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吴三桂为什么先反明,后反清? 吴三桂一生反明降清,为何后来又反清自立?

2024-06-01m.verywind.com
吴三桂为什么会投清?~

吴三桂的一生,身经两朝,历事三主,朝秦暮楚,反复无常,完全是个地地道道的野心家、阴谋家,他的一切行动和策略都是为了卑鄙的小我。在他投降清朝这个重大问题上,尽管还存在很大争论,但视吴三桂为民族败类的定性还是比较清楚的。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这是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所写七言古诗《圆圆曲》中的两句,不无讥讽地鞭笞了不顾民族大义、屈节投降的明山海关总兵、平西伯吴三桂,极耐人寻味。
吴三桂(1612—1678),字长白,高邮(今属江苏)人,后迁辽东(今辽宁辽阳),生于将门之家,父亲吴襄,武进士出身,崇祯初年,以守辽东有功官至锦州总兵。吴三桂自幼学习弓马,后来得中武举,又以父荫袭封都督指挥。他在军中先后任游击、副将等职,由于其父和舅父祖大寿都是高级军官,他又投在辽东方一藻和洪承畴的名下,并拜总监辽东兵马的大太监高起潜为“义父”,明末已是兵权在握的驻防山海关的辽东总兵,封平西伯。
崇祯十四年(1641)七月,明、清军队在松山和杏山展开决战,吴三桂中了皇太极的埋伏,差点儿做了俘虏,只身逃回山海关。崇祯闻之大怒,想对其严惩。多亏吴三桂疏通关系,才化险为夷,只受了降职三级的处分,仍旧带兵驻守宁远。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日,李自成进入北京,腐朽的明王朝终于灭亡于农民战争的烈火之中。已封为平西伯的吴三桂因勤王不及,于三月二十二日退守山海关,开始了他一生中矛盾复杂而又富于戏剧性的历程。李自成知道吴三桂重兵在握,因此许以高官厚禄,并派人送去四万两犒师银,以解吴部的燃眉之急。七天之后,李自成派人携带吴襄的家书、封侯的敕书和大量银钱,去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劝他“审时度势,弃昏就明”“(如果)及时早降,不失通侯之贷”。
吴三桂面对急剧变化的形势,吴三桂心中十分矛盾,他原想观望一下再说,待看了父亲的家书之后,吴三桂面对民军和清军两大势力,最终做出投降大顺农民军的决定。然而,四月五日,当吴三桂率军抵达永平以西的沙河驿时,途遇由京中逃出的吴府家人。于是,“忿而中改”,勒转马头,再次返回山海关。
对于吴三桂中途返回,坊间向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吴三桂因其爱妾陈圆圆为大顺农民军将领刘宗敏掠去而怒改初衷。如《清史稿》记载说:“三桂引兵西,至滦州,闻其妾陈为自成将刘宗敏掠去,怒,还击破自成所遣守关将”。《清史列传》记载说:三桂“悦歌女陈沅,以千金购之……至是,为贼将刘宗敏掠去。三桂闻之,作书绝父,驰归山海关”。明末诗人吴梅村更是特赋《圆圆曲》一首,笔调尤其尖锐。诗曰:“顶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痛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从此,“冲冠一怒为红颜”脍炙人口,并似成这一事件的定论。此外,《明史》、《平寇志》、《四王合传》,以及《庭闻录》等书均持此说。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大顺农民军实行了追赃助饷政策,拷掠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导致了吴三桂的反悔。如张怡在《謏闻续笔》中说:“贼得京师,召三桂。至永平,闻其父大将军襄为所系,索饷二十万,乃惊曰:‘此诱我,剪所忌耳!,乃率兵还”。程源在《孤臣纪哭》中也说:“逆闯急于降三桂,三桂父总兵吴襄住京城,贼逼襄书招之,襄不从,贼掠索之。三桂间京城,得状,乃以兵出关”。《甲申核真略》等史料记载,自成部下拷打吴襄,他只交了五千两银子,农民军嫌少,将其下了大牢,继续施以酷刑追逼。吴襄派家人傅海山送信给三桂,详述目前惨状,盼他快来解救。三桂算算行程日期,来不及救出父亲,况且母亲权氏、弟弟三辅等人也被自成拘捕,难有生还希望。前思后想,只能投降清军以报家仇。谈到降清原因,吴三桂自己也说:“正值李自成作乱,考虑到不能两全其美,于是乞师本朝(清朝),以雪君父大仇”。
可以说,李自成对明朝官吏刑掠和吴襄被逮,的确是吴三桂降李复叛、最终导致降清的重要原因,或根本的原因。但在当时这只是一个潜在的因素,而陈圆圆的被夺,则在吴三桂的这一转变中起了不可忽视的决定性作用,它诱发了潜在的原因,促成了转变的发生。
吴三桂决定投降关外的清军后,就以亡明孤臣的口气给多尔衮写信,言辞恳切地请他:“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此时的多尔衮正在出师中原的路上,得知吴三桂乞师的请求,真是喜从天降,立即改道从山海关入关,并复信吴三桂许诺说:“若率众来归,必封以故土,爵为藩王,国仇可报,身家可保”。
吴三桂尚未动作,李自成却已率兵东进。消息传来,促使吴三桂下了坚定决心,他亲自到威远城迎接多尔衮的兵马,并在清军兵营剃头结辫,走出了投降的第一步。当年四月二十二日下午,李自成农民军和吴三桂军在山海关一片石展开激战,双方打了一天多,没有分出高下。两军正杀得难分难解,两万清兵突然从阵地左侧杀来,充作吴三桂的帮手。农民军寡不敌众,仓促败退西走,清军分为两路入关,不久即占领北京。这时,吴三桂及时打起了“复君父之仇”的旗号,在清和硕英亲王阿济格的麾下,充当了追剿李自成军的先锋官。三年之后,清廷又调回吴三桂,命他与八旗将领李国翰守卫汉中。吴三桂没有辜负清廷的期望,不仅剿灭了不少抗清义军的余部,而且还杀害了一些朱明后裔和遗臣。顺治十四年(1657),他又进军云贵,攻打南明桂王永历政权,十八年(1661)十二月,出师缅甸,追执桂王,次年初即在昆明绞杀了桂王父子,彻底灭亡了南明政权。可以说在大清入主中原的整个过程中,吴三桂起了重要而又独特的作用。尽管他在以后又扯旗造反,但他投降清朝的想法和行动有目共睹,是不能怀疑的。
纵观吴三桂的一生,身经两朝,历事三主,朝秦暮楚,反复无常,完全是个地地道道的野心家、阴谋家,他的一切行动和策略都是为了卑鄙的小我。在他投降清朝这个重大问题上,尽管还存在很大争论,但把吴三桂视为卖国者和民族败类,这一点是比较肯定的。正如杜甫诗句所言:“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顺治六年(164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2]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阳病逝。追谥为开天达道同仁极运通文神武高皇帝。其孙吴世?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
吴三桂一生反明降清,后来又反清自立,其为人之反复一直受到人们谴责,那么吴三桂又是为什么要投降满清?又是为什么要在晚年的时候再度反清呢?
大顺李自成曾多次招降,吴三桂再三犹豫,曾一度有投降李自成的念头。据传后来听说其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掳去而作罢。两面受敌的吴三桂,对内不敌李自成,对外难挡多尔衮。陈圆圆和吴家亲人都成了李自成的人质。为保全家人性命,吴答应与李自成议和,为防李自成有诈,又私下以黄河南北分治为条件向多尔衮求助。四月十三日,李自成亲率六万大军奔向山海关。
在吴三桂去北京的路上,李自成竟然派人把他的父亲抓起来严刑拷打,还抢了吴三桂最宠爱的小妾陈圆圆,得到这个消息,吴三桂瞬间就怒了,他知道李自成根本就没想要接受他的投降,所以就连忙赶回山海关,投降了清军一起来对抗李自成。
当时吴三桂手下有着不少的反清义士,这些人不服朱国治的管理还杀了他,而这消息让康熙知道后,康熙就办了件蠢事,他竟然一怒之下就把吴应熊给杀了,如果康熙没有杀吴应熊,而是让吴三桂自己来处理这事给朝廷一个交代,可能吴三桂自己就把手下这群家伙给处理了,但是康熙这一冲动,直接让吴三桂在被悲痛之中不得不反了。
吴三桂的一生先是降清,在大明覆灭之后,吴三桂在李自成的逼迫之下,不得不降清以求自保,到了晚年更是身不由己的举起反清的旗帜。可以说吴三桂这样反复的一生更多的都是因为没得选择,不得不如此。
如果你是吴三桂,你会选择满清、大顺还是南明?

吴三桂的一生先是降清,在大明覆灭之后,吴三桂在李自成的逼迫之下,不得不降清以求自保,到了晚年更是身不由己的举起反清的旗帜。可以说吴三桂这样反复的一生更多的都是因为没得选择,不得不如此。

吴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广宁前屯卫中后所(今辽宁绥中)人,祖籍南直隶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市),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

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崇祯十七年(1644年)降清,在山海关大战中大败李自成,封平西王。

顺治十六年(1659年),吴三桂镇守云南,引兵入缅甸,迫缅甸王交出南明永历帝。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

扩展资料:

在清朝确定自己的统治以后,为了西南地区的稳定,命令平西王吴三桂镇守云南地区。此外,尚可喜、耿精忠分别驻守广东和福建地区。这些地区都是南明实力活跃频繁之地,吴三桂负责云南、贵州等地,当时,吴三桂的总兵力有8万多人。

这些兵力不算特别多,但都是老部队。在康熙皇帝下令撤藩之后,吴三桂发动了叛乱,而且开始迅速扩大自己的兵力。吴三桂的总兵力迅速扩大到了30多万,但大部分都是抓来的壮丁,战斗力很有限。

吴三桂发动叛乱十分突然,清朝方面根本没有准备。在很短的时间里,吴三桂迅速占领了贵州、四川、湖南、广西等地区,再加上大本营云南,吴三桂几乎控制了整个西南地区。但这已经达到了吴三桂的极限,吴三桂已经无力继续进攻其他地区。

在占领湖南之后,吴三桂明显开始了战略防御。自己军队的能力有限,而且吴三桂已经60多岁了,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估计吴三桂还幻想着朝廷招安,他忽视了年轻了康熙皇帝。

在平定吴三桂的叛乱中,清朝军队已经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清朝满洲八旗的战斗力明显下降,汉人组成的绿营兵开始崛起。虽然这仅仅是一个趋势,但情况越来越明显。到了雍正皇帝在位时期,绿营兵已经成为了主力部队。

当然,清朝还有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西北准噶尔部。准噶尔部与清朝打了60多年,在康熙皇帝在位的中期,准噶尔部甚至能够主动进攻清朝。不得不说,准噶尔部军队的战斗力很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三桂



吴三桂的位子上,反明是不得已,反清也是。都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地位。不反明,就要和清兵决裂,可能还会失去现有的利益。反明,可以借清兵获得更大利益。到后来,尾大不掉,清朝要收拾他,不反还会失去现有的利益。所以就反了。吴三桂,没文化,小人而已。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是李自成的副手刘宗敏霸占了他的姬妾的缘故,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他并没有反明,引清兵入关之时崇祯皇帝已经媒山上吊,明朝已经灭亡。反清是心理不平衡,立了不世之功而且落下千古骂名还被统治者部分人怀疑忠诚度不够。

因为他不甘心,反了一辈子,都是别人在做皇帝,跟他没有半毛钱关系,他之所以会反,是自己想做皇帝,所以他还要反。

反明是想明朝败了,仍有立足之地。反清,是想过哈皇帝瘾!

  • 吴三桂为什么降清
  • 答:从吴三桂降顺再降清到最后反清这一过程我们不难发现这一点。当他发现自己不但失去了国家,也失去了家族,同时,还有最心爱的女人。冲冠一怒使吴三桂永远地背负了历史的重债,他因此而成了所谓 “民族的罪人”。他迅速判明了自己的处境,他不甘于处于被打击被剥夺的地位。他要对命运反戈一击,永不服...

  • 吴三桂一生反明降清,为何后来又反清自立?
  • 答:对于这种人,看他的一生的时候就不要在民族或者家国这种高度上了。吴三桂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已,什么民族危机国家荣誉从来就不在吴三桂的考虑范围内。吴三桂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反明降清的,最开始他是辽东袁崇焕手下大将。袁崇焕死后吴三桂带走了一部分明末最顶尖的战斗力关宁铁骑,一直战斗在抗击...

  • 吴三桂既然投降清庭,为何又在后来造反?
  • 答:吴三桂一个人站不住 而李自成又跟他有国仇家恨 他老婆和老爹还在李自成手上 据说老婆还贞洁不保 另外满清还是比较占优势的 吴三桂就投靠满清了 至于后来 康熙的削藩是直接原因 他感到康熙要对他们这些非嫡系下手 再加上自己当够王爷了 也想当当皇帝 就和与自己同样处境的两位王爷耿精忠和尚可喜一起反...

  • 吴三桂造反兵力是清朝的两倍 吴三桂最后为什么造反了
  • 答:吴三桂反清,提起底并非单打独斗,而是伙同三藩,在叛乱初期大家四处响应,表面轰轰烈烈,实质上三藩内部各个心怀鬼胎。三藩之乱,虽名为三藩,真正反清到底的只有吴三桂,当然,往前追溯,吴三桂与其他藩王跟清廷的关系就不一样,其他藩王本身没有什么文化内涵,对明廷没有任何好感,都是反明之后,无路可走,早早就投奔了后金...

  • 老梁:为什么吴三桂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叛
  • 答:吴三桂第一次叛明是迫不得已,当时明朝已经灭亡,吴三桂夹在李自成和清朝之间,不投降肯定会被消灭。李自成在北京的倒行逆施大失人心,注定吴三桂不可能投靠李自成。第二次叛清是吴三桂错判了形势,吴三桂在判清之前名声还是很好的,认为他是剿灭农民军为崇祯帝报仇的英雄,但是吴三桂心高气傲,过于贪婪,...

  • 吴三桂为什么要降清 吴三桂又为什么要反清
  • 答:吴三桂一生反明降清,后来又反清自立,其为人之反复一直受到人们谴责,那么吴三桂又是为什么要投降满清?又是为什么要在晚年的时候再度反清呢?吴三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汉奸,在明朝末年,他先是降了满清来铲除李自成,后来又因为种种的原因不得不走到了清朝的对立面,只能在已经老得不行了的时候出来...

  • 吴三桂,为什么反明还反清?最后为什么还自立为帝?
  • 答:满清直接逼迫吴三桂投降,否则他们就会一起进攻吴三桂,也不会帮助吴三桂夺回家人。吴三桂别无选择,只能向满清王朝投降。起初吴三桂想到满清避难,等待时机支持明王朝对抗清朝,恢复明朝。结果,明朝官员向清朝投降。吴三桂也放弃了支持李明王子的想法。自从吴三桂下台后,他保持了很高的自治权。所以吴三桂被满族人...

  • 明末时期吴三桂直接投降了清军但为什么后来要反清?
  • 答:此时的吴三桂虽然降清了,但是他手上的军队仍然由自己控制着,而且与明朝的残余势力仍有联络,清廷对待吴三桂也是表面上看很恩宠,但是背地里还是存有很大的戒心。降清后吴三桂为清廷征战过李自成的大顺军,也为清廷镇压过反清起义军,最终获得了清廷的好感。顺治十六年,吴三桂攻下云南,清廷令他坐镇云南...

  • 吴三桂依附清朝,镇压反清势力,但为何后期又主张“反清复明”?
  • 答:那肯有可能步前朝后尘,所以面对三藩的一次又一次挑衅,康熙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后来,吴三桂那颗迟来的爱国之心又回来了,他打起反清复明的口号,下定决心要脱离大清的控制,此时的康熙也决定不再忍气吞声,就算吴三桂不反,三藩也是清王朝对全国进行统治的一个大毒瘤。

  • 为什么背叛明朝的吴三桂最后要反清?
  • 答:因为他是一个叛徒,他当时领导了山海关,当时受到了多尔衮和李自成的夹击,他特别宠爱的妃子落入到对方的手里,所以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报仇。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