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谁能提供详细答案?急 专业问题:元好问这两首古诗什么意思啊??

2024-06-07m.verywind.com
急求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元明清)电子版,有笔记和总结也要,请发到邮箱826209627@qq.com。内容全的话加分~

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
第一章 辽金文学
名词解释 国朝文派
一.金大定、明昌年间,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代表作家有蔡珪、党怀英和王庭筠。他们的创作风格与由宋入金的文人不同,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州集》里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二.蔡珪: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具有北国雄健诗风;党怀英:在诗、文、书法都很擅长,其文平实畅达,不尚虚饰,其诗体物精细,有陶谢之风;王庭筠: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文书画并成卓绝。他作诗以黄庭坚为法,诗律精严生新,却没有险怪生涩之病,很少用典。
国朝文派出现后,标志着金代文学的真正开始。
诸宫调
所谓“诸宫调”,指取向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结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与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但它的唱词中有接近代言的成分,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简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他的《诗论三十首》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诗论绝句,集中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一.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通过历评汉魏以下的诗人作品来明辨清浊,故其论诗绝句,按时间顺序分论魏晋南北朝、唐、宋三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树立学习榜样而贬斥伪体。
二.他颂扬魏晋风骨,又特别强调诗歌创作要出自天然,天然,质朴和有英雄气。他比较形象和准确地把握唐代诸家诗歌在风格意境和创作手法方面的特点,褒多于贬。
三.对于宋人的诗歌创作则颇多微辞,认为宋诗之病在于不与古人同而一味求奇。他批评宋诗的沧海横流和翻新出奇,认为以偏离了古诗正体而走到尽头。矛头所指苏、黄后学一味求新求变的“更出奇”,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作江西诗派中人。
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
一.元好问的诗现存一千四百余首,不仅在金代诗人里数量最多,艺术成就也最高。
二.元好问最感人的作品,是他在金亡后写的丧乱诗,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具有极苍凉沉郁而悲愤高亢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情调悲凉而骨力苍劲的独特风格。
三.元好问擅长写各种诗体,而以七律和七绝成就最为突出。在晚年还写了不少咏物诗、山水诗等,技巧更成熟,且不失其一贯的豪健之气,但艺术感染力已远不如丧乱诗了。
第二章 前期元杂剧
名词解释 元杂剧
元杂剧有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主要特点:
1. 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2. 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3. 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
4.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它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
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金入元的文人。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
1. 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梧桐雨》体现白朴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它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
2. “安史之乱”是整个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把李、杨故事放在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静上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
3. 该剧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写得百转千回。
简述白朴爱情戏剧《墙头马上》的艺术的风格
1. 白朴《墙头马上》是一出带有较浓喜剧色彩的爱情剧、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见长。
2. 剧中主角李千金大胆、泼辣,在爱情问题上处理采取主动,因此她一遇到意中人就敢与其私奔,并坚定地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看重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 这是一出正面歌颂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讽刺封建家长的作品,人物生动,剧情活泼、艺术风格轻松,与《梧桐雨》的凝重迥然不同。
试叙马致远《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著名历史剧《汉宫秋》元代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取材昭君出塞的故事。
1. 把“和亲”之举作为国家衰弱的征象,写历史兴亡的感慨,借昭君之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
2. 在剧情描写中,作者把悲剧的根源推倒奸臣毛延寿及满朝文武身上,有意或无意地对汉元帝做了“美化”的处理,把他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才子式的人物,并在剧中以大量的篇幅表现汉元帝失去王昭君时的悲愁别恨。
3. 艺术上:剧中许多唱词写得声情并茂,以塞北风光和宫中秋景,衬托离别之恨和思念之苦,意境优美,音节嘹亮跌宕,极富艺术感染力。
试叙《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一.简述《西厢记》在体制上的突破
1. 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2.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
二.试叙《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
王实甫的《西厢记》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其获得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
1. 张生:随是一介,但却能不顾门第的悬殊,十分勇敢地追求相国小姐,一见到意中美人就把功名抛置脑后,执迷不悟,把一场自由恋爱搞得轰轰烈烈。
2. 崔莺莺,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出身名门,可她风情和作派却不象淑女。一方面对于男女自由恋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爱自己,自己也去爱别人,她对张生的爱是很主动、大胆的,敢于突破禁区。另一方面,作为名门的小姐,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有时显得心口不一、优柔寡断,需要红娘从旁助一臂之力。
3. 红娘,是剧中最光彩的人物。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富有正义感,为张、崔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在两人的婚事遭到老夫人反对时,她挺身而出,指责老夫人背义忘恩,又巧妙地将老夫人制服。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
三.简述《西厢记》的词章之美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语言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 人物语言都是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的,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 剧中的唱词表现了特定的场景中人物的真情实感,以经过提炼的当时民间口语为主,适当地融化前人的诗词佳句,形成一中既明白通畅,又清丽华美的语言风格。
3. 剧中的唱词本色而富于文采,具有浓郁的诗意,能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人感受到主人公离合悲欢的缠绵之情,了解人物的内心秘密,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第三章 关汉卿 简述关汉卿历史剧《单刀会》的艺术特色
《单刀会》是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主要艺术特色有:
1.构思很有特点,善于用铺垫和渲染手法塑造人物,主人公关羽到第三折才出场,由东吴的亲贵乔公主主唱,让他追述关羽的英雄业绩和豪勇气派,先声夺人!
2.风格沉雄壮烈,许多唱词写得很大气,具有雄浑苍劲的意境。
试叙《救风尘》中赵盼儿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救风尘》是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创作的风月剧。
1.赵盼儿是剧中关汉卿的塑造的妓女形象中最具光彩的人物。她虽曾有过从良的念头,但生活中的教训告诉她,一朝沦落、终身蒙尘的妓女,是决不可能有风月场中更好的命运的。到妓院里来的男人都只是把妓女当作寻欢作乐的玩物,指望他们做诚心肠的丈夫,无异于白日做梦。
2.一开始,就劝宋引章,别相形周舍的甜言蜜语。街道宋引章的求救信后,她巧做安排,先是用风月手段勾引周舍,发誓要嫁给他,让周舍休了宋引章,然后有翻脸不认人,玩弄周舍于股掌之上,显示出她对姐妹的侠骨柔肠,和对付无赖阴恶之徒的大智大勇。
试叙关汉卿风月爱情剧中的女性形象
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擅长写女性题材,在他现存的十八种杂剧作品里,“旦本”戏多达十二种。有《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等。
1.这三种都以妓女为主角,专为风尘女子写照传神。风尘女子是相对良家妇女而言的。在与异性交往方面,被视为尤物的风尘女子享有一定的自由,然而却是以她们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为代价。她们具有婉转的歌喉、曼妙的舞姿、敏捷的才思,以及动人的姿色和顾盼生姿的眼波,但在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这一切并不能改变她们作为玩物的命运。
2.在这三出正面描写妓女生活的剧作中,作者真实地展示了风尘女子争取从良的曲折过程,写出了她们在与不幸命运抗争时的,无知沉沦如宋引章急于嫁给一个公子哥,想立个妇名;大智大勇如赵盼儿救姐妹侠骨柔肠,斗无赖大智大勇;软弱动摇如谢天香嫁到钱府为妾,任人摆布,只是自叹自己的命不好;心高气傲如杜蕊娘较早意识到自己将老死风尘的悲惨命运,于是历经千辛想从良,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剧中塑造的性格各异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堪称风尘女子的知音。
试叙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的品格与反抗精神
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作品。剧本反映的内容和人物遭遇,是以元代贪官污吏徇徇私枉法、制造冤假错案的社会现实为根据的,属于社会公案剧。
1. 这是一出描写好人蒙冤受难的苦情戏。剧中的窦娥具有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和事事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品格。如窦娥在严刑拷打之下仍不屈服,当听到要拷打婆婆时,才屈招投毒一事是自己所为。宁愿让自己受冤也不愿看婆婆遭受皮肉之苦。
2. 剧中的窦娥同时也具有刚烈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如“叱天骂地”之举蕴含着强烈的反抗精神,是对暗无天日的社会制度的怀疑和批判。“三桩誓愿”的应验,表明天地也为其冤情所感动。最后窦娥的冤魂化作复仇的鬼魂出场,也是其刚烈性格的表现。
这些行吗?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曹”肯定是曹氏父子了,“刘”或许是建安七子中的刘桢
  “刘越石”知道,是西晋的刘琨。原本是个放浪形骸的人物,但在三十来岁抗击匈奴的时候,父母被匈奴所害,国仇家恨激起了他的报国壮志,诗风也由此而变得刚健雄放。他有一句诗可谓人尽皆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不过他的本意不是吟咏爱情,而是被敌人囚禁时写来呼唤旧交重新振作克成大业。


  慷慨悲歌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也很容易看得出,是以《敕勒歌》为代表的北朝民歌。元好问推崇慷慨豪迈、壮阔雄浑的诗歌风格,自然对它们是大加褒扬的了。
  其实南朝乐府民歌写得好的也有清新明丽的。像《西洲曲》中的“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携着江南特有的潮湿与润泽,虽然怀人,但那份哀愁仿佛是一层薄雾,并不沉重,相反还透着一股飘逸出尘的秀美。这份灵动是北方诗歌中无论如何也不会出现的。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县)人,金代著名诗人、史学家。祖出北朝魏代鲜卑贵族拓跋氏,为唐诗人元结后裔。生父元德明累举不第,放浪山水间,喜爱杜诗,推崇苏、黄。继父元格做官于掖县、冀州、陵川、略阳等地,常携好问赴任。其师郝天挺引导他潜心经传、留心百家、刻苦学诗,对其成长影响很大。他七岁能诗,人称“神童”。兴定五年(1221)进士及第,不就选。哀宗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材郎,充国史院编修。后又历官镇平、内乡、南阳县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金亡后二十余年间,潜心编纂著述,致力于保存金代文化。元宪宗七年(1257)九月卒。早年有志于经世治国,壮年时曾自负“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但长期的怀才不遇和面对黑暗的现实,使他逐渐清醒,出仕和归隐的内心矛盾开始加剧。遗山涉足于诗、词、文、散曲和笔记小说等文学的各领域,尤以诗的成就为最高。他的诗题材多样,内容丰富,其中反映当时人民饱受天灾人祸之苦的作品,真实具体,富有感染力。其词则被誉为金朝一代之冠,以苏、辛为典范,博采众长,兼有婉约、豪放等诸种风格。后人评赞其词“乐章雅丽,情致幽婉”,“深于用事,精于炼句”,此处所选八首皆是佳作,其中又尤以两首《摸鱼儿》最富艺术魅力,“恨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和“海枯石烂情缘在,幽恨不埋黄土”等皆是哀婉动人的佳句。其文艺评论的代表作《论诗绝句三十首》流传很广,强调诗歌的内容,同时重视艺术成就和诗人的品德,看是否能从大处着眼而不流于褊急,认为好诗应该真淳自然,推崇雄健豪迈的风格,反对绮靡纤丽的诗风,对后世影响颇大,尤其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之句十分脍炙人口。其散曲今存九首,其中《[双调]小圣乐 骤雨打新荷》小令为一代名曲,号称是“变宋词为元曲”的开山之作。裕之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元好问是金元之际杰出的作家,以诗歌方面成就为最瞩目,诗歌理论也很有影响。
元好问是金代最重要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诗论家。他存诗一千四百馀首,作品之富在金代诗坛上首屈一指,成就也最为突出。元好问生逢金代后期的动乱时代,亲身经历了亡国的惨痛,他个人的遭遇与民族、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他的诗歌生动地展示了金、元易代之际的历史画卷。在艺术上,元好问全面地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熟练地掌握了各种诗体的艺术形式。时代和个人的条件使他成为金代诗坛上迥然挺出的大诗人。
他强调诗的思想内容。元好问主张诗歌要反映社会现实,反对诗人躲在书斋里空发幽思,徒兴感叹。
元好问诗歌的艺术风格:元好问最感人的作品,是他在金亡后写的丧乱诗,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具有极苍凉沉郁而悲愤高亢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情调悲凉而骨力苍劲的独特风格。

元好问的诗歌创作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成就以七律为最高。在今存的1360余首诗中,不少是伤时愤世之作,风格沉郁,气势豪壮,深切地反映了金、元之际的社会矛盾和人民所受的丧乱之苦。

  无论是从思想价值还是从艺术成就来说,元好问诗都以那些写于金亡前后的 “纪乱诗”为上乘。“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赵翼《题元遗山集》)在国破家亡、身为敌囚这些重大变故的刺激下,诗人以他那“挟幽并之气,高视一世”(郝经《遗山先生墓铭》)的艺术禀赋,写出了一系列雄浑悲壮的纪乱诗。

  元好问“纪乱诗”的特点之一,是他对国家灭亡、人民遭难的现实不是一味地哀叹悲泣,而是把悲壮慷慨的感情表现于苍莽雄阔的意境之中。如在蒙古军围攻汴京城时写的《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之二:

  渗淡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

  对于战争所带来的巨大灾难和国家的危急形势,诗人深为悲怆沉痛,但字里行间仍充溢着一股慷慨壮烈之气。这类作品在元好问诗中相当常见,如“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歧阳三首》之三),“紫气已沉牛斗夜,白云空望帝乡秋”(《卫州感事二首》之一)等,都是以雄劲的笔力抒写深哀巨痛。情感悲凉而骨力苍劲,是元好问的独特诗风。

  元好问“纪乱诗”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洞察力。他往往把对现实的悲怆情怀与对历史的批判意识融合在一起,从而增加了诗的思想深度。如《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

  塞外初捐宴赐金,当时南牧已骎骎。只知灞上真儿戏,谁谓神州遂陆沉。华表鹤来应有语,铜盘人去亦何心。兴亡谁识天公意,留着青城阅古今。

  这是天兴二年(1233)诗人被蒙古后押解出京时所作。当年金人破宋,俘宋徽、钦二帝,在青城受宋人之降;如今蒙古军破金,也在青城受金人之降,历史的悲剧在同一个地方重演。诗人在国家沦亡的悲愤中,对国家武备松驰而招致败亡的历史教训作了深刻的省察。其他如《出都》、《岐阳三首》等,也都表达了诗人对金朝败亡原因的理性思考。

  元好问擅长各种诗体,尤以七律的成就最为突出。他的七律,深受杜甫的影响,功力深厚,意境沉郁。他的七古也往往气势磅礴,意象奇伟壮丽,但又没有粗戾豪肆、一览无馀之病。《涌金亭示同游诸君》、《游黄山》等诗就集中地体现出这种特色。即使是被拘聊城时所作的《南冠行》,仍然是壮气凛然,风骨遒劲,后半首中更充满奇特壮逸的想象。他的五言诗,浑融含蓄,如五古《颖亭留别》中“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二句,物我相融,意象平淡而韵味隽永,体现出元诗的另一种风格。

  元好问也是金代最杰出的词人,现存词作三百馀首,数量为金词之冠,艺术造诣也雄视一代,风格与其诗风类似:气象雄浑苍莽,境界博大壮阔。《木兰花慢·游三台》、《水调歌头·赋三门津》等,都是其代表作。元词中又有摧刚为柔、幽婉深挚之作,如咏赞双蕖和雁丘的两首名作《摸鱼儿》,分别写人与雁的殉情,手法绵密,情致深婉。故宋末张炎称道元好问词“深于用事,精于炼句,有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词源》卷下)。

  元好问在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论集中在一些论诗绝句和序跋文字中。其《论诗绝句三十首》相当全面地评论了自汉魏下迄宋季这一千馀年间的重要诗人及诗派,表达出重视自然天成的意境和雄放壮伟的风格的诗学主张,一直为后代的诗论家所重视。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论诗绝句自身也是优美的诗歌作品,例如其二和其七:

  曹刘侍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堪称历代论诗诗中最具有艺术性的作品之一。金亡之后,元好问为了保存金源一代的文献,编成《中州集》十卷,附《中州乐府》一卷。全书收录金代的251位诗人的2026首诗作,且每人名下各系小传,或叙生平事迹,或评所作诗文,旨在以诗存史。《中州集》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而且是金代历史的宝贵史料,是元好问一生文学业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 堪称金代文学史上一代伟人的作家是
  • 答:堪称金代文学史上一代伟人的作家是元好问。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

  • 元好问诗歌创作分为几个阶段
  • 答: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早期诗歌以五言为主,注重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中期诗歌以七言为主,关注社会现实,形式多样;晚期诗歌以五言和七言律诗为主,注重思想内涵的挖掘,风格沉郁凝重。这三个阶段的诗歌创作共同展现了元好问诗歌的艺术特色和人生哲学。

  • 《论诗·其二》鉴赏
  • 答:所谓的“骚”诗传统则是充满激情和幻想的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积极浪漫主义的原则是“力图加强人的生活意志,在他的心中唤起他对现实和现实的一切压迫的反抗”。诗人屈原的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集中地体现了这种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精神。这表现在《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两方面。在内容上,《...

  • 元好问是谁?
  • 答:其文艺评论的代表作《论诗绝句三十首》流传很广,强调诗歌的内容,同时重视艺术成就和诗人的品德,看是否能从大处着眼而不流于褊急,认为好诗应该真淳自然,推崇雄健豪迈的风格,反对绮靡纤丽的诗风,对后世影响颇大,尤其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之句十分脍炙人口。其散曲今存九首,其中《[双调]小圣乐 ...

  • 分析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 答: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 1 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 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 1.1高远的理想与志趣 1.2劳动生活内容的反映 1.3田园贫困状况的描写 1.4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自身的社会思想 2 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自然,日常...

  • 杜甫的《怀吴中冯秀才》与元好问的《客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 答:)相同:两首诗都没有直接抒发思念之情(都采用虚写的手法来写情感)。不同点:杜牧的诗是通过回忆以前(当日在暮烟秋雨中的枫桥)与友人分别时情景来表达对好友的思念,而元好问的诗则是运用想象,通过写家中的儿女如何思念漂泊在外的自己(在计算着自己的归期,盼望着自己的归来)来表现自己的思亲之...

  •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 答:陶渊明以自然为美,以真为美的诗美思想,闪耀在诗情上,便是照亮了人物个性,使读者强烈感受到诗人傲岸不屈,追求自由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内容上,则是把田园生活引进 了诗坛,为中国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片新天地;渗透在艺术上,则是产生了真朴淡远的艺术境界和冲淡自然的美学风格。这就是伟大诗人的...

  • 简述陶渊明诗歌的风格。
  • 答:3.其它:陶渊明的行役诗是其宦游其间的作品,多是写行役之苦和厌倦仕宦思慕归隐的内容。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等。赠答诗多是写朋友之间的友情。如《答庞参军》、《与殷晋安别》等。此外陶渊明还有一些哲理诗。如《形影神》等。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1.恬淡自然、醇厚隽永的艺术风格。陶渊明...

  • ...和秦观的《好事近·梦中作》的内容与艺术形式谈谈秦观对苏轼额吸纳与...
  • 答:所以元好问对秦观“女郎诗”的界定与评价, 应该主要着眼于秦诗气骨方面, 在他看来秦诗柔弱的气骨是不能与诗之正统合拍的。但在争议声中也让人们在心里默认了秦观的女郎诗的风格。这种“女郎诗”的界定在今天也不能只是理解为贬低的意思, 对于诗的风骨是没有高下艺术差距的。元好问为什么会认为秦观诗是女郎诗呢...

  • 唐诗宋词 元和体 诗的特点是什么?
  • 答:真正能在这一时期脱俗的是王绩,他的诗歌在思想内容和风格上接近阮籍、陶潜,对五言律诗的形成有所贡献。 初唐后50年,诗坛有两大潮流,一股以上官仪和杜审言、沈佺期、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律、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另一股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