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白族的民族特色是什么 白族民俗文化有哪些

2024-06-01m.verywind.com
中国的白族的民族特点是什么~

1、白族的的婚礼
白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活动比较自由,他们通常利用劳动、赶集、节日活动及赶庙会的机会谈情说爱,通过山歌试探对方,抒发感情,寻觅自己的意中人。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2、火把节
火把节在白族语中叫福旺午,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举行,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
3、绕三灵
每年农历四月下旬,白族人民都要举行为期三四天的“绕三灵”。节日期间,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身穿民族盛装,弹奏着乐器,边唱边舞,齐聚“神都”圣源寺,进行朝拜仪式,并开展各种文艺活动。相传,南诏大将,大理国段氏祖先段宗膀,是白族中最高的神中之神。他所居住的寺庙称“神都”,建于上阳溪圣源寺。
4、恋爱

白族民俗文化如下:
1、宗教信仰
本主崇拜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本主白语叫“武增”,是“本境福主”的简称,意即“我的主人”。他们是白族村社的保护神,有的一村供奉一个本主,也有几村供奉同一本主的情况。
此外,道教、基督教在白族群众中也有一定影响。
2、服饰
白族的服饰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

3、语言文字
白语是白族的民族共同语。中国民族语言学界一般认为白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也有研究者认为白语和汉语的关系更为密切。
20世纪50年代白语方言调查以后,将白语分为大理(南部)、剑川(中部)和怒江(北部)三大方言。
其中,怒江方言原称碧江方言,因怒江州碧江县于1986年撤销,故又改称怒江方言。
也有将白语三大方言改称西部(怒江)、中部(剑川)、东部(大理)的新意见。两种提法所涉及的方言区域划分基本一致。
白族有两种民族文字,即老白文和新白文。老白文是在汉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白文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制的拼音文字。

5、传统节日
三月街,又名“观音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佳期。农历三月十五至二十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五在白族屯寨举行、绕三灵,农历四月下旬,为期三四天、石宝山歌会,农历七月末的在石宝山石钟寺举行三天、剑川骡马会、本主节、蝴蝶会、茈碧湖歌会、海西海歌会、朝鸡节。
农历一月初一至十五在宾川鸡足山举行、耍海会,农历八月初八在大理才屯举行、葛根会,农历一月初五在大理三塔寺内举行。

6、住屋形式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长三间”,衬以厨房、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或“一正两耳”、“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瓦房,卧室、厨房、畜厩俱各分开。山区多为上楼下厩的草房、“闪片”房、篾笆房或“木垛房”,炊爨和睡觉的地方常连在一起。


扩展资料:
白族是中国第15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其中以云南省的白族人口最多,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地也有分布。
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汉文自古以来一直为白族群众通用。
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与周边的各民族相互往来,创建了灿烂的经济文化。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有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受汉文化影响较深。
参考资料:白族-百度百科

1、白族的的婚礼

白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活动比较自由,他们通常利用劳动、赶集、节日活动及赶庙会的机会谈情说爱,通过山歌试探对方,抒发感情,寻觅自己的意中人。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2、火把节

火把节在白族语中叫福旺午,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举行,是白族的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节日前夕,全村同竖一根高约一二十米的大火把。用松树做杆,上捆麦秆、松枝,顶端安一面旗。旗杆用竹竿串联三个纸篾扎成的升斗,意为连升三级。每个升斗四周插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字画的小纸旗;升斗下面挂着火把梨、海棠果、花炮、灯具以及五彩旗。

3、绕三灵

每年农历四月下旬,白族人民都要举行为期三四天的“绕三灵”。节日期间,成千上万的男女老少都身穿民族盛装,弹奏着乐器,边唱边舞,齐聚“神都”圣源寺,进行朝拜仪式,并开展各种文艺活动。相传,南诏大将,大理国段氏祖先段宗膀,是白族中最高的神中之神。他所居住的寺庙称“神都”,建于上阳溪圣源寺。

4、恋爱

白族地区节日多、庙会多、歌会多。从春节到正月十八,几乎天天有节日,夜夜耍龙灯。从正月到开秧门的几个月内,月月有庙会,各村各寨都要迎送本主(即本村或本地崇拜的神主),过本主节,非常热闹。此外还有三月街、蝴蝶会、绕三灵、火把节、石宝山歌会、茈碧湖歌会、海西海歌会等等。这些节日、庙会和歌会为青年男女的交往和恋爱提供了极好的机会。白族姑娘和小伙子们充分利用这些机会,物色对象,对唱山歌,或者与情人幽会,借三弦和山歌传情达意,谈情说爱。

5、白族的宗教信仰

白族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多元宗教信仰的社会,人们曾信奉原始宗教、佛教、道教和本民族的本主信仰。释儒道“三教同源”“万法同宗”,三教相融合,是白族宗教信仰的一大特点。其中本主信仰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本主一词的含义是“本境最高贵的保护神”。白族的本主是“人神兼备”的护卫神,是由原始的神巫崇拜发展而来的宗教。

扩展资料:

民风民情

与汉族人民有所不同的是,白族人民喜欢吃酸、冷、辣等口味食物,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猪肝酢等菜肴,他们特别的热衷于吃一种别具风味的“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生半熟,切成肉丝,再佐以姜、蒜、醋等拌而食之。这样的生活方式造就了白族人民民风相对朴实彪悍,与各族相处较为和谐。

每年举办的“三月街”是白族人民传统的盛会,人们会举行赛马和各种娱乐活动,同时也成为男女约会的好时机。正如歌曲中表述的那样:“哎~~哎!大理三月好风光哎,蝴蝶泉边好梳妆,蝴蝶飞来采花蜜呦,阿妹梳头为哪桩……哎,蝴蝶泉水清又清,丢个石头试水深,有心摘花怕有刺,徘徊心不定啊咿呦……”这首歌歌词简单易记,旋律优美,把蝴蝶泉边的青年男女的细腻感情展现出来。

参考资料:白族-百度百科



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祖国的文明作出贡献。苍洱新石器遗址中已发现沟渠的痕迹。而在剑川海门口铜石并用遗址中发现居民已从事饲养家畜和农耕的遗迹。春秋、战国时期,洱海地区已出现青铜文化。蜀汉时,洱海地区已发展到“土地有稻田畜牧”。唐代白族先民已能建筑苍山“高河”水利工程,灌田数万顷;修治高山梯田,创建了邓川罗时江分洪工程。南诏有自己的历法,明代白族学者周思濂所著《太和更漏中星表》以及李星炜的《奇验方书》等,都是总结了古代天文和医学的代表作。
《白族舞蹈》 陈玉先
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唐代建筑的大理崇圣寺三塔,主塔高近六十米,分十六级,造作精巧,近似西安的小雁塔。剑川石宝山石窟,技术娴熟精巧,人像栩栩如生。它具有中国石窟造像的共同点又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在中国石刻艺术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元明以来修建的鸡足山寺院建筑群,斗拱重叠,屋角飞翘,门窗用透雕法刻出了一层层的人物花鸟,巧夺天工,经久不圮。它们都出于有名的“剑川木匠”之手。白族的漆器,艺术造诣很高,元明两代王朝所取的高艺漆工,大都从云南挑选;大理国的漆器传到明代,还一直被人视为珍贵的“宋剔”。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帝国主义盗走的“南诏中兴国史画卷”,是八九九年白族画家张顺、王奉宗的杰作。它将南诏建立的神话传说,用连续的短画形式精妙的描绘出来,生动优美,是中国珍贵的文物之一。一一七二年张盛温创作的“大理画卷”,被称为“南天瑰宝”。该画全长十丈,一百三十四开,以“护国人王经”为主题,画着六百二十八个面貌不一样的人像。笔法精致娴熟,工巧细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品。

古典戏曲"吹吹腔"发展起来的"白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白族的文化水准较高,各种人才辈出。白族能歌善舞,唐朝时南诏歌舞即已流行到中原并列为宫廷乐。白族民歌分为白族调、汉调、长歌、白族小调、叙事歌等,流传最广的是白族调,其中又以大理、剑川和洱源西山的白族调最有代表性。它们常在山野间吟唱,节奏自由,曲调悠扬,纯朴自然。

古代白族有音乐舞蹈相结合的踏歌。南诏白族诗人杨奇鲲的《途中》、杨义宗的《题大慈寺芍药》、《洞云歌》等诗被称为“高手”佳作,收入《全唐诗》中。《望夫云》、《蛇骨塔》、《杀州官》、《钩曰头》等文学作品,歌颂了古代白族人民在阶级斗争和生产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南诏有名的《狮子舞》,在唐朝时已传入中原,《南诏奉圣乐》在唐朝宫廷里被列为唐代音乐14部之一。《白族调》是流传甚广的“三七一五”(前三句七言,后一句五言)的格律诗。15世纪中叶,有些文人应用这一民歌形式写下了有名的诗篇,如杨黼的“词记山花碑”。白剧“吹吹腔”是在早期“大本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根据《南诏中兴国史画卷》所载,南诏时已有《张氏国史》、《巍山起因、铁柱庙、西洱河等记》的历史著作。大理国时期也有《白史》、《国史》,都已失传,仅《白史》片断散见于明代碑文中。元代白族史书《白古通》、《玄峰年运志》虽已失传,但都是明代云南地方史著作《滇载记》、《南诏野史》等书的蓝本。根据史籍考订洱海地区历史的,有明代白族学者杨士云的《郡大记》,该书为另一白族学者李元阳采入嘉靖《大理府志》,是万历《云南通志沿革大事考》的底本。清代白族史学家王崧在总纂道光《云南通志》时,汇集了记载云南的书籍61种,编为《云南备征志》2l卷,取材广泛,体例谨严,是研究云南民族史和地方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白族人口数1858063。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还有说法主张白语(白族的语言)、土家语也属于汉语族。绝大部分操本族语,通用汉语文。元明时使用过“僰文”(白文),即“汉字白读”。使用汉字书写,有自己的语言,文学艺术丰富多彩。善经营农业、盐渍杜鹃花。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传统饮茶方式。
详情请见百度百科:白族http://baike.baidu.com/view/2747.htm



说白族话
穿少数民族衣服
三道茶 河海附近的

  • 白族的民风民俗
  • 答:喜酸辣,爱吃凉菜,爱饮烤茶。烤茶,是用小陶罐置于火塘上,将茶叶烤黄,然后用开水冲泡而成,味极香醇。服饰: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贵。男子一般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或黑领褂,下穿白色、蓝色长裤,出门时,常背挂包,有的还佩挂长刀。妇女服饰更富民族特色,各地有所不同。大理...

  • 白族的特点
  • 答:2、白族文学 首先属于文学的范畴,自然具有文学的共性。同时,白族民间文学又是白族民众创造出来的属于白族这个群体的文学,它与白族文化、白族社会、白族历史、白族民众的生活紧密关联,必然又打上白族烙印,体现出自身的鲜明特色。3、白族节庆 白族风情浓郁,也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庆。大型的有大理的“三月三...

  • 白族人的特点及禁忌
  • 答:一、特点 1、特色服饰:白族人的传统服饰非常独特,女性常穿着绣有花鸟图案的彩色上衣和长裙,男性则穿着短褂、长裤和头巾。2、发型与装饰:白族人喜欢将头发梳成辫子或打结,并佩戴银质或珍珠等装饰品。3、民族舞蹈:白族民族舞蹈热情奔放,舞姿优美,常在节日和庆典活动中进行表演。二、禁忌 1、禁忌...

  • 白族的风俗习惯
  • 答:二、饮食 白族以稻米和小麦作主食,山区则以玉米、荞子为主食。喜食酸辣,洱海的鲤鱼、弓鱼、鲫鱼是人们喜食的菜肴,“砂锅鱼”是大理著名佳肴。善于腌制火腿、腊肉、香肠、油鸡、螺蛳酱等。三、建筑 白族的建筑艺术独具一格。高寒山区多居住单间或两间相连的“垛木房”或“竹篱笆房”;坝区则多住...

  • 白族的特点和风俗
  • 答:在建筑方面,白族有着鲜明的特色。他们偏好于在高寒山区建造由竹篱笆或土木结构构成的房屋,形式多为单间或双间连体。饮食上,白族人民偏爱酸辣口味,烤茶和凉菜是他们日常的爱用品,而稻米和小麦则是他们的主食。腌制火腿、腊肉、香肠和油鸡等,都是白族人的拿手好菜。在礼仪文化上,白族有着明确的座位...

  • 白族人的特点及禁忌
  • 答:特点:1. 饮食:白族人喜欢吃酸、辣、甜的食物,尤其喜欢喝米酒。他们还喜欢吃具有地方特色的菜肴,如酸汤鱼、过桥米线等。2. 服饰:白族人的服饰独具特色,男子通常穿着白色的长衫,头戴黑色小帽;女子则穿着色彩鲜艳的民族服装,通常在上衣上绣有精美的图案。3. 音乐和舞蹈:白族的音乐和舞蹈也很...

  • 白族的特色是什么呢?
  • 答:建筑:白族建筑不仅继承了中国石窟造像的普遍特征,还融入了浓厚的民族风格,尤其在石刻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例如,鸡足山寺院的建筑群自元明时期以来,以其斗拱重叠、屋角飞翘和门窗上的透雕人物花鸟装饰而闻名,展现了精湛工艺且历久弥新。节日:白族的三大节日中,三月街,亦称“观音市”,是该民族最...

  • 白族民俗文化有哪些
  • 答:此外,道教、基督教在白族群众中也有一定影响。2、服饰 白族的服饰有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在其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以白色衣服为尊贵。3、语言文字 白语是白族的民族共同语。中国民族语言学界一般认为白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也有研究者认为白语和...

  • 白族的文化和特色有哪些内容
  • 答:白族的手工艺品包括剪纸、织布、木雕、银饰等,其中以剪纸和织布最为著名。白族的剪纸艺术非常精湛,有着丰富的题材和造型,如花鸟、人物、动物等,色彩鲜艳明快,给人以视觉冲击力。白族的织布艺术则以手工织布和绣花为主,织出来的布料花纹繁复、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此外,白族的民俗风情也非常独特。

  • 白族的民族风俗
  • 答:白族的风俗习惯:白族家庭里,儿子成婚后即与父母分居。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对客人,无论是否认识都热情接待。凡客人光临,必以“三道茶”款待。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白族多以大米、小麦为主食;山区的白族则多以玉米、洋芋、荞麦为...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