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孔子的政治理想为什么不能实现呢? 孔子为什么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

2024-06-07m.verywind.com
孔子的政治理想为什么不能实现呢?~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就是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也是实现政治理想的途径。
这句话出自《论语.季氏》。
当时的鲁国大夫季氏想攻打鲁国的属国颛臾,孔子的学生冉有在季氏手下当官,在动手之前,向孔子汇报了这个情况。
孔子认为,这种讨伐毫无道理,应该制止。冉有推说是季氏的主张,孔子说这是你没有尽到做臣子的责任。
冉有为辩解季氏说:颛臾这个地方,离季氏的封地很近,现在不攻取,将来子孙后代可能出事遭殃。
于是就引出了孔子这段训斥:“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简单地说就是:一国之君和一家之主,不是为国家和家庭的前途(“西化左派”称之为“国家利益或集体利益”)着想,而是成天为个人享乐(“西化左派”称之为“个人利益”)考虑,由此而造成“不均”和“不安”。
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是很少人注意到:他是把对居上位的“君”和“父”的要求放在首位的。
“君君臣臣”是说君要守君的本分,臣要守臣的本分。
臣的本分,自然是为治国安邦而出谋划策和办事情了。
有人说,孔子把民众视为愚弄对象;也有人说,孔子认为民众是可以教育得好的。
他只是要求“民”遵守那由九个“X臣X”组成的等级制度就行了。
有人希望借鉴孔子的上述主张,这是可以的。
但是,肯定不能搞成要求普通百姓们“克己复礼”而官员们“高薪养廉”。
因为,这种“严以律民,宽以待官”的做法,显然是与孔子的主张相反的。
当然,孔子主张的等级制度,如果不进行较大的改造,显然也是不适合在现代社会宣扬的。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描述的是孔子的最高政治理想——“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当然,这是很难实现的,孔子自己也知道。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域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埶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百姓们都自家顾自家了,“大同”暂时是实现不了的,“兵由此起”,免不了要打斗一番。
不过,如果上台的君主能够像禹、汤、文、武、成王、周公那样“谨于礼”,按照“礼”的精神,治理国家,还是能够实现“小康”的。
孔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用了一句古代诗歌:“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

那个时代分裂割据愈演愈烈,国家动荡不安、危机四伏,百姓连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如何能够做到孔子所说的那些礼呢?身处乱世,国君的当务之急是要巩固自己的权力,因此,孔子所宣扬的儒家思想在那个时候并不受推崇。但是,后来呢,到了汉武帝那个时候,国家基本稳定下来了,算是治世,这时候统治者就采纳了儒家学说,儒学处于独尊地位。

不只是孔子,一切治理,都将自感无力。如果人心的根本是一个样,治理要求的是另一个样,治理永远打不过人心最初始的冲动。就象极度的情况下我们发现自己情绪失控一样,我们每个个体就是一个小社会,理智就是所谓的治理,而要治理的就是我们实际上存在的一些初始感受,但是我们治理得了自己吗?只是好象能治理,但是事实上,这个身体最后会以生理及心理疾病来显现那些治理的无效性。政治亦然。

说到底孔子那套对于封建统治还是太理想太天真。
所以本质上来说他和他的思想都只是封建统治者的面具而已,被利用的替罪羊。

孔子的思想对封建统治阶级禁锢人们思想有利.

  • 为什么孔子的“大同”社会在当时的社会不可能实现?
  • 答:孔子是大半个的理想主义者,或者用洋气点的叫法:乌托邦!他的那些想法和措施,很大一部分即使放到现在也是实现不了的!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导致一切的一切都是空谈! 他套用了管子的部分理论,但是却失去了最重要的一点: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现在发达国家的外国人,为什么表现的比我们有礼仪!就是...

  • 为什么孔子和鬼谷子都没有实现他们政治理想,然而当老师却更加的...
  • 答:会做事但是不会为人处世,或者是洞察人事,但是弯不下这个腰,或者是心高气傲什么都知道,但是却不想摧眉事权贵吧,再说当时孔子的说法在当时没有什么市场的。而鬼谷子可能感觉都点像庄子吧。不是不能而是不想或者不屑什么的。

  • 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国理念?在当时为什么不可能实现
  • 答:(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国理念?在当时为什么不可能实现?(3分)(2)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孔子学说(儒学)的态度各是什么?(2分)当代史学家冯天瑜称董仲舒为当时的“群儒之首”,董仲舒对儒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利用传统儒家思想来宣传...

  • 孔子的治国主张中的很多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能得到政治
  • 答:4)举贤才。与孔子的德治思想相联系,他认为国君要治平天下,就必须举贤任能,发现和提拔优秀人才,参与国事。关于贤才的标准,孔子认为应该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就是要有政治理想和奋斗目标,要依据仁的精神和拥有高尚的品德,还要能善于悯熟地运用业务知识和技能。简言...

  • ...孔孟的儒家学说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根本不能实现”应从哪几个方面...
  • 答:孔子和孟子建议战时的君王恢复周礼,施行仁政,回到商周那样的“人治”社会,这便是王道。儒家认为“人性向善”而法家认为人性本恶,必须以法治维护人间秩序。孔子的理想社会不可能实现,一方面是因为人性本来就是个复杂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历史的推移,普通民众的自我意识会越来越提高,对国家的政治,文化等...

  • 为什么孔子活着的时候他的理想实现不了呢?
  • 答:因为他活着的时候,那些统治者们还没有从各种学说里面摸索出利于自身统治的经验。事实上孔子并不是刚去世,他的学说就立马风靡全球的,而是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才成为主流。而此时也只不过是主流而已,整个社会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其他学说。又过了上千年的发展,这个时候孔子的学说才真正的成为我国的主要文化...

  • 孔子与柏拉图的思想为何在当时无法实现
  • 答:重组,无所谓实现与否,他试图发现普遍规律,掌握自然变化,在矛盾中寻求真相,也就是常说的真理吧,这也就无所谓实现与否了,而孔子,他的很多思想还是可以实现的,关于教育,关于忠孝等方面,而政治的利益性与其本身的错综复杂,及社会性,更不是理论家那几句总结性言论就改变的了的。

  • 孔子的思想如此伟大,为何春秋战国时期却不得重用?
  • 答:特别是在战乱时期,百姓只要有口吃的就好了,而孔子的思想是要君王实行仁政,同时让百姓老有所依。这对于当时的环境来说,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而且对于君王来说,因为战争频发爆发,当时的君王需要的是能够增强当前的国立的一种思想,而不是孔子所说的仁政,这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点都不适合当时的环境。二...

  • 孔子的理想为什么不能实现 易中天
  • 答:答:一个字就是“仁”,这是孔子理想具体内容的直接体现,以下是有关孔子思想的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仁”“礼”.“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孔子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为什么都没实现
  • 答:动乱的时代里呼吁和平,忧郁的世界里呼吁淡定,是智者的告白还是庸者的游戏,他们注定只是那个时代的谈资,却注定是后世不朽的创见。孔子的回复周礼,柏拉图的理想城邦,都有一点空想成分,但他们其中的蕴含的治国思想都在其后的汉朝、罗马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当然完全符合他们的时代,那反而是时代的倒退。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