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李世民痛失哪位大臣,说出“以铜为镜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是唐太宗对哪位大臣的评价

2024-06-02m.verywind.com
唐朝哪位说了一句名言:以铜为镜可正衣冠…象是范真说的吧~

李世民说的 典故如下:
李世民杰出的政治家之一,为后世帝王的楷模,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善于纳谏,也就善于听取臣下的不同意见,明辩是非,然后采纳正确的意见。唐太宗曾经对大臣萧禹说:“我少年时就喜爱弓箭,得到好弓几十张,自以为再不会有更好的弓了,近来拿给工匠看,工匠说都不是好弓。我问是什么原因,工匠说,木心不直,自然脉理都斜,弓虽然硬,发箭却不能直。我才知道以往的鉴别不够精确。我以弓箭定天下,尚且不能真正识别弓箭的优劣,何况天下的事我怎么能都懂得。”有一次,他问魏征:“君王怎样才算明智,怎样才算昏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十分赞同,于是,鼓励大小官员都可以积极进谏。

公元630年,李世民下令修复洛阳宫,以备他去游玩。给事中张玄素劝谏说:“如今战争刚结束,社会还未恢复元气,陛下却先下令修缮洛阳宫,如果不停止,一定会遭致隋炀帝、夏桀、商纣王一样的下场。”李世民听了这一席意见,下令停止修复洛阳宫,并且赏赐了张玄素。

谏臣中最突出的是魏征,他经常进谏,提出过许多很好的建议,常常与李世民当面争执,即使李世民大怒,也还是神色不变,坚持真理。公元626年,李世民下诏征兵,规定不满十八岁而个头高大的男子,也可以征。魏征却扣住了这道诏书不发,太宗连催几次,他都不理。李世民大怒,召来魏征训斥他大胆抗旨。魏征镇静地说:“臣听说竭泽而渔,就无鱼可捕了。陛下将不满18岁但身强力壮的男子征来当兵,以后再到哪里去征兵呢,再说,国家的赋税让谁来负担呢,并且陛下以前宣布18岁以上的男子才征,现在的诏书一下,你不是失言于天下吗?”李世民听了,哑口无言,良久,才承认自己错了,撤销了这道诏书,还提升魏征为太子太师。

一天,李世民正在逗弄一只小鹞(即雀鹰,比鹰小,可帮助打猎),见魏征进来,怕他责怪,忙将它藏在怀中,魏征装作没看见,向太宗奏事,又故意拖延时间。等他离开,小鹞已经闷死了。有一次,太宗退朝回到宫中,怒气冲冲地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死这个乡下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当面顶撞我,使我难堪。”长孙皇后就退出去穿上礼服再进来,向李世民道贺道:“君主圣明,臣下才敢直言进谏,魏征敢于当面顶撞陛下,说明陛下是对明之君,臣妾怎能不向陛下祝贺呢”李世民听了皇后委婉的批评和规劝,努气顿消,清醒地认识到虚心纳谏对于天下兴亡的重要性。

贞观中期以后出现了盛世,大臣都极力歌颂李世民,只有魏征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给李世民指出了10个缺点,要他警惕。李世民就郑重地将它抄在屏风上,以便早晚阅读,引为戒鉴。公元643年,魏征病死,李世民十分悲痛,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魏征一死,我失去了一面镜子。”

以铜为镜,出 处《旧唐书·魏徵传》:是唐太宗对魏征的评价。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这是对魏征人生价值的最高评价。

以铜为镜,是唐代名臣魏徵(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对魏徵的评价。出自《旧唐书·魏徵传》。以铜为镜通常用作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借。

原文为: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译文:一个人用铜当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亡的原因;用人当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对错。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镜子啊。

近义词:以古为镜、以史为镜、以史为鉴。

扩展资料:

魏徵是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以谏臣著称。魏徵早年值隋末战乱,曾投瓦岗起义军。后任唐太子李建成太子洗马官。太宗即位后,先充谏议大夫,继任中央行政长官之一的侍中。贞观十七年病卒于任。同年入凌烟阁。

魏徵以性格刚直、敢于犯颜直谏著称。据《贞观政要》记载统计,魏徵向李世民面陈谏议有五十次,呈送给李世民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达“数十余万言”,劝谏李世民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

在贞观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频上四疏,以陈得失”,后世广为流传的《谏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称“论时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写了《答魏征手诏》,表示从谏改过。贞观十三年,魏征又上谏文《十渐不克终疏》,在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以铜为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征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钜鹿郡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因直言进谏,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魏徵死后,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三句名句的作者是谁_百...
  • 答:太宗时常想念魏征,感叹的对群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他把魏征比作是一面镜子。唐太宗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中国唐朝第二任皇帝。生于陕西武功县,626年至649年在位。父亲是唐高祖李渊,母亲是太穆皇后窦氏。窦皇后有四个儿...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三句名句的作者是谁_百...
  • 答:这句话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说,出自《旧唐书·魏徵传》,原句为: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白话译文】太宗对梁公说:“用铜当作镜子,可以使衣帽穿戴得端正;用历史当作镜子,可以...

  •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出自哪...
  • 答:原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译文: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历史作为镜子,可以知道历史上的兴盛衰亡;用别人作自己的镜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

  • 哪位臣子死时君王为之垂泪,并发出"以史为镜"的著名讲话来?
  • 答: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可观人之举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已死,...

  • 唐太宗时期以直言敢谏著称,去世后被唐太宗感叹“失去一面镜子”的一代...
  • 答:魏徵死后,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魏徵去世后朕派人到他家里,得到他的一页遗 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表,才刚起草,字都难以辨识...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下一句
  • 答:“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摘自《贞观政要·卷二·论任贤》,这句话出自唐太宗李世民之口。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用,他手下有一直谏大臣魏征。魏征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来魏征病故,唐太宗亲临吊唁,...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出自谁的口中?
  • 答:这句话是唐太宗李世民说的。原句为 (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用铜做镜子,可以整理好一个人的穿戴;用...

  • 唐太宗时期敢于直谏的著名大臣,曾被唐太宗比作"镜子",他是谁
  • 答:魏徵死后,李世民经常对身边的侍臣说:“用铜镜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为镜子,可以知晓兴衰更替,以人作为镜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经常用这样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错,但现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镜子。”《贞观政要·论任贤》:“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

  •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答:唐太宗李世民喜听与善取各种献议,深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之理。其直谏大臣魏徵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劝太宗宜内自省,居安思危,察纳雅言,择善而从。后魏徵逝死,太宗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叹曰:“以铜为镜,可使穿戴之时,端庄齐整;以史为镜,可知历朝以来,存亡兴替;‘以人为镜’,...

  •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答: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的主要知识,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在魏征死后,唐太宗说自己失去了一面镜子,所以答案是C。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