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到底是怎么解释的?说法不一样啊!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是什么意思?

2024-05-27m.verywind.com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怎解释~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就是舍利弗,在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中,是智慧第一。于是观世音菩萨就告诉舍利弗:“色不异空”,“色”是五蕴当中的一个,包括了一切有形有相的东西。“不异”就是没有差别。“色不异空”就是一切有形相的东西,与自性空是没有差别的。因为“色”是“自性空”造出来的,它们就是它,因此“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是反过来说,“自性空”和“色”也是一样的。心一摄回去,色相就归空了;心一放出来,这个宇宙的色相又出来了,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而再进一步说,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若用数学的讲法就是全等,“空”全等于“色”,“色”全等于“空”,这两个完全相等。当然我们把前面这一段作此解释,后面的就很好懂了,是吧?“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情况和前面相同,就不再解释了。“想”也是一样,“行”也是一样,“识”也是一样,都是与“空”不异,与“空”全等。不但“空”可以全等于“色”,“色”也可以全等于“空”,是两边通,两边全等,这样过来可以,反过去也可以。有些人可以做到“空即是色”,但是“色即是空”就没有办法了,那样不够的,要两边都全等才可以。
释迦牟尼佛曾经请到,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在里面。释迦牟尼佛常常讲一句话,就是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所有的法都是由因缘所产生的,所有的法也是由因缘而灭的。这里面就请到“因缘”两个字,这个因就是主因,这个缘就是助缘
这四句话是一个真理。其实这四句话就是佛法很深的义谛在里面的。你修行能够真正到──不动、不坏、不乱的这种境界,就是你已经明白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简单的说就是
随心 随意 境随心转
有喜 有悲 随心而定
~心才是根本~

想得到的不一这是你真想要的,得到的未必就不是你想要的.

(11-20200718)《心经》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在显说般若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四句,应该说是《心经》中最难理解的部分。
  这四句话大家都熟悉,也都能背。可是,怎么去理解?特别是如何正确地去理解?非常重要!
  比如,这个“色”字,假如我们把它解释成“女色”,或者说“美色”,似乎缩小了它的外延;但是,如果把它理解成“一切的物质现象”,好像又扩大了它的外延。
  其实,《心经》原典中“色”字的真正意义,应该是指我们的身体(色身)。只有这样,才能与破除我执相吻合、相一致和相呼应。
  什么是“色不异空”呢?这就是空观,是为了破除我们的常一主宰的执着。其目的,是要让大家明白,我们的身体(色身)是无常的、变化的、没有实体的,都是因缘所生的。我们把无常的、变化的、没有实体的,都是因缘所生的这些概念,高度浓缩成一个字,那就是空,所以说“色不异空”。用空观破有执,让我们明了,所谓的有,是缘起的假有(有而非有,谓之妙有)。因此,在《心经》中才有“色不异空”这一句的呈现。(观色即空成大智,若无空观,则怎能脱俗入道?)
  什么是“空不异色”呢?这就是假观,是为了破除我们的断灭之见和顽固空见。其目的,是要让大家明白,我们的身体(色身)虽然是无常的、变化的、没有实体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它的缘起假有和暂时的存在。我们把缘起的、假有的、暂存的,都是因缘所生的这些概念,高度浓缩成一个字,那就是色,所以说“空不异色”。用假观来破空执,使我们了知,所谓的空,是缘起的性空(空而不空,谓之真空)。因此,在《心经》中才有“空不异色”这一句经文的呈现。(观空即色成大悲,若无假观,则怎能入世度生?)
  什么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呢?这就是中观,是为了破除我们于色空二边的执着。
  我们一般人都认为色是生、空是灭;色是垢、空是净;色是增、空是减;色是事,空是理;色是相,空是性;色是用,空是体。总而言之一句话,色就是色、空就是空、色不是空、空不是色。
  然而,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明白:缘起而性空(即有是空),所以说“色即是空”;性空而缘起(即空是有),所以说“空即是色”;缘起而性空,性空而缘起,即有是空,即空是有,所以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用中观来破色空二边之执,让大家觉悟有而非有、空而不空、非有非空、亦有亦空,证悟即色是空、即空是色的不二境界。因此,在《心经》中才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两句经文的呈现。(悲智双运成正觉,若无中观,则怎能获证圆融相即之中道?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