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介绍焦裕禄的生平事迹 焦裕禄事迹简介

2024-05-11m.verywind.com
介绍焦裕禄的生平事迹?~

焦裕禄,山东省博山县崮山乡北崮山村(今山东淄博源泉镇北崮山村)人,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从小过着贫苦的生活,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共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焦裕禄主动要求当了民兵。当上民兵后,他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焦裕禄于1946年1月在本村参加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又正式参加了本县区武装部的工作,在当地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争。以后又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过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
  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到了河南,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而后又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工作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焦裕禄响应党的号召,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他在这个工厂担任过车间主任、科长。在此期间,焦裕禄还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了一年多。
  1962年6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又调回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焦裕禄调到河南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1964年11月,中共河南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忠心耿耿地为党为人民工作的革命精神。
  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面介绍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同时还刊登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同志学习》的社论。随后,全国各种报刊先后刊登了数十篇文章通讯,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学习焦裕禄的热潮。1990年5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领导干部要学焦裕禄》的社论,在神州大地再掀焦裕禄的热潮。焦裕禄同志是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的榜样。


焦裕禄(1922年~1964年), 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后人称之为“焦裕禄精神”。
2009年9月10日,焦裕禄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9年9月25日,焦裕禄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他的优秀品质值得所有人学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严于律己
焦裕禄身体力行,无论工作多忙,总是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他经常开襟解怀,卷起裤腿和群众一起干活,群众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他经常和群众一起翻地、封沙丘、种泡桐、挖河渠……,就在他住院治疗的前几天,他还挥舞铁掀和群众一起劳动。
二、严管子女
焦裕禄还经常教育子女做脏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穿衣要朴素,生活要节俭。
有一次,焦裕禄发现大儿子去看戏,问道:“戏票哪来的?”孩子说:“收票叔叔向我要票,我说没有。叔叔问我是谁?我说你是我爸爸,收票叔叔没有收票就让我进去了”。
焦裕禄听了非常生气,当即把一家人叫来“训”了一顿,命令孩子立即把票钱如数送给戏院。

三、不搞特殊
后来,他又专门起草了一个《干部十不准》的文件,规定任何干部不准特殊化。这个“十不准”的通知,是一份既平常又不平常的通知。说它平常,是因为《通知》所规定的每一条,都是每个党员、革命干部时刻应该想到的,做到的起码准则;说它不平常,是因为《通知》所规定的每一条准则,都都是对特权思想的有力批判。

四、艰苦朴素
焦裕禄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长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比较困难,可是他坚决拒绝给他救济。他说:“兰考,是个重灾县,人民的生产、生活都很困难,我们应该首先想到他们。要把这些钱用到改变兰考面貌的伟大事业上去,用到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上去”。
焦裕禄的办公桌、文件柜有不少地方破损。当时有人劝焦裕禄换个新的,他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且修了修,照样使用。
他用过的一条被子上有42个补丁,褥子上有36个补丁,有人劝他换床新的。他说:“我的被子破了,是需更换新的,但应该看到,灾区的群众比我更需要。其实,我这就很好,比我要饭时披着麻包片,住在房檐底下避雪强多啦。”

五、关心群众
有一天,焦裕禄冒着风雪,忍着剧烈的肝痛,一连走访了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群众。但是,却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
他来到梁孙庄梁俊才的家里,老大爷卧床不起,老大娘双目失明。老大爷问:“你是谁呀?大雪天来干啥?”焦裕禄同志说:“我是您的儿子,国家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的。”老大爷感动得热泪盈眶,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还是社会主义好。”

焦裕禄(1922~1964) 出生于山东博山崮山镇北崮山村一个贫农家庭里,因家庭贫寒,幼年只读了几年书。日伪统治时期,被抓劳工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1943年秋,他给地主当长工。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参军到了河南,历任尉氏县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及团地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等职。1953年6月,任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县委书记处书记,1962年12月任兰考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焦裕禄到兰考时,兰考县正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为改变兰考面貌,他抽调20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他带领大家跋涉五千里,查清了全县大小风口84个,逐个进行了编号、绘图,为防灾抗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1963年9月,他调查总结群众的抗灾救灾经验,在全县推广“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村的道路”。

  1963年秋,兰考连续下了13天雨,全县11万亩秋粮歉收,22亩受灾。他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全力抢灾救灾。带领干部,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把人民政府的救济粮款给受灾群众送上门。

  焦裕禄诚恳待人,善于团结同志反对干部特殊化。一次他发现孩子看戏没买票,就对全家进行了一次不能搞特殊化的教育,并把戏票钱给戏院送去。接着建议县委起草通知,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不准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

  1964年春天,焦裕禄同志病情恶化,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强调工作忙离不开不去住院。医生开了药方,他嫌药贵不肯买,他继续坚持下乡工作,肝痛发作自行车不能骑,他就推着走。当他躺在病床上时,仍在思考如何撰写改变兰考面貌的文章。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仍然惦记着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家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的盐碱地上麦子长得怎么样,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急性复发逝世,终年42岁。1966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的社论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长篇报道文章

  焦裕禄年谱

  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

  1943年秋,焦裕禄在江苏宿迁县给地主当长工。

  1945年,焦裕禄在家乡参加民兵,并参加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1946年1月,焦裕禄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县武装部工作。

  解放战争期间,焦裕禄带领民兵参加过不少的战斗,后调山东渤海地区,参加土地改革复查工作。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离开山东,到河南尉县工作,先后担任副区长、区长、中共区委副书记、共青团县委副书记等职。

  1951年,先后在陈留地委、郑州地委担任共青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焦裕禄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先后担任车间主任、科长等职,在此期间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一年。

  1962年6月,焦裕禄重新回到尉氏县并但任县委书记处书记。

  1962年12月 焦裕禄到兰考县工作,先后担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1963年9月,他调查总结群众的抗灾救灾经验,在全县推广“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村的道路”。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急性复发逝世,终年42岁。

  1966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

一、激励兰考人民抗灾自救的斗志

  一九六二年冬,焦裕禄同志怀着改变灾区面貌的雄心壮志,来到了兰考。

  展现在焦裕禄面前的兰考大地,是一幅严重的灾荒景象。横贯全境的两条黄河故道,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里,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这一年,春天风沙打毁了二十万亩麦子,秋天淹坏了三十万亩庄稼,盐碱地上有十万亩禾苗被碱死,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

  重重的困难,在这个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看来,这里有三十六万勤劳的人民,有烈士们流血牺牲解放出来的九十多万亩土地。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就是有天大的艰难,也一定能杀出条路来。

  焦裕禄同志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请组织上放心,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

  第二天,当大家知道他是新来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深入到农机调查访问去了。他拜群众为师,虚心向群众学习。开座谈会,全面了解灾情及其原因,寻找救灾办法。同时,焦裕禄同志教育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深入到每家每户,了解情况,宣传政策,进行思想发动,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通过教育和发动,兰考人民明确了前进方向,振奋起抗灾自救的精神,坚定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决心,信心百倍地改变多灾多难的旧兰考。

  焦裕禄同志经常住在农民的草庵子里,蹲在牛棚里,跟群众一起吃饭,一起劳动。他带着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群众的无限信任,在广大群众中间询问着、倾听着、观察着。他听到许多农民要求“翻身”、要求革命的呼声,看到许多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对“三害”斗争的革命精神,他在群众中学到了不少治沙、治水、治碱的办法,总结了不少可贵的经验。群众的智慧,使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更坚定了他战胜灾害的信心。

  焦裕禄通过调查,感概万千。他说:“兰考的贫下中农是革命的,他们有改变家乡面貌,由穷变富的强烈要求,就象在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布满干柴一样,只要崩出一个火星,就可以引起熊熊烈火。”

  二、统一县委领导班子思想

  兰考是一个老灾区。当时整个县上的工作,大部放在救灾上。县里有些干部被灾害压住了头。对改变兰考面貌缺乏信心。是依靠群众,自力更生,改变灾区面貌,还是两手向上,依赖救济呢?面对这种情况,焦裕禄同志感到:要改变兰考面貌,干部是关键。“干部不领,水牛掉井”。群众在灾害面前两眼望着县委,县委领导挺不起腰杆,群众的积极性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1963年元月,焦裕禄在县委扩大会议上,要求各级领导同志要带头到困难村去,与基层干部同甘苦、共患难,为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作出贡献,为基层干部作出榜样,真正做到心不离群众,身不离灾区。

  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人们到齐后,他没有宣布议事日程,就领着大家到火车站去了。

  当时,兰考车站上北风怒号,大雨纷飞。车站的屋檐下,挂着尺把长的冰柱。国家运送兰考一带灾民往丰收地区的专车,正从这里开过。也还有一些灾民,穿着国家救济的棉衣,踡曲在货车上,拥挤在候车室里......。

  焦裕禄指着他们,沉重地对同志们说:“他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背井离乡的,不能责怪他们,我们有责任。党把这个县三十六万群众交给我们,我们不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焦裕禄再也讲不下去了。几位县委领导低下了头,而心里却豁然开朗,明白了风雪夜车站之行的含义。县委一班人受到了一次最实际、最生动的思想教育,增强了率领广大干群团结奋斗,努力改变兰考面貌的决心。

  回到县委后,焦裕禄同志又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鼓舞大家的革命干劲,鼓励大家象张思德、白求恩那样工作。

  后来,焦裕禄又专门召开了一次常委会,回忆兰考县的革命斗争史。焦裕禄说:“兰考这块地方,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先烈们并没有因为兰考人穷灾大,就把它让给敌人,难道我们就不能在这里战胜灾害”?

  就这样,一个“如何战胜灾荒,改变兰考面貌”的大讨论在全县讯速展开了。县委领导干部,纷纷走出县委机关,到农村住队蹲点。焦裕禄到许多重灾村调查研究,通过走、看、问、记,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发现了不少令人深思的问题。他对县委同志说“兰考是个大有作为的地方,问题只要看得准,干下去,要革命。兰考是灾区,穷、困难多;但灾区有个好处,它能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人的革命品格,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

  焦裕禄同志坚定的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感染了县委的领导,感染了全县的党员、干部和群众。

三、亲自掂一掂“三害”的份量

  1963年2月,县委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治沙、治水、治碱的斗争,成立除“三害”办公室。

  焦裕禄深深地了解,理想和规划并不等于现实,这涝、沙、碱三害,自古以来害了兰考人民多少年呵!今天,要制服“三害”,要把它从兰考土地上象送瘟神一样驱走,必须进行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付出高昂的代价。

  他下决心要把兰考县一千零八十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自然情况摸透,亲自去掂一掂兰考的“三害”究竟有多大份量。

  根据这一想法,县委先后抽调了一百二十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当时,焦裕禄同志的肝病已相当严重,许多同志劝他不要下去,劝他在家里听汇报。他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 他背着干粮、拿起雨伞,和大家一起在兰考的原野上日夜奔波。追沙,他一直追到沙落地;查水,他又是查到水归槽。干旱季节,他亲自用舌头辨别盐碱的种类和土的含碱量。在同自然灾害的斗争中,焦裕禄同志不顾重病缠身,忍受着严重疾病的折磨,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坚持度过了一百二十多个白天和黑夜,跑了一百二十多个大队,跋涉五千余里,终于摸清了兰考“三害”的底细,全县有大小风口八十四个,经调查队一个个查清,编了号、绘了图;全县有大小沙丘一千六百个,也一个个经过丈量,编了号、绘了图;全县的千河万流,淤塞的河渠,阻水的路基,涵闸......也调查得清清楚楚,绘成了详细的排涝泻洪图。

  这种大规模的调查研究,使县委基本上掌握了水、沙、碱发生、发展的规律,几个月的幸苦奔波,换来了一整套又具体又详细的资料,从而县委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规划。在这个规划上,焦裕禄同志满怀激情地写道:“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从此,一场群众性的除“三害”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

  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全面铺开。焦裕禄同志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同干部、群众一起出力流汗。他给自己规定,把参加劳动作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下乡时就地劳动;在机关值班时,临近劳动。不论在治理“三害”的土地上,还是在平时田间管理中,他走到哪里干到哪里。群众都把焦裕禄看成是“跟咱一样的庄户人。”

  通过一年的艰苦奋战,兰考的除“三害”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总结除“三害”的工作时,焦裕禄同志作了明确透彻的总结。治沙;沙区没有林,有地不养人,这是基本情况;有林就有粮,没林饿断肠,这是重要性;以林促农,以农养林,农林相依,密切配合,这是方针。造林防沙,百年大计;育草封沙,当年见效;翻淤压沙,立杆见影。三管齐下,效果良好。这是方法。治水:兰考地形复杂、坡洼相连,河系紊乱,这是客观情况;以排为主,排、罐、滞、涝、台、改兼施,这是方针;舍少救多,舍坏救好,充分协商,互为有利,上下游兼顾,不使水害搬家,这是政策;夏秋两季观察,冬春干燥治理,再观察再治理,观察治理相结合,这是方法。治碱:分清轻重,区别对待,这是方针;翻淤压碱,开沟淋碱,打埂躲碱,台田试种,引进耐碱作物,这是方法。这段精辟的总结,是焦裕禄同志斗争实践的产物,也是对兰考人民除“三害”斗争的真实写照。

焦裕禄(1922~1964) 出生于山东博山崮山镇北崮山村一个贫农家庭里,因家庭贫寒,幼年只读了几年书。日伪统治时期,被抓劳工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1943年秋,他给地主当长工。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参军到了河南,历任尉氏县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及团地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等职。1953年6月,任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县委书记处书记,1962年12月任兰考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焦裕禄到兰考时,兰考县正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为改变兰考面貌,他抽调20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他带领大家跋涉五千里,查清了全县大小风口84个,逐个进行了编号、绘图,为防灾抗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1963年9月,他调查总结群众的抗灾救灾经验,在全县推广“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村的道路”。
1963年秋,兰考连续下了13天雨,全县11万亩秋粮歉收,22亩受灾。他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全力抢灾救灾。带领干部,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把人民政府的救济粮款给受灾群众送上门。
焦裕禄诚恳待人,善于团结同志反对干部特殊化。一次他发现孩子看戏没买票,就对全家进行了一次不能搞特殊化的教育,并把戏票钱给戏院送去。接着建议县委起草通知,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不准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
1964年春天,焦裕禄同志病情恶化,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强调工作忙离不开不去住院。医生开了药方,他嫌药贵不肯买,他继续坚持下乡工作,肝痛发作自行车不能骑,他就推着走。当他躺在病床上时,仍在思考如何撰写改变兰考面貌的文章。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仍然惦记着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家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的盐碱地上麦子长得怎么样,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急性复发逝世,终年42岁。1966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的社论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长篇报道文章
焦裕禄年谱
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
1943年秋,焦裕禄在江苏宿迁县给地主当长工。
1945年,焦裕禄在家乡参加民兵,并参加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1946年1月,焦裕禄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县武装部工作。
解放战争期间,焦裕禄带领民兵参加过不少的战斗,后调山东渤海地区,参加土地改革复查工作。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离开山东,到河南尉县工作,先后担任副区长、区长、中共区委副书记、共青团县委副书记等职。
1951年,先后在陈留地委、郑州地委担任共青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焦裕禄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先后担任车间主任、科长等职,在此期间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一年。
1962年6月,焦裕禄重新回到尉氏县并但任县委书记处书记。
1962年12月 焦裕禄到兰考县工作,先后担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1963年9月,他调查总结群众的抗灾救灾经验,在全县推广“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村的道路”。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急性复发逝世,终年42岁。
1966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中国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革命烈士。焦幼年家贫,仅接受过4年小学教育。1939年,其父在抗日战争中被日军逼死,焦本人也被虏去辽宁抚顺做苦工。1941年,焦设法逃出,流落至江苏宿迁。抗战结束后,焦方才回到家乡。1946年,焦裕禄在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随南下工作队前往河南尉氏县。1950年,焦裕禄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3年,焦升任中国共青团郑州地委第二书记,同年调任洛阳矿山机器厂临时公路总指挥。次年8月起,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56年底,焦裕禄返回洛阳矿山机器厂,被任命为一金工车间主任、调度科长等职。在此期间,焦患上了肝病。1962年,焦升任尉氏县委副书记,年底,又升任兰考县县委书记。当时兰考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猖獗,粮食产量全省倒数第一。焦裕禄率领全县群众展开生产自救,但由于身患肝癌,于1964年病逝于郑州,终年42岁。

焦裕禄(1922~1964) 出生于山东博山崮山镇北崮山村一个贫农家庭里,因家庭贫寒,幼年只读了几年书。日伪统治时期,被抓劳工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1943年秋,他给地主当长工。194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3月参军到了河南,历任尉氏县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及团地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等职。1953年6月,任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县委书记处书记,1962年12月任兰考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焦裕禄到兰考时,兰考县正遭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为改变兰考面貌,他抽调20名干部、老农和技术员,组成一支三结合的“三害”调查队,在全县展开了大规模的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的调查研究工作,他带领大家跋涉五千里,查清了全县大小风口84个,逐个进行了编号、绘图,为防灾抗灾积累了第一手资料。
1963年9月,他调查总结群众的抗灾救灾经验,在全县推广“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村的道路”。
1963年秋,兰考连续下了13天雨,全县11万亩秋粮歉收,22亩受灾。他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全力抢灾救灾。带领干部,走村串户,访贫问苦,把人民政府的救济粮款给受灾群众送上门。
焦裕禄诚恳待人,善于团结同志反对干部特殊化。一次他发现孩子看戏没买票,就对全家进行了一次不能搞特殊化的教育,并把戏票钱给戏院送去。接着建议县委起草通知,不准任何干部特殊化,不准任何干部和他们的子弟看“白戏”。
1964年春天,焦裕禄同志病情恶化,地委负责同志劝他住院治疗,他强调工作忙离不开不去住院。医生开了药方,他嫌药贵不肯买,他继续坚持下乡工作,肝痛发作自行车不能骑,他就推着走。当他躺在病床上时,仍在思考如何撰写改变兰考面貌的文章。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仍然惦记着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有,赵家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的盐碱地上麦子长得怎么样,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急性复发逝世,终年42岁。1966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的社论和《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长篇报道文章
焦裕禄年谱
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
1943年秋,焦裕禄在江苏宿迁县给地主当长工。
1945年,焦裕禄在家乡参加民兵,并参加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1946年1月,焦裕禄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县武装部工作。
解放战争期间,焦裕禄带领民兵参加过不少的战斗,后调山东渤海地区,参加土地改革复查工作。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离开山东,到河南尉县工作,先后担任副区长、区长、中共区委副书记、共青团县委副书记等职。
1951年,先后在陈留地委、郑州地委担任共青团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1953年6月,焦裕禄调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先后担任车间主任、科长等职,在此期间到大连起重机厂实习一年。
1962年6月,焦裕禄重新回到尉氏县并但任县委书记处书记。
1962年12月 焦裕禄到兰考县工作,先后担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1963年9月,他调查总结群众的抗灾救灾经验,在全县推广“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村的道路”。
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因肝癌急性复发逝世,终年42岁。
1966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革命烈士称号。

  • 焦裕禄的事迹20字缩写是什么?
  • 答:焦裕禄:治理盐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950年,被任命为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兼区长,1954年8月相继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起重机厂机械加工车间进修,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

  • 焦裕禄的光荣事迹简写
  • 答:焦裕禄的光荣事迹简写如下: 焦裕禄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带领群众治理风沙、内涝和盐碱地等灾害,为兰考县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关心人民疾苦,经常深入基层访贫问苦,帮助困难家庭解决问题。 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 焦裕禄生平简介
  • 答:焦裕禄在兰考县的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他却不幸在1964年因肝病逝世,年仅42岁。他的离世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深切悼念,他的事迹和精神也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的楷模。焦裕禄的一生...

  • 焦裕禄的事迹有哪些?
  • 答:2、父亲自杀 1941年秋天,焦裕禄的父亲因生活所迫自杀。对这件事焦裕禄在“情况介绍”中说:“1941年因生活困难,还要给汉奸纳粮交款,明年我还要结婚,父亲终日愁闷,秋天上吊自杀了。”父亲死了过后,家里生活更困难了,还...

  • 焦裕禄的主要事迹
  • 答:除了治理三害,焦裕禄还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疾苦和需求,竭尽全力为他们排忧解难。他以身作则,廉洁奉公,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戴和爱戴。焦裕禄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被誉为“人民的好...

  • 焦裕禄的故事简短概括是什么?
  • 答:焦裕禄的故事简短概括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人民的好公仆。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1964年5月14日),男,汉族,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山村人,原兰考县委书记,干部楷模,革命烈士。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时所表现出来的“亲民爱民...

  • 关于焦裕禄的资料
  • 答:焦裕禄(1922.8.16 ~1964.5.14),山东淄博博山县北崮村人,干部楷模。194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时值该县遭受到了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

  • 焦裕禄事迹介绍 关于焦裕禄事迹介绍
  • 答:1、1962年冬,焦裕禄来到兰考,兰考遭遇严重的灾荒,全县的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的最低水平。在除“三害”的斗争中,为了取得经验,焦裕禄同志亲自率领干部、群众进行了小面积翻淤压沙、翻淤压碱、封闭沙丘试验。然后以点带面...

  • 焦裕禄有哪些英雄事迹哪些地方被人敬仰
  • 答: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被人敬仰。焦裕禄的事迹:1、严管子女 焦裕禄还经常教育子女做脏活,到最困难的地方去,穿衣要朴素,生活要节俭。有一次,焦裕禄发现大儿子去看戏,问道:“戏票...

  • 焦裕禄生前的故事50字
  • 答:焦裕禄同志,山东省淄博市北崮山村人,一九二二年八月十六日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里。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只读了几年书就在家参加劳动。抗日战争初期,日寇、汉奸和国民党反动派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迫越来残酷,焦裕焦同志家中...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