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历史上最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明君是? 古代名人听取他人建议,获得成功的实例

2024-06-03m.verywind.com
关于善于听取他人意见而取得成功的名人事例~

1、唐太宗虚心接受魏征的纳谏: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
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例子,说:
“治理天下的人君如果能够采纳下面的意见,那末下情就能上达,他的亲信要想蒙蔽也蒙蔽不了。”唐太宗连连点头说:“你说得多好啊!”
2、宋太祖在采纳了赵普的建议策划陈桥兵变,从而黄袍加身;
3、燕昭王从善如流,很多贤人投奔他,依靠他们的帮助 最后打败了齐国;


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好处:
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现在我们正处于青春期,都会比较的叛逆,老师和父母的话不怎么听得进去。其实那都是前辈们积累经验,不希望我们像他们那时候一样。
就好像老师要让我们经常阅读,其实是想丰富我们的知识面,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法,能够让我们未来人生的路更好走一些,而不是想学生们成为书呆子,出到社会以后,什么都不会。正所谓人无完人,在很多时候我们都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去完善自己在做人做事等各个方面的缺点与不足。

1、归唐献策
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击败,魏徵随李密归降李唐。而李密部将李勣尚且占据着李密原来管辖的领土,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
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占据这么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从。魏徵毛遂自荐,请求安抚山东,到黎阳,魏徵作书与李勣,劝李勣投降。李勣于是派遣使者至长安,将献城的功劳都归给李密,然后押运粮草到李神通那里。
同年九月,窦建德率军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挡不住,率军转驻黎阳,被窦建德击败。魏徵及李神通、李勣都被俘虏。窦建德用魏徵为起居舍人。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窦建德率军来支援王世充。五月,李世民击败窦建德,并将其生擒。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徵为太子洗马,礼遇甚厚。
武德五年(622年),刘黑闼勾结突厥寇犯山东。魏徵见李建成虽然是嫡长子,但是功绩不如李世民,于是建议李建成去请战立功。李建成听从魏徵的建议,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将李建成、李元吉等诛杀。李世民听说魏徵以前经常劝谏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别的地方去,李世民派人把魏徵带问道:“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
魏徵回答说:“太子要是按照我说的去做,就没有今日之祸了。”李世民见魏徵说话直爽,没有丝毫隐瞒,于是赦免魏徵,并用魏徵为詹事主簿。
2、犯颜直谏
贞观元年(627年),李世民登上帝位,任命魏徵为尚书左丞。李世民有志建立盛世,多次于卧榻召见魏徵询问得失,魏徵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
同年,河北一带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旧属因玄武门事件搞的人人自危,李世民派魏徵前往河北进行安抚。路上魏徵正好碰见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被押往京城,魏徵让将二人释放,仍旧任命官职,这样河北太子旧属才会相信李世民是真的要赦免他们。
贞观三年(629年),魏徵被任命为秘书监,开始参预朝政。魏徵上奏李世民带领学者将古籍分为四部,并对其进行校定。
贞观五年(631年),李世民与魏徵谈及了选人为官一事,魏徵说先要了解他的才能,然后审核他的品德,以及爱好这些。
3、长乐公主李丽质因长孙皇后所生,李世民对她特别钟爱,将她许配给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贞观六年开始准备嫁妆,唐李世民对众臣说“长乐公主,皇后所生,朕及皇后并所钟爱。今将出降,礼数欲有所加”。
大臣纷纷表示“陛下所爱,欲少加之”,于是进言请求双倍于永嘉长公主,李世民欣然同意。然而魏徵对此表示反对。因为永嘉公主乃是长乐公主的姑姑。此举逾越了礼制。李世民回宫把此事告诉了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得知此事后感叹魏徵能“引礼义抑人主之情”,并对他大加赞赏。特地派人前去赏赐给魏徵绢四百匹、钱四百缗,并传口讯说:“听闻你正直,现在见识到了,希望你一直保持,不要改变”。
在李世民并未有所表示的时候,长孙皇后直接对魏徵加以赏赐,并暗示自己会给予支持,可谓给魏徵注入了强心剂。也正是因为有长孙皇后这样的靠山,魏徵的正义直谏才会这般顺利。 不久魏徵晋升爵位为郡公。

4、贞观八年(634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怒了李世民,李世民认为这是毁谤。魏徵进言说:“从前贾谊在汉文帝时上书,曾说到‘可以为帝王痛哭的事有一件,可以为帝王长叹息的事有六件’。
从古以来上书奏事,往往言辞很激切,如果不激切,就不能打动人主的心。言辞激切就近似毁谤,陛下你应该仔细想一下这样的事对还是不对。”李世民觉得魏徵说的有道理,下令赏赐给皇甫德参帛二十段。
5、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职务,去陆口的时候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当时鲁肃还是很轻视吕蒙的,有人劝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于是去拜访吕蒙。
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
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做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和吕蒙结为朋友,告别而去。
当初,孙权对吕蒙蒋钦说:“你俩现在一起做当权的大官,应当多学习,对自己有好处。”吕蒙说:“在军中经常苦于军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
孙权说:“我又不是让你做编纂文档经典的博士,只是想让你多涉猎一些历史典故,你说军务繁忙,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时候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易》。”
“一直到统帅江东以后读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各家的兵书,自己觉得大有益处。像你们两人,脑筋好用,学了肯定有用,为什么不去做呢?应该赶快把《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学习了。”
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是老而好学,更何况是你们”。
吕蒙就开始学习,终日不倦,他所看的书,连老儒生都比不了。后来鲁肃正式提升,代替周瑜。过来找吕蒙谈话,鲁肃摸着吕蒙的背说:“我以前说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现在,学识也如此渊博,已经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啦。”
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兄长这么说,怎么和被人称作反应迟钝的穰侯(战国秦昭之舅魏冉,封于穰,号穰侯,范雎曾说他“反应迟”。)一样呢?”
“兄长您现在接替公瑾(周瑜的字),已经很艰难了;又和关羽接壤,这个人年长而好学,读《左传》朗朗上口,而且非常有霸气!只是他太自负了,总是气势凌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是他最大的弱点。现在如果和他对垒,应该用单复阵,用卿来对付他。”
秘密的对鲁肃说了三条计策,鲁肃郑重的接受了,并且保密。
孙权经常叹道:“人一边长大,一边这么学习的,象吕蒙蒋钦这样的,没人比的上。已经是荣华富贵了,还能这么学习,轻视财富,好意气,德行兼备的人,来做国家的栋梁,那不是太好了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魏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权劝学

邹忌讽齐王纳谏里面的齐王,他听了邹忌的话,就广开言路,还赏给齐王意见人钱。刘嫌槐邦,他能成就霸业,与他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有极大关系 。唐玄宗前期注意拨乱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贤相,广开言路,励精图治,老谨他的开元盛世是唐朝的芹含友极盛之世,

还有杨广在大业四年以前的作为也是一副谦谦君子的形正轿象,那个时候为了自己的大业也是广开言路,设立了科举!终于把全国的经济带入了鼎盛!但是由于大业五年开始打辽东,刚愎自用举世肆的缺点等等就都暴露出来返亮了……

刘邦, 时人称之从闹厅谈谏如流。 很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
汉文帝 武帝
唐伏帆太宗

清光绪帝,能接受维新派的改革。虽然在液碰慈禧顽固势力干预下失败了。

历史上的皇帝在他们的前半生大多比较能听良液锋言。比如乾隆皇帝, 三洞埋隐国时期蜀国刘备,秦始皇早期也挺不错,听取了谋士的建议纳厅最终统一六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里面的齐王,他听了邹忌的话,就广开言路,还赏给齐王意见人钱

  • 历史上最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明君是?
  • 答:邹忌讽齐王纳谏里面的齐王,他听了邹忌的话,就广开言路,还赏给齐王意见人钱

  • 求善于纳谏的明君3个人和事例
  • 答:1.汉武帝刘彻,下旨求贤,破格用真才实学的人才,山东奇人东方朔,毛遂自荐,他献上的两车竹简兼论文武,提出治国,外交,安边等完整建议,使汉武帝刮目相看,汉武帝把东方朔当做取之不尽的智囊,把他的二十万言书做为医国秘方。2.魏征病逝后,唐太宗悲伤地说,“一个人用铜作镜子,可以照见衣帽是...

  • 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名人有哪些?
  • 答:3、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他也是一位善于听取他人意见的智者。在他的治理下,蜀国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军事力量强大。他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与他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密不可分。4、比尔·盖茨是20世纪最伟大的计算机科学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商人。他创立了微软公司,开创了个...

  • 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而取得成功的短小的例子
  • 答:唐太宗虚心接受魏征的纳谏,就是历史上最好的虚心接受他人建议的例子。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说:“历史上的人君,为什么有的人明智,有的人昏庸?”魏征说:“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文言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他还举了历史上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

  • 中国历史上明君明臣的故事
  • 答:魏征与唐太宗 自李唐以降,李世民和魏征这两个人,一个作为能够虚心听取不同意见的“明君”形象,一个作为敢于直言的“谏臣”形象,已经被固定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君贤臣直”的一个样板。 众所周知,在他们君臣之间,有着很多十分感人的“段子”。其最高潮的部分则发生在魏征生前和病逝后的那些岁月...

  • 周世宗柴荣是个怎样的人?为何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 答:他是一个懂得体贴老百姓的人。就是因为在这个朝代他是第5个皇帝,但是他却不跟其他皇帝一样,他每天都坚持上朝。听大臣们的意见。

  • 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威王是怎样的一个人?
  • 答: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作品赏析 文章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

  • 开创盛世的一代明君,只因太过善于纳谏,导致最后皇位无人继承,他是...
  • 答:宋仁宗非常喜欢纳谏,他能够听取陈子臣子的意见,并且在他治理的期间政治还是比较清明的,到了后来,他去世之后,再也没有宋朝哪个国君能够开创像他这样的盛世了,而且历史上的文人士大夫对他的评价也极高。令人遗憾的是宋仁宗没有生下儿子继承皇位,野史之中也有阴谋学说,他的儿子们都是被害死了,毕竟...

  • 邹忌讽齐王纳谏告诉我们的道理
  • 答:《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

  • 唐太宗李世民善听谏言的故事
  • 答:4、贞观五年(630年),唐太宗轻信谗言,杀害了大理承张蕴古,事后,房玄龄澄清了事实,唐太宗十分后悔,随后颁下诏令说道:“从今天开始,凡是判处死罪,即使是斩立决,也要审核三次后再执行。”5、贞观六年(631年),唐太宗想去封禅泰山,魏微屡次劝说太宗:“现在百姓生活还不十分殷实,仓廪还没有充实...

    相关主题

      相关链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