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儒家的发展史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2024-06-02m.verywind.com
总结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发展历程:
(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
(2)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4)魏晋之际出现的玄学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的易经,这是为士族辩护的一种消极思想。《周易》、《老子》、《庄子》称之为"三玄"。玄学主张君主无为、门阀专政。
(5)唐朝中期的儒学大师韩愈,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道的观点。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8)元朝的邓牧:自称"三教外人",著书大胆否定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其非君思想,对明清进步思想家有一定影响。
(9)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他是中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10)明末清初:
①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他的思想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②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主张把学术研究与解决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③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给予批判,他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他用发展观点来看待历史,认为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他提出在政治上要"趋时更新"。
(11)清末民初:儒家学派的法脉传人何子渊以"敢夸才依马 唯骥道南吾"、"同人于野 仁者乐也"、"求真、尚善、包容"等教育思想和理念,作为其哲学旨归,创导新学,摒弃科举。但,又以弘扬儒家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为己任,"师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与孙中山先生一起,致力驱逐鞑虏,振兴中华。

拓展资料:
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由孔子创立,最初指的是从事丧葬行业的司仪,后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
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儒家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儒家在先秦时期和诸子百家地位平等,秦始皇"焚书坑儒"后,使儒家遭受重创。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儒家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中国人代代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中国人基因中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儒家思想与专制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到现在还是华人的主流思想。

1、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与任意刑杀,指出统治阶级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2、战国时期--孟子思想的发展:政治上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虐民”“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统治思想: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于百家,建立起具有神学倾向的新儒学。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
4、宋代的新儒学--理学: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集大成者朱熹的观点:他认为理是第一性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5、明朝理学走向极端--王阳明的心学
①创立背景:明朝中期,社会动荡不安。
②目的:“破心中之贼”,维护封建统治。
③主要观点: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善”,主张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以“致良知”,即恢复内心固有的封建道德观念,忍受封建统治的压迫。
④评价:使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走到了极端。

扩展资料
周公对儒家思想的创立:儒家思想的起源成书于周公时代。周公也,文王之子,武王之弟,姓姬名旦。武王代纣后不久过世,传位于周成王,即武王之子;由周公辅助。
孔子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孔子,名丘,春秋时鲁国人。平王东迁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说明王室的势力变弱,各诸候国开始强盛,从而有了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逐鹿中原。在这个混乱的时代,产生了大量的思想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思想与治国方针,史称:诸子百家。
孟子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孟子,名轲,战国时邹城人,今山东邹城,也是生活在齐鲁大地。从小听到孟子的故事是“孟母三迁”及“子不学,断机杼”,说明孟子从小的家庭教育还是比较重要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儒家思想

儒家定义:儒家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或称为儒教,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学派。做为华夏固有价值系统的一种表现的儒家,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学术或学派,它是中华法系的法理基础,对中国以及东方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思想是东亚地区的基本文化信仰。儒家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春秋起指由孔子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孔子教学浮雕)

儒家正统思想的发展过程:儒家思想是一种奉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为宗师,所以又有称为孔子学说,对中国以及远东文明发生过重大影响并持续至今的意识形态。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自由民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于华夏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垄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有教无类”,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但是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儒学在历史上也多次遭受严重冲击。远至秦“焚书坑儒”,近至近现代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新文化运动。不过在历经多种冲击、浩劫乃至官方政权试图彻底铲除儒家思想之後,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并在世界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民族传统的标记。秦焚书坑儒之后,除易经外,儒书基本绝迹,靠儒生的记忆背诵才流传下来。汉朝时,五经通过 

  

年迈的儒者得到复原,以汉隶书写,称今文经学。但后来在孔子故居发现隐藏了一部分儒经,以孔子时代的蝌蚪文记载,刘歆做了很大整理,称古文经学。两者在流传文本和经典解读方法上均有差异,但其后经学家郑玄基本统一了今古文,今古之争渐息,儒经在文本上的争议被平息,至宋朝,朱熹对《大学》文本作了修正,但被其后明朝的王阳明所反对,并推崇古本《大学》,于是又开始流传古本。明太祖朱元璋曾欲对《孟子》进行删节,但因遭到臣属以死要挟的强烈反对而放弃。直至清末,时局动荡,人心思变,疑古之风日盛,今古文之争又起。康有为认为东汉以来经学,多出刘歆伪造,是新莽一朝之学,非孔子之经。但又被其后的学者所驳斥。今天所看到的儒经,大多源自汉儒的流传,而解读上,则承袭了宋明儒的思想。 儒家派别:孔子、孟子、荀卿、董仲舒、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代表了儒家发展的不同阶段。儒家的派别包括:思孟学派、今文经学(汉初今文经立为官学,每一经都可成为“学”例如榖梁学、公羊学等,从中又衍生出诸如谶纬神学之类的其他学说)、古文经学(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合称为经学,经学之下又可以按照所治之经分为诗学、礼学、易学、春秋学等等;而治经须先明义,因此诞生小学,小学之下又分为文字学、音韵学和训诂学)、宋明理学、心学、气学。

 

儒家思想经历的挫折:明清以来,西学东渐。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之后,面对西学的压力,清代儒家开明派提 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良主张。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致使人们对中国文化作出反思,儒学内部龚自珍、魏源等,以汉学批宋学,主张改革,成为近代儒学中的异端。之后,又有三次对儒家思想的较大冲击:第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中,草根阶层对儒学的冲击。第二次是戊戌变法时代,变法派思想家对儒学的冲击。第三次是民国成立之后的新文化运动,各类激进主义新思潮对儒学的冲击。  





儒家的发展史:
1,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
2,董仲舒、《白虎通义》为代表的两汉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儒学。
3,程、朱、陆、王等为代表的宋、明、清时期的性理之学的儒学。
4,从康有为开始的近代儒学。

  •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 答:明清时期儒学新发展的表现:反正统反权威;反对君主专制;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1、李贽(明后期)否定儒家经典和孔子的权威,认为人人都有权做出自己的判断;批判道学家的虚伪说教,肯定人的正常需要,认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2、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提出君臣平等...

  • 请简述儒家的发展历史。
  • 答:儒家的发展历史可以概括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秦汉的统一与经典化,唐宋元明清的深化与变革,直至近代以来的反思与现代化。春秋战国:儒家的起源 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孔子创立。孔子提倡仁爱、礼制和中庸之道,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和谐。他的学说被其弟子和再传弟子传承,形成儒家学派。孟子和...

  • 儒家思想演进历程及评价.
  • 答:1、春秋时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思想主张包括:①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主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孔子维护周朝的“礼”,主张贵贱有“序”,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③主张以德治民,...

  • 儒学在中国的发展史上经历了哪些阶段
  • 答:1、孔子和早期儒学: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他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克已复礼”,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

  • 总结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
  • 答: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①主张:天和人息息相关,皇帝要依照天意办事;用儒家思想统治天下,其他学说都要禁止;建立太学等学校,儒家经典作为教育内容.②影响:;适应了当时封建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具有积极作用;儒家思想从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主张建立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有...

  •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 答:1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经过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发展。2、秦朝时,秦始皇信封法家,"焚书坑儒",儒学遭重创。3、西汉时,董仲舒发展新儒学,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进入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并通过南宋'程朱理学"的发展 一直传承下来。5、明末清初,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为代表的思想家...

  • 中国古代儒学发展历程
  • 答:中国古代儒学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先秦儒学时期:这是儒学创立和初步发展的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的学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一时期,儒学涵盖了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领域。二、汉唐儒学时期:这一时期儒学进一步发展,融合了道家、法家等其他...

  • 中国儒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历史阶段?
  • 答:中国儒学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是:1、先秦儒学: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产生并开始发展的时期,孔子提出“克已护复礼”,即恢复西周的封建礼制。儒家经典《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套理论就是对内圣外王的阐述。内圣就是仁学体系,外王就是礼法体系。这是儒家...

  • 儒学的发展历程
  • 答:儒学的发展历程:1、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主张“礼”,儒家文化后来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正统文化。2、战国时期的孟子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儒学,解决了儒家思想的重要课题: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

  • 中国古代儒学的发展历程
  • 答:3. 宋明儒学时期(公元7世纪-公元13世纪):这是儒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和学派。北宋时期的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等人都对儒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拓展。他们提出了“理”的学说,强调天理是万物的本源,人伦社会是实现天理的重要途径。4. 清代儒学时期(公元13世纪-公元...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