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历史上黄河改道过程和特点

2024-05-28m.verywind.com
~

关于历史上黄河改道过程和特点分享如下: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起源地,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千年文化。但是由于古代不重视生态建设,乱砍乱伐,造成黄河上游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5454公里的黄河水道。

平均每年卷积着16亿吨的泥沙,一千多年来,不停的堆积在黄河中下游的河床之上,把黄河堆成了一条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这种地上悬河,堤坝极不稳固,只要一下大暴雨,就很容易冲毁堤坝,造成大规模的洪灾,从公元前1046年有历史记载开始,一直到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灾害,有记录的就有1500多次,为了治理黄河,小规模的改道有二三十次,大规模的改道有六次,被称为“黄河六徙”。

黄河第一次大改道,是在春秋时期,公元前602年,大暴雨冲毁了原来的河南浚县南岸的堤坝,从东北方向,流经山东西北部,再进入河北,流入现在的卫河河道,再向北汇合另外一支支流,在河北黄骅市注入渤海。

改道之后,大概平稳了470年,由于春秋战国以及秦汉之间的战乱,河道年久失修,从汉武帝开始,又经常决堤闹灾害,但当时汉朝跟匈奴经常打仗,没有足够的财力修复河道,只能是偶尔小修小补一下。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黄河第二次大改道,是在王莽的新朝时期,公元11年,黄河再次决口,一分为二,主流不去河北了,直接从山东淄博市高青县地区入海,少量的分流往回倒灌在山东西部,河南东部的地区。

后来东汉建立,公元60年到70年,在古代的水利大师王景的规划主持下,将黄河河道导入山东东营市利津县入海,才彻底治理了黄河水患,这次治理之后,黄河便从山东入海,这次治理之后,黄河又稳定了六七百年。

黄河第三次大改道,是在北宋仁宗时期,公元1048年,由于战乱频繁,黄河年久失修,黄河在现在的河南濮阳东岸决口,向北再次流入卫河河道,从天津入海,北宋朝廷也只能小修小补,没有什么大的改善。

黄河第四次大改道,是在金国统治时期,公元1194年,黄河在现在的河南新乡原阳地区决口,向东流入梁山泊。

然后一分为二,百分之七八十的主流,融入现在的泗水入淮,夺取淮河河道,在淮安市涟水县云梯关注入黄海。百分之二三十的分流,走现在的黄河河道,从山东入海。

不过黄河泥沙量太大了,主流走淮河河道流了一两百年后,泥沙全部堆积在淮河下游的淮安地区,形成了下游比中游地势还要高的模样。

于是河水倒灌,把周围一些地势比较低的地方全部淹掉了,再连接了原来的一些小湖泊,形成了巨大的洪泽湖,淮河主道从以前的向东入海,变成了向南汇入长江。

黄河第五次大规模改道,是在1494年,明孝宗年间,大臣刘大夏主持治理黄河,筑堤坝挡住北部的分流,让黄河全部走淮河河道,但从黄河到淮河的河道并不固定,这次其实也是治标不治本,这个时期的淮河流域,非常的危险,很容易就造成洪灾。

后来又过了几十年,1578年,大臣潘季驯再次治理黄河,固定了黄河从汴水入泗水,再从泗水流入淮河的固定河道,黄河这才得以稳定了一两百年。

黄河第六次大规模改道,是在1855年,清朝咸丰年间,黄河在河南兰考县东坝头村西岸决口,于是再次改道,大致形成了现在的黄河河道,从山东入海。

黄河的多次改道,给北方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特别是淮河流域,曾经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淮河地区。

自从黄河夺淮之后,河道以及周边的湖泊泥沙淤积非常深,土地盐碱化十分严重,水患频繁,从1400年到1900年的500年间,淮河发生了350多次水灾,平均一年半不到就要发生一次水灾,给沿岸的百姓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 黄河第一次大改道发生在什么时间
  • 答:公元前132年的瓠子(在今濮阳西南)决口,洪水向东南冲入巨野泽,泛滥入淮、泗,淹及16郡,横流了23年才堵复。公元11年河水大决魏郡元城,泛滥冀、鲁、豫、皖、苏等地将近60年,造成黄河第二次大改道。宋前期大致维持东汉以来的河道,称京东故道。后期河道淤高,险象丛生。1048年河决商胡,改道...

  • 历史上的黄河下游改道
  • 答:由上面所说的黄河改道来看,黄河入海的最北地方在现在的天津市附近,最南是和淮水一同入海。如果以现在的河南孟津县和现在的天津市以及淮水入海的地方为三个顶点作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内绝大部分的土地都留下了黄河流浪的足迹。三、黄河频繁改道的原因 总观历史上黄河的改道,除了极少数时候是由于人为...

  • 黄河入海口变迁历史
  • 答:1、王莽始建国三年(11年),发生第二次大徙。“河决魏郡(治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泛清河以东数郡。先是,莽恐河决为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冢墓害,及决东去,元城不忧水,故遂不堵塞”。四、北宋庆历以后河道 1、北宋庆历八年(1048年),第三次大徙。黄河在澶州商胡埽决口,便由此改道折...

  • 黄河从古至今的变化
  • 答:我们将其称为黄河历史上第五次大改道。 从金元至明中叶,黄河变迁特点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决口地点西移。起初决口多在今山东境内(12世纪50、60年代),以后西移至今河南汲县、阳武(今原阳东部)、延津一带(12世纪80、90年代)。到13世纪70年代~14世纪40年代,决口已移至新乡、原武(今原阳西部)、荥泽(今郑州...

  • 历史上黄河几次改道?改道原因是什麽?
  • 答:灾民遍野。直到1947年堵复花园口后,黄河才回归北道,自山东垦利县入海。在周定王五年以来的26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下游河道经历了从北到南,又从南再到北的大循环摆动。其中决口、改道不计其数。大体上以孟津为顶点,在北抵天津、南界淮河的这样一个大三角洲上,都是黄河改道迁徙的范围 ...

  • 历史上黄河几次决口,哪次造成的伤害最大?
  • 答:在古代,对黄河影响最大的六种改道措施,其中一种导致超过1200万人受到违规影响 第一次大迁徙:春秋战国至西汉末期。在此期间,黄河保持了一定的河形,历史上被称为“大河古河”。这一时期的一个特点是,黄河经历了从无堤到堤防,从地下河到地上河,从无堤到确定的频繁溢流的过程,并发生了第一次大...

  • 黄河在历史上有几次改道
  • 答:在历史长河中,黄河共发生了大约1593次泛滥威胁,其中有26次重大的改道。这些改道对中国的地理环境影响深远。从新石器时代开始,黄河下游流经河北平原,在渤海湾西岸入海。然而,由于两岸未筑堤防,河道极不稳定。在战国时期,下游大规模修筑堤防后,黄河河道才逐渐稳定下来。这是黄河第一次重大的改道。公元...

  • 历史上黄河共发了几次大水,改道几次
  • 答:据历史记载,在1946年前的三至四千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93次,河道因泛滥大改道共26次,决口一千多次。洪水遍及范围北至海河,南达淮河,纵横25万平方公里,对中国黄淮海平原的地理环境影响巨大。 就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特点而言,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 战国筑堤以前 上限大致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当时黄河下游流...

  • 史上黄河共发过几次重大的改道
  • 答:在历史当中,黄河有多少次改道,在史料中记载的比较著名的有7次。通常认为《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河道就是最早通过文字记载的黄河河道。这条河道在孟津以上被夹束于山谷之间,几无大的变化。在孟津以下,汇合洛水等支流,改向东北流,经今河南省北部,再向北流入河北省,又汇合漳水,向北流入今邢台,...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迁移作文
  • 答:本世纪内曾发生二次较大的决口:一次是1933年遇到特大洪水,在河南境内温县至长垣的二百多公里内决口五十二处,造成极大灾难①;一次是1938年国民党政府为阻止日军西进,炸开郑州花园口大堤,河水乱颍、涡入淮,形成经历九年之久的改道,至1947年3月,始堵口,恢复今黄河故道。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