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简述孔子仁学思想内涵及孟子的仁政思想的内涵 孟子如何发展孔子的仁学思想

2024-04-27m.verywind.com
孔子的仁学思想与孟子的仁学思想有何异同~

对于历史人物及其相关内容的分析是离不开时代的。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此时周王朝由强盛转弱,仅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学在官府局面的被打破,随之而出现的学术下移、典籍文化走向民间等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引发了民间学术的兴起。同时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道德”正处在崩溃的边缘,人们开始思考,大多数学者仍是希望周王朝重掌朝政,恢复自西周“众星捧月”的“诸侯分封制度”。
孔子也是其中一人,他的思想体系也与恢复旧制有一定关系。所以在他的思想中改革较少。多数为弘扬人的道德,仁、慈、亲、孝、廉等等。而“仁,政”思想体现的较为清淡,其政治思想也是建立在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的,而其学术思想最主要的是“爱人”(《论语》中多处内容可以体现)。由于触犯了当时新兴阶级的利益,其结果可想而知——失败。孔子本人也曾表示自己的“道”至大、至伟,为当世之不容。
孟子,随孔子之后,生活在战乱更加频繁的战国时代。此时东周可以说已经灭亡了,割据势力并起,大小战争不可胜数,百姓民不聊生,社会道德完全崩溃。各国各人均以“利”为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于春秋而言更为紧张。人们也从之前弘扬道德的理念转变为了保家卫国,救国救民等。孟子虽是儒家一人,但也有这样的报复!
所以作为战国时期的“儒学”代表,他的入仕思想比孔子的更为浓厚,思想体系也由原来的“爱人”的仁渐渐的向“亲民”的仁倾斜(“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道德体系由原来的“修身”变为“取义”,他切实的发扬了孔子的“仁”学说。提出了“仁政”学说更为具体的说明了他的政治观点。
综上所述,孔子“仁学”重“仁爱”,重视自我道德的培养,博爱;孟子“仁学”重“仁政”,提倡自我道德的发掘,取义。

孟子发展孔子仁学思想具体如下:
1、对“仁”的定义
对于“仁”的定义,孔子虽然根据不同情况讲了多种含义,但最为核心的就是“克己复礼”谓之“仁”,就是为维持统治阶级统治秩序的礼法。
对于人们自己的欲望、思想要加以克制、约束,一切都是为了维护那个“礼”,这一思想被历代封建专制统治者所接受,并发扬而光大之。
孟子将“仁者,爱人”的思想继承下来,进一步明确了仁的内涵,“仁,人心也。”“恻隐之心,仁也。”就是人要兼爱、博爱,要讲同情心,这样,孟子就把“仁”从“杀身成仁”的那个血淋淋的“仁”里解放出来。
变成了构建他脑海中的和谐的大同社会必须的仁爱之“仁”。纵观孟子关于“仁”的一系列论述,我们不得不承认,孟子的仁爱学说,已经具有现代人道主义学说的雏形。这在当时来说,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啊!2、王道思想
孔子主张王道思想,理想的王道就是周公建立的那一套礼法社会。孔子认为,只有实行王道,统治者对人民好一点,人民才能安分守己过日子,社会才能和谐。
但是他对于不“王道”的统治者,却不主张老百姓以下犯上,不管是大臣还是老百姓,只要犯上,那样就叫乱臣贼子,他修《春秋》就是按这个标准搞的。
不论那个“君”坏到什麽程度,你吧他杀了、推翻了,就叫“乱臣贼子”。孟子虽然也希望建立一个王道社会,但他却反对暴君,认为杀了暴君是正义的行为。
他在历史上第一个发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振聋发聩的呼声。在他看来,什麽君主,什麽社稷国家,和老百姓比起来都是次要的。

扩展资料:
孟子对孔子教育思想的发展
孔子提倡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人,解释“仁、义、礼智”这个基本教义时就有不同的答案,又因孔子“述而不作”,不写文章予以阐述确定,就容易使后人产生歧义,也容易被野心家利用为自己服务。
孟子就对“仁、义、礼、智”作了更加人性化的界定。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
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如果按照孟子这个标准去做,一个人讲究有爱心、有羞恶之义、讲究礼节并能分辨是非,那不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好人”吗?
上上下下都是这种好人,社会能不和谐吗!孟子之所以称为亚圣,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儒学大师”,那是因为孟子不但忠实地传承了孔子的理论系统,更加可贵的是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了孔子学说。
使孔子基于周公的礼和法的社会统治学说,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成为包括养心修身在内的“治国、平天下”的伦理道德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子思想

孔子仁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成为“圣人”和“仁人”的道德
认为“仁”具有最高的道德价值,“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他重视道德修养,强调自身的努力,即“为仁由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
”。要求人们“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他提出了一系列修养方法,如反
求诸己;一日三省等。孔子的仁还包含着爱惜劳动者的思想,如仲弓问仁,孔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子张问仁,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此“五者”即“恭、宽、信、敏、惠”。孔子的“宽”、“惠”表现在统治方法上就是
要行“德政”。所谓德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在经济上实行惠民政策,政治上
宽刑罚而重教化。经济上惠民就是要使民“足食”,《论语》记载孔子“所重:民、食
、丧、祭”,主张“因民所利而利之”。政治上宽民就是要反对“不教而杀”的苛政,
孔子主张对人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理”,反对“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认为只有
这样才能培养人民的道德观念,促使人民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为了行德政,孔子还提出
了“举贤才”的政治主张。《论语》记载仲弓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他认为还必须考虑到民意,“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孟子的思想继承了孔子的仁学。他的思想核心,说一个字便是“仁”,说两个字便是“仁政”,他以性善论为理论基础,反对战争与苛政,提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
孟子所谓的仁是什么?在《孟子》一书中,“仁”出现了一百五十余次,主要的有代表性的语句包括以下几处:“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赋,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孟子·梁惠王下》)“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仁则荣,不仁则辱。”“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孟子·公孙丑上》)“爱人不亲,反其仁。”(《孟子·离娄上》)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此时周王朝由强盛转弱,仅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学在官府局面的被打破,随之而出现的学术下移、典籍文化走向民间等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引发了民间学术的兴起。同时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道德”正处在崩溃的边缘,人们开始思考,大多数学者仍是希望周王朝重掌朝政,恢复自西周“众星捧月”的“诸侯分封制度”。
孔子也是其中一人,他的思想体系也与恢复旧制有一定关系。所以在他的思想中改革较少。多数为弘扬人的道德,仁、慈、亲、孝、廉等等。而“仁,政”思想体现的较为清淡,其政治思想也是建立在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的,而其学术思想最主要的是“爱人”(《论语》中多处内容可以体现)。由于触犯了当时新兴阶级的利益,其结果可想而知——失败。孔子本人也曾表示自己的“道”至大、至伟,为当世之不容。
孟子,随孔子之后,生活在战乱更加频繁的战国时代。此时东周可以说已经灭亡了,割据势力并起,大小战争不可胜数,百姓民不聊生,社会道德完全崩溃。各国各人均以“利”为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对于春秋而言更为紧张。人们也从之前弘扬道德的理念转变为了保家卫国,救国救民等。孟子虽是儒家一人,但也有这样的报复!
所以作为战国时期的“儒学”代表,他的入仕思想比孔子的更为浓厚,思想体系也由原来的“爱人”的仁渐渐的向“亲民”的仁倾斜(“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道德体系由原来的“修身”变为“取义”,他切实的发扬了孔子的“仁”学说。提出了“仁政”学说更为具体的说明了他的政治观点。
综上所述,孔子“仁学”重“仁爱”,重视自我道德的培养,博爱;孟子“仁学”重“仁政”,提倡自我道德的发掘,取义。

  • 孔子的仁爱思想与孟子的仁政思想在今天有什么价直与意义,结合现实谈谈...
  • 答:孟子也最重仁。孟子对于孔子仁的思想的发展,特别表现在孟子以性善论为基础,提出由此而生仁义礼智四德,其中心点是为仁。还进一步论述仁义礼智四者的关系,第二,在关于仁的伦理思想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仁政的学说。孟子以仁作为施政的...

  •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什么?
  • 答: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

  • 孔子仁学思想主要内容是什么?
  • 答: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仁” 之内涵许慎《说文解字》中的“仁”,谓:“亲也,从人二”,进而说“亲者,密至也” 。孔子学说具有强烈经验性质,历来取近譬远,据实说虚,其立足点虽是个人的修身功夫, 目标是...

  • 谈谈孔子仁思想和孟子仁思想的异同,1000字
  • 答:仁"的推演、对孔子事迹的述评和对孔子的高度评价,继承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奠定了孔子的圣人地位,同样也对“仁”作了一定的自我认识上的探索和阐述,渐成一家之言,“仁”内涵的改变也反映了从孔子到孟子思想发展的理论...

  •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什么
  • 答:二、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要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三、孔子的仁主要是伦理学范畴,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进一步提出了“仁是怎么来的”这一具有哲学意义的命题。孟子主张人先天性善。四...

  • 仁的思想是什么
  • 答: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 ,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则。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其“义”,指正路,“义,人之正路也”。“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

  • 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答:“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

  • 孔子思想主张中的“仁”是什么意思
  • 答:那就是“正义”。为了“正义”可以舍去生命,即他说的“舍生取义”。孟子的思想影响深远,他的“民本思想”成为后来改革者、革命者的理论依据。他的人格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不畏权贵,为真理和正义而勇敢抗争。

  • 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荀子的仁义有什么区别
  • 答:孟子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在人性方面,孟子主张性善论。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荀子着重继承了孔子的“外王学”。他又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

  • 孟子的仁政思想有哪些内容?
  • 答:据说他是鲁国孟孙氏之后,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孟子的思想,是通过子思而上承孔子,他对孔子非常地敬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所以,孟子的学说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从而成为儒家学派其中...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