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总是有很多诗词名句至今沿用,"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出自何处?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2024-06-03m.verywind.com
"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出自哪里,什么意思?~

文学课代表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指的是死去的人已经永远不会再存在了,而活着的人应该像往常一样好好生活,让死者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安宁。

其实这不是古文原话。
这句话原本在古语中是没有的,是后人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基础上加工而来的,是现在常见的悼语,意思是:死去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活着的人要坚强的好好的活下去,让死者在天堂也能够安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的一句名言,是指时光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出自论语《子罕》。孔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有个背景,故后人多用来指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的流逝,感慨人生世事变换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论语子.罕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释义:死去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活着的人要坚强的好好的活下去,让死者在天堂也能够安息。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作品“三吏三别”之一的《石壕吏》,原文选段如下: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白话文释义: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扩展资料: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

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石壕吏》,原文选段如下: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 《论语·子罕》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说逝去的时光就如这奔腾的河水,白天黑夜不停的流。

  • 大意为:死去的人已经离我们而去,活着的人要好好的活下去,让死者在天堂也能够安息。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听起来很像一句古文。但细究起来,“逝者已矣”好理解,就是逝去的已经逝去了,而“生者如斯”的“斯”如果是“此”的意思,那么这句话就是“活着的人当如此”,而这个“此”又是什么呢?这就需要一个语境了。也就是说“逝者已矣,生者如斯”脱离了语境,就不能成为一个意义完整的句子。
那么,这句看似“古”的话有出处吗?很多人从字面上去追寻,以为是出自《论语》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实不然,孔子只不过是在感叹时间的流逝,与我们说的“逝者已矣”指向人明显不同。不过“生者如斯”与“逝者如斯夫”的“如斯”在用法上相似,但我们看到,因为有了语境“子在川上”,“逝者如斯”才有了所指:消逝的时光像流水一样。所以“生者如斯”的“斯”前面也应该有所指才对,活下来的人应该怎样呢?前面应该是有内容,而不应该孤零零的来一句“生者如斯”,活着的应该这样活下去,哪样呢?让人不明不白。
“生者如斯”的说法最早出现在明朝,明朝有个叫王尚絅(jiǒng)的,他在纪念他的亡妻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他说我要好好养育孩子,照顾父母,以完成妻子你挂念的事情,我的余生都会用来好好做这些事情,“而终余生者如斯而己矣”,这里前面也是有语境,“如斯”就是指的前面提到的照顾孩子、父母等等。这里就说得很清楚。
对于“逝者已矣”的说法,杜甫《石壕吏》中说:“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这里“死者长已矣”与“逝者已矣”意近。而“逝者已矣”这个词古代也有现成语,宋代就有很多这样的说法。苏轼在祭祀自己的堂妹的一篇文章中,劝慰堂妹的孩子说:“逝者已矣,存者何冤,慎勿致毁,以全汝门”,逝去的已经逝去了,活着的人不要委屈自己,切莫悲伤过度,你要好好活下去,保全你的家族。明代王世贞《祭江侍御文》中说:“逝者已矣,存者何冀”,逝去的逝去了,活着的人希望在哪里啊?明袁中道《寄苏云浦》说:“逝者已矣,生者之苦未艾也”,逝去的已经逝去了,但活着的人的痛苦还没有结束。清代李祖陶有文说:“逝者已矣,其生者若之何而可也?”逝去的已经逝去了,活着的人该怎么办呢?清袁枚说:“逝者已矣,来者未已”,逝去的已经逝去了,但活者的还有未来,还有好多事情待你去完成。
“逝者已矣”往往用于对亡者的怀念,这句话在电影中出现的情景都是合适的,第一次是在王敏佳墓前,第二次是给李想扫墓的时候,但古代从未有此句和“生者如斯”搭配的句子。不过,我们看到古人说到“逝者已矣”的时候,有两种感情倾向,一是表达自己沉浸在哀痛中,一是希望能从哀痛中走出来,而“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所要表达的大概与后者同。一代代的人逝去了,而生活还在继续,精神永存。

  • 关于许多流传千古的名诗佳句
  • 答: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宋·苏轼· 赠刘景文)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宋·苏轼·蝶恋花...

  • 经常出现在课本上的经典诗词名句摘录五十二句
  • 答:51.身体上的是没有意识的没有精神的,比如坐姿,有些人用奇形怪状的坐姿认为很舒服,这是一个误区。 52.万民正姿,亿民高兴。 关于描写月亮的古诗词鉴赏五十二句 关于描写月亮的古诗词鉴赏【篇一】 1.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2.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王勃《江亭夜月送别二首》 3.戍鼓断人...

  • 梦里疑是诗友来引用大量诗词名句,作用是什么
  • 答: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增强文化底蕴:诗词名句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引用这些名句,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提升文章的阅读价值。2、表达情感:诗词名句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通过引用这些名句,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从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3、营造氛围:引用大量诗词名句可以为...

  • 《将进酒》与《琵琶行》这两首诗中有哪些名句至今流传仍十分广泛,试...
  • 答: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名句 这首诗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热情豪放,“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生得意须尽欢”。全诗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李白咏酒的诗歌非常能体现他的个性,...

  • 中国古典诗词名句
  • 答:1.大风西狂,人胜万象。--《愧人子·天降》2.莫道君子意犹浅,相思不曾闲!--《卜算子·朝朝醉酒》3.可怜东风不惜花,可叹风姨不作嫁。--《鹧鸪天》4.欲笺心事无思绪,人最风流,无字尚相思。--《蝶恋花·无字中秋》5.过眼望去,怎也寄不得相思子。--《长亭怨慢·渐来兮》6.独自坐屏前...

  • 古诗词中咏月的名句很多,请收集五句。
  • 答:把酒问青天”便是化用了此诗的开头两句。月宫秋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此诗由望月联想到嫦娥在月宫的孤寂,进而将天上与人间联系起来,突出嫦娥与人间两相忆这一中心,欲露还藏.似淡实美。月出月落,月圆月缺,这一自然景象的奥秘何在?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仁...

  • 古诗词中有很多抒写爱国情怀的名句,有哪些?
  • 答:夏 日 绝 句 ★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牡 丹 宋·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示 儿 ★ 宋·陆 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州 桥 宋·范成大 州桥南北是...

  • 古诗词名句
  • 答: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古诗词中的经典名句,让大家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思乡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爱国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夏芳菲歇去何须恨,木阴阴正可人。黄河远上白云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浩如烟海的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山水的名句 两句:
  • 答:一、描写山的诗句: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题西林石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王维的《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

  • 有关中秋节的诗词名句
  • 答:21、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22、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23、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24、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25、若得长圆如此夜...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