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西厢记 王实圃

2024-05-20m.verywind.com
明代小说成就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及文学风格~

  明代小说,这类小说有两种发展倾向,形成两种形式。一种讲史小说的形式是历史演义.。以《三国志演义》为代表。所谓“七分事实,三分虚构”,大体上能反映出这类小说的面貌。《三国志演义》原题《三国志通俗演义》,罗贯中著。从现存元刊讲史话本《三分事略》和《三国志平话》看,平话为《三国志演义》的创作提供了基础。罗贯中参酌正史,又广采民间传说,完成了这部宏篇巨制。小说描写了魏、蜀、吴三国的兴衰始末,但它所概括的却是长时期封建社会生活特别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生活,具有丰富的历史内容。《三国志演义》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丑恶面貌和反动本质。《三国志演义》以描写军事斗争为主,同时又穿插结合政治斗争和外交斗争,它通过鲜明生动的生活场景所概括的斗争经验,可供后人借鉴。《三国志演义》表现出鲜明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反映了较为复杂的思想内容,其中包括在长期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封建正统思想,儒家“天下归仁”的思想,以及宋元以来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民族意识等。《三国志演义》善于在矛盾斗争中塑造人物,创造了像曹操、关羽、诸葛亮、张飞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三国志演义》又长于描写战争。既有宏伟壮阔的场面,又有人物活动的生动刻画。虚实配合,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明代的历史演义小说数量不少。差不多从远古传说的虞夏时代,到汉晋唐宋都有所作。较著者如《列国志传》、《全汉志传》、《唐书志传通俗演义》等。但大多模仿《三国志演义》而思想艺术不高。

  另一种讲史小说的形式是英雄传奇。这一形式也是在宋元讲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亦取材于史事,但与历史演义小说不同,不拘牵于一朝一代的历史事件的演变,而以描写英雄人物为主,即鲁迅所称“叙一时故事而特置重于一人或数人者”,以《水浒传》为代表。《水浒传》或题施耐庵著,或题施耐庵、罗贯中合著,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宋江起义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但史载不详。《水浒传》在宋元讲史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作了大量的增饰敷演,虚构成分比《三国志演义》为多。水浒传》描写了一支农民起义队伍从发生、发展到受招安、溃灭的全过程,作者以极其鲜明的爱憎,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热烈地歌颂英雄的高贵品质和反抗精神,真实地揭示了“官逼民反”是农民起义发生的重要社会根源。但是小说在描写了梁山英雄大聚义以后,又写了受招安,征辽,征方腊,直至最后覆亡的悲剧结局,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思想矛盾。作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忠君观念,对《水浒传》有明显的影响。它的批判矛头虽然触及到整个黑暗的封建统治网,但鞭挞的对象却主要是贪官和蒙蔽皇帝的奸贼。但悲剧的结局仍然体现出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奸险残酷罪恶本质的揭露和批判。

  明代还产生了不少英雄传奇作品,思想艺术成就均高出于同期产生的历史演义小说。所写大多有一定的史实依据,但内容则主要采自民间传说,着重于英雄事迹的描述和人物性格的刻画。较有影响者为万历间熊大木著的《北宋志传》,内容演述宋初杨家将抵抗契丹的故事,塑造了众多的女性英雄形象,其中尤以英姿飒爽的穆桂英为人所喜爱。熊大木还有《大宋中兴通俗演义》描写岳飞故事,郭勋的《皇明英烈传》(一题《云合奇踪》)演明代开国史事而着意于宣扬郭氏祖宗郭英之功业,袁于令的《隋史遗文》,写乱世英雄秦琼等,都在一个时期内对民间有一定的影响。

  还有一类就是 涉及鬼神魔怪,充满奇异的幻想,显然受到宗教的不同程度影响。尤其在明中叶以后,封建统治者一面穷奢极欲,一面求仙访道,信奉佛教,企求长生不老。》。《西游记》也是在宋元说话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创作而成的。作者吴承恩从小爱好奇闻异事,创作时融进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与认识。《西游记》充满大胆奇异的幻想,情节生动惊险,引人入胜;语言诙谐,机趣横生,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明中叶以后产生的神魔小说还有《封神演义》。

  还有就是世俗小说,这类小说以社会现实为题材,多写家庭生活,且“大概都叙述些风流放纵的事情,间于悲欢离合之中,写炎凉的世态”(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以《金瓶梅》为代表。《金瓶梅》作者不详,万历四十五年(1617)东吴弄珠客序刊“词话”本署兰陵笑笑生著。小说以写实的手法,对明代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作了真实细腻的刻画。人物众多,反映了当时城镇生活的广阔画面,不少人物写得栩栩如生。书中反映地主官僚阶级肉欲放纵的生活,颇多秽亵描写,不堪入目。《金瓶梅》开始摆脱历史故事对小说创作的束缚,转向现实题材,对平常生活作细致的描写,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金瓶梅》后,世情小说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在世情描绘中宣扬因果报应思想,如传为与《金瓶梅》同出一手的《玉娇丽》(已佚)及成书于明末的西周生著的《醒世姻缘传》等。另一种则演化为才子佳人小说,郎才女貌,一见倾心,私订终身,然后经过一段曲折,以大团圆的喜剧结束。思想艺术大都极平庸低下。大约成书于明末清初的《玉娇梨》、《好逑传》、《平山冷燕》等属于这一类。
  明末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兴起,这是明后期社会腐败、政治黑暗的产物。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无名氏著《包孝肃公百家公案演义》及余象斗著《皇明诸司公案传》等,歌颂了历史上著名的清官包拯、海瑞、况钟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阶级矛盾的尖锐。这类小说一般都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而人物形象则大多缺少个性,艺术上比较粗糙,且多夹杂神鬼迷信描写,并宣扬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明代还有比较著名的是白话短篇小说,如“三言二拍”,即天启年间冯梦龙编辑的《喻世明言》(初题《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每集收话本40篇。包括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两部分。明末凌濛初仿“三言”创作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则基本上是凌氏创作的拟话本。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面。其中爱情婚姻题材占有重要地位,表现了对爱情婚姻自主要求的肯定和对封建礼教及门第观念的批判,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乐小舍拚生觅偶》、《玉堂春落难逢夫》等。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卖油郎独占花魁》等篇中,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爱情婚姻观念。谴责薄幸男子也是这类小说表现的重要内容。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政治的黑暗,是明代拟话本的一个重要主题。描写手工业者和小商人生活与思想的作品,显示了明代拟话本新的思想特色,比如歌颂小商人的勤劳诚实、互相帮助的友情以及对发财致富的追求等。这是市民阶层力量壮大和在社会上活跃的表现,是明中叶以后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产物。但“三言”、“二拍”中的拟话本,美化统治阶级、宣扬封建礼教、张皇鬼神迷信等充满糟粕的作品,也占了相当数量。拟话本在艺术上大体保持了话本小说的特色,如故事性强、情节生动完整、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等。但也有不同之处: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都趋于丰富细腻,篇幅也明显增长;而在口语运用和生活气息上则明显地逊于话本小说。
  除“三言”、“二拍”外,明人创作的拟话本小说集,还有《石点头》、《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种,成就都不高。如鲁迅所指出的:“明人拟作末流,乃诰诫连篇,喧而夺主,且多艳称荣遇,回护士人,故形式仅存而精神与宋迥异矣。”(《中国小说史略》)但其中也有一些篇章,文笔生动,形象鲜明,于人情世态的描绘中,呈现出封建社会生活大量不合情理的事物。

  文中有相关的背景,一般都是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封建统治阶级的压迫剥削的反抗等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 《蝶恋花》
落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宋·辛弃疾《昭君怨》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宋·辛弃疾
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古诗十九首》
西风昨夜过圆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王安石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岑参

  【作品简介】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大都(今北京市)人。他一生写作了14种剧本,《西厢记》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一上舞台就惊倒四座,博得男女青年的喜爱,被誉为“西厢记天下夺魁”。
  历史上,“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美好的愿望,不知成为多少文学作品的主题,《西厢记》便是描绘这一主题的最成功的戏剧。
  【故事起源】
  《西厢记》故事,最早起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叙述书生张珙与同时寓居在普救寺的已故相国之女崔莺莺相爱,在婢女红娘的帮助下,两人在西厢约会,莺莺终于以身相许。后来张珙赴京应试,得了高官,却抛弃了莺莺,酿成爱情悲剧。这个故事到宋金时代流传更广,一些文人、民间艺人纷纷改编成说唱和戏剧,王实甫编写的多本杂剧《西厢记》就是在这样丰富的艺术积累上进行加工创作而成的。
  【故事梗概】
  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乡,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所不能。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尚书之长子郑恒。
  小姐与红娘到殿外玩耍,碰巧遇到书生张珙。张珙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听状元店里的小二哥说,这里有座普救寺,是则天皇后香火院,景致很美,三教九流,过者无不瞻仰。
  这张生见到莺莺容貌俊俏,赞叹道:“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为能多见上几面,便与侍中方丈借宿,他便住进西厢房。
  一日,崔老夫人为亡夫做道场,这崔老夫妻人治家很严,道场内外没有一个男子出入,张生硬着头皮溜进去。这时斋供道场都完备好了,该夫人和小姐进香了,以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张生想:“小姐是一女子,尚有报父母之心;小生湖海飘零数年,自父母下世之后,并不曾有一陌纸钱相报。”
  张生从和尚那知道莺莺小姐每夜都到花园内烧香。夜深人静,月朗风清,僧众都睡着了,张生来到后花园内,偷看小姐烧香。随即吟诗一首:“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莺莺也随即和了一首:“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张生夜夜苦读,感动了小姐崔莺莺,她对张生即生爱慕之情。
  叛将孙飞虎听说崔莺莺有“倾国倾城之容,西子太真之颜”。便率领五千人马,将普救寺层层围住,限老夫人三日之内交出莺莺做他的“压寨夫人”,大家束手无策。这崔莺莺倒是位刚烈女子,她宁可死了,也不愿被那贼人抢了去。危急之中夫人声言:“不管是什么人,只要能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就将小姐许配给他。”张生的八拜之交杜确,乃武状元,任征西大元帅,统领十万大军,镇守蒲关。张生先用缓兵之计,稳住孙飞虎,然后写了一封书信给杜确,让他派兵前来,打退孙飞虎。惠明和尚下山去送信,三日后,杜确的救兵到了,打退孙飞虎。
  崔老夫人在酬谢席上以莺莺以许配郑恒为由,让张生与崔莺莺结拜为兄妹,并厚赠金帛,让张生另择佳偶,这使张生的莺莺都很痛苦。看到这些,丫寰红娘安排他们相会。夜晚张生弹琴向莺莺表白自己的相思之苦,莺莺也向张生倾吐爱慕之情。
  自那日听琴之后,多日不见莺莺,张生害了相思病,趁红娘探病之机,托她捎信给莺莺,莺莺回信约张生月下相会。夜晚,小姐莺莺在后花园弹琴,张生听到琴声,攀上墙头一看,是莺莺在弹琴。急欲与小姐相见,便翻墙而入,莺莺见他翻墙而入,反怪他行为下流,发警再不见他,致使张生病情愈发严重。莺莺借探病为名,到张生房中与他幽会。
  老夫人看莺莺这些日子神情晃惚,言语不清,行为古怪,便怀疑他与张生有越轨行为。于是叫来红娘逼问,红娘无奈,只得如实说来。红娘向老夫人替小姐和张生求情,并说这不是张生、小姐和红娘的罪过,而是老夫人的过错,老夫人不该言而不信,让张生与小姐兄妹相称。
  老夫人无奈,告诉张生如果想娶莺莺小姐,必须进京赶考取得功名方可。莺莺小姐在十里长亭摆下筵席为张生送行,她再三叮嘱张生休要“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长亭送别后,张生行至草桥店,梦中与莺莺相会,醒来不胜惆怅。
  张生考得状元,写信向莺莺报喜。这时郑恒又一次来到普救寺,捏造谎言说张生已被卫尚书招为东床佳婿。于是崔夫人再次将小姐许给郑恒,并决定择吉日完婚。恰巧成亲之日,张生以河中府尹的身份归来,征西大元帅杜确也来祝贺。真相大白,郑恒差愧难言,含恨自尽,张生与莺莺终成眷属。
  【历史沿革】
  唐代以后,这个爱情故事的结局,令许多人感到遗憾和不满,斥责张生为“薄情年少如飞絮”。逐渐在民间流传并将结局改变,宋代以后,由于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入侵和汉族同化,封建礼法观念在普通人民中间逐渐淡化,金代出现了董良(一说为董琅)所写的诸宫词《西厢记》,诸宫词是当时的一种说唱艺术,类似现代的评弹,用琵琶和筝伴奏,边说边唱。这本《西厢记》将内容大为增加,加入许多人物和场景,最后结局改为张生和莺莺不顾老夫人之命,双双出走投奔白马将军,由其做主完婚。
  元代时王实甫基本根据这部诸宫调将《西厢记》改编成多人演出的戏剧剧本,使故事情节更加紧凑,融合了古典诗词,文学性大大提高,但将结尾改成老夫人妥协,答应其婚事,大团圆结局。这部剧本作者说法不一,有人说是关汉卿所作,也有人说是关作王续,或王作关续,但认为是王实甫所作的说法比较公认。
  【版本历史】
  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台岳家刻本、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起凤馆刻本(李贽、王世贞评)、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香雪居刻本(王骥德、徐渭注,沈景评)、明万历间萧腾鸿刻本(陈继儒评)、明天启间乌程凌氏朱墨套印本(凌蒙初校注)、民国五年(1916)贵池刘氏《暖江室汇刻传剧第二种》重刻凌氏本、明崇祯十三年(1640)西陵天章阁刻本(李贽评)、明崇祯间汇锦堂刻本(汤显祖、李贽、徐渭评)、民国二十四年(1935)上海开明书店排印汲古阁《六十种曲》本。
  【成就】
  《西厢记》最突出的成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莺莺传》的主题思想和莺莺的悲剧结局,把男女主人公塑造成在爱情上坚贞不渝,敢于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并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得到美满结果的一对青年。这一改动,使剧本反封建倾向更鲜明,突出了“愿普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剧本通过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来完成莺莺、张珙、红娘等艺术形象的塑造,使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鲜明,加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我挺喜欢的

http://baike.baidu.com/view/26440.htm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