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试述《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 简述《史记》人物传记的思想性

2024-06-07m.verywind.com
求(《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评论,越精辟越好……~

不是在百度知道里面找的,是在百度空间里面找的,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你先看一下再说了
《史记》人物传记在描写人物上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作者禀承着“实录”精神,通过对人物生平活动加以描绘,用人物的言行,活动场面,再现了历史人物的生动面貌,塑造了富有个性的一系列历史人物形象,综合《史记》中各篇人物传记的写人的艺术手法。主要以以下几个特点对其粗论:

一、精心选取材料,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对于这一写作手法,我们可以通过司马迁在《留侯世家》里曾经说过的一段话来进行了解。司马迁写道:“(张良)所与上从容言天下事甚众,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张良是辅佐汉高祖刘邦定天下的人物,是当时一位著名的谋臣,他平时对刘邦谈论天下的事绝不会少,但司马迁把张良和天下兴亡无关的言行,这些不足以表现这个人物性格的因素都舍弃不录。这句话虽然是司马迁自己说的,同时也是司马迁写人物传记选择材料方面的一项总的原则。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人,他的生平活动总是很多的,那么在人物传记中不可能也没必要完全写到传记中去,主要应该选择那些对这一人物来说,最有代表性的事件和言行,只需能够说明和表现出他的主要业绩和性格特征就可以了.相反地,如果有闻必录,巨细不分,反而会模糊人们对这一人物的基本认识。因此,严格地取舍材料,可以说是能否成功地写好一篇人物传记的关键。司马迁在写人物传记时,是十分精于材料的取舍和选择的,在他写的传记中,尽力避免一般地梗概地叙述,而是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活动,使人物性格突出。 如《廉蔺列传》仅用完壁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三个典型事例来写蔺相如,《李将军列传》以三次战斗为主要材料构成李广的一生,《孙子吴起列传》以吴宫教战塑造孙武其人,《张释之冯唐列传》,也只用几个生活片断,就写活了二人。因为作者要表现的是蔺相如的大智大勇与无私为国,李广的善战与过人的胆略,孙武的执法如山、不畏权贵,张释之、冯唐的犯颜直谏与大公无私。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司马迁对一些琐屑之事特别感兴趣,如张良为圯上老人进履,李斯见仓鼠、厕鼠掠治,韩信胯下受辱,以及刘“大丈夫当如此”的感叹,项羽“彼可取而代”的壮语,陈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嗟叹。这些材料的选择,用文学的原理来说,实在接近于典型化的手法,即用典型事件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塑造典型形象。

司马迁写的是历史人物,必须根据历史事实,对人物事迹是不能凭空虚构的。但在刻画人物时,却精于判断。司马迁善于在一个历史人物身上发掘出最有价值的东西,判断出他的主要倾向而给以公正的评价。因些,司马迁所写的史传,既形象鲜明,又深刻动人,且又本着历史事实而不损害人物的历史真实性。

二、运用“互见法”,既让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司马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创造了“互见法”。所谓“互见法”,指司马迁所创造的一种述史方法,即是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其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靳德俊先生总结为:“一事所系数人,一人有关数事,若为详载,则繁复不堪,详此略彼,详彼略此,则互文相足尚焉。” 为了使每一篇传记都有审美意味上的统一性,使人物形象具有艺术上的完整性,就必须在每一篇传记中只写人物的主要特征和主要经历,而为了使整部《史记》又具有史学意义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就必须在其他地方补写出人物的次要特征和次要经历。互见法最基本的形式是在本传中着意刻画人物形象,集中描写和叙述矛盾最尖锐、斗争最激烈的事件,突出人物的主要精神面貌,而将人物的侧面载于他传。 这样,司马迁必须更加讲究选材,筛选出最有典型意义的事迹写入本传,而将其他枝蔓和有损人物形象的材料放于他传之中,这也就是苏洵所说的“本传晦之,而他传发之”的方法。 既突出了人物的典型形象,又不失历史的真实。

司马迁运用互见法塑造人物最成功的例子是《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高祖本纪》,刻画了刘邦的适应时势、知人善任、宽厚为怀、机智有谋略的一面,突出了刘邦政治家战略家的形象。而对于刘邦的缺点,只是轻轻提点而已,如高祖本纪中记载刘邦的秉性时只用了“好酒及色”四字。然而在《项羽本纪》中,则毫不留情地记载了刘邦的许多流氓无赖之本性。《项羽本纪》中记载:


“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 ①

再如“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杀之无益,只益祸耳。’项王从之。” ②

同样的,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则塑造了一个才气过人的盖世英雄的完美形象,而对于项羽的缺点,也仅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而在《高祖本纪》中,则补叙项羽的“所过无不残灭”等暴行;刘邦列数项羽十罪,则代表了司马迁对项羽缺点的集中批评。《高祖本纪》中记载汉王数项羽曰:


“始与项羽俱受命怀王,曰先入定关中者王之,项羽负约,王我于蜀汉,罪一。项羽矫杀卿子冠军而自尊,罪二。项羽已救赵,当还报,而擅劫诸侯兵入关,罪三。怀王约入秦无暴掠,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罪四。又强杀秦降王子婴,罪五。诈坑秦子弟新安二十万,王其将,罪六。项羽皆王诸将善地,而徙逐故主,令臣下争叛逆,罪七。项羽出逐义帝彭城,自都之,夺韩王地,并王梁、楚,多自予,罪八。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罪九。夫为人臣而弑其主,杀已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无道,罪十也。”③


当然,了解刘邦,还可参见《 留侯世家》 、《张丞相列传》、《佞幸列传》等传记;认识项羽,还应参照《陈丞相世家》、《淮阴侯列传》《鲸布列传》等篇,多传互见,相得益彰,只有将这些传记结合起来读,才能见出刘邦与项羽的完整性格。总之,有了互见法的运用,司马迁可以在人物传记中集中笔墨把人物塑造得更完美,性格更鲜明,这对于叙事文学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新的艺术法则。

三、善于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暗示人物的性格志趣与未来,使人物形象丰满,个性更加鲜明。

《史记》人物传记中对人物的描写,固然主要是描写他们的重大社会活动,是靠着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的,但《史记》中也描写了一些似乎离主要事件较远的琐事,有些看似闲笔,但却在展示着人物思想性格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小事”的描写,有助于使人物形象丰满,个性更鲜明。有些“琐事”还往往使人见微知著,预示着人物日后发展, 《留侯世家》写张良为圯上老人进履;《李斯列传》开头写李斯观厕鼠之别而叹;《 陈丞相世家 》写陈平为里中社分社肉甚均;《张汤传》写张汤劾鼠掠治如老狱吏;《淮阴侯列传》写韩信得食于漂母及甘受胯下之辱,等等。这些细节实无关史事之大体,然而却富于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它们常准确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好尚、志趣、抱负,由此勾勒出人物性格的基调,或由此透露出人物性格的逻辑走向。章学诚说:“陈平佐汉,志见社肉;李斯亡秦,兆端厕鼠。推微知著,固相士之玄机;搜间传神,亦文家之妙用也。”这一点,的确见出司马迁巧运之匠心。

《萧相国世家》写刘邦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鄼侯,众人不服。此时:高帝曰:


“‘诸君知猎乎?’曰:‘知之。’‘知猎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④


群臣皆莫敢言。刘邦的“功人”“功狗”之说,语言粗俗,透露出一股乡野无赖之气,仍然是刘邦的性格特征。而用这样通俗易懂的比喻来说明萧何与众人的区别,又非常形象准确,显示出刘邦在粗俗之中所具有的才智,善于用巧妙的方式折服众人。这又是刘邦的本质特征。这一细节,深刻表现了人物性格。生动、真实而又能表现人物性格的细节描写,在《史记》中的确俯拾即是,又譬如《韩长孺列传》:

“其后(韩)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田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⑤

事件本身颇具戏剧性,而其中的细节就很合乎人物性格。田吏之言,显示出下层吏卒的粗野和小人得势时的张狂。韩安国之行事,又表现出忠厚长者的个性。《万石君张叔列传》写万石君父子:

“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必式焉。”⑥

“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甚惶恐。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⑦

“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⑧

万石君父子是谨小慎微的典型,司马迁给他们的评价是“无他大略”,唯“恭敬无与比”、“文深审谨”,上举几个细节,便将他们的性格刻画得维妙维肖。

四、善于把人物事迹、历史事件故事化。

司马迁写人,总是用一些具体的故事情节来表现人物形象。与先秦史传文学作品相比,《史记》的情节更加完整,往往可以独立成篇,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我们在前面举过的许多名篇如此。如《项羽本纪 》《吕后本纪》、《孙子吴起列传》、《田单列传》等。就是一些轶闻轶事,司马迁也写得首尾完整,自成一章。请看《司马相如列传》中“琴挑文君”一节:

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相如之临邛,从车骑,雍容闲雅甚都。及饮卓氏,弄琴,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悦而好之,恐不得当也。既罢,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家居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至不材,我不忍杀,不分一钱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曰:“长卿第俱之临邛,从昆第假贷犹是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其车骑,买一酒舍酤酒,而令文君当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裈,与保庸杂作,涤器于市中。卓王孙闻而耻之,为杜门不出。昆弟诸公便谓王孙曰:“有一男两女,所不足者非财也。今文君已失身于司马长卿,长卿故倦游,虽贫,其人材足依也,且又会客,独奈何相辱如此!”卓王孙不得已,分予文君僮百人,钱百万,其乃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乃与相如归成都。买田宅,为富人。⑨

故事从相如琴挑写起,经文君夜奔,王孙发怒,文君当垆,相如酤酒,翁婿和好几个情节,最后是大团圆的结局。其情节完整,简直就是一篇小说。再请看《滑稽列传》中优旃的故事:

优旃者,秦倡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于大道。秦始皇时,置酒而天雨,陛者皆沾寒。优旃见而哀之,谓之曰:“汝欲休乎?”陛楯者皆曰:“幸甚。”优旃曰:“我即呼汝,汝疾应曰诺。”居有顷,殿上上寿呼万岁。优旃临槛大呼,曰:“陛楯郎!”郎曰:“诺。”优旃曰:“汝虽长,何益,幸雨立。我虽短也,幸休居。” ⑩

于是始皇使陛楯者得半相代。这一情节比较简单,只写一件事件,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局同样交代得分明有序,由此可见出优旃的聪明。作者写来,人物声口逼肖,情态宛然,故事性极强。

从先秦到两汉,史传文学从对人物的粗略勾勒变为对形象的细致刻画,从按时间顺序“随举一事”叙述发展到“包举一生”之行事,司马迁已经把人物一生的言行故事化了,历史的运动也就溶化在这些故事情节之中。一部《史记》,就是几千年历史人物的故事集。可以说,司马迁的《史记》强化了中国古代史学上以形象和情节解绎历史这一特征。《史记》是史传文学作品的典范,也是古代散文 的楷模。《史记》中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不少传记中的曲折情节,为后代小说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许多基本手法,在《史记》中已开始运用。《史记》中的许多故事,广为流传,成为后代小说戏剧取材的对象。如明代出现的《列国志传 》以及后来的《东周列国志》,人物故事有相当一部分取自《史记》;戏剧方面,据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所载,取材于《史记》的剧目就有180 多种。在散文方面,《史记》的文章风格、写作技巧,尤其是平易简洁又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无不令后代散文家倾倒,从唐宋八大家,到明代前后七子、清代桐城派,都对《史记》推崇备至,文风深受司马迁的影响。

《史记》的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史记》描写人物多,范围广,形神兼备,大多具有典型性。其塑造人物形象,善于准确捕捉历史人物的特征和精心选材,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描写、虚实相生手法、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对比映衬等来刻划人物。
(2)叙事和场面描写悲壮慷慨,诙谐滑稽。《史记》塑造的人物多是具有悲壮之美悲剧人物,与此相应,其叙事与场面描写多具有悲壮色彩。《史记》的叙事和场面描写,还有诙谐滑稽的喜剧美。这类描写虽不及前者多,但也不在少数,最集中的表现是《滑稽列传》,其中的人物言谈行事,均注重讽谏,诙谐风趣,轻松幽默,逗人发笑。
(3)浓郁的抒情性。司马迁的不幸遭遇使他满怀悲愤,他将这种浓郁的感情融入《史记》创作中,因而其笔下的人物刻划和论赞中都跳跃着太史公诗人般的激情。如《屈原列传》是一支屈原伟大人格的赞歌,《项羽本纪》是一首充满悲壮叹惋之情的英雄史诗,《伯夷列传》是一首喷发出愤激不平之情的怨刺诗。
(4)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艺术风格。《史记》的艺术风格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既有阴柔之美,又有阳刚之美。而总体上看,全书则以阳刚之美为主。这主要表现在:气魄宏伟,笔力千钧;内容奇伟,惊心动魄;气势凌厉,一泻千里。
(5)结构和语言。《史记》整体结构系统宏伟,人物传记的结构,一般开头先介绍人物姓氏、籍贯,中间是记叙主体,选择与人物性格、事功最相关的几事件进行叙述,结尾以太史公曰表作者自己之意见。具体每篇传记的写作,有时又比较灵活。其人物传记,又有分传、合传、寄传、杂传,这也是作者根据人物的性格及事功,进行的结构安排。其结构对后世史书及传记文学的创作有深远影响。语言上也取得了很高成就。首先是人物语言富于个性化特征。如正直口吃的周昌廷争之言、毛遂自荐之语,最突出的是陈涉、项羽、刘邦表述早年的抱负之语的不同表现。其次是作者的叙述语言通俗、简洁、精炼,富于感情,有很强的表现力。有些语言接近当时口语,有的直接用民谣、谚语,这使其语言更丰富,富于表现力。

《史记》被称为“百科全书”,被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有很多的成功之处,譬如说它描写人物的艺术就很有特色,很成功。

第一,精巧的剪裁和安排。

《史记》写人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在本人的传记中表现这个人物主要的经历和性格特征,以突出其主要特点。而其他的一些事件和性格特点则置入别人的传记中去描述。这个方法被称为“互见法”。例如,《高祖本纪》主要写刘邦起义、战斗、开国的经历,写他知人善任,雄才大略,以及得天下后仁爱保民、稳固政权的政绩等等,正面表现一代开国帝王的神采。而刘邦性格中狡诈、阴刻、残忍、无赖的一面,则在其他人物的传记中表现。

司马迁也善于在同一篇传记中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同时写出其性格的复杂性。例如《李将军列传》,记叙李广一生战功盖世却备受压抑的经历,主要表现李广一代名将的风采及其遭遇的坎坷。司马迁在李广“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中,选取四个战役构成全文的骨架。从不同侧面描述李广的性格和遭际:上郡之战,突出李广的“善射”本领和临危不惧、从容镇定的大将风度;雁门之战,显示李广的机智和应变才能;右北平之战,凸显李广的胆识和神威;从卫青袭击单于之战,则重点叙述李广遭遇的坎坷。四场战役写出李广与程不识不同的带兵方法,写出他冶军宽缓而得力的特点;杀霸陵尉,表现了李广负能使气的性格;“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则表现了李广的疏财爱士;与才能不及中人却封侯拜相的李蔡的对比,揭示了统冶者的奖励不公和李广对自身偃蹇命运的愤郁不平。这些描述,又在李广的主要性格之外,增添了丰厚的血肉。主要事件和典型细节相互配合,详写和略写相互结合,既鲜明又完整地表现了李广思想性格、生平际遇的特点和全貌。

第二,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

司马迁善于使用对比衬托的方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有不同篇章人物之间的对比,也有正反对比。

《项羽本纪》和《高祖本纪》中,年轻气盛、好勇斗狠的项羽,与世故老成、狡诈机智的刘邦形成鲜明对比。两个人先后都入驻秦都咸阳,刘邦听从张良、樊哙的谏议,不入秦宫室,封存其资财府库,与地方父老约法三章,约束兵士。秋毫无犯。项羽则屠杀烧掠,得其财宝、美女而东归。这样,刘邦的深谋远虑,项羽的识见短浅,便如画而出。

除重要人物之间的对比外,《史记》还往往描写一些次要人物。形成对主要人物的比衬。如《项羽本纪》中老谋深算而坚忍的范增之与简单直率又鲁莽的项羽,《高祖本纪》中经常从容不迫的张良之与时时窘迫栖皇的刘邦,都形成了鲜明有力的对比衬托,从而突出了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第三,在特定的环境和场面中凸显人物特点。

描写紧张激烈的环境和场面,把人物置入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去塑造,是司马迁写人艺术的又一特点。

《项羽本纪》的“鸿门宴”,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文字。在这场力与智的冲突中,项羽的优柔寡断,范增的阴鸷远见,刘邦的智诈狡猾,张良的善于谋划,樊哙的勇猛机智,以及项伯的温和憨愚,都在紧张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得到鲜明表现。

第四,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司马迁写人物,除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外,还以富于表现力的细节,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项羽本纪》写霸王悲歌别姬,《高祖本纪》写刘邦被项羽射中后谎称“卤中吾指”。《陈涉世家》写陈涉辍耕慨叹,《陈丞相世家》写陈平为乡人均分社肉,《李斯列传》写李斯见厕鼠、仓鼠而叹息,《淮阴侯列传》写韩信忍受胯下之辱,等等,都十分传神地揭示人物精神风貌的某些特征。

《史记》也有以简单的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之处。它或是通过人物独白,或是以他人的语言,或是由作者直接点拔,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

第五,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史记》许多篇章中的人物语言描写,都能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神情风貌。“彼可取而代也”,率直大胆,可以想见项羽的强悍卤直;“大丈夫当如此也”,委婉曲折,写出了刘邦的贪婪狡诈。《史记》的人物对话,也有不少能够传达人物性格者,如《郦生陆贾列传》通过郦生与陆贾的对话,把尉佗的傲气与豪气,陆贾的不卑不亢和使臣气节都表现出来了。

此乃吾之愚见,仅可称谓一家之言,可《史记》艺术的特色美,却是客观的,不愧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果然魅力无穷,怎能叫人不荡气回肠呢~

  • 《史记》的写人艺术有哪些?关举例证明
  • 答:《史记》创作人物“写人”艺术的先河。全书共有一百一十二篇人物传记,记录了上自帝王将相,下至黎民黔首,乃至医仆倡优等四千多个人物。司马迁以记实的著史原则,运用娴熟的写作技巧,将各个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人物个性鲜明丰富。一、 人物个性化的细节描写 “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没有生动细节...

  • 史记的艺术成就
  • 答: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史记》描写人物众多,范围非常广,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学者平民,但其所塑造的人物都形神兼备,相当完整,能准确捕捉历史人物的特征且善于精心选材,选择重大的历史事件,展示人物的生命遭际,突出人物的主要形象特征,善于通过矛盾描写、虚实相生、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语言...

  • 史记的艺术成就有哪些?
  • 答:《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是把几个人的传记合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合传都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起,如《游侠列传》、《酷吏列传》等。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再次,是对因果关系的探索展示。

  • 《史记》的艺术特点,是如何展开文章的,如何塑造人物的。
  • 答:回答: 当代有位西方汉学家说,《史记》是可以与古希腊《伊利亚特》、《奥德赛》媲美的中国古代的伟大的史诗。我国有位颇具影响的文学评论家甚至认为,我国古代的写人艺术有两个高峰,一个是《史记》,一个是《红楼梦》。这些说法都不过分。《史记》所塑造的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其对人物性格的...

  • 司马迁史记的艺术特色
  • 答:《史记》的艺术特色:《史记》是一部史学名著,又是一部文学名著。前面介绍先秦历史著作时,我们说这些历史著作中包涵着或多或少的文学因素、文学成分;而对于《史记》,这样说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史记》的写作,具有文学方面的动机,所以这一部史书本身,就兼有文学的性质。

  • 《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
  • 答:而《史记》的艺术性主要表现在结构的构造,语言的运用,人物的塑造等几个方面。其中人物描写艺术最为突出,最能显示出《史记》不朽的艺术魅力,最为后人所称道。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此加以试述。 一、把握人物性格准确深入选择历史材料精心细致 《史记》的人物描写艺术最为人称道的是作者司马迁对历史人物性格特征的...

  • 史记是以怎样的写人艺术再现项羽形象的
  • 答:《史记》综合借鉴了前代各类史书的体例,创立了以人物为本位的文学和史学的结合的纪传体体例。《史记》的文学性和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的塑造上。《史记》所涉人物四千余个,其中许多是塑造得性格鲜明、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项羽本纪》是《史记》人物传记中最为精彩的篇章之一。它记叙了项羽由少年时期到起义,由起义...

  • 司马迁在《史记》人物描写中的艺术特色
  • 答:因此,《史记》的最精彩部分不在于富有文学意味的论述文字,而在于描写栩栩如生的人物传记.通观《史记》中的这些人物传记,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司马迁在《史记》中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手法有:一、注重语言,细节描写,二、运用对比映衬的方法,三、精心构造富有个性化的矛盾冲突.这些艺术手法,多被我国后世的小说、散文、戏剧...

  • 《史记》的叙事艺术是什么?
  • 答:《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分传即人各一传,合传是把几个人的 传记在一起,写成一篇传记。合传都是以类相从,把某些相同类型的人物放在一 起,《游侠列传》、《佞幸列传》、《滑稽列传》、《循吏列传》、《酷吏列传》、《货殖列传》等,都是为专门人物设立的合传。在人物合传中,历史...

  • 史记人物传记的艺术特色
  • 答: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性格鲜明的一系列人物形象。②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善于选择、剪裁和集中史料,善用“互见法”,善写大事和紧张场面,并以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③寓褒贬于叙事,有强烈的抒情性。④语言生动、准确、灵活。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