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安禄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为何安史之乱还是打了八年? 安禄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为何安史之乱却还是打了八年?

2024-06-02m.verywind.com
安禄山造反一年就死了, 为何“安史之乱”还是打了八年?~

首先安史之乱发生在唐代,前后持续了八年之久,唐太宗,唐玄宗时期对外持续战争,导致唐朝边境驻以重兵,设置了很多的兵镇,这些的兵镇的最高军事长官我们称之为节度使。后期节度使领若干州,行政,军事,司法于一身,导致节度使权力过大,导致唐王朝军力分布外重内轻,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安禄山占据了北方三镇,军队达二十余万之多,国家内部政治腐败,奸臣当权,唐玄宗沉迷于酒色犬马之中,下层民不聊生,兵备荒废。

公元755年,安禄山看准时机趁机发难,以讨杨国忠为名,从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东都洛阳,一路上势不可挡,在潼关一役唐军主力全军覆没,导致唐玄宗南逃四川,而太子李亨听从民众和属下的建议逃往灵武,最终在郭子仪、李光弼等一班西北将领的支持下,即皇帝位,是为唐肃宗。 唐肃宗借助地方和回纥的力量最终收复了长安,而后叛军内部发生动乱,安庆绪杀死安禄山,唐军联同回纥援兵乘机反攻,收复了长安和洛阳。不久安禄山部将史思明杀安庆绪,重新攻陷洛阳,最终史思明在权衡局势下,假意投降,在休养生息后接着叛乱,后死在他儿子史朝义的手上,唐朝最后收复了洛阳,史朝义自杀,标志着持续了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了。这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战争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

虽然安禄山造反一年后死了,但是他的继任者继续发动着叛乱,造成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损失,大肆削弱了唐王朝的中央集权,经过了这场战争,唐朝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地方势力逐渐壮大,唐王朝最终跌入了历史的深渊。

公元723年,唐玄宗为了巩固边防与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在边地设置各种兵镇,给予节度使行政、军权、土地、财政等大权。由于掌握了大权,节度使可以成为一方的土霸王。当时宰相李林甫为了自己的私利,提拔安禄山为节度使。当时安禄山能够拥有十五万精锐部队,势力强大。

话说到唐玄宗前期,一直都是励精图治,在开元年间,把唐朝的社会繁荣推到了顶峰,出现了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那时候唐朝可谓是万邦来朝、国富民强、太平盛世。可惜在晚年时候,唐玄宗宠幸杨贵妃、懈怠朝政、纵情于歌舞之中。杨贵妃一家也借着杨贵妃受宠权欲熏心,堂兄杨国忠官也升到丞相,一直飞扬跋扈。在节度使安禄山与杨国忠为权力争宠交恶的时候,安禄山仗着自己手持重病,就借着讨伐的名义起兵反叛大唐。
于是,在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在范阳起兵,七天后,唐玄宗确认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起兵之后,才调遣军队防守洛阳,可是抵抗不了安禄山军队的强势进攻,仅月余洛阳就被攻占。
当时,安禄山军队兵临潼关时候,直逼到长安。唐玄宗就让高仙芝、封常清退守到潼关一带,使得安禄山军队一直久攻难下。当安禄山正打算撤离军队时候,昏庸的唐玄宗却自毁长城,听信奸臣的谗言把斩首高仙芝与封常清。之后,唐玄宗又命令哥舒翰率军二十万驻守在潼关一带。哥舒翰采取闭关固守的策略,安禄山也是久攻不下。这时候,奸臣杨国忠怕势力强大的哥舒翰威胁到自己的位置,劝谏唐玄宗要求哥舒翰开城迎战。

于是,在公元756年6月,哥舒翰率领二十万军队出关迎战,被安禄山军队打败得一塌糊涂,唐朝最强大一支重兵集团河西陇右军基本覆灭,部下火拔归仁甚至亲自投降安禄山。
这样,潼关失守,唐玄宗只能带着杨贵妃与太子等皇家宗室,偷偷潜逃到四川,不久唐朝都城长安沦陷。之后,安史之乱到了最高峰,马嵬兵变,奸臣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被勒死,唐玄宗继续亡命于四川,太子李亨北上决定收复失地。之后,756年7月,李亨在灵武僭越称帝,史称唐肃宗,指导唐朝力量收复被攻占的失地。
安禄山在攻陷长安之后,却病重却不能自理,喜怒无常,宛如一个疯子。再加上安禄山想废掉大儿子安庆绪,想立小儿子安庆恩为皇位继承人。可惜在公元757年正月初五,安禄山与安禄山的侍卫就谋杀了安禄山,安禄山的大儿子安庆绪自立委皇帝,年号载初。

可惜继位的安庆绪也没有安禄山的能力与威望,军队内部矛盾重重,四分五裂,之后也被唐朝军队镇压下去了。
从这里看到,安史之乱打了八年,都还是唐玄宗听信奸臣与朝廷大臣的内斗造成的。如果一直固守潼关,也不会葬送大好的战机,沦落到逃亡四川和马嵬兵变的下场。

安禄山的军队在占领了长安之后,就开始瓜分唐王朝的财富,所以未对逃亡的唐玄宗进行追击。这就可以让唐朝有重新集结兵力的机会,再加上安禄山本人也身患重病,他的儿子对于谁该接这个摊子也争的死去活来。

所以仅仅一年时间,安禄山的叛乱就走向了衰败。按道理这个时候安史之乱也应该结束了,可是在安禄山死后,又花了整整8年时间才把叛乱彻底扑灭,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声为唐朝的统治者唐玄宗并没能做好铲除叛乱的决策。唐玄宗知道安禄山攻入长安以后带着杨贵妃跑路了,但是身为太子的李亨则去了甘肃,并在那个地方自己当了皇帝。后来唐玄宗回来的时候被儿子一直软禁,晚年过得十分凄惨。

后来唐肃宗上位,他对于权力十分谨慎。他也害怕郭子仪统领天下的兵马成了第2个安禄山。其次唐军在征讨叛军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好统一的指挥。明明是有60万大军,后来却被一举击败。

为了防止一家独大,唐肃宗派了十几个节度使一起去讨伐,可是又没有明确谁是老大。一路上10个联军更是要多乱有多乱,最后唐肃宗自己看不下去了,就派了自己的心腹太监去做了监军。

安史之乱能够持续8年,并不仅仅是安禄山一个人,而是4个人的叛乱。在安禄山死后,他的儿子就做了大燕的皇帝。儿子死后,猛将史思明又将大燕的旗帜重新扛起。他死了之后,史思明的儿子也开始重新扛起了大旗。因为他的儿子是一个软柿子,这才结束了8年的安史之乱。



虽然安禄山死了,但是他的后代还在接着叛乱,,另一方面,就是唐朝对于节度使的不信任,致使这场战争拖了八年之久。

虽然安禄山死了,但是唐朝的局面还是没能得到很好的改善,所以在他死之后,安史之乱还是持续了很多年。

安史之乱不止安禄山一人造反,安禄山的儿子和史思明父子都在造反,再加上唐帝对军队不信任,设节度使,致军队涣散,溃不成军。

他虽然一年之后就死了,但是后患却是无穷的,当时唐朝四处内乱频发,加之统治者并没有及时找到突破口,所以安史之乱打了八年之久。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