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通俗解释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白话解释

2024-06-01m.verywind.com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通俗解释~

通向智慧彼岸的途径

(菩萨说)
徒弟啊,如果你能参透什么才是真正的智慧,那么你就能摒弃一切私心杂念,并且普渡众生。

徒弟啊,

你所有的欲望和想念,其实正是帮助你真正得到解脱的根源;而你所想要到达成功彼岸的梦想,也正是让你产生烦忧的源泉。

所以,徒弟啊,你一定要记住,你的欲望,正是你的智慧之源;反之,你平和的心境,也正是你达到成功彼岸的途径。

徒弟啊,你必须明白,你所必须承受的一切,你所想念的一切,你所希望努力去做的一切,你所希望领悟的一切,都遵循着这个看似简单的规律。


徒弟啊,
我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人世间所有的一切,既没有绝对的开始,也没有绝对的完结。

没有绝对的丑恶,也就没有绝对的纯美无瑕,更没有表面看去令人欣喜的繁花盛开和令人心灰意冷的草木凋零!

正因为如此,徒弟啊,如果你做到了无欲无求,那么你所有的私心杂念,就都可以摒弃;如果你做到了无欲无求,那么你就会自然而然把你的感受、念想、躯体、思维都忘记。

如果你做到了无欲无求,那么你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种基本的感觉都会变得不再重要,就连那玄妙的被称为“直觉”的作用于你脑中的第六感,也会变得不再重要。

如果你真的能做到无欲无求,那么,那些所谓的霓裳美人、鲍鱼之臭、旖旎仙乐、锦衣玉食、绫罗质感都会被视作凡夫俗子才珍惜的俗物,甚至,凡夫俗子在获得正常生活时所必须依循的法则,在你眼里,也会成为通向智慧彼岸的阻碍,因为违背你自然与和谐的准则,而被摒弃。

眼光不够高,于是思想境界就没办法达到足够的高度。
没有勇气面对思维深处最根本的偏颇之处,就没有办法得到超脱。
徒弟啊,你还应该明白,认识你自己的缺失之处,是永无止境的。因为,世间所有的一切,最难了解也最难理解的,始终是你自己。

如果你悟到了这一点,那么,你就会明白,宇宙万物,并没有绝对的死亡。正因为如此,死亡从来不会被圣人们视做终点。
现在,我们姑且把它称之为“第八灵感”,我不知道我这样说,你能不能领会?

如果你心中失却了悲苦,那么我可以这样说,你已经做到了无欲则刚。徒弟啊,如果你真的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哪怕是为师我都悟不透的宇宙万物所深藏不露的玄机,在你眼里,也都会变得不值一提。
因为,你从来无须击溃整个宇宙。
没有必要。

我曾经告诉过你,如果你不能做到主动去学习,那么你就不会因心存杂念而留存本应忘却的烦恼。
而,一个不懂得如何正确学习的人,是不可能做到超越自我的。这是因为,适当的借鉴与学习,对任何人而言,都非常有必要!
如果你不能听懂我说过的这句话,那么不管你曾拥有多么强大的慧根,在我眼里,你都不会有真正得到智慧的机会。
因为,你既不了解你自己,你也就永远没有办法做到超越自我!
你连你自己都不能超越,那么,我想问问你,也希望你自问,你还能超越什么呢?
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你能明白,你之所以不停地追逐,是为了有一天,你真的能因为无欲无求而得到宇宙间最深沉的快乐!

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世间得道的佛祖们,他们之所以能做到笑看人世间所有的一切,是因为,他们已经参透了通往智慧彼岸的玄机。
于是,他们心中再没有牵挂,
因为了无牵挂,所以没有任何东西能把他们彻底打败,
于是他们再不需要惧怕!
于是,他们能看破生死,他们能从人世间所有令人心烦意乱的漩涡中挣脱,最终永存于世!

而那三位公认的最具慧根的佛祖,则是因为真正悟透了通往智慧彼岸的道理,看破了天机。
因此,他们不但得以去往西方极乐世界为世人所景仰,就连他们的弟子,也做到了泽被苍生。

所以,徒弟啊,你必须明白:
“般若波罗蜜多”这六个字,是人世间最具玄机的六个字,是使人洞明世事的六个字,是使人超脱一切的六个字!
甚至,这六个字,能使人永远凌驾于宇宙万物之上!
你要相信我,这六个字,能使你彻底从人世间纷繁芜杂的牢笼中解脱出来!
师父我绝无虚言!
正因为如此,“般若波罗蜜多”这六个字,被尊为集人世间所有智慧大成的不二法门。

那么,徒弟啊,请你静下心来,跟着为师我默念: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这就是,为师我必须告诉你的——
通往智慧彼岸的途径。

揭示我们真心本来面目的经文:
观世音菩萨,行持功夫圆满无碍,湛然明了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当下是空性,解脱了一切的苦和烦恼习气。舍利弗你知道吗,色(物质现象)与空是一不是二,物质之外没有空性,空之外没有物质,物质就是空,空就是物质,受(感受)想(分别)行(造作)识(识性)这四蕴和色蕴一样,受想行识就是空,空就是受想行识。舍利子啊,万法(一切事物)当下就是空不空,因为本来面目不是空也不是有,随缘即空随缘现有,虽然现有增减、净秽、生灭,可万法当下是一念,其实质并无增减、净秽、生灭。所以本来就是无形无相,没有任何法,没有色法(物质现象)和受想行识(心法)这五蕴,没有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没有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没有眼界乃至没有意识界这十八界,总之无万法万相。没有无明也没有无明尽,乃至没有老死,也没有老死尽等等这十二因缘法,没有苦集灭道这四圣谛,没有般若大智慧,连成佛、涅槃也没有。无得其实也无失,佛不从修得,本来就是,凡圣的区别在于迷悟。因为无所谓得失,菩萨因明了这究竟智慧,心中没有牵挂窒碍,也就没有了一切的恐怖烦忧,也就没有了不如法的妄想等等烦恼习气,心得清净,成就究竟的涅槃。过去、现在、将来的一切佛,也因着这无上智慧,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所以我们应该知道,这个究竟智慧,就是大神咒,就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你要真明白了这个究竟智慧,就能解脱一切的苦和烦恼(当下明了这究竟智慧,当下悟入圆教大乘菩萨境界,但要圆满、去习气还需时间修行,象龙女那样当下成佛的毕竟极少),这是肯定的,不用怀疑。那么现在用咒来表达这个真实智慧: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般若波罗蜜多”为梵语,中文的直译是大智慧到达彼岸,“心经”是中国化佛教的定义,意思为修心之经文(圣言)。我认为普通话来说可以译成用心去体解自然万物,跟随着佛的指引方能得到大智慧大觉悟,到达超脱苦海的彼岸。以上是个人的理解,仅供参考。

《心经》一卷,说尽了《大品般若》六百卷的义理。佛教化众生,随机引导,由凡夫至佛界,修行的法门因人而异。若众生有迷于色法远甚于心法的,佛为之说五蕴合色而开心法门;若有迷于心法而远甚于色法的,则说六入十二处合心而开法门;若有众生迷于色法与心法二者不能自拔的,则为之说十八界的虚妄义;若众生有不迷于色法及心法的,又为之宣说一切诸法因缘而生,因缘而假,因假而得中道的含义。
  总之,众生有异,是因为心不能照见诸法实相,所以不能照见,是由于根尘识显现且相互纠缠,所以执有执无,失却般若光明,起惑造业,陷于六道轮回,受苦无穷。若能回光返照,依般若法修行,功夫纯熟,自能自见本性,自显圣性,从而照五蕴为当体空,照十二因缘为缘起空,照一切诸法为自性空。得三智,即一切智,一切种智,道种智。《大般若经·初品》中所说的:"欲以道种慧具足一切智,......欲以一切智具足一切种智,当习般若波罗蜜。"《大智度论》上说:"此三智一心中得,若就其次第而言,则有道种智生一切智,由一切智生一切种智"。《摩诃止观》说:"空、假、中,皆见实相,名一切种智。故言三智一心中得。"但这是配合《中论》的三是偈中的空假中来说佛智的。按照我们的说法,一切智是关于一切对象的认识能力,若就佛教而言,它所把握的是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性。《大智度论》卷二七说"总相是一切智,总破一切法中无明暗"。《大乘义章》卷十八说"知一切如,名一切智";至于一切种智,那是关于事物个性或别相的认识。《大智度论》卷二七说:"别相是一切种智","一切种智,观种种法门,破诸无明";一切种智有时也被认为是综合认识共直与别相,即共性与个性的智慧。《大品般若经·三慧品》说:"一相故名一切种智。谓一切法之寂灭相;复次,佛如实知诸法行类相貌,为显示故说名字,以是故名一切种智";而道种智是一切智和一切种智的基础,贯穿佛教修习的全部过程。《大智度论》说:"初发心乃至坐道场,于其中一切善潜心产名为道;此道分别思惟而行,是名道智。"
  以此三智观待诸法,可以了然,声闻四谛法、菩萨六度法、大乘菩萨的究竟解脱、佛的菩提大觉,都是真空所摄。一切法空,一切圣解脱法空。因为一切法原本不生不灭,也就不需要解脱,无需转染成净。世间与涅槃,生死与烦恼、佛与众生平等一如,了无差别。得此三智,强以了直空妙有,得中道之旨,这也就是摩诃般若。至此,也就显出了众生本有心性和灵光,其所照显,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这正是观世音菩萨修行甚深般若的亲证境界,也就是全部般若经类的义趣所在。
              回向
        圣菩提心极珍贵,诸未生者令生起,
        令已发起不衰退,辗转增上恒滋长。

  • 心经译文
  • 答:1、以般若智慧观照自心而获得解脱自在的菩萨,修行极深的般若智慧时,观察洞见到集聚构成人我的肉体,感受,思想,意志,心识等五种要素,是因缘相依的生灭关系。他的本质是空,而非实体的存在。 菩萨因彻见这五种集聚的要素是缘起性空,所以脱离生老病死苦以及一切的痛苦。2、舍利弗啊!肉体以及一切的...

  • 般若波罗蜜心经的意思
  • 答:当动机已清净生起,接着主要修学的重点就是六度当中的般若度,虽然六度都是必须修学的,然而,如同寂天菩萨所言:「所有六度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生起般若。」所以,继修心八颂之后,为了得以修持般若度,今天的课程就安排《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透过闻思《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培植圆满般若度的善根习气。 犹如世尊于经...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说什麽道理的?
  • 答:<心经>是属于大乘经典中的般若部的,说通俗点也就是开智慧的经 您看看这儿吧<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唐三藏沙门鸠摩罗什译 http://bookgb.bfnn.org/books/0878.htm <心经略说>黄念祖老居士主讲 http://bookgb.bfnn.org/books/0095.htm <心经抉隐>元音老人著 http://bookgb.bfnn.org/books/0159.htm <心经...

  • 心经大概内容是什么意思啊?
  • 答:经文(玄奘译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 讲的什么意思
  • 答:心经是观自在菩萨的修行心得,是观音菩萨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领悟到人本身五蕴皆空,并且知道了空会使人之前的一切苦厄都化为乌有。(也许这里的人应该改作众生)常念心经,潜移默化,内心就会渐渐地认同空比色好的观念,使得日常生活中更容易舍弃执着,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不过这是通过个人做好来改变...

  • 《心经》的全文及解释是什么?
  • 答:《心经》是阐述大乘佛教中空和般若思想的经典,是所有佛经中翻译次数最多,译成文种最丰富,并最常被念诵的经典。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

  • 般若心经有什么寓意
  • 答:《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般若心经》或《心经》,是佛教中一部重要的经典,寓意着通过修行可以达到智慧的彼岸,解脱生死之苦。《心经》是佛教经典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文,但它却以简练的语言阐述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它强调了般若智慧的重要性,这种智慧可以洞察世间万物的真实本质,使人超越生死轮回...

  • 心经全文意思全解
  • 答:心经全文意思全解如下:1、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翻译:能够自由自在地观察自身佛性之奥秘的觉者,在运用大智慧深入研究生命是如何到达光辉彼岸的过程时,真实地看到,构成宇宙万事万物的五种因素(色、受、想、行、识)原本具有可变的空态性质,没有不可变的实体...

  • 般若菠萝蜜什么意思?我知道是经文,但不懂意思,
  • 答:"般若波罗蜜"的意思是:为梵文音译,翻译成中文,就是“智慧到彼岸”的意思。其中的“般若(Prajna)”,勉强可以翻译为“智慧”。之所以没有在经文中直译为智慧,而仍保留梵音“般若”,是因为“智慧”二字只能诠释出般若的一部分意义,却不能代表“般若”的全部深远妙义。般若波罗蜜多可分为四种:第...

  • 般若波罗蜜心经全文的含义是什么?
  • 答:般若波罗蜜心经全文的含义:我们每个人的烦恼都是由心而生,因为任何一个人的心中,肯定都是由放心不下的人和事,当然还有自己想要追求的人和事,而这些都是烦恼的根源,但是想要成佛就一定要让烦恼得到解脱,因此摆脱烦恼的唯一办法就是放下,只有放下舍不得的人和事。不去对某个人,某件事太过的强求...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