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在记事记言方面《左传》,《国语》,《战国策》不同点 通过阅读作品,试比较《左传》、《国语》和《战国策》在叙事、写...

2024-05-23m.verywind.com
《左传》,《国语》和《战国策》在叙事,写人,记言方面有何异同~


叙事:

一、《左传》:1. 《左传》发展了《春秋》的笔法,不在以事件的简略排比或个别字的褒贬来体现作者的思想倾向,而主要是通过对事件过程的生动叙述,人物言行举止的展开描写,来表现起道德评价。
2. 《左传》还创立了一种新形式,即在叙事中或叙事结束后直接引入议论。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3. 《左传》的情节结构主要是按时间顺序交代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但倒叙和预叙手法的运用,也是其叙事的重要特色。如“宣公三年”。
4. 《左传》叙事很注重完整的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其叙事最突出的成就在描写战争。深入揭示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及后果。城濮之战的介绍等。
5《左传》对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还常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如在总结城濮之战的经验是“谓晋于是役也,能以德攻。”
6《左传》大量生动的戏剧性情节是这部作品充满故事性。
二、《国语》 :《国语》是一部国别史。以记言为主。
《国语》也有对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叙述,但不及《左传》普遍完整。把重点放在大量的议论文字上。但《国语》也有情节生动曲折,极富戏剧性的叙事。如《晋语》前四卷对晋献公诸子争位的叙述,展示了春秋时期一场复杂政治斗争的生动画卷,描绘出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反应了《国语》叙事的成就。
三、《战国策》
1. 往往引类譬喻,借动物、植物或人们生活中习见的其他事物为喻,循序渐进的达到辩说的目的。《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从切身的体验的生活趣事,来形象喻示所要阐述的道理。
2. 运用大量的寓言故事、轶闻掌故来增强说辩的说服力。“画蛇添足”(《齐策二》)“狐假虎威”(《楚策一》)。
写人:《左传》
1. 《左传》由于是编年史,人物的言行事迹大多分散记录在事件发生的各个时代,很少对某一人物集中描写,只有把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时代的事迹联系起来,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人物形象。如郑庄公、晋文公等。
2. 《左传》广泛的描写了各种人物,其中许多人物写的个性鲜明。如对晋文公的塑造。
3. 《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的主观静态描写。
《国语》
《国语》有时在记叙某一国事件时,集中在一定的篇幅写某个人的言行,如《晋语三》写惠公、《晋语四》专写晋文公等。这种集中篇幅写一人的方式,又向纪传体过渡的趋势。但尚未把一个人的事迹有机结合为一篇完整的传记,而仅仅是材料的汇集,是一组各自独立的小故事的组合,而不是独立的人物传记。
《战国策》
1.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纵横之士如苏秦、张仪等。
2. 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神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如《燕策三》中记燕太子使荆轲刺秦王。
3. 一方面继承了《国语》相对集中的编排同一人物故事的方法,另一方面有所发展,出现了一个人物的事迹有机集中在一篇的文章,为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的成立开创了先河。如《齐策四》中冯谖客孟尝君的描写。
记言:
《左传》中的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和大夫辞令,包括出使他国的专对之词和向国君谏说之辞等。
《左传》叙述语言简练含蕴,词约义丰。
《国语》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飨食、讽谏、辩诘、应对之辞。《国语》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 《战国策》的行文夸张铺陈,大量运用对偶排比有关。
《战国策》的叙述语言,也长于铺陈渲染。“荆轲刺秦王”易水送别时的慷慨悲壮都是典型的例子。
相同点:1都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后者在继承前者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记得以前看古文观止时,先秦文学中最喜欢的就是左传的三十三篇和国策的十三篇,国语在文学上比战国策与左传逊色得多了。
评价它们得分为学术价值与文学价值。那时散文可分为诸子散文与历史散文。它们都是历史散文。
左传善于描写复杂事件,善于刻画人物形象,语言明白流畅。在文学和语言上有很大成就。作者善于用极精炼白人的语句、委婉流畅的笔调写出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也善于用极少的笔墨刻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内心活动,形象鲜明,绘声绘色。在汉语的文学语言史上,标志着汉语发展的里程碑。
战国策文学成就与左传一样,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它语言犀利,文笔恣肆,长于辩论;又善于用寓言故事来形象地说明抽象的道理。它的表现技巧得到历来文人学者的一致赞扬。甚至说”若在文世,则扬班俦矣”。特色嘛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物形象的描写(2)形象语言的运用,用一连串的形象作比喻,把理论阐述得十分透彻。(3)历史典故的引用对后世的理论文有较大的影响,”言之有物”的文章更能加强说服力。此外还有夸张和渲染,语气词运用的灵活和得当。
以上从文学价值说。
国语记述史实,偏重记言,往往通过历史人物在当时各种政治活动中的议论、对话,把人物的面目、性格和他们的政治主张生动地表现出来。但国语反映的社会比较狭窄,记载比较琐屑,议论比较支蔓,比左传和国策远为逊色。
左传与国策文学价值较高,国语学术价值较高。

《左传》以记事为主,《国语》以记言为主,《战国策》也以记言为主,但与《国语》不同的是其所记的对象不同,以纵横家的游说和辩辞为主。

  • 国语和左传的区别
  • 答:1、文学体裁不同 《国语》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2、思想倾向不同 《国语》它重在记实,所以表现出来的思想也随所记之人、所记之言不同而各异,如《鲁语》记孔子语则含有儒家思想;《齐语》记述管仲语则谈霸术;《越语》写范蠡尚阴柔、持盈定...

  • 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都有什么作品?
  • 答:第二个时期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前者是以记事为主的编年史,后者是以记言为主的国别史。《左传》和《国语》分从记言、记事两方面将《尚书》、《春秋》的文字简约古奥变为繁富通畅,这样就使先秦历史散文发展到了一个成熟的阶段。第三个时期以《战国策》为代表,《战国策》是一部国别史,...

  •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散文记言为主的史书有哪些
  • 答:先秦历史散文的发展,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夏到春秋时期,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此期史官分司,言、事不混,如《尚书》记言,《春秋》记事,文字古朴简洁.第二阶段从春秋末到战国初期,代表作是《左传》和《国语》,此时的创作,既记言又记事,言事相融,篇幅加长,内容详赡,记事曲折,写人...

  • 左传记载了什么?
  • 答:首先,《左传》记事表明了民重于天、民为神之主、民重君轻、民为邦本的观点,这比《国语》“民神并重,先民后神”和“论及君民,以民为主”的思想又有进步,而与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已经接近了。《左传》在形式上突破了传统的或记言或记事的单一模式,吸收《尚书》记言体与《春秋...

  • 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国语》、《左传》、《战国策》
  • 答:《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3、《国语》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 说明《国语》的叙事特点
  • 答:答:一、《国语》以记言为主,所记多为朝聘、飨宴、讽谏、辩诘、应对之辞。《国 语》记言文字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方面都很缜密,又有通俗化、口语化的特点, 生动活泼而富于形象性。二、《国语》虽然记言多于记事,但《国语》没有单纯的议论文或语录,有一系 列大小故事穿插其中,因此表现出叙事...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答:《左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较《左传》,《国语》所记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往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故《国语》长于记言而不长于记事。B项正确,《水浒传》是一部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

  • 关于古代文学
  • 答:较之《尚书》与《春秋》,《国语》显然已大有进步。此外,《国语》在记言中展现故事情节,不乏虚构和想象;文章的结构也有所创新;其语言大体平实畅达,风格则不尽一致。这些特点,体现了史家之文的新的发展。虽然总的看夹,《国语》的文学成就尚不及《左传》,但其少数篇章则又有所过之。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

  • 国别体史书有哪些?
  • 答:《国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记言为主,它往往通过一些人物的言论(如对话和辩论等)来反映历史事件。像周厉王的暴虐无道和越王勾践发愤雪耻、最后打败吴国等史实,都是通过谈话方式表达出来的,说理充分,人物性格也很鲜明。 《国语》和以《春秋》为纲而记载春秋时期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左传》,在内容上可以互相补充,故后人...

  • 左丘明《国语》简介
  • 答:其中多客观记叙,作者的主观评判,大都依靠形象描写,在叙述中体现出来。《国语》以记言为主,运用的是接近当时口语的语言,逻辑严密,表现力强,并长于通过对话表现人物的个性,塑造人物形象。汉、唐时,有人认为《国语》与《左传》同传《春秋》,称《左传》为“内传”,《国语》为“外传”,因此,《...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