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为什么张衡《归田赋》是汉代散体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的标志性作品 为什么张衡的 归田赋 是汉代散文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的标志性作...

2024-05-31m.verywind.com
为什么说张衡的《归田赋》是汉代散体大赋向抒情小赋转变的标志性作品?~

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丈”;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5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

汉赋在结构上,一般都有三部分,即序、本文和被称作“乱”或“讯”的结尾。汉赋写法上大多以丰辞缛藻、穷极声貌来大肆铺陈,为汉帝国的强大或统治者的文治武功高唱赞歌,只在结尾处略带几笔,微露讽谏之意。

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西汉时的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东汉时的班固、张衡等,都是大赋的行家、小赋扬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赵壹、蔡邕、祢衡等都是小赋的高手。

汉赋形成于汉初。贾谊首开汉赋先风,其代表作为《吊屈原赋》和《鵩鸟赋》。真正创立汉赋体制的是汉初辞赋大家枚乘。《七发》是枚乘的代表作,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汉武、宣、元、成帝时代,汉赋达到全盛期。这一时期成就了名望最大、在汉赋史上占有“赋圣”地位的司马相如。司马相如作赋29篇,现仅存《子虚》、《上林》、《大人》、《长门》、《美人》、《哀二世》6赋。其中,他的《天子游猎赋》包括《子虚赋》和《上林赋》两篇,代表了汉大赋的最高成就。司马相如在两赋中基本规定了汉大赋的模式:先是连篇累牍地堆砌辞藻,极尽夸张美饰之能事,最后以淫乐足以亡国,仁义必然兴邦的讽谏作为结尾,铸成“劝百讽一”的体制。

自西汉末期至东汉中期,汉赋基本定型,后辈汉赋作者无法超越前人,故模拟之风大盛,汉赋进入模拟期。这时的汉赋作者以扬雄、班固为最著名。

从东汉中期至末年,汉赋进入转变期,即朝着接近现实的方向转化。张衡的《归田赋》,抨击社会政治,表现不满倾向,初步奠定小赋基础。蔡邕的《述行赋》使之成为汉赋第二大家。他的赋作内容深刻,用词得当,鞭笞了社会的丑恶,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出同情和关怀。
汉赋至魏晋定型于小赋,至南北朝演化成骈赋,至唐宋转变为律赋与文赋。

汉代的赋。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学体裁,讲究文采、韵节,通过“铺采■文”以“体物写志”。最早以赋名篇的是战国时赵人荀况,但汉人常把赋和辞连用,称为辞赋。这是由于汉赋多模仿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汉人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收为一集,名曰《楚辞》。辞赋连用,表示汉赋和《楚辞》之间的继承关系。由于汉代上层统治集团的提倡,赋的创作盛极一时。据班固《两都赋序》记载,在成帝之世,“论而录之,盖奏御者千有余篇”,加上西汉末和东汉的作品,数量当更为可观。

初期的汉赋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等,其形式同《楚辞》没有什么区别。景帝时枚乘作《七发》,开创了一种进一步散体化、以铺张为能事的新赋体。经过司马相如等著名赋家的发扬光大,新体赋在武帝以后繁荣起来,成为汉赋的主流。新体的汉赋一般又可分为大赋和小赋两类。从内容上看,大赋多是铺叙夸耀都城、宫殿、苑囿之盛和帝王大规模行猎的场景,旨在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迎合统治者好大喜功、追求享乐的心理,而在篇末寓讽谏之意。主要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扬雄的《长杨赋》、《羽猎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东京赋》、《西京赋》等。这些大赋写得富丽堂皇,很有气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统一的汉帝国的声威和上升时期封建统治阶级既穷奢极欲又发扬蹈厉的风貌。但大赋为达到形式上的华美恢宏,往往夸张浮饰又大量堆砌词藻,喜用冷字僻词以炫博争奇,兼之后期的大赋多摹拟而少创新,行文板滞,这些都影响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小赋篇幅较短,或抒情述志,或借物寓言,内容比较广泛,风格比较清新,主要流行于东汉。著名作品有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祢衡的《鹦鹉赋》等。

汉赋在流传过程中多有散佚,现存作品包括某些残篇在内,共约二百多篇,分别收录在《史记》、《汉书》、《后汉书》、《文选》等书中。

因为在张衡的《归田赋》之前的汉赋,都是长篇大论,或捧或讽,都带有强烈的政治寓意,而无诗人个人情调寄托。

张衡,汉赋四大家。
《归田赋》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篇以田园为题材的杰作,同时也开创抒情小赋之先例。全文短小精悍,以描写田园之美好寄托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开篇交待归田的原因:“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居京城已久,但应时无策;河清海竭,人生何短,不如弃官归田;“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此二处化用典故,意即自己不可能达到蔡子一样的成就,仕途无望。
接着作者用平铺直叙的手法,从三个方面写归田的种种乐趣:
一、游春之乐。春光明媚,空气清新,草繁花茂,飞鸟和鸣,于是悠然自得,逍遥娱情。
二、山水之乐。此处写景用的是比拟的手法。龙吟虎啸各得其所,象征归田可以自由自在;“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象征不受人羁绊;“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鰡”,象征人生可以从大自然得到极大的满足。
三、诗书之乐。颂典引经,修身养性,超然物外。
《归田赋》的写作手法和寄托田园生活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陶渊明的《归田园居》、王微的《山居秋瞑》、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苏轼的《前赤壁赋》等,无不承袭于此

  • 《归田赋》文学赏析
  • 答:张衡的《归田赋》可谓散体抒情小赋的先驱。下面是其文学赏析,欢迎阅读:归田赋 两汉: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

  • 张衡《归田赋》改变了汉赋以骚体抒情的传统,其思想取向的复杂性表现是...
  • 答:东汉辞赋家张衡的《归田赋》,开启新风,注重抒情。使用雅致精炼、平易清新的语句。风格开始由叙事大赋转入抒情小赋。仕途的污浊使张衡郁郁不快,想游于纷乱的尘世以外又做不到,于是他憧憬那与官场形成鲜明对比的田园。他构想出一个充满自然情趣的田园景象。笔下的田园充溢着浓厚的生活兴趣,体现出身心同...

  • 赋在两汉时期的不同特点
  • 答:2.西汉前期至东汉中叶 这时期的赋随着枚乘的《七发》出现而分流:一是骚体赋继续发展,代表作为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等,但它的趋势是由强到弱;另一种是枚乘的《七发》,结构宏大,文辞富丽,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此后200年间,沿着《七发》的新倾向形成了以铺张...

  • 西汉大赋和东汉抒情小赋的区别是什么?
  • 答:枚乘的《七发》标志汉大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是最典型的作品。抒情小赋的定义:篇幅或更小,理当也称为抒情小赋.所以,笼统地称张衡《归田赋》为汉代抒情小赋的开风气之作是欠妥的.七、第260页云:“隋王僧虔《伎录》、智匠《古今乐录》为乐府分类,今已不得见 ...

  • 东汉散体赋与西汉散体赋的区别?
  • 答:自古以来,赋这种文体就如同诗经中的瑰宝,从《诗经》的赋比兴到屈原的创新,再到荀子以赋为名篇,汉代的赋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最初的骚体赋,如贾谊的《鵩鸟赋》,虽已向汉大赋转变,但真正开启散体大赋新篇章的是枚乘的《七发》和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它们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

  • 汉赋四大家名词解释是什么?
  • 答:汉赋四大家名词解释如下:汉赋四大家指西汉的司马相如、扬雄和东汉的班固、张衡。司马相如是汉代辞赋家的杰出代表,他在继承前人辞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使汉代散体大赋臻于成熟,确立了固定的体式。扬雄、班固和张衡作赋,在体制上都沿袭司马相如,但各有特色。这四人代表了汉赋的最高成就,标志着大赋的...

  • 汉代散体赋的特点
  • 答:汉代散体赋的特点:句式三、四言至九、十言均有,韵散结合,以体物为主,一般直书其事,铺采摛文,排比铺陈,多以问答体形式展开描写,辞藻富丽,篇幅庞大。主要由诸子问答体、战国纵横游说之文和楚辞演化而来。伴随着汉代社会的强大兴盛,汉赋发展进入了散体大赋时期,这也是汉赋创作的全盛期。与骚体...

  • 汉大赋在汉代风行的原因?
  • 答:经常在一起聚会探讨文学创作,还有许多私人学院也开设相关的文学理论,在这种大环境下加速了汉赋的发展进程,除此之外一些汉赋学者的带动作用也是功不可没的,象司马相如的<京都赋>和张衡的<东都赋>和<西都赋>等汉赋作品的大量出现很好的带动了汉赋的发展 因此上述综合原因使得汉大赋在汉代风行 ...

  • 骚体赋、大赋、小赋哪个是汉赋之典型
  • 答:代表作品有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甘泉赋》、《羽猎赋》、《长杨赋》等,司马相如的名篇《子虚赋》、《上林赋》代表了汉代散体大赋的最高成就。“小赋”兴起于东汉,也叫抒情小赋。代表作家的代表作品是赵壹的《刺世疾邪赋》、张衡的《思玄赋》等。汉代以后...

  • 西汉流行的文学体裁
  • 答:扬雄的《甘泉》、《河东》、《羽猎》、《长杨》,班固的《两都赋》等。东汉中叶以后,散体大赋逐渐衰微,抒情、言志的小赋开始兴起,代表作家和作品有张衡的《二京赋》、《归田赋》,赵壹的《刺世嫉邪赋》,蔡邕的《述行赋》,祢衡的《鹦鹉赋》等。尽管散体大赋有其华而不实、矫揉造作的弊病,在...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