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湖心亭看雪选择题 《湖心亭看雪》的练习题

2024-06-02m.verywind.com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词注音。

更( )定 拥毳( )衣 崇祯( ) 雾凇( )

沆砀( )(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 强( )饮

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

①更定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拿一小船 ④拥毳衣炉火

⑤独往湖心亭看雪 ⑥雾凇沆砀

⑦焉得更有此人 ⑧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⑨客此 ⑩及下船

3.填空。

①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 山阴人,明亡后不仕。

②大雪三日, 。

③是日更正, , ,独往湖心亭看雪。

④ , ,上下一白。

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 !”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4.作者写作此文时,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号,你能说出其中有何深意吗?

5.“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6.“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7.“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8.上文画线句子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何特点?



(二)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9.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 )拉余同饮

10.“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一、1.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

2.①完了,结束 ②消失 ③撑,划 ④鸟兽的细毛 ⑤独自 ⑥水汽凝成的冰花 白汽弥漫的样子 ⑦哪能 ⑧指酒杯 ⑨客居 ⑩等到

3.①陶庵梦忆 张岱 宗子 陶庵 明末清初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拿一小船 拥毳衣炉火④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⑤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二、(一)4.明思宗朱由检 怀念故国的深情

5.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6.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7.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蒙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8.连用三个“一”字,与“上下一白”相呼应。写法上,作者未站在一个固定点上,而是不断变换角度写景写人。

(二)9.余 客 客 于 客

10.“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1.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12.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3.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是点击的吗?

陶庵梦忆 张岱 宗子 石公 陶庵 蝶庵居士 明末清初
二、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
三、①完了,结束 ②消失 ③撑,划 ④鸟兽的细毛 ⑤独自 ⑥白汽弥漫的样子 ⑦哪能 ⑧指酒杯 ⑨客居 ⑩等到(12)全 (11)这,在此意为“那”(12)只是 (13)罢了
四、
1、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2、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
五、A
六、余 客 客 于 客
七、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八、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白描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3.(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4、(1)“独”字,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2)、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6.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7.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8.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9.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10.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11.“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2.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3.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14.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15.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16.本文描写西湖雪景主要运用了白描的写法。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种写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17.(1)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2)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3)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追问哎~

心亭看雪》综合能力测试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一、填空题:
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又字 ,号 ,又号 , (朝)人。
二、给括号前的字注音。
更( )定 拥毳( )衣 崇祯( ) 雾凇( )沆砀( )(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 强( )饮

三、解释下列括号字的含义。
(1)更(定) (2)湖中人鸟声俱(绝)
(3)余(拿)一小船 (4)拥(毳)衣炉火
(5)(独)往湖心亭看雪 (6)雾凇(沆砀)
(7)(焉)得更有此人 (8)余强饮三大(白)别
(9)(客)此 (10)(及)下船
(11)(是)日,更定矣 (12)(惟)长堤一痕
(1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五、选择题。
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 湖中人/鸟声俱绝
B.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六、补出下列语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 )拉余同饮

七、古往今来咏雪的古诗文极多,请摘录几句。(不少于2句)



八、简答题。
1.作者写看雪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的句子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问题)

2.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3、这篇写景散文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4、(1)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试问作者有怎样的思想情怀和生活态度?

(2)《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

5.文中引用舟子的话有何用意?

6.文中结尾舟子说作者痴,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7.作者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语来收束全文?

8.“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写出了什么意境?此句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

9.“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10.“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什么景象?

11.“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字表现出人物什么感情?

12.“痴”与课文第一段哪句话相呼应?写出作者什么心情?

13.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14.分析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字的妙处

15.作者写赏雪,却写到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多余吗?为什么?

16.说说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文字有什么特色。举例说明。
17.第一二段采用了 和 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2)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

(3)量词“痕、点、芥、粒”的作用是?

《湖心亭看雪》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陶庵梦忆 张岱 宗子 石公 陶庵 蝶庵居士 明末清初
二、ɡēnɡ cuì zhēn sōnɡ hànɡ dànɡ jiè zhān qiánɡ
三、①完了,结束 ②消失 ③撑,划 ④鸟兽的细毛 ⑤独自 ⑥白汽弥漫的样子 ⑦哪能 ⑧指酒杯 ⑨客居 ⑩等到(12)全 (11)这,在此意为“那”(12)只是 (13)罢了
四、
1、湖里哪能还有这样的人!2、不要说相公痴情,还有跟相公一样痴情的人!
五、A
六、余 客 客 于 客
七、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八、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白描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3.(1)表达了作者闲适恬静、远离世俗的雅趣。(2)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3)表达了作者幽深的眷恋和感伤的情怀。(4)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4、(1)“独”字,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2)、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衬托作者深夜偶遇知音的惊喜心情,表明作者不虚此行,深夜赏雪,收获颇大,印象极深。
6.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7.画龙点睛,深化意境。对此迷人雪境,“痴”情人不只“我”一个,这也是一种巧妙的侧面烘托。
8.路无行人,天无飞鸟,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作用: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作铺垫。
9.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不同凡响),为下文作伏笔。
10.显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混濛一片,举目皆白的景象。
11.“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
12.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
13.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14.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15.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16.本文描写西湖雪景主要运用了白描的写法。如:“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这种写法,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17.(1)正面描写 侧面烘托
(2)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3)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 九年级语文(上册)☞12课♥《湖心亭看雪》(导学案)
  • 答:四、综合分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句,从听觉的角度突出了冬雪的寒冷威严,反衬出作者冒寒看雪的雅趣。 B.“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语虽出自二客,其实也表达了作者相同的心声。 C.写湖心亭上两个金陵人对坐饮酒、“余”被...

  •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答案
  • 答:《湖心亭看雪》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字词注音。更( )定 拥毳( )衣 崇祯( ) 雾凇( )沆砀( )( ) 与余舟一芥( ) 铺毡( )对坐 强( )饮 2.解释下列加粗字的含义。①更定 ②湖中人鸟声俱绝 ③余拿一...

  • 湖心亭看雪的五个问题 在线等 好的加分
  • 答:1寄情山水,不追求世俗世风,远离尘爱 2语句:雾凇……舟中人两三粒 3不是,还有湖中亭中饮酒的人 4语句:余强饮……客此 5对痴的理解:在这么冷的天,竟有人在湖中饮酒,他们同作者一样都寄情山水,不追求世俗世风,远离尘爱。你也是初二的吧,这短文我们做过,上述都是语文老师评溪的,...

  • 湖心亭看雪的小题目,简答
  • 答:1.白描,在课后练习一的第二小题有说 2.借舟子的话是表达了对自己这种“痴情”的自我肯定,自我欣赏;同时也以天涯遇知音的愉悦,化解了心中那淡淡的愁绪。以上都是我们老师讲的,全是正确答案!

  • 求初中古文选择题和答案四十道
  • 答:五、阅读《湖心亭看雪》一问,完成以下问题。2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雪三日 雪:下雪 B、雾凇沆砀 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C、惟长堤一痕 痕:痕迹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白色22、下列各句中的“而”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而”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玉城雪岭际...

  • 湖心亭看雪>练习题1."强饮三大白而别""拉余同饮"两句中"强"和"拉"二...
  • 答:1.“强”表现作者的喜悦和豪爽心情;“拉”表现客人的喜悦心情。2.结合全文来看,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以下特点:以记叙开头,以议论结尾,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静中有动,寂中有声。

  • 《湖心亭看雪》的大意,以及一些相关题目!
  • 答: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设题意图是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阅读能力。这比《三峡》一课的比较阅读要求更高了。《三峡》一课是求同比较,本课是求异比较。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

  • 《湖心亭看雪》复习题及答案
  • 答:【结构简析】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作者偏偏选择此时去赏雪,可见他此时的心态及与众不同的情趣。接着就记述了这次赏雪的具体经过。这天凌晨,作者划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使用白描...

  • 湖心亭看雪 问答题
  • 答:1、表达作者超凡脱俗的品质和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2、天、云、山、水、长堤、湖心亭、作者的小船、小船上的人、两个金陵人。3、不能。因为“粒”形容小船中的人与“上下一白”场面比较起来显得很小,而“位”却不能显示出这种效果。4、强饮三杯也表达了金陵人与作者同样的情操。

  • 湖心亭看雪两题
  • 答:1 从远处。2 不是。“一”突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与”水天相溶的景象。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