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和歧义类型 哪里有关于歧义现象的文章

2024-06-03m.verywind.com
关于找出"歧义"语句做题方法~


左右逢源看歧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考题型也日渐成熟,单纯考查语法的题型正在被淘汰,而词语使用方面的内容则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重视,并且考题越出越细,考查面越来越广。其中,大纲基础知识部分的“病句”部分中“歧义”一项一直是近些年考查的重点。通过对这类题的深入探究,我们发现了一些近似于规律性的东西,现归纳如下。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歧义”一词的解释是:(语言文字)两歧或多歧的意义,有两种或多种可能的解释。歧义的发生有多种原因,这里我们姑且把它分成六类。
第一类,断句造成的歧义。
例(1)
“歧义”绝不是一个现代的概念,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古代的许多经典传说中获得佐证。如一则古代小故事中这样讲道:
“一位秀才到朋友家做客,不巧的是快要返家时天下起了大雨,眼看着无法回家,客人希望主人留自己住宿,于是就写了一行字来探问: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由于古代文章中没有标点,于是主人就故意和他开了一个玩笑,把这句话读成了: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心有灵犀的客人哈哈一笑,重新读道: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释例:(1)这一句话(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三种断句法,就有三种合情合理的解释,正是一个“断句歧义”的经典案例。
例(2)
妈妈想远在国外的女儿夜夜难眠。
释例:(2)这句话有两种句内停顿,表示两种不同的意思:
妈妈想远在国外的女儿/夜夜难眠。 (妈妈难眠)
妈妈想/远在国外的女儿夜夜难眠。 (女儿难眠)
若想消除歧义,在口语表达时,就不要一气读完这个句子,应在斜线处略作停顿;书面表达时,则必须在斜线处加上逗号,以明确语意,消除歧义。
第二类,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
例(1)
鸡吃了吗?
例(2)
这批种子保管没问题。
例(3)
走进屋里,只见主人坐在一把太师椅上,一边站着一个孩子。
释例:(1)中的“吃”是一个主动与被动合一的词。因此,句中的主语“鸡” 既可以是动作的发出者(即“鸡吃(饲料)了吗?”),又可以是动作的被动承受者(即“(你们把)鸡吃了吗?”)。
(2)中的“保管”有两种意义,一是“保证”,一是“保存和管理”。因此,句意可以是“这批种子保证没问题”,也可以是“这批种子保存和管理没问题”。
(3)“一边”有两种意思,一个是“只有一边”(左边或右边),一个是“两边”。
对于在做此类题目过程中出现的一词多义现象,我们必须多加注意,以便更准确地把握这类因词义而起的歧义。
第三类,一词多性造成的歧义。
汉语的词汇非常丰富,语法也极为复杂。许多词的词性都并非单纯的一种,这种一个词多种词性的情况也是歧义发生的潜在因素。
例(1)
一道传统的脑筋急转弯题目是这样的:“铁锤锤碗锤不碎,这是为什么?”它的答案是:“因为铁锤比碗结实,所以铁锤锤碗锤(子)不碎。”
例(2)
这车没有锁。
例(3)
班长背着老师和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释例:(1)这道题的题眼正是“锤”字的两种词性,即名词和动词。
(2)“锁”字有两种词性,即名词和动词。
(3)这道题的题眼在于“和”字的两种词性,即介词与连词。是介词,则句子中打扫教室的是“班长”和“同学们”;是连词,那么句子中打扫教室的是“班长”自己。
这一类的词还有许多,如“钉”、“扣”、“盖”(都兼有名词和动词的词性),“跟”“同”“与”(都兼有连词和介词词性)。做练习时碰到这类词语应该提高警惕。
第四类,多个修饰语造成的歧义。
句子中的修饰语超过一个就可能引起句子歧义。这种情况往往会发生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因为多个定语既可以存在修饰关系,又可以“多对一”地同时修饰一个中心词。
例(1)几个学校的老师出席了这次大会。
例(2)在落后的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老百姓的生活困苦不堪。
例(3)几个已故的政协委员的妻子也参加了这次活动。
释例:(1)中,“几个学校的老师”既可以理解为“一个学校的几个老师”,又可以理解为“‘几个学校的’老师”。
(2)中“落后的国民党统治的旧中国”既可以理解为“落后”的是国民党,又可以理解为“落后”的是旧中国。因此两个句子都是歧义句。
(3)中“已故的政协委员的妻子”虽然也有多个修饰语,但如解释成“‘政协委员的已故妻子’参加活动”显然是荒唐的,因此只能有一种解释,就是“‘政协委员的遗孀’参加了活动”。因此,例(3)不能算是歧义句。举此例的目的是提醒大家细心分辨,不能疏忽。
第五类,代词使用不当造成的歧义。
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适当运用可以避免上下句同一名词的反复出现,使语言表达精练。如果使用不当,则会造成称代不明,产生歧义。
例(1)
小明和小刚在学校图书馆相遇。他一看见他,马上把班级篮球对获胜的好消息告诉了他。
例(2)
哈尔滨在长春的北面,沈阳在长春的南面。这是一个极具文化氛围的城市。
释例:(1)句中出现三个“他”,到底是谁告诉了谁,人称代词指代不明造成了歧义。
(2)句中前面出现了三个城市,后面的指示代词“这”是指哪一个,读者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第六类,缺少必要词语造成的歧义。
我们平时说话时,往往会为了省事而去掉许多虚词,但并不是说虚词可有可无,更多的时候虚词的省略不当会在句子中造成歧义。
例(1)
参加这次校庆的有在校学生、教师和老校友10000多人。
例(2)
朦胧中听见广播到奉节。停泊时天已微明。
释例:(1)句有两种理解:一是参加这次校庆的在校学生、教师和老校友的总数是10000多人。另一种是参加这次校庆的除了在校学生、教师外,还有10000多名老校友。如果想要表达的是前一种意思,可以在在“老校友”后加“共”、“总共”一类词;如果想要表达的是后一种意思,则可以在“老校友”前增添“还有”、“此外还有”一类词来表示区分。
(2)中“听见广播到奉节”有两种理解,一是,广播的内容提到奉节,另一种是,广播报站说船已经到了奉节。根据句意,应为后一种理解,那么就应该在“广播”后面加上“说船”二字,意思就清楚了。

上述六种类别,我们只是粗略地将歧义划分类别,希望那些面对歧义感到茫然的学生能因此而有所收获,受到启发,那我们将感到无比欣慰。

示例:
  1、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一说是男人放弃了美丽的女人心碎,如果理解为女人放弃了追求美丽的权利,那可真是件令人心碎的事。  
2、我叫他去。“叫”可理解为让、使、派,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我派他去”;“叫”也可以理解为“喊、唤、招”等意思,这个句子就是“我去叫他”或“我去喊他”。  
3、开刀的是他父亲。“开刀的”可以是主刀做手术的大夫,也可以理解为“被做手术的患者”。  
4、学校领导对他的批评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对他的批评”可以理解为学校领导批评他,也可以理解为他批评学校领导。  
5、“他背着媳妇做了不少事”这句话中的“背”就有不解之缘,不过这句话也可理解为他做事不让爱人知道。  下面是几个人命关天的句子。  “咬死了猎人的狗”中的猎人和狗谁死谁活竟然难以分清。  “开刀的是他父亲。”这句话打算让谁上手术台还很值得研究。  “鸡不吃了。”到底是鸡不吃饭了还是人不吃鸡了,这对于鸡先生抑或是鸡小姐来说可是生死攸关的。  “鸟不打了”,是鸟不打架了还是人不打鸟了。鸟打架十分有趣,人打鸟那真要令好人心酸了。  
6.在辩论中指“辩士使用的语言符号可能被合理地作两种以上的意义解释。”

歧义类型
歧义有主要由口语与书面的差别造成的,有主要由多义词造成的,还有语言组合造成的。组合的歧义中又有语法组合的歧义和语义组合的歧义。
(一)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①“我们三个人一组”,可理解为“我们/三个人一组”或“我们三个人/一组”。  ②“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二)结构关系不同造成歧义  ①“进口彩电”,可理解为动宾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②“学生家长”,可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偏正关系。
(三)语义不明确造成歧义  ①“开刀的是她父亲”,可理解为她父亲是开刀的外科医生,也可理解为他父亲有病,医生给他做了手术。  ②“妇女理发店”,可能是由妇女开办的理发店,也可能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理发店。  ③“诗人的风度”,所说的可能是诗人,也可能不是诗人。
(四)词类不同造成歧义  ①“我要炒肉丝”,“炒”可理解为动词或形容词。  ②“饭不热了”,“热”是动词,意即不用热饭了,凉的也可以吃;“热”是形容词,意即饭凉了。  ③“他原来住在这里”,“原来”做名词,意即他以前曾住在这里;“原来”做副词,意即没想到他就住在这个地方。  ④“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
(五)词语含义多解造成歧义  ①“躺在床上没多久,他想起来了”,可理解为他想起了什么事,也可理解为他要起床。  ②“请吃菜”,“菜”既可指蔬菜,也可泛指菜肴。  ③“贸易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向”可理解为“从”,也可理解为“给”,表意大不相同。
(六)句子成分残缺造成歧义  ①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因为在“揭发”后随意省去一个“的”字,使文意中心可以前移,造成歧义。既可理解为大家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一事气愤;也可理解为对护林员揭发这个问题的行为气愤。加上这个“的”字,中心限制在“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上,文意就明确了。  ②买车、船、饭票在服务台。此句在“车”后、“船”后丢掉“票”字造成歧义。可理解为车票、船票和饭票;也可理解为买车、买船和买饭票。
(七)口语中轻重音不同也可造成歧义  如:“他一个早晨就写了三封信”,“就”轻读,是说他写信写得快;“就”重读,则说他工作效率低,只写了三封信。

  • 在汉语语法中有一种叫“歧义”的,什么叫“歧义”,歧义如何辨别呢?
  • 答:歧义就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可能,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如;1、放弃美丽的女人让人心碎。一说是男人放弃了美丽的女人心碎,如果理解为女人放弃了追求美丽的权利,那可真是件令人心碎的事。2、我叫他去。“叫”可理解为让、使、派,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是“我派他去”;“叫...

  • 歧义结构有哪些表现形式?
  • 答:三.歧义结构的研究价值 3.1 研究歧义结构以及消除歧义的方法,是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和语法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语言学家们之所以重视歧义现象的研究,不仅有助于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汉语句法结构的复杂性、精细性的理解。因为我们透过歧义现象,可以深入了解汉语中的许多奥秘,探索人类语言的共性,以及...

  • 关于找出"歧义"语句做题方法
  • 答:语句歧义现象是比较复杂的,它涉及到语音、语义、语法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语句歧义现象的内涵 语句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单位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的现象。歧义短语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歧义现象在口语中的存在没有在书面语中出现的那么普遍,口语中的歧义现象主要是由于说话的环境和...

  • 有关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大家提供些资料吧,谢谢
  • 答:歧义现象在现代汉语的使用中可以说是屡禁不止,其原因并不是词语本身存在歧义,而是因为一直以来人们在使用和传播过程中产生误解或以误传误,积习难改,造成极大的不便。例如现代成语中,“明日黄花”很容易被理解为未来的事物,而它实指过时的,已逝的东西;“空穴来风”原指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

  • 现代汉语 分析歧义短语 动物保护人
  • 答:这个短语产生歧义的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去分析。一个是语音停顿,一个是语法角度。1.语音停顿,有如下两种情况:动物/保护/人,短语是主谓(宾)结构,语义很明显。动物/保护人,短语变为偏正短语结构,中心词是“保护人”,修饰成分是“动物”,语义也清楚。2.从语法角度看,“保护”可以是动词,也...

  • 歧义短语产生的原因
  • 答:例①中的jiāo qì既可指“骄气”,又可指“娇气”。例②中的zhì’ái既可指“致癌”,又可指“治癌”。5.词的多义性造成歧义 汉语中的词绝大多数是多义的,但它们进入具体的语境后,词义就变得单一了。然而有些词语在进入句子后,它的多义现象并未消除,因而引起歧义。例如:①王大夫看病去了。

  • 语法组合歧义有哪几种类型举例说明
  • 答:语法组合歧义有哪几种类型举例说明如下:歧义类型,歧义主要是由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词多义和语言组合造成的,也包括语法组合歧义和语义组合歧义。组合层次不同导致歧义。“我们三人一组”可以理解为“我们三人- -组”或“我们三人- -组”。“我写不好这份报告”可以理解为“我写不好这份报告(能力...

  • 怎样分析语文句式中的歧义句
  • 答:很多教育专家认为,歧义句主要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三种类型。一、语音歧义能够导致歧义的语音特征主要有重音、停顿、声调、语气和语调。句子的轻重音、停顿点、语调等的不同均可以使句子意思有所变化,所以考生在运用汉语时,一定不要陷入误区。 例如: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A.反对你的游行的...

  • 怎样分析语文句式中的歧义句
  • 答:很多教育专家认为,歧义句主要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三种类型。一、语音歧义能够导致歧义的语音特征主要有重音、停顿、声调、语气和语调。句子的轻重音、停顿点、语调等的不同均可以使句子意思有所变化,所以考生在运用汉语时,一定不要陷入误区。 例如: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A.反对你的游行的...

  • 《语言学概论》考试题歧义有哪些类型
  • 答:1、多音、多义词语造成歧义。如:①这座楼的房间都没有锁。(“锁”既可以理解为名词,也可以理解为动词。)②这个人好说话。 (“好”即可读作hào,“爱好”、“喜欢”的意思;也可读作hǎo。“易于”、“便于”的意思。)2、停顿不同造成歧义。如: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