(其中两篇文言文: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课外古诗词背诵:龟虽寿 曹操(三国)过故人庄 孟浩然(唐)提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
  • 答: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 5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10 《论语》十二章 15* 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次北固山下 钱塘湖春行 天净沙·秋思 20 虽有嘉肴 《礼记》25 河中石兽 纪昀 30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