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八阿哥夺嫡失败的原因,是因未掌握兵权吗?为何不举荐十阿哥领兵?

2024-06-02m.verywind.com
~

说起夺嫡,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下,什么叫夺嫡?夺嫡并不是指争夺皇位,更不是指篡位!所谓嫡者,嫡子也,清圣祖康熙帝的嫡子只有一位,那就是废太子、理密亲王胤礽。所谓夺嫡,实际上指的是争夺胤礽的储位,而不是皇位。在明确了这一点之后,下面很多东西就容易理解得多了。


皇八子胤禩夺嫡是在何时失败的?

众所周知,雍正四年清世宗雍正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幽禁了胤禩,不久之后胤禩在幽禁地离奇暴毙。据后来溥仪、溥杰兄弟回忆,他们儿时玩耍时曾经无意中翻出了雍正帝下令处决胤禩、胤禟的密诏。雍正帝是二人的先人,他们似乎没有理由去刻意栽赃自己的先人。可见,胤禩、胤禟是被雍正帝秘密处决应该没有太大疑问。很多人也就此将胤禩夺嫡失败的终点定在了雍正四年。


其实不然,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帝正式即位,次年改元雍正。换言之,从康熙六十一年起,皇位都已经确定了,胤禩还夺什么嫡?实际上,胤禩夺嫡失败还要往前推更多年!康熙四十七年,皇太子胤礽被废。紧接着皇长子胤禔因为被皇三子胤祉告发以巫蛊之法魇镇胤礽以及暗示父亲清圣祖康熙帝杀掉胤礽,被康熙帝革爵幽禁终生。就在这个时候,胤禩似乎也有些急不可耐了。适逢康熙帝为了试探群臣态度玩出了“举荐”新太子人选的阴招儿,在胤禩的暗中串联下,不少大臣纷纷上书举荐胤禩,其中不乏康熙帝亲娘舅佟国维这样的重要角色。而这,恰恰犯了康熙帝的大忌!


首先是皇子与朝臣结党,这是任何一位帝王都不愿意看到的。因为此举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皇帝本身,亲儿子也不行!其次,胤禩短期内能够号召那么多人为自己站台,足见其觊觎储位已非一日两日,甚至胤礽许多罪责难保背后没有胤禩的阴谋。此举更是深深刺痛了康熙帝作为父亲的那颗爱子之心!其三,胤禩的举动也让康熙帝认识到了儿子们之间早已斗得你死我活、无法调和了……为了避免儿子之间骨肉相残、祸起萧墙,康熙帝最终决定拿胤禩“明正典刑、杀一儆百”!不仅严厉斥责了胤禩、革去了他的贝勒爵位,而且公开否决了胤禩的皇位继承资格。不久之后,康熙帝复立废太子胤礽。实际上,这个时候,胤禩就已经被康熙帝打入另册了。


康熙五十一年,胤礽第二次被废。就在胤礽被废两年之后,发生了著名的“毙鹰事件”。胤禩上贡给康熙帝的两只海东青最后变成了奄奄一息的死鹰……此事让康熙帝大发雷霆,认为是胤禩在诅咒自己。一怒之下连“辛者库贱妇所生”以及断绝父子关系的话都说了出来。自此,胤禩彻底丧失了皇位继承资格。而彼时,康熙帝仍然在位,皇十四子允禵也该没有出任抚远大将军,所有皇子手里都没有兵权。因此,说胤禩夺嫡失败与兵权有关,显然是牵强附会了。


为何不举荐十阿哥带兵?

这个问题本人真的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康熙五十三年胤禩在康熙帝面前就已经彻底失势了。康熙五十七年允禵才出任抚远大将军,彼时胤禩还有资格举荐谁来带兵吗?更何况,兵者国之大事,康熙帝作为实权皇帝,让谁带兵,他不可能听别人的,亲儿子也不行!选择允禵出任抚远大将军完全是康熙帝自己的主意,谁也无法左右,潜邸时期的雍正帝亦然。提问者想必是小说和电视路看多了……


再说一说这位十阿哥。谁举荐他,康熙帝也不可能同意!康熙帝之所以选择允禵,一个最大的前提就是,允禵是所有皇子中军事素养最高的。这是大前提,作为皇帝,康熙帝首先必须从国家层面考虑问题,对外用兵可不是喝酒,多喝一杯少喝一杯无所谓。如果允禵真不行,康熙帝是不可能将那么多军队交到他手里的。而这位十阿哥是真不行!


皇十子胤䄉,遏必隆的亲外孙、孝昭仁皇后的姨外甥,生母是遏必隆庶出的女儿——温僖贵妃钮祜禄氏。无论是生母的地位还是母家的背景,胤䄉都是皇子中数一数二的,仅次于废太子胤礽!在胤礽被废之后,胤䄉是所有皇子中出身最高、背景最深的。换言之,胤䄉才是最有实力夺嫡的皇子。可偏偏就是这位,却甘心屈居胤禩之下,跟着胤禩起哄架秧子!可见,胤䄉是真不行。但凡他真有些许能耐,根本用不着依附胤禩。这一点从后来雍正帝处决胤禩、胤禟却独独留下了他也能看得出,雍正帝也认为他不足为惧。就这样一个人,康熙帝除非脑子被驴踢了,否则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让他带兵的。更何况,他是胤禩的铁杆,又有郡王爵位,让他带兵无异于是在给胤禩加码,在已经决定放弃胤禩之后,康熙帝有怎么可能让胤䄉带兵呢?


允禵之所以能够出任抚远大将军,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和胤禩一直若即若离,胤禩因为雍正帝的原因对他也是且拉且防。他俩是一路人,却不是穿一条裤子的……否则,野心勃勃的胤禩手里握着军队,康熙想善终恐怕都很难。即便善终了,皇位也基本上不可能落到雍正帝手里了。如此一来,继承皇位的只能是胤禩,而他恰恰是康熙帝最不想传位的皇子!




康熙众多儿子当中,论综合才干,当属八阿哥胤禩最强。他的出身是相当低微的,但是他天资聪慧,从小就得到康熙的喜爱。

而且胤禩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非常强,几乎没有他搞不定的人物,所以久而久之,除了太子以外,大臣和皇子们心目中,继承皇位的第一人选,当然是八阿哥胤禩莫属。

可惜在关键时刻,八阿哥胤禩却犯了糊涂,他虽然把十四阿哥胤禵的寿礼换成了死鹰,却从未考虑过,在朝中他还有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当时的四阿哥胤禛。

八阿哥胤禩的这一招只是用来对付十四阿哥胤禵的,对四阿哥胤禛却丝毫没有杀伤力,这是他最失败的地方。

01康熙年纪不小了,八阿哥应该早做决断才是。

其实这个时候康熙,已经很大岁数了。而且他的身体也是每况愈下,一年之内基本上已经不怎么能上朝了。这个时候的八个胤禩,在经历了废太子事件以后,基本已经失去了康熙的恩宠,所以正常程序他是不可能上位了。

但是当皇帝难道真的要名正言顺才行吗?当年唐太宗李世民,要不是发动玄武门事变的话,怎么可能成为皇帝呢?

朱棣要不是谋反夺走了侄子的皇位,怎么可能成为一代明君,开创永乐盛世呢?所以说当皇帝未必就要走正路才能当得上。

这个时候康熙已经身体不好了,长大成人的儿子每一个都在想办法争夺皇位。其实每个人的手段都不够光彩。比如说老大,为了除掉太子,甚至用魇镇的办法毒害太子。老三在关键时刻又利用这件事,捅了老大一刀。

老四胤禛虽然默不作声,可是他一方面努力表现出自己的忠诚能干,一方面又用儿子弘历作为自己争夺皇位的筹码。

老十四胤禵就更不用说了,仗着自己文武双全,带着十万大军出征在外。只要他打了胜仗回来,不出意外就是皇位的继承人。

所以说八阿哥胤禩,这个时候耍点手段,压根就不算什么。可惜的是,他的手段未免太温柔,这就给了四阿哥胤禛得以喘息的机会。

02胤禩应该早日联合隆科多,发动政变夺取皇位。

隆科多通过自己的本事,再加上跟佟国为打配合,最终赢得了康熙皇帝的信任。这份信任来之不易,是用他们家两代人的命运做赌注换来的。

不过这份信任所带来的优势也是其他事情无法比拟的,因为隆科多这位九门提督,将来就是左右皇位的重要大臣。

这个时候八阿哥虽然对隆科多也有示好的意思,可是他的举动就显得有些怠慢了。如果这个时候八阿哥胤禩,把所有宝都押在隆科多身上,许诺他将来封王拜相。

那么隆科多必然会动摇,只要八阿哥胤禩能够掌握隆科多这一面大旗,那就能够控制整个京城的防务。

京城的兵权落在了八阿哥胤禩的手里,这个时候康熙身体不好,八阿哥随时都可以提前登基,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拦。

回头再将各个跟他争夺皇位的皇子们全都给抓了,也不用杀掉,让他们做富家翁,甚至可以让部分人参与朝政。

这么以来带兵在外的十四阿哥胤禵,到时候也无计可施了。朝中的四阿哥胤禛,那就更没辙了,因为他手里没有兵权。

在这个关键时刻,八阿哥胤禩没有做到决绝。他似乎认为隆科多跟自己的关系不错,那就一定可以争取,所以没有做过多的努力,这是非常愚蠢的想法。

03夺取皇位的速度一定要快,快刀斩乱麻。

雍正登基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遭到了不少臣子和读书人的质疑。甚至到现在,都有他篡位的谣言。

可这并不能影响他登基称帝,成为清朝入关以后第三位皇帝,也是历史上最勤政勇敢的皇帝。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努力,才能够达到这种效果呢?

其实雍正所面临的问题,那就是兵权的问题。胤禛压根就没有拉拢过隆科多,他知道,靠自己的这点脸面,还不足以撼动隆科多。

所以胤禛采取了自己的办法,他让十三阿哥胤祥掌握了城外的军权。京城城外有两座大营,分别是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

这两座大营的兵马虽然无法进入京城,可是在雍正看来,却能够成为掣肘隆科多的重要筹码。隆科多他拉拢不了,那就只能用其他手段威逼他就范。

我们注意一个细节,隆科多去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取康熙遗诏的时候,等了很长时间在露面。他是什么时候露面的呢?是在得知十三阿哥胤祥彻底掌握了两座大营兵权的时候。

所以隆科多也是在察言观色,只要十三阿哥夺取了兵权,那么隆科多就支持胤禛登基,否则的话,一切还没有定数。

由此可见,胤禛在这件事的处理上非常聪明,他的速度很快,所以问题还没有出现,他就已经把事情给办好了。

04胤禩如果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一定可以化险为夷了。

在废太子案件中,胤禩成为了太子的热门人选,这使得康熙对胤禩非常恼火。而这个时候的胤禩,似乎还不清楚自己的处境。

他已经不可能成为太子了,因为这个时候又有两个人在推波助澜。第一个当然是老奸巨猾的佟国为。他发现自己的算盘打错了以后,立刻执意站出来为八阿哥胤禩打抱不平,并且坚持要推举八阿哥为太子。

第二个则是十四阿哥胤禵。他在广场上跟十三阿哥胤祥打了一架,还差点被康熙给宰了,表面上的目的是为了给八阿哥胤禩鸣冤。

其实呢他的想法很简单,再推一把,把八阿哥胤禩彻底推入深渊。只有他进了深渊,十四阿哥胤禵才有可能从八爷党中脱颖而出。

这两位老兄的搅和,使得八阿哥胤禩彻底失去了成为太子的可能性。反倒是后来隆科多得宠,十四阿哥也得到了晋升,可见佟国为和胤禵的水平不一般。

这个时候的胤禩没有认清自己的形式,他替换了胤禵的寿礼,只能够让胤禵被排除出储君的人选,并不能把自己给推上去。

既然他知道乱对他有好处,就不应该这么简单就错过了这个好机会。他应该当机立断,把事情给搞乱了,哪怕老爷子康熙不高兴,其实也无所谓了。

可是在关键时刻,胤禩还是退缩了,他还是要看康熙脸色办事的。康熙说乱不了就真的乱不了吗?只要胤禩想要制造混乱,那就没有他办不成的事情。

总结:既然要夺取皇位,那就别那么客气。

我只想跟八阿哥胤禩说这么一句话,如果他太客气了,只能证明他不适合这个皇位。八阿哥胤禩在这么关键的时刻,依旧还是那么客气,难怪得不到皇位。

李世民在与兄长争斗的时候,当机立断,宰了自己的俩兄弟,逼迫自己的老爸李渊退位,这才拿到了皇位。

他得到皇位的手段压根就一点都不客气,因为他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成为最强者的时候,说出来的每一句话才能成为真理。

在关键时刻,胤禩再次扮演起了孝子的身份,这本身就不符合他的人物设定。既然想好了要夺嫡,为什么还要做孝子呢?

胤禩不可能安然从康熙手里顺利地接过皇位,他只能选择用其他手段夺取。既然是夺取,那就别充当什么好人,什么八贤王了。撕下伪善的面孔,为了皇位,不惜背上骂名,这才是为君之道,可惜胤禩不懂。



康熙是一代英明之主,但是他晚年遇到了一个大麻烦,那就是九子夺嫡。其实康熙朝的太子立得够早的了。

康熙十四年,在胤礽刚刚出生没多久,他就为册封为皇太子。然而谁让康熙在位时间太久呢,久而久之,胤礽暴露了不满,康熙也对他非常不满,最终太子被废了。

而这也由此引发了九子夺嫡。其实在九人中,老八胤禩是最有希望的,也是被众人所看好的。可是他最终还是败给了老四胤禛。

那么,八阿哥夺嫡失败的原因,是因未掌握兵权吗?为何不举荐十阿哥领兵?

之所以说老八希望很大,其实这并非空穴来风。老八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这也是最年轻的了。

他为人非常亲切随和,待人处事体贴细致,在诸多皇子以及群臣中名声很好。在九子夺嫡中,八爷党人数最多,不仅有老九、老十、老十四,还有一众大臣。老四当时身边也就只有老十三罢了。

集团的人多倒并非一定就会顺理成章的登基,但是这足以说明他算是众望所归了。可结果说明,人多了未必是好事。

其实八阿哥之所以争储失败,原因有以下几条。

老八出身并不好,这并一定彻底与太子位无缘,但多多少少会影响,毕竟康熙儿子众多,嫡子也是不少的,不缺他一个。 

老八早前锋芒太露了,有点树大招风的意思。其实太子之所以混了这么久,结果越来越不被康熙待见,也有这么一点意味。

这样很容易被人当成靶子,即使他小心谨慎,但是身边人也会犯错误,这都会给自己惹上麻烦。

老八确实够精明,脑子很管用,但是忽略了帝王之术,如果一味地迎合,反而让自己失去机会,只能说他大局观不够,更看重的是人际关系,拉拢人心,而非干实事,这一点康熙也是看在眼里的。

可见,八阿哥夺嫡失败,与掌握兵权与否到没有什么关系。有人说了,老八有了兵权,不就能成功吗?如果要使用武力的话,那么就没有什么好讨论的了。他是否会是另一个李世民还有待商榷,但可以肯定一点的是他不可能造反成功。

下面我们说一下为什么不举荐十阿哥领兵?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康熙朝,皇子是不可能有什么军权的,别说康熙朝了,就是大清,兵权也没有可能在这些被圈在北京的王爷、贝勒手上。他们只不过是在康熙的授意下带兵出征罢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说康熙的十四子,也就是雍正的亲弟弟,但却属于八爷党的胤禵了。其实之所以让他担任抚远大将军领兵出战,象征意义更大一些。

那么为什么是老十四而不是老十呢?关于这一点其实道理很简单,这是康熙选择的,而不是老四。如果是他的话,那么他可以选择任何一个人,但是他没有任何权力。至于举荐,康熙可以听,也可以不听。



八阿哥之所以夺嫡失败,并不是因为其没有掌握兵权,最后夺嫡成功的四阿哥不是也没掌握兵权么。而且,八阿哥也不是不想举荐十阿哥领兵,而是没有那个资格。其实说句实话,最后八阿哥之所以失败,还是因为其锋芒太盛,这才是主要原因。

一、八阿哥夺嫡失败,其原因还是因为其自身

要说到夺嫡的八阿哥,我们就晓得说的是谁了,清朝也就这么一位八阿哥了,就是康熙朝的八阿哥。八阿哥胤禩原本是呼声最高的皇子,但也就是因为这个,所以才使其被康熙厌弃。

康熙和其他的皇帝不太一样,康熙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太子的人选,就是二阿哥胤礽。

虽然后来胤礽可能是因为近臣挑拨,也有可能是因为自己心存不满,觉得不安心,所以动了不少手脚。但是康熙对其仍旧抱有莫大的父子之情,废了太子又重立,这就说明,其实康熙对于这个儿子才是真正的疼爱。

那我们再来看看八阿哥这边。

八阿哥的生母是良妃,良妃是出身包衣管领,身份是低微了一些,但是这不是什么致命的问题。

毕竟八阿哥还曾被四妃之首的惠妃以及康熙帝的表妹,皇贵妃佟佳氏抚养过。四阿哥同样也曾被佟佳氏抚养过。

根据史书记载,八阿哥为人和善,于是在百官中呼声极高,这同样也是令太子胤礽不安的因素之一。

后来,太子出事被废,大阿哥自己举荐自己成为太子不成,就举荐了八阿哥,八阿哥就被康熙记住了,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八阿哥被康熙剥夺了贝勒的称号。

虽然后来康熙查明了这件事其实不关八阿哥的事,是大阿哥的问题,也向八阿哥表达了自己的愧疚。但是后来,因为百官举荐八阿哥的事,康熙对于八阿哥依旧心怀芥蒂。

当时,太子刚刚被废,大阿哥也被查出有问题。百官以佟国维为首的朝中重臣,纷纷联名担保要求康熙立八阿哥为储君,康熙又怎么可能不防着他呢。

更可怕的是后来,八阿哥去祭奠自己的生母良妃,当时康熙在往热河巡视,他不能前去拖了太监带话。

同样带去的还有康熙最爱的海东青。

坏就坏在海东青身上了。

八阿哥拖太监带过去的海东青,到了康熙手上之后便奄奄一息,加上之前发生的那些事情,康熙以为八阿哥在诅咒自己,于是借由此事发作。

再后来,因为百官依旧拥护八阿哥,于是康熙就在各个方面对八阿哥进行打压。

被康熙亲自打压的皇子,肯定没有继位的可能性了。

二、十阿哥不能领兵,就算领兵也不能成为八阿哥的助力

其实八阿哥属下也不是没有领兵的阿哥,十四阿哥,四阿哥的同胞兄弟,就是八阿哥在自己失势之后,扶持的力量。十四阿哥倒是领兵的了,但是问题是,康熙还没死呢,就算是十四阿哥领兵,就算是他有实权吧,那也不可能杀回紫禁城替八阿哥卖命啊。

最后,四阿哥之所以能够夺嫡成功,一个是因为他在夺嫡之争中其实算是最默默无名的一个。另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四阿哥原本是太子党。

康熙对于太子的感情确实是最为深厚的,他不可能培植像是八阿哥这样对于太子心怀怨恨的新君。他将皇位传给四阿哥,应当是想要在自己死后,让四阿哥胤禛多多照顾下胤礽吧。



战略上无机会,战术上有两次机会,可惜两次都让十三阿哥胤祥带兵打败了。

下面是基于电视剧《雍正王朝》做的分析,和真实历史有差异。

一、战略上无机会

八阿哥胤禩一心想继位,但是他的想法和做法,与康熙皇帝和四阿哥有根本性的对立。

1.八阿哥胤禩怎么做的?

一心拉拢民心,这话其实不准确,确切的是,拉拢文武百官,拉拢自己身边的人,特别是自己的仆人。

八阿哥,处处表现出仁德的样子,给自己争到了八贤王的美名,有意放纵官员们从国库借款,到最后,谁不去国库借款,都成了不合时宜。这是慷国家之慨,掏空了国库,以至于遇到黄河决口、天灾人祸的时候,无钱可以赈灾。

八阿哥口蜜腹剑,其心可诛,他这样做,就是要激起民变,让皇帝追究太子的责任,换掉太子。

总结一下,八阿哥心中只有自己,顶多有自己的小集团,心中没有大清,没有爱新觉罗家族,没有满清贵族,没有地主阶级,只有他自己,太自私了,太虚伪了。

胤禩,人称八贤王

2.康熙希望儿子们做两件事:

A, 心中有大清,有爱新觉罗家族,有大局观

康熙在多年的观察中,发现只有四阿哥胤禛、十三阿哥胤祥有大局观,心中有朝廷,有大清,有爱新觉罗家族。而其他的儿子们,都是个个只顾自己和自己的小团伙儿,特别是这个老八,沽名钓誉,国库被掏空,户部是他负责,他自己就是第一责任人。

而且他明明知道国库被掏空,还夸夸其谈,从国库中拿钱去赈灾,真是荒唐。荒唐至极!

B,康熙皇帝希望儿子和下级做恶人,自己做好人得美名

康熙皇帝前期和中期大刀阔斧,励精图治,削三藩,平叛乱,打葛尔丹,英明神武的了不得。

到了晚年,被仁君的名声所累。即使查到了贪腐集团,也十分宽纵,特别在意自己的仁君名声。

这些危害,康熙皇帝是心知肚明。

他特别希望下级,特别特别希望他的儿子们,能和他配合一下,有唱白脸的,有唱红脸的。让他老人家做好人,做仁君,让儿子们或者下级做恶人。

比如,遇到了贪腐集团,儿子们能够秉公执法,说首恶必办,数额巨大,应该斩立决。

这时候,康熙就出来做好人了,以前有功,斩监候吧,再过几年,说不准就放出来了。

总之还是那句话,让儿子或下级做恶人,康熙老爷子做好人。这是康熙的想法。

没想到,儿子们比他还精,一个个争功委过,遇到难题,装聋作哑,跪在地上,头都不抬。

康熙问,都说说,这事怎么办?

儿子们往往说,请皇阿玛圣裁。

皮球又踢回来了。

所以,虽然他屡屡训诫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做事操切,想法不全面,做事不圆满,心中可是很庆幸的,幸好有这么两个儿子,一个是冷面王,一个是愣头青,还能给老子出力,出头去得罪人,好孩子,大清就靠你们了。

康熙回头再看八阿哥胤禩,愤怒之中夹杂着恐惧。

为什么愤怒?

老子想做好人,你比我还好。老子想做仁君,你比我还贤德。老子宽纵,你比我还宽纵。

为什么恐惧?

太子胤礽第一次被废的时候,推选新太子,两百多名大臣联名上书推荐八阿哥,推荐废太子胤禛的只有胤禛、胤祥和张廷玉三人,这是百分之九十八以上的朝臣,都向着胤禩。老皇帝康熙都成了少数派了,比起老八庞大的势力,康熙成了一小撮了。

康熙能不想起李渊李世民父子的故事吗?

老八和他的集团,已经到了严重威胁自己的程度了。

再加上,老八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大清江山,没有爱新觉罗家族。

所以,我认为,老八胤禩,战略上无机会继位。

二、战术上有两次机会

1.康熙驾崩

康熙驾崩的时候,八爷党做了周全布置,他们自以为收买了隆科多,而且丰台大营的成文运又是他们自己的人,他们已经通知成文运带兵围困畅春园,如果康熙皇帝传位给八阿哥,那就是护驾。

如果康熙传位给其他皇子,那就武装夺权。

十三阿哥胤祥拿着皇帝令箭接管了丰台大营

看起来是万无一失,没想到雍正命令张五哥拿着令箭,放出了十三阿哥,又拿着令箭,去丰台大营接管了军队,然后冲进了畅春园,粉碎了八爷党夺位的阴谋。

2.八王议政

这一次也是悬之又悬,八爷党们这次是真的收买了隆科多,又让议政的旗主们控制了丰台大营。这次逼宫,迅雷不及掩耳,雍正都慌乱了。

万分危急的时刻,又是十三阿哥胤祥,带病去了丰台大营,再次夺回了军权,并且赶回紫禁城护驾,在千钧一发时刻,力挽狂澜,武力镇压了八爷党组织的逼宫行动。

这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的精彩片段,和历史上的真实是有差异的。

总之,我认为,八阿哥想继位,战略上和父皇康熙相左,没有机会。

战术上曾经有两次机会,都被十三阿哥镇压了。



  • 清朝"九子夺嫡"中,八王爷胤禩政治资源雄厚,为何最终会失败呢?
  • 答:八阿哥胤禩手里的筹码其实非常多,一来他有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䄉的大力支持,二来他有百官们的阿谀奉承,三来他和佟国维的关系相当铁,四来他什么都像康熙。有这么四个理由护身,很难想象胤禩会在九龙夺嫡的时候败下阵来。相比较而言,其他几位阿哥,还真的就比不上他。可是正是因为这...

  • 九子夺嫡中老八胤禩,人缘好、能力强、拥护者众多,为何会失败?
  • 答:我认为八阿哥失败的原因有三,一是声母身份低微,二是八阿哥锋芒毕露,三是八阿哥在九子夺嫡之中选错了竞争对手。下面就我们来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们。八阿哥胤禩的母亲是辛者库卫氏,因为八阿哥前期才情出众,同龄之中,表现突出,辛者库卫氏抬升为卫妃,母凭...

  •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能力不差,为什么会失败呢?
  • 答:先亮杨角风的观点:其实《雍正王朝》一开局,就告诉我们,老八胤禩根本就夺嫡无望,可以说是毫无希望!这个最本质的原因就在于老八胤禩的出身,这才是康熙帝最在乎的事情:在康熙帝的眼中,太子胤礽是最好的皇子,也是最棒的,一方面融合了自己对故去的皇后的感情,一方面也代表他的偏向,因为太子胤礽是...

  • 八阿哥胤禩怎么死的,八阿哥为什么夺嫡失败
  • 答:而历史上八阿哥是因染疾卒于监所,但后人怀疑是有人给八阿哥下毒,其真正死因至今都是个谜。胤禩温和有礼、进退得当、博学多才又有大臣支持,父亲喜爱,可九子夺嫡,他不是最终的胜利者。难道选他,大清必亡?历史上的八阿哥 其实说起康熙的第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笔者会立马想起几年前大热的...

  • 雍正王朝:八阿哥胤禩党羽势力遍布朝野,为何最后没有
  • 答:这么久网友们一直在探讨雍正王朝的故事,真实的历史我们的确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是根据有限的历史资料去分析,这些日子一直是电视剧《雍正王朝》观后编撰一些故事罢了。今天简单编撰以八阿哥胤禩为首八爷党为何夺嫡失败?【马齐介绍公举新太子】康熙皇帝的“八阿哥胤禩”参与“九王夺嫡”完全是为了改变自己...

  • 《雍正王朝》中八阿哥胤禩能力不差,为什么会失败呢?
  • 答:八阿哥胤禩能力不差,但最终在九子夺嫡中一败涂地,最主要的原因有两方面,这两方面决定他必败无疑。做臣子越位,不是好臣。八阿哥做人比较谦虚,会联络人。在康熙第一次废太子后,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发动官僚推举自己当储君,形成了强大八王党。八王党的实力太强,威胁到了康熙的皇位安全。康熙...

  • 清朝“九子夺嫡”,雍正为何会胜出?八爷党竟然败给了他?
  • 答:第三,力保十四阿哥,争夺储位。雍正剧照 八阿哥失利后,八爷党也想在争一把,十四阿哥成为他们的首选。正在这时,西北混乱,康熙帝派十四阿哥率兵平乱,十四阿哥也不负众望,大捷而归。八爷党此时都认定,有了功勋,再加上众人的扶持,老十四能稳坐太子之位。然而事与愿违,康熙帝逝世后,雍正即位为帝...

  • 九子夺嫡中的八阿哥胤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哪些?
  • 答:在参与“九子夺嫡”的九位皇子中,皇八子胤禩的先天条件可谓是最差的一个,可就算如此,他仍能拥有实力最为庞大的朝野势力,党羽成员囊括了手足兄弟、皇室宗亲、满洲勋贵、汉臣翘楚。在康熙皇帝明言“允禩未更事,且罹罪,其母亦微贱,宜别举”的前提下,仍有绝大部分的朝廷重臣...

  • 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人气最高的老八为什么会败给老四呢?
  • 答:关于八阿哥胤禩在夺嫡路上两个天生的缺陷我们在以前的文章中已经做过很详细的介绍,一是无子嗣,二是怕老婆。这两条让其父亲对胤禩的印象分数直接给了最低。但虽则如此,作为当时一废太子之后朝廷中最如日升天的一位皇子其势力当然是不容小觑的,也似乎有掀起风浪、制造惊天巨变的可能,那么看似拥有一...

  • 八贤王胤禩为何夺嫡失败?
  • 答:对这个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有三个原因:1、八阿哥人缘好。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问题之一。因为人缘好不是一得来的,而是为人处事做的的好。那么为了唯人,在做事上难免有不公事公办的问题。2、八阿哥本身在处理朝务上,为收买人心有营私舞弊之事。3、八阿哥为得人心,对朝廷的一些腐败之事,不管...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