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关于单独一个受字的文言文被动句

2024-06-01m.verywind.com
~

1.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有哪些

文言中的被动句例析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的被动句有两种主要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这类句子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用“于”“受……于……”表被动

这是文言中最常见的被动句形式。例如:

1、不拘于时,学于余。(第一个“于”)(《师说》)

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3、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4、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5、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屈原列传》)

6、使不辱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7、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

8、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二)、用“见”“见……于……”表被动

1、秦城恐不可得,徙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2、渐见愁煎迫。(《孔雀东南飞》)

3、是以见放。(《屈原列传》)

4、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同上》)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7、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8、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

9、见犯乃死,重负国。(《苏武传》)

(三)、用“为”“为……所……”“……为所……”表被动(“为”引出动作主动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伶官传序》)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4、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5、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

6、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7、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同上)

9、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陈涉世家》)

1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11、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苏武牧羊》)

(四)、用“被”表被动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2、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3、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即通过句中动词本身,在意念上形成被动,有人称为意念上的被动。这类被动句要根据语境,揣摸从上下文意做出判定。例如:

1、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举,被攻占。)

2、洎牧以谗诛。(《六国论》诛,被杀。)

3、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被举荐。)

4、盖王文王拘而演周易。(《报任安书》拘,被拘禁。)

5、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廉颇蔺相如列传》诛,被杀。)

6、武留匈奴凡十九岁。(《苏武传》留,被扣留。)

7、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苏武传》任,被任用。)

8、大臣无罪夷恶灭者数十家。(《苏武传》夷灭,被杀完。)

9、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举,被举荐。)

10、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婴,被……缠绕。)

1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许,被允许。)

2. 高一必修一几篇古文的被动句

《上邪》:

江水为竭。

意为:江水被弄枯竭了。

《饮马长城窟行》

远道不可思。

意为:离家远行的人不能终日被思念。

《登池上楼》:

褰开暂窥临。

意为:窗帷被揭开,(我)暂且登楼眺望。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意为:(在日光的照耀下,京都建筑色彩绚丽,)高高低低都能被望见。

《阿房宫赋》:

辇来于秦。

意为:被用车送来秦国。

剽掠其人。

被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

倚叠如山。

意为:被堆积得如山一样。

输来其间。

意为:被运进了阿房宫。

弃掷逦迤。

意为:被丢弃得到处都是。

戍卒叫,函谷举。

意为:戍守的士兵呐喊,函谷关被攻克。

(以上这些被动句,除第一例外,其特点是不用表示被动的虚词,没有表示被动的标志,需要从上下文表达的意思上理解。如没有特殊要求,翻译时都可以不用被字。)

3. 文言文被动句

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被天下人嘲笑)

用“被”表被动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

用“见”表被动

“……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

用“于”表被动

“受制于人”(被人控制)

“不能容于远近。”(不能被邻里所容)

1.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或“……为所……”表被动。

例如: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欧阳修《伶官传序》)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涉世家》)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战》)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六国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例如:

动见瞻观,何时易乎? (曹丕《与吴质书》)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4.用介词“被”表被动。例如: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张溥《五人墓碑记》)

参佐无不被系束。(《世说新语•桓南郡好猎》)

5.动词本身表被动。这是意念上的被动句,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别。例如: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 文言文被动句格式

文言里的被动句,常借助于一定的介词、助词、助动词来造成被动的格式。

1、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①炮台悉为逆据。(《三元里抗英》)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五蠹》)

2、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

3、用介词“被”表被动,“被”的宾语往往省略。如:

①内一人说是西洋兵头,亦被杀死。(《三元里抗英》)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4、用助动词“见”表被动。如:

①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5、用“为……所……”的格式表被动

“为”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所”是助词,置于动词之前。如:

①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6、用“见……于……”的格式表被动。“见”是助动词;“于”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壁归。(《廉颇蔺相如列传》)

7、意念上的被动。

动词本身用于被动意义,不借助于任何表示被动的词语。这种被动要根据文意来判断。如:

①举孝康,不行。(《张衡传》)──“举孝廉”,被举荐为孝糜。

②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拜为上卿”,被封为上卿。

③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函谷举”,函各关被攻下。

5. 带见字的被动句

只要掌握了文言文以“见”字为标志的被动句语法常识,就能自己找到大量的例句。

我为你先介绍以下它的语法特点。

“见”本身是动词,看到的意思。如果带宾语,仍然是动宾结构,不是被动句,如见物、见人。当“见”不带宾语、直接用在谓语中心词前面时,它已经演变为表被动的助词了,这个句子就是被动句。

略举几例:

《渔父》:“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诚恐见欺。”

《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此外,“见”和“于”时常连用,以引进动作行为的施者,构成“见+谓语+于”的格式。如: 

《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其中,“于大方之家”是介宾结构)

6. 文言文句式的被动句

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

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练习1]列说我们学过的文言文中的此类被动句。(句数在3句以上)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③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④李氏子藩,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

⑤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2.“为”“为……所”表被动。如:“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①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为予群从所得。

④恐为操所先。

⑤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3.“受”“受。。于”表被动。如:“受制于人。”



  • 文言文以受为标志的被动句
  • 答:6.用介词“被”引出主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如: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如: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3. 语文文言文表被动的标志主...

  • 被动句文言文例子
  • 答:(一)、用“于”“受……于……”表被动 这是文言中最常见的被动句形式。例如: 1、不拘于时,学于余。(第一个“于”)(《师说》) 2、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屈原列传》) 3、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五人墓碑记》) 4、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5、夫圣人者,不凝滞...

  • #文言文特殊句式被动句
  • 答:1、用于字来表示被动关系。在文言文中,于字常常被用来表示被动关系,后面通常会跟着动词或介词。例如:吾不能居其地,于我何有?(孟子·滕文公下)中的于字表示被的意思,表明我是被动的接受者。2、用见字来表示被动关系。在文言文中,见字后面常常跟着动词或介词,表示被动关系。例如:见欺于人...

  • 韩愈师说中的意动用法,介词结构后置,被动句,通假字有哪些
  • 答:1.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讲授。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表否定。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通"逗”,阅读中的断句。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学于余。2.耻学于师。3.师不必贤于弟子。4.其...

  • 文言文阅读被动句特点
  • 答: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常见被动句有两大类,一种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一种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往往需要结合文意来判断。 1、有标志的被动句 ① 而君幸于赵王。(……于……) 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 ③臣诚恐见欺于...

  • 高中文言文被动句
  • 答:1. 高一文言文被动句 在别的地方粘贴的,希望有用~~用“为”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用“见”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用“于”表被动“受制于人”(被人控制)“不能容于远近。”...

  • 文言文被动句训练题
  • 答:(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被动句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表示被动.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 高中语文文言文被动句
  • 答:1. 归纳高一语文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例句及翻译 第八节古代汉语被动意义的表达方式 1 主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即施事者,如我读书。 2 被动句:主事是谓语动词所表达动作行为的接受者,即受事者,如杯子打破了。 3 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A 语义上表被动的句子:如“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

  • 文言文中表示被动的6种形式
  • 答:3、第三种形式:动词 + 过/被/受 + 名词/动词 在文言文中,还有一种比较复杂的表达被动语态的方式,即将动词和“过/被/受”与名词或动词搭配使用,例如:“某人不肯过河”,“不敢受赠。”。4、第四种形式:“为”字结构 除了“被”字结构外,在文言文中还有一种表示被动意义的方式是采用“为”...

  • 被动句文言文无标志
  • 答:4. 语文古文的被动句如何判断 一、判断句: 古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谓语而表示判断的语句,有时也使用判断词“是”,但多数时候是借“者”“也”“为”“非”等词表示判断。 二、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八种形式:用“于”字表被动、用“见”字表被动、用“见……于”表被动、用“受…...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