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汉王朝的名臣名将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的勇将,名将,名臣有哪些?以及他们的介绍。最后全一...

2024-06-02m.verywind.com
汉武帝刘彻手下的名臣名将有哪些~

有:卫青,霍去病,董仲舒,主父偃,东方朔,李广,张骞,司马迁等。
1、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
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为将号令严明,对将士爱护有恩,对同僚大度有礼,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
元封五年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于茂陵东北1000米处,谥号为“烈”。
2、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 ,西汉时期名将、军事家,名将卫青外甥,大司马霍光兄长。
善于骑射,勇猛果断。十七岁,拜骠姚校尉,追随大将军卫青,率领八百骁骑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骑兵,拜骠骑将军,封为冠军侯。
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两次参加河西之战中,大破匈奴,俘获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漠北之战后,封狼居胥,大捷而归,拜大司马,与大将军卫青同掌军政。
元狩六年,因病去世,年仅二十四岁,陪葬于茂陵。汉武帝很悲伤,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

3、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
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
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
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4、主父偃
主父偃,汉武帝时大臣。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后学《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抵长安。
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当天就被召见,与徐乐﹑严安同时拜为郎中。不久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并向汉武帝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主张。
5、张骞
张骞(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城固(今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人,中国汉代杰出的外交家、旅行家、探险家,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故里在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城南2千米处汉江之滨的博望村。
张骞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建元二年(前139年),奉汉武帝之命,由甘父做向导,率领一百多人出使西域,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即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史学家司马迁称赞张骞出使西域为“凿空”,意思是“开通大道”。
张骞被誉为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汗血马、葡萄、苜蓿、石榴、胡麻等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张骞病逝于大汉帝都长安,归葬汉中故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父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董仲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霍去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卫青

  TOP 10 李文忠
  明史载:李文忠,字思本,小字保儿,盱眙人,太祖姊子也。出身够可以,朱元璋的亲外,随朱一起打天下,勇冠三军,戏勇冠诸将。也就是说就连常遇春这样的勇将也只能排在其下,勇武可见一斑。漠北阿鲁浑河之战,马倒步战,仍杀伤无数,义乌之战,引千骑横突张士诚部,杀伤数百,全身而退,新城之战,身被数围,大呼奋击,一战破张士诚二十万大军,悍勇不可一世,诸侯皆畏之。
  我个人对李文忠最熟悉的一段是其白扬门之战,勇中有谋,刚中带柔,一代猛将本色尽显无疑。尤为可贵的是其好学问,虽征战沙场仍不懈学习,颇有古人之风。曾有:“兵在谋不在众”之语,刚猛之中不失智谋,可谓智勇皆备。
  唯一可惜的是不得善 终,死于朱元璋的猜忌之下,道理其实很简单,虽是家族之人,终就对他不是很放心,而最放心的办法莫过于从肉体上消灭,所以,他只好死了,没有死于沙场,可叹,可悲!
  勇猛指数6 智谋指数7 总评 6.5

  TOP 9 马超
  字孟起,号"锦马超",长得极蚰,按现代人的标准整个就一酷哥,可恨的是他不但酷,还狠,都是MM们最喜欢的呀。陇右人,世居羌胡边,以其勇深得胡人之心,号之为"神威天将军".
  潼关之战是其一生中的巅峰之作,打得横扫北方平定诸侯如探囊取物一般的阿瞒割须断袍而走,帐下诸将竟无人敢拂其锋芒,这可是些称雄三国的狠角呀,曹仁,夏候兄弟,张颌,哪一个不是个个顶个的主儿?后兵败投告刘大耳,郁郁而终,殊为可怜。
  勇猛指数6.5 智谋指数 5 总评 5.5

  TOP 8 英布

  又名黥布,因其曾受过秦法"黥刑"而得名,楚九江王,汉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是当时仅次于西楚霸王的第二号狠角色,当时号称"勇悍"的什么樊哙啊,夏候婴呀什么的碰到他基本上是一战而定,压根不是个。打得刘老二几次屁滚尿流,所谓"伤得越痛,爱得越深",也使他下了本钱拉拢英布,一旦得手,如获至宝,可惜的是英布自投汉以后几无建树,还不如呆在楚那边风光。
  巨鹿之战,引数千楚兵为先锋击三十万秦军,无往不胜,悍通显于诸侯,为最终击溃秦军主力立下头功,后奉项羽令坑杀二十万秦军于新安,击汉之役,引军破三秦天险涵谷关,骁勇异常,项羽大封诸侯,布为九江王,杀楚怀王。
  刘邦杀韩信,彭越,英布惧诛而反,击汉楚王部,败之,破汉荆王部,尽收其地,兵,糖,又与汉军主力相持与甄,刘邦见其悍勇不敢应战,固守城池,留下一对千古妙对:汝何故而反?刘邦问。俗为帝耳!英布答。他的想法是不错的,可惜此时天下已定,民皆不愿战,后大战之下兵败身死,落得个千古骂名。

  勇猛指数 7 智谋指数 6 总评 6.5

  TOP 7 史万岁
  隋初四大名将之一,出身名将世家,15岁从征,后以副将从征平定尉迟同(有一个舟之底),每战必先登,勇冠三军,邺城之战,败势已定之下,拔马奋击,大呼"事急矣,吾当破之",突入敌阵,立杀数十人,方止住阵脚,后杨坚登位,以戴罪之身以凉州道帐下武将身份出征,与突*可汗定"士卒何罪,愿得勇士单挑以绝胜负"之约,史载"万岁驰斩其将而还。突*大惊,议和而退",这也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以单挑的形式决定战局的例子,单凭此,史万岁便该名流千古。

  后史以行军总管身份随杨素平高智慧之乱,引2000军偏师,千里而进,历700战,与主力失去联络,皆以为其已全军败亡,杀伤以十万计。后以此功加封,并进入四大之列。

  大斤山之战,突*军与随军相遇,敌哨骑回报隋军主将为史万岁,突*可汗大惊,说道:得非敦煌斩吾勇士者乎?"在得到哨骑确认后慌张撤退,被隋军跟进斩杀万人,其勇由此可见。

  结局,嘿嘿,又一个不得善终的,又一个死在自己人之手的。原因竟然是因为这个史万岁昏了头,为了替将士请功,不注意言辞用语,在朝堂之上跟杨坚对着干,有失文帝威严……

  勇猛指数 7.5 智谋指数 7 总评 7
  TOP 6 吕布
  字奉先,只是为人不仗义。公认的三国第一猛将。悍勇世无所匹,单挑关张刘,也只是稍现败象,从三人包围中从容而去.

  勇猛指数 8 智谋指数 5 总评 6.5

  TOP 5 斛律光
  字明月,高车族,北齐名将,出身将门,其父斛律金,官至大司马,咸阳王,其弟为齐幽州刺史,可谓一门三杰,最初投候景(后来杀了梁武帝的那个),有人便对候景说"斛律家小儿,不可使其三度为将,后夺人名",原因就是因其自小"少言语,工骑射,具兵事,一郡皆服".十七岁时便"生擒敌勇将",少年得志。与高欢出征,一箭射落大雕,高欢赞道:此射雕手也。此后,北齐一军皆呼之为"射雕将军"(跟郭靖差不多,北方民族对弓马之术很看重)。


  纵观《北齐书。斛律光》传,如"光自驰马迎之,斩敌将","光自生擒敌首领"之样的描述比比皆是,客观的说,北齐书的内容基本是可*的,可信度要远大于南朝的几本史书,能得如此高的评价,斛律光之勇自不待言。

  实是求是的说,斛律光不但是勇将,更是名将,在整个南北朝可以排得进前五位,与韦睿,刘裕,韦孝宽,陈庆之之流并列,只是由于本篇的大方向不在此,又因其非我族类,就不便多说。结局一样不妙,又一个死于自己人之身的猛将,可怜得紧。呵呵

  勇猛指数 8.5 智谋指数 8 总评 8

  TOP 4 霍去病

  单是一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便足以使其名载史册,更可贵的是其对匈奴的战绩,不败之将更是难得,像上文所述诸将,皆有败绩,且有些还败得很惨,象这样出身皇族亲引铁骑出塞,令胡骑丧胆,汉子振奋的名将极为难得,此前曾在"十大名将系列"中有他,故不多说


  勇猛指数 9 智谋指数 9 总评 9

  TOP 3 杨再兴

  小商河一战,令无数后世子孙为之扼腕,数百将士面对数十倍敌军(女真人主力骑兵部队,战力之强可以想见)发动了奋不顾死的冲锋,虽尽数死于沙场,却使威名流芳百世,仅杨再兴一人便"杀敌将数十,斩胡骑数百",其中不乏元帅一类的重要将官,可谓死得其所,据史记载死后岳家军为其收尸,仅从其身体内烧出的铁箭头就达两斤以上,惨烈非常。

  据称其为杨老令公之后,初为义军帐下大将,后受到岳家军的进攻,斩,杀岳家军数位将官,所括岳王的亲哥,兵败投降,为岳家军帐下与高宪,岳云并列的三员猛将之首,数次随岳家军击女真骑兵,杀伤甚众,胡骑皆畏之,闻之至则尽拔马避之,以全性命。想来可笑,印象中的女真人打仗是不怕死的,怎么会怎样?想来女真人所谓的不怕死也只是一种表现现象,在明知进必死退可生的情况下一样不会放弃生命的,呵呵。

  勇猛指数 9.5 智谋指数 6 总评 7.5


  TOP 2 冉闵

  冉魏政权的君主,死后被其对手追封为"魏武悼天王",一个武,一个天王,入木三分地体现了胡人对其深深的畏惧之心。

  作为南北朝时期北方汉族的精神支柱,冉闵的威猛至今还在一些地方流传,乱华之六胡经其征战厮杀只剩其四,为汉文化在北方的延续流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人将在短时间内新写个长篇,内中便有对冉闵浓墨重彩的描述),日本人更是将其称为与项羽并列的猛将之首。

  "闵左操双刃矛,右执钩戟",骑赤龙,一生死于其手下的敌军以万计,死于其政权,军队下的胡人更是以十万计,曾创造过以弱击强九战九胜的战例,帐下军士皆勇冠三军,竟与楚霸王之八千江东子弟不相上下,仅被难一役便"斩燕将数十,杀燕骑三百余",勇烈可见一斑,只是由于战马被杀,步战力尽被擒,面对胡主责难,尤自怒斥:“天下大乱,尔曹夷 狄禽 兽之类犹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被杀之后,天降三日大雪,又大旱,燕主疑惧,封其为"悼武天王"这才作罢。

  勇猛指数 10 智谋指数 8 总评 9


  TOP 1 项羽
  只要是中国人,不管是学什么的,上过什么学,或者是没上过学,提起此人无不了若指掌。巨鹿之战,三万破三十万,彭城之战,三万破六十万,如此悬殊的战果令无数后世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与景仰,作为一个失败者,得到了远比成功者刘邦更高的认同度与同情,实在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中国人从来就是以成败论英雄的,一个如此悲情英雄竟能在民间拥有如此的知名度,实在是很令人费解

  勇猛指数 10 智谋指数 7 总评 8.5


  千秋功罪李鸿章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梁启超
  李鸿章(1823.2.15-1901.11.7),本名铜章,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千古完人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原名子城,派名传豫,清湘乡县荷叶塘(今双峰荷叶乡)人。23岁取秀才,入县学;24岁入岳麓书院,中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殿试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赐同进士出身,入翰林院,从倭仁等习程朱理学,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后擢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升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
  扶棺谏君海瑞
  海瑞(1514-1587),广东琼山人,即现在的海南岛,字汝贤,号刚峰。他取此号的意思是一生以刚为主,要终生刚直不阿。因此人们尊称为刚峰先生。海瑞是明朝嘉靖时期的著名清官,由于敢于直言进谏,惩恶扬善,一心为民谋利,被人民称为海青天、南包公,其英名流传至今。
  第一清官于成龙
  于成龙(1617-1684)字兆溟,山西永宁人,出生明朝末年。清顺治十八年(1661)45岁时,被朝廷选拔担任广西罗城知县。罗城经过兵灾,城中只留下6户居民。于成龙带领百姓垦种荒地,一面请求朝廷宽免捐税,“与民相爱如爱人父子”。经过7年的努力,流亡外地的百姓纷纷返回家乡,罗城很快改变了面貌。
  改革大师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 王安石在哲学思想方面,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一些思想,是传统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洪范传》、《老子注》是他在这方面的主要著作,后者已经散佚。他的文章以论说见长,列于唐宋八大家。在诗歌方面,早年写了不少反映社会现实的诗篇。有集本传世,一是《临川先生文集》本,一是《王文公文集》本,两本都掺有他人的著作。王安石曾封于舒、荆,死后又谥为文,故也称为王荆公或王文公
  治国奇才刘晏
  刘晏(公元715-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人(今山东东明县东南),天资聪颖,才华横溢。

  千秋镜鉴魏征
  魏征(580-643年),字直成,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人。幼年丧父,穷困失意,扔下家产不经营,有远大志向,对于各种书籍、学问能够融会贯通。正如史书所载:“魏征,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好读书,多所通涉。”史书中关于魏征政治生涯的记载,最 早没过于隋大业十三年(617年)、说武阳邵丞元宝藏是魏征的朋友,他在大业十三年起兵响应李密时,让魏征掌管文书。后来,魏征随李密降唐。贞观七年,魏征由于忠于职守,勤勤恳恳,积劳成疾,恳求太宗免去他侍中职务,太宗一再挽留,但他坚辞,后被任命为特进,仍旧参与门下省事务,实质转为加官的顾问,直到去世。君臣二人齐心协力,共同开创了中国封建史上辉煌的一页--“贞观之治”。
  流芳千古房玄龄
  房玄龄(579-648),名乔,字玄龄,今相公庄镇房庄人。唐初名相。房玄龄自幼机警聪明,贯通典籍,善于写作,书法擅长草隶。18岁举进士,隋末授羽骑尉,在秘书省校对书籍。隋开皇(581-600)年间,天下统一,房玄龄暗告其父,皇上无功无德,虽居帝位不会长久。李世民巡视渭北时,房玄龄扶杖进谒于军门,两人一见如故,授玄龄为秦王府记室,封临淄侯。秦王每次征战房玄龄必跟随,其他将领争相收取珍异之物,唯独玄龄广收人才致之王府,人人都愿尽死力。秦王曾说:“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如邓禹。”当时秦王与太子有怨恨,召房玄龄计议,房玄龄引杜如晦协商判决大计,太子忌恨二人,进谗言于高祖,二人皆被斥逐还第。事平后,秦王被封为皇太子,房玄龄被提拔为右庶子。太子即位,房玄龄为中书令,后进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更封魏国公。他从政数载,与杜如晦同为唐太宗重要辅佐,历史上的 “贞观之治”与他们的力促执行是分不开的,“房谋杜断”被传为佳话。贞观十七年(643),太宗下令画24功臣像于凌烟阁,画中即有房玄龄。后封为梁国公,受诏与诸遂良重撰《晋书》,修订《唐律》。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著作有《高祖实录》20卷,与高士廉等撰《文思博要》200卷。
  房玄龄晚年曾多病,太宗见到他的样子便痛哭流涕,命御医临床问候,尚食供膳,并每天上奏起居情况。见他稍有好转,便喜形于色。房玄龄病危时,太宗命令把苑墙凿开以便问候,并亲自握手与他诀别。死后赠太尉、并州都督,谥“文昭”,陪葬昭陵(唐太宗之墓在今陕西省礼泉县境内)。后因受其儿子所累,至永徽年间,被朝廷认为谋反,房玄龄次子房遗爱被杀,其妻太宗之女高阳公主被赐自尽,公主之诸子流配岭南。
  改革斗士商鞅
  商鞅,战国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又名公孙鞅、卫鞅,卫国(今河南濮阳)人,约生于公元前390年,死于公元前338年。商鞅是战国时没落贵族的后裔。他从小就"好刑名之学"。所谓"刑名之学",即指建立和巩固地主阶级专政的一套法家学说。年轻时,商鞅在魏国进一步研究了法家思想,总结了李悝、吴起的变法经验,完善了自己的法家理论。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下令求贤,商鞅应召入秦,进献富国强兵之策,便提出变法重点放在两面个方面:一是废除旧的封建领主制,把秦国建成一个封建地主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二是推行农战政策,发展秦国的农业生产,增强军事力量。他的变法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次从秦孝公三年开始,主要内容包括:编造户籍,实行什伍连坐;奖励军功,颁布按军功赏赐的制度;奖励农耕,制定"垦草"开荒的法令等。第二次变法在秦孝公十二年开始,这次变法比第一次更进一步,主要有"开阡陌封疆",废除封建领主的土地所有制;普遍推行县制,设置直属于国君的县一级行政机构;直接征派赋役,按户按人征收军赋;统一度量衡,取消各领主的家量;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等。经过这两次变法,完成了秦国从封建领主制到封建地主制的历史转变,封建领主贵族的经济势力和政治势力逐步消除,封建地主制的新兴政权日益巩固;农业劳动力增加,耕地扩大,以粮食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生产日益发展,工商山泽之利主要集中于封建国家之手,政府的财政收入日益富裕;农战方针具体落实,军事力量日益强大,一步步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这些改革揩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商鞅遂遭到政敌的迫害,车裂而死,全家亦被杀害。商鞅的重要政见经后人整理,成《商君书》二十九篇,《汉书.艺文志》有著录,今存二十四篇。
  天下归心周公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周公吐脯,天下归心。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于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结果残余势力即与周室内部的反叛势力勾结起来,他们的代表是纣王子武庚与「三监」管叔、蔡叔等人。结果周公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后来,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在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祷辞,为周公忠心为国的品质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周公临终时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离开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怀谦让,把他葬在毕邑,在文王墓的旁边,以示对周公的无比尊重。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文官:陈平、贾谊、萧何、张良、东方朔、司马迁、窦婴、曹参、上官桀、霍光、金日殚、桑弘羊、
武将:韩信、李广、卫青、霍去病、周亚夫、李陵 等
后宫:卫子夫、陈阿娇、李妍、吕后、窦太后、阴丽华、王皇后、钩弋
使臣:张骞 、班超等
公主:平阳公主、刘细君、解忧公主、王昭君
附马:曹寿
帝王: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 平帝、光武帝 、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献帝,汉末军阀:袁绍、曹操、刘备、孙权、刘表、马腾、公孙度、刘璋等

文官:陈平、贾谊、萧何、张良、东方朔、司马迁、窦婴、曹参、上官桀、霍光、金日殚、桑弘羊、
武将:韩信、李广、卫青、霍去病、周亚夫、李陵 等
后宫:卫子夫、陈阿娇、李妍、吕后、窦太后、阴丽华、王皇后、钩弋
使臣:张骞 、班超等
公主:平阳公主、刘细君、解忧公主、王昭君
附马:曹寿

韩信,李广,霍去病,卫青。

  • 汉王朝的名臣名将有哪些?
  • 答:文官:陈平、贾谊、萧何、张良、东方朔、司马迁、窦婴、曹参、上官桀、霍光、金日殚、桑弘羊、武将:韩信、李广、卫青、霍去病、周亚夫、李陵 等 后宫:卫子夫、陈阿娇、李妍、吕后、窦太后、阴丽华、王皇后、钩弋 使臣:张骞 、班超等 公主:平阳公主、刘细君、解忧公主、王昭君 附马:曹寿 帝王:高祖...

  • 西汉王朝武力强盛,岀现了许多著名的将领,除了李广你还知道那些将?
  • 答:彭越被称为中国游记战始祖,作为汉军将领,率军于敌后开展游记战,使项羽疲于应付,成为汉王朝最终胜利的重要保证之一;不过其军事才能比韩信等人相差确实较大,缺乏指挥大场面战斗的才能,故排名靠后;9、冯奉世(武力6.5分)今陕西长安人,祖籍山西上党;汉待后期名将;战功有:公元前71年,奉命出使西域,莎车国叛乱,其当机立...

  • 汉朝的名将都写出来?
  • 答:西汉名将著名的有:韩信、彭越、英布、樊哙、夏侯婴、季布、栾布、王陵、周勃、郦商、灌婴、傅宽、靳歙、张苍、申屠嘉、灌夫、韩安国、李广、苏建、卫青、霍去病、李广利、赵食其、程不实、公孙贺、李敢、赵充国、辛庆忌、傅介子、甘延寿、陈汤、段会宗、冯奉世 东汉名将著名的有:汉光武云台二十八将...

  • 汉朝的名将有哪些?
  • 答:1、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中国西汉时期将领、外戚,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汉武帝皇后卫子夫之弟、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之舅。2、韩信(?~前196年),泗水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一说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

  • 汉武时期名臣名将有哪些
  • 答:韩信,夏侯婴,周勃,周亚夫,卫青,霍去病,李广,张汤,班超,虞诩,耿弇,窦宪,祭遵,耿恭,耿秉,耿夔,冯异,马成,马援

  • 汉朝的名将有哪些?
  • 答:汉朝的名将有:1、韩信:韩信是泗水郡淮阴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汉初三杰”,“兵家四圣”,古代军事思想“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作为统帅,韩信定三秦,擒魏、取代、破赵、胁燕、东击齐,南灭楚,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作为军事理论家,联合张良整理兵书、序...

  • 西汉时期选10位最厉害的能臣名将,你会选那些人?
  • 答:首先西汉是上继秦朝之后的朝代,与东汉合称汉朝。西汉的两百多年间一直与匈奴战争不断,在此期间,成就了不少名将。最厉害的十位能臣名将要数韩信、卫青、霍去病、李广、周亚夫、李陵、陈汤、马援、彭越、李广利啦。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大名将之一,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梁、项羽,没有得到重用...

  • 汉武帝时期的名臣良将是谁?
  • 答:1、卫青 卫青是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自元光六年(前129)拜车骑将军始,曾先后七次率军出击匈奴。2、周亚夫 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河内郡太守,后兄长周胜之因为犯法,被剥夺了爵位。汉文帝封周亚夫做条侯。3、程不识...

  • 汉武帝时期的能臣良将有哪些?
  • 答:1、公孙弘(西汉丞相)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名弘,字季,一字次卿(《西京杂记》记载),齐地菑川人(今山东寿光南纪台乡人),为西汉能臣。其少时为吏,牧豕海上,四十而学,谨养后母。汉武帝时期,先后二次被国人推荐,征为博士。十年之中,从待诏金马门擢升为三公之首,封平津侯。

  • 汉武帝刘彻手下的名臣名将有哪些
  • 答:有:卫青,霍去病,董仲舒,主父偃,东方朔,李广,张骞,司马迁等。1、卫青 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