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求鲁讯《题三义塔》全诗。最好有注释赏析。就是含“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那首。 鲁迅《题三义塔》 原文

2024-06-01m.verywind.com
“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是什么意思~

意思:消除战争种下的仇恨的种子,中日两国人民必将同仇敌忾。
出处:现代文学家鲁迅的《题三义塔》。
原文: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译文:日本强盗轰炸上海闸北人民,饥饿的鸽子在瓦砾堆中幸存。偶然遇到好心肠的日本友人,把这只劫后的鸪子带回东瀛。鸽子死了还建筑起高塔纪念,日本农民常把它记挂在心田。
如果死去的鸽子从梦中醒回,将化作精卫鸟衔石填平东海。消除战争种下的仇恨的种子,中日两国人民必将同仇敌忾。

扩展资料这是一首咏物寄情的七言律诗。这也是一首应友人征请题咏的酬对诗。这种诗在旧体诗中数量较多,一般都是通过写物寄托诗人的个人情怀;特别是出题而咏,多就事论事,很少生发开去表现出深广的主题。
但作者鲁迅的这首诗却借一小的具体事物——一只鸽子,一座为埋鸽而建的塔冢,生发出一个巨大深广的主题,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更把日本人民和日本帝国主义者严加区别,指出两国人民情如兄弟,展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待到“劫波”逝去,中日两国人民就将友好下去。
这首题咏的七言律诗,表现出如此巨大深广的主题,不但充分说明了作者的眼光和襟怀,也充分说明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审视题咏对象,发掘蕴含意义,形象自然地传情表意的能力。
总观全诗,作者对一件细小具体的事物,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思想之光照射,通过阶级的和历史的分析,生发出巨大深广的主题。全诗形象生动,想象丰富,巧妙用典,虽写悲痛之事(上海战火,鸽子死去)。
却情调高扬,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因为情深意长,有鼓舞力量。所以说这首诗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也可以说这首诗是一首高亢激越的国际主义赞歌。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者。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题三义塔

题三义塔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鲁迅先生作此诗于1933年。据人民网资料

事情的原委是:在日军侵华时期,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博士为了救援战争中的受伤者,于1932年2月作为“服务团长”到中国。在上海郊外的三义里战乱的废墟里,发现了因饥饿飞不动的鸽子,便带回日本,取名“三义”,精心喂养。为了表达两国人民的友善,他“期待生下小鸽子后,作为日中友好象征送回上海”。可惜这只带回日本的鸽子后来遭遇黄鼠狼的袭击死亡,博士及周围人在悲痛之余决定将其立冢掩埋。出于对鲁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书一封细说原委,并将自己画的鸽子一并寄给在上海的鲁迅,表达了日中两国友好的愿望。鲁迅先生于是写成上述著名诗篇。据1933年6月21日的《鲁迅日记》:“西村(真琴)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原题注说“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诗中所表达的是鲁迅先生对中日友好的殷切盼望,然而,就在他去世的第二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全面侵华,神州大地满目疮痍,万千生灵惨遭涂炭。时值60年后的今天,抗战胜利纪念日,重读先生的诗作,不禁唏嘘。纵观历史,中日关系屡经波折,可谓劫波度尽,但一衣带水的地缘关系,又是两国绕不去的鸿沟。近年来纷争迭起,从输油管道、教科书、靖国神社到东海油田,似乎可以预见的未来又被蒙上了一层阴影。

我只希望,在政府屡屡强烈谴责的背后,能多关注些国家的基础教育建设,毕竟,那才是国家的未来之所在;而我们在游行示威、抵制日货之后,也能静心反思自己是究竟为中华之崛起,为祖国之强盛,做出了多少贡献。

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先生的意愿,不知在何时才能实现。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2〕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3〕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4〕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5〕

六月二十一日

作品注释
作于:(1933年)

原题注: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鲁迅日记》1933年6月21日:“西村(真琴)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西村是一个日本医生。诗中“〔火票〕”作“焰”。

〔1〕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一日:“为西村真琴博士书一横卷……西村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西村真琴(1883—1956),日本生物学家。一二八事变时曾来上海。

〔2〕鸠指鸽子,日语称为堂鸠。

〔3〕大心佛家语,“大悲心”的略称。《大乘起信论》以“欲拔一切众生苦”之心为大悲心。瀛洲,传说中的东海神山,这里指日本。《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皦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

〔4〕精禽即精卫。《山海经·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5〕劫波佛家语,梵文Kalpa的音译,略称为劫。古印度传说,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重新开始,叫做一“劫”。后人借用指天灾人祸。

创作背景

在日军侵华时期,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博士为了救援战争中的受伤者,于1932年2月作为“服务团长”到中国。在上海郊外的三义里战乱的废墟里,发现了因饥饿飞不动的鸽子,便带回日本,取名“三义”,精心喂养。为了表达两国人民的友善,他“期待生下小鸽子后,作为日中友好象征送回上海”。可惜这只带回日本的鸽子后来遭遇黄鼠狼的袭击死亡,博士及周围人在悲痛之余决定将其立冢掩埋。出于对鲁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书一封细说原委,并将自己画的鸽子一并寄给在上海的鲁迅,表达了日中两国友好的愿望。鲁迅先生于是写成上述著名诗篇。据1933年6月21日的《鲁迅日记》:“西村(真琴)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原题注说“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2〕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奔霆飞焰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

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3〕

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4〕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5〕

六月二十一日

作品注释
作于:(1933年)

原题注: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鲁迅日记》1933年6月21日:“西村(真琴)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西村是一个日本医生。诗中“〔火票〕”作“焰”。

〔1〕本篇在收入本书前未在报刊上发表过。《鲁迅日记》一九三三年六月二十一日:“为西村真琴博士书一横卷……西村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西村真琴(1883—1956),日本生物学家。一二八事变时曾来上海。

〔2〕鸠指鸽子,日语称为堂鸠。

〔3〕大心佛家语,“大悲心”的略称。《大乘起信论》以“欲拔一切众生苦”之心为大悲心。瀛洲,传说中的东海神山,这里指日本。《史记·秦始皇本纪》:“齐人徐皦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

〔4〕精禽即精卫。《山海经·北山经》:“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5〕劫波佛家语,梵文Kalpa的音译,略称为劫。古印度传说,世界经历若干万年毁灭一次,重新开始,叫做一“劫”。后人借用指天灾人祸。

创作背景

在日军侵华时期,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博士为了救援战争中的受伤者,于1932年2月作为“服务团长”到中国。在上海郊外的三义里战乱的废墟里,发现了因饥饿飞不动的鸽子,便带回日本,取名“三义”,精心喂养。为了表达两国人民的友善,他“期待生下小鸽子后,作为日中友好象征送回上海”。可惜这只带回日本的鸽子后来遭遇黄鼠狼的袭击死亡,博士及周围人在悲痛之余决定将其立冢掩埋。出于对鲁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书一封细说原委,并将自己画的鸽子一并寄给在上海的鲁迅,表达了日中两国友好的愿望。鲁迅先生于是写成上述著名诗篇。据1933年6月21日的《鲁迅日记》:“西村(真琴)博士于上海战后得丧家之鸠,持归养之,初亦相安,而终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题咏,率成一律,聊答遐情云尔。”原题注说“三义塔者,中国上海闸北三义里遗鸠埋骨之塔也,在日本,农人共建之。”

  • 读过鲁迅诗词吗?哪一首你认为水平很高?
  • 答:这些在《鲁迅日记》中都有记录。佛学浩瀚,势必影响到他的文艺创作,所以他的作品里常常会有生涩古奥的佛学典故或习语。这首七律《题三义塔》便是一证。)通观全诗,前四句是对西村先生救鸽事件的回顾,既有对西村先生义举的高扬,又有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的极力控述,“奔霆飞熛”,诗人之愤慨无...

  • 古代描写塔的诗句
  • 答: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 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 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 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 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 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刘禹锡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 忽然笑语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题三义塔 鲁迅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剩饿鸠...

  • 题三义塔的作品鉴赏
  • 答:这首诗的小引及诗后的跋文,对诗中所咏之物以及写诗的因由都交代得很清楚。言虽不多,但有两点异常突出:鸽子是上海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上海引起的“一.二八”事件)闸北炮火下的剩存者;是日本友人将鸽子“持归养之”,鸽子死后又“建塔以藏”,表现出非一般的做法和感情。全诗正是从这两点出发...

  • 鲁迅赴日学医详细资料
  • 答:1933年“一•二八”事变时,鲁迅的好友、日本生物学家西村真琴博士来上海,饲养了一只鸽子,并带回国。后鸽子死去,西村为纪念鸽子所代表的自己同中国的友好感情,特建一座“三义塔”,将鸽子葬于塔内,并请鲁迅题诗留念。鲁迅遂做诗《题三义塔》。全诗如下:题三义塔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残垣...

  • 鲁迅最经典的十首诗词
  • 答:《答客诮》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题三义塔》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衔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别诸弟三首庚子二月》谋生无奈日奔驰,有弟偏教各别离。最...

  • 鲁迅写的诗句有哪些?
  • 答: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翻译: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3、《烟水寻常事》近代:鲁迅 深宵沉醉起,无处觅菰蒲。翻译:深夜从沉醉中一觉惊醒,只见荒村萧索江水茫茫,找不到栖身的席草充饥的米粮。4、《题三义塔》近代:鲁迅 度尽劫波兄弟...

  • 关于鲁迅写的诗句20句
  • 答:《题三义塔》 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悼杨铨》 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无题》 2.关于鲁迅的诗句 诗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

  • 关于鲁迅的诗句
  • 答:11、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出自《无题》,诗句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感情,以及愿意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的决心。1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出自《题三义塔》,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兄弟之间恩怨的化解,以及对未来和解的期望。13、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出自《悼...

  • 鲁迅经典的诗有哪些
  • 答: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七律·题三义塔〗 奔霆飞...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 给兄弟的同学录写个留言,希望大家给我琢磨个关于给兄弟的诗,求帮助
  • 答:写兄弟最出名的一句大概是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里的诗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鲁迅有《题三义塔》: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还有苏轼、苏辙兄弟互相唱和的诗,如《狱中寄子由二首》: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全诗: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遇暗自亡身。百年未满...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