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有关孟子的名言的感悟 有哪些关于孟子的名言和感想?

2024-05-08m.verywind.com
有关于孟子的名言有哪些?~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孟子
2、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3、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
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孟子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
6、长幼有序。 ——孟子
7、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
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
10、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
11、惟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孟子
12、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孟子
13、彼一时,此一时也。 ——孟子
14、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
15、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孟子

1、仁者无敌

译文:奉行仁政的人是无敌于天下的。

阅读感想:读孟子的东西,的确可以发现很多真理,但总有一点我不是很喜欢,那就是太政治化了,处处都和政治靠边。我们来看看他说出了多少好的思想啊!什么“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什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等等,这些思想都是非常深刻的,可最后却要落脚在“天下可运于掌”上。最终,这些思想被统治者利用,反而成了一种“杀人武器”。我真的很痛心,这不是孟子的错,孟子的出发点的确是“为民”,可是,他“为民的方式”却处处和统治者相扣,这点不像佛家和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站在“众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理解生命本质,道家讲究“无为而治”,也是在恢复人的自然本性,而唯独儒家,处处强调政治,强调“道之运用”。从“仁者无敌”这一句中就可以看出端倪,既然是要做“仁者”了,又何必和“无敌”挂钩呢?仁者就是仁者,仁者是和天地相通的人,是觉悟了的人,是有大道德的人,当我真正成了“仁者”的时候,我还有很多的生活方式,我可以去按照我自己的方式去度化他人,去普度众生,我绝不会去和人“敌对”,这正是我想不通的地方。难怪外国人不太喜欢中国的“孔子学院”呢,这也正是因为儒家文化倡导的东西并非是“人人平等”。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译文:尊敬自己家里的老人,从而推广到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护自己家里的子女,从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一切政治措施都由这一原则出发)要统一天下就像在手心里转动东西一样容易了。

阅读感想:撇开后面的“天下可运于掌”这句画蛇添足之语不谈,仅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两句,我应该给孟子打上满分了(可惜的是后面那句,所以,按照整体来讲,我只能给孟子打八十五分),从这一句里面,我看到了“孝”的本质。什么是“孝顺”?现代人以为给父母一点点钱给父母一点点物质就是孝了,差得远呢,现在人是不孝的,是大不孝的。孝是有层次的:孝养父母之身;孝养父母之心;孝养父母之志。这三个层次可以说是小孝、中孝和大孝,我们可以对照一下,我们做到了哪一层孝呢?我们把父母之身养好了吗?我们把父母之心养好了吗?我们把父母之志养好了吗?我为什么会从孟子说的这句话中想到孝呢?这正是因为我从这句话里面看到了“大孝”,看到了养父母之志的孝,我相信我们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父母的志向,如果我们做子女的能明白父母的这一志向,我们就要沿着他们的道路去走,这才是真正的孝顺啊!看看现代的人都做了些什么?别说孟子说的这大孝,很多人连小孝都没有做到呢?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有什么办法来解决父母的“身体健康”?我们有这个智慧吗?很多人都是把父母拖进医院,浑身插满管子,这份心自然是好的,可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智慧不够,而让父母在无形之中受苦,这真是大不孝啊!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译文:称一称,才能知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长短。

阅读感想:凡事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有更深的体会。孟子的这段话让我想到了对“生命的体验”,其实,生命说白了就是体验的过程,怎么体验呢?这就需要我们把自己融化进生命的海洋,我们自己去感受海面上的波涛汹涌。我喜欢孟子说的这样的话,非常纯粹,非常简单,也非常深刻,里面没有涉及到一点点政治味道。现在人大概是因为生活太好的缘故,都已经完全忘记了“体验”,而更多地是在“分析生命”,或是“观察生命”,遇到一点点不好的事情时,就怨天尤人;当遇到一点点好事情时,又狂喜不已。我们的心总不能平静,心不能静就谈不上对生命的体验。现代人都在追求外在的东西,而把“生命”和“生活”分开了,都向外追逐,把生活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并忘掉了其实生命的主角应该是“我们自己的内心”,所以我经常说现代活得没有心了,在他们眼里似乎只有外在的物质,这样的人生肯定是不会幸福,就更谈不上对生命的体验了。

4、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译文:一个人单独欣赏音乐快乐,与别人一齐欣赏音乐快乐,哪种更快乐一些呢?

阅读感想:这是孟子问齐宣王的话。孟子认为,君王只有与民同乐,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才有可能统一天下。这里又涉及到了政治。当然,单就这句话的本身来说也是非常智慧的,因为这句话的主旨意思就是“分享”,从佛的角度来说也是一种布施。现代人已经弄不清楚财富的真正含义了,很多人以为抓住了“有形的物质”就叫财富,其实不是的,那只是“灰烬”而已,是虚假的相。真正的财富是心灵的财富,这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是谁也拿不走的。我们要和人分享的是什么?是心灵财富,因为这种财富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能让生命回归。起先我不太了解分享的快乐,当我理解了生命的本质以后,我才发现,分享不但能给人带来幸福,还能改变自己的人生。现代绝大多数人都很自私,这种自私是极端病态的,即使我们拥有得再多,如果不去分享,也不活拥有幸福。

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是出自孟子的一句名言。原文是这样的: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这是说一个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的磨炼,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锻炼意志,增长才干,担当大任。安逸享乐,在温室里成长,则不能养成克服困难,摆脱逆境的能力,会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遇挫折、逆境则消沉绝望,往往导致灭亡。所以他得出结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宋儒张载在其名篇《西铭》中也说: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富贵福泽可以使我们生活得更好,这是人所共知的常识,也是人们追求的愿望。贫贱忧戚,则是人们所不愿接受的。但张载却说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是帮助你取得成功的机会。人们都希望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孟子却说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人们不愿贫贱忧戚,张载却说这是“玉汝于成”,帮助你成功。二者思想是一致的,包含着深刻哲理,体现了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人生不是康庄大道,总是会遇到种种艰难曲折,要在不断经历失败和挫折,不断克服困难的奋斗中前进。正是这样的人生智慧,指引人们把困难和逆境看作激励自己奋进的动力,自觉地在困难和逆境中磨炼自己,愈挫愈奋,不屈不挠地去争取胜利,养成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一部中国历史,处处渗透着这种精神。司马迁在蒙受宫刑的奇耻大辱的情况下,发奋著述,完成了不朽巨著《史记》。他在致友人任安的信《报任安书》中,曾列举了许多先贤在逆境中奋起的事例,如周文王被拘禁,推演了《周易》;孔子受困厄,作了《春秋》;屈原遭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著了《国语》;孙子受了膑脚之刑,修了《兵法》,等等。他说,所有这一切,都是先贤在困厄中发奋作出的业绩。司马迁正是以此激励自己,继承这种精神,完成了撰写《史记》的伟业。
今天我们国家处在安定发展的时期,这一代青少年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关怀爱护。安乐的成长环境,使他们中的多数人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对挫折困难的适应能力较差的弱点,有的甚至只因一些细小的挫折而犯罪以至自杀。针对这种情况,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真理,提倡自觉磨炼的精神,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只有自觉经受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担当起迎接伟大民族复兴的重任。

“故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这句话出自《孟子》中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的一段被纪教授称为无论是对于他自身来讲,还是对于孟子又或是对于整个儒家思想都是经典中的经典名言。纪教授分享他的经历时,感触最深的就是这句经典名句,因为他的一生似乎就是应验这段话。他不认为自己是那个“斯人”,但是他说,他的经历就证明后面的: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其实我对这句话是这样想的: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就像纪教授所说的一样,他从高考获得优异成绩到无法上大学回乡下种菜,再受高中老师邀请回母校教英语,最后在老师左跪右拜下,才真正能够如自己心愿上大学。这样的三起三落让他筋骨劳累,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
我们的人生又怎么不是这样呢?虽然我们懂事才短短的几年,但是在这几年里,我们的确经历了许许多多,当然有快乐的,有烦劳的,更有许多尽不如意的事。这些事都让我觉得很累很累。上了初中,压力大了,作业量不经意间加多了。随着人不断的长大,友谊变得无比重要,友谊是你成功的第一步。我一直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人际关系,因为自己的倔强,直率,说话不懂得转弯,有那句就说那句,那是因为我真心把他们当作是我的好朋友,我只是把我和别人的真实心态说出来。放心吧,我会努力地去试着改变自己,让大家试着重新地接受我。
人生尽管有许多波折,但是只要永不言败,我们都能战胜它的。

  • 关于孟子的名言
  • 答:关于孟子的名言如下: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思想理论被称为“孟子学派”,对中国的哲学、伦理、教育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影响。孟子的名言有很多,下面就简要介绍几句:...

  • 读完孟子的经典名言对你有何启发?
  • 答:孟子名言中印象最深刻的是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主要告诉我们的是要随时保持谨醒,就像开车,是不能打瞌睡的,一但打瞌睡,整个生命都可能有危险,事实也同样是如此,如果我们一直处于一个安逸的生活,我们的时间就在享受,...

  • 选孔子孟子的名言各一句,并写出你的感悟
  • 答: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以孟子名言为题的议论文
  • 答:仁政是“不忍之心”外化的结果,把王者的“不忍之心”放大落实运用到整个社会,这种“不忍之心”就成为了“仁政”。一、孟子的仁政思想 (一)孟子的仁政思想重视民本 孟子_:“有天下者,失民,则失天下;无天下者,...

  • 读完孟子的经典名言,对你产生了哪些影响
  • 答:孟子名言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仁者无敌。君子之于禽兽,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 孟子的名言给了我许多启发:
  • 答:孟子的名言给了我许多启发:孟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孔子“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的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挥。他们都把全民教育当作实行仁政的手段和目的。一方面,主张“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滕文公章句上)加强学校...

  • 谁有关于孟子名言名句的读后感?
  • 答:《孟子》读后感 ——一个先觉者的导善之路 《孟子·万章下》“……伊尹曰: : ‘天之生斯民也,使先知觉后 知,使先觉觉后觉。予,天民之先觉者也,予将以此道觉此民也。 ’ 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

  • 《孟子》中的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并说明理由是什么?
  • 答:《孟子》中名言警句作为座右铭并说明理由,具体如下:1、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孟子·滕文公下》理由:讽刺明知有错而不决心改正的人,告诫人们知错就要及时改正,不能找借口拖延。以此为座右铭可以时常告诫自己,...

  • 孟子的名言有哪些,谈谈感受和启迪
  • 答:食色,性也。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上》。食:食欲。色:性欲。本句大意是:食欲和性欲,这是人的本性。食欲和性欲,是人的生理需求,谁也不可避免,所以说是人的本性。虽然有时人为了更高的道德追求和事业追求,可以...

  • 有关孟子的名言的感悟
  • 答: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本意是奴隶。后世社会与经济得到了发展,生活内容丰富起来,孟子把人分为劳心者和劳力者,“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