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志是一种文体,介绍一下它 志是一种什么样的文体,怎么才能写好它

2024-06-02m.verywind.com
表和志是古代两种,他们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1、表,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在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2、志 古代文体一种 也是 记的意思。
包括:一是山川景物 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二是以记事为主,他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闻遗事,文艺随笔 ,人物短论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另外,还有游志,是描写旅游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岳阳楼记》等就是这种文体。

记载的文字,记事的文章如:杂~。~怪(记载怪异的事)。风土志;志乘(志书)

志是方志的简称,又叫地方志。

志书有自己特定的文体。它不同于文艺文体,不同于议论文体,不同于公文文体,不同于科教文体,也不同于新闻文体,和一般历史著述即所谓的史体也有某些差异。

方志记述的是历史事实和现状,以及事物的发展过程,它以真实为生命,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的虚构和些许的虚假,也不允许有所谓“合理想象”。它要求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真实地、客观地记述事物,对所记载的内容要经得起时代和历史的考验。方志不采用文学描写手法。

方志的原则是“述而不论”。观点不能靠发议论,不能由作者以论点方式明确提出,而必须靠史料说话。修志者对客观状况所持的观点和倾向性,应在事实的记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寓褒贬于事实之中。

方志只能靠大量的、真实的、经得起检验的资料来记实,不能用引证明人言论或科学的公理、定律等作论据。方志的重点在“记”,以资料取胜,而不能杂以评论,进行论证。方志应通过大量的确凿的事实,让读者自己从中得出结论。当然可以有“画龙点睛”之笔,但要恰到好处。

扩展资料:

志的性质与特点

从志的性质来看,它属于地方文献。在学科上,从广义上讲,属于历史学范畴,因为它们同是记载过去事迹的书,虽然志书详今略古,记当代为主,但仍是记载已经发生了事迹,不书写未来。
志的特点:地域性、时代性、百科性、连续性、资料性、可靠性、思想性、科学性、人民性。

志包括:
1、山川景物 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2、以记事为主,他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闻遗事,文艺随笔 ,人物短论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另外,还有游志,是描写旅游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岳阳楼记》等就是这种文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方志的文体



 志 古代文体一种 也是 记的意思。
  包括:
  1,山川景物 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
  2,以记事为主,他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闻遗事,文艺随笔 ,人物短论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
  另外,还有游志,是描写旅游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岳阳楼记》等就是这种文体。

一、什么叫志
志是方志的简称,又叫地方志。一般的称志为记,认为“志者记也”,为记载一个地方自然与社会的各个方面情况的典籍,誉称为“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
二、志和史的区别
1、编写方法形式不同 史体,主要记述历史,一般以时间、事件、人物等线索,倾向于纵向的发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研究,探索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故论述是史书的主体。志体,寓褒贬于叙事之中。有时也追溯过去,但主要的是记载现状,就是把事物横向分门别类地记载,只有记载而不论述。
2、主体门类广狭不同 史体是以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为中心轴线,记事集中,论述深入、系统,虽也有许多门类,却围绕着一个核心内容,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和主线。志体重在资料收集,举凡一地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各个方面,事无巨细,只要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发展变化的事物,各个门类,各种重要资料,都在记述范围之内,平列叙事,并无明显的特定轴心。
3、内容详略不同 一般说,史的范围较专、较约,志的范围则较广、较博。
4、成书方法不同 史主要依据文献、调查研究或考古发掘论证过去,详古略今,论点集中,具有论述的特点。志则依靠调查采访,积累资料,详今略古,分门别类,各成体系。因此,史可由一个或数人写成,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而志则须各行各业,兴师动众,有组织有领导,有经济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者和专业工作者共同来完成。还有,志是当代人写的,史是后代人写的。
三、志的性质与特点
从志的性质来看,它属于地方文献。在学科上,从广义上讲,属于历史学范畴,因为它们同是记载过去事迹的书,虽然志书详今略古,记当代为主,但仍是记载已经发生了事迹,不书写未来。
志的特点:(1)地域性、(2)时代性、(3)百科性、(4)连续性、(5)资料性、(6)可靠性、(7)思想性、(8)科学性、(9)人民性。
四、志的功用
(1)“存史”。 (2)“资治”。 (3)“教化”。 (4)“补国史”。
五、志的体例
体例包括结构、体裁与章法三项内容。
1、 结构,指各组成部分的构成,即志书的编排形式,包括总体结构和各局部结构。总体结构决定志书的体例类型。
(1)总体结构,与我们熟悉的史书结构不一样。古代史书体例都是以年代为经,以事件为纬,论述往事,侧重于从纵的方面反映历史的连续性,要求史论结合。它的结构是一条线,形同圆柱。这是“史体”。而“志体”侧重于从横的方面来表现各种事物的广泛性,纵横结合,以横为主。所以章学诚认为:史体纵看,志体横看。这就是说,志体的结构象一个共同横断面,形同沙盘。
(2)局部结构 总体结构之下,各个部分也存在一个局部结构问题。如大事记,是采用编年体,还是采用纪事本末体,抑或采用编年与记事本末结合体,都须精心安排。各专志,是先分期后分类,还是先分门别类,后依时顺叙,其结构是迥然不同的。其他部分如人物传、附录等,也都有个结构安排问题。
制定体例,首先要把类型确定下来,继之把各部分的结构也确定下来。一般新编地方志,是由概述、大事记、各专志、人物志、附录五部分组成,卷首加序和凡例,卷末附跋。以概述为纲,以大事记为经,以各专志为纬,形成总体基本结构。各专志是地方志的组成部分,结构上要服务总体设计,受其制约。
2、体裁,包括述、记、志、传、图、表、考、录等。以志为主,各有专用。
(1)述 指简述、概述或总述。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地纵述本志所述范围的历史发展之大势,横陈现状的最基本情况。
(2)记 用于大事记,以时系事。它是为志体所吸收的史体。
(3)志 这是志书的一种特殊的体裁,是志书的主体。采用记事本末体横排纵述各项事业及其各个侧面的内容。
(4)传 人物传记,专门用于写人物。传是“二十四史”大量采用的一种体裁。
(5)图 各种地图、图片、照片、统计图、分布图、示意图等。
(6)表 各种表格。也是过去修史的一种专门体裁。
(7)考 所载资料的考证。
(8)录 附录、丛录,系资料辑存。
根据记述的需要,以上诸体分别运用,这是志体的一大特征。
3、章法,方志的章法,不仅与体裁、结构有关,更主要取决于志书的宗旨。方志的功能在于分门别类的记叙一方之自然与社会的历史和现状,达到三个目的:资政、存史、教育。
方志的显著特点是区域性、综合性和资料性。它是特殊形式的“百科全书”。它是为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积累和提供资料的;而本身却难以直接担负总结经验、探索规律的功能。同时志书的体裁和结构,对志书的章法有着很大的制约。为此,志书的章法要求:
(1)重在记述,叙而不论;
(2)以类系事,注意横向,横排纵写。
章法的具体内容还包括对编写的一些具体规定,如志书的类型、志名、断限、称谓、纪年等。
①类型 新修志书的类型有省志、市志、县志;基层志有厂志、公司志、站志、所志、校志、矿志、乡志;还有山志、江河志等专志。
②志名 旧志中,全国性的志书称“一统志”,如《大清一统志》。省志称“通志”,如《河南通志》,州、府、县志分别称“州志”、“府志”、“县志”。新编地方志的志名,按规定则分为“省志”、“市(地)志”、“县志”等。
③断限 地方志要贯通古今,上限一般不作统一的硬性规定,下限应统一规定。
④称谓 人物称谓,一律直书其名,不加褒贬之词。属于资料引用的,一仍其旧,不作变更。
⑤纪年 新编地方志中,凡历史朝代的称呼,一律沿用通称,如“明”、“清”、“中华民国’’等,不另加政治性定语。
朝代纪年要按当时通用年号,在括号中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公元年代
⑥地名 志书中的地名应根据需要,凡记述历史沿革的,用古地名,在括号中加注今地名,其余一律用今地名。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要求,都要在拟定体例时认真考虑。
六、志的文体 要求使用语体文,记述体。
语体文,指运用现代汉语著述的文体。
记述体是文章体裁的一种。把事物的特点,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和人物的经历,如实地记录下来,表述出来,这就是记述。 记述文体有六个必要的因素,即: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和结果。在记述文体中,作者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交待清楚这六个问题。否则就不能圆满地达到记载和叙述人物、事件的目的。
志书对是非、功过、得失、褒贬、盛衰、成败、经验、教训等要寓于记述之中,让事实说话,不须妄加评论,叫做“述而不论”。在编修时要指导思想明确,立场、观点鲜明。志书有自己特定的文体。它既不同于文艺文体,不同于议论文体,不同于公文文体,不同于教科书文体,也不同于新闻文体,和一般历史著述即所谓史体也有某些差异。(转引自燕山大学校志网)

浅谈学校志和年鉴的编纂

一、 什么是史、志、鉴
史、志、鉴都是记述描写历史的书籍。这也是三者的共同点,但是三者又有不同之处,史:是以探索与总结某区域或某行业历史发展规律为基本任务的著述。志:是记载某行政区划范围内、某个领域内自然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综合资料著述。年鉴:是以编年的形式记述某区域某行业发生于当年的信息、事件,是逐年连续出版,属工具书类。一次编纂几年的叫通鉴。年鉴对历史的记录完全是白描式的,实事求是,如实记录,不修饰,不议论,不加进个人思想观点,平铺直述。志与鉴的要求基本相同,可稍有议论,但不能大发议论,不单独议论,不空泛议论。史的撰写则带有极强的作者个人色彩和阶级烙印,融进了修史人的思想、观点。鉴、志只记述历史,史不但要记述,还要论述。鉴、志是官书,其编修是政府行为,而史则不是,个人、集体和官方都可编修。鉴记录的是刚刚过去一年的历史,是条目体.一事一条,按年月日序记事是一种具有科学性、信息性、权威性和时间性的工具书,是修史纂志的资料库;志记录的是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限内的历史,志的体裁是述、记、志、传、图、表、录,以志为主,属篇章结构,是一种介于资料汇编和学术专著二者之间的资料性著述,史则完全是一种学术专著。史一般是隔代修成,即隔代修史。鉴是历史的横断面,志是纵断面,史则是带有阶级烙印的历史全景。

  • 志的特点
  • 答:2013-05-10 志是一种文体,介绍一下它 21 2015-04-19 志和史的区别以及志的性质与特点 1 2008-08-01 表和志是古代两种,他们的文体特点是什么 28 2017-06-17 地方志有哪些主要特点 1 2007-05-04 “志“这个古代文体有特点? 1 2016-06-01 志人小说的特点 7 2010-05-26 民族志主要有哪些...

  • 志是什么意思?
  • 答:<补充>"志"字的基本含义是不忘和记住的意思。志 古代文体一种 也是 记的意思。包括:1,山川景物 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2,以记事为主,他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闻遗事,文艺随笔 ,人物短论读书杂记等五花八门。另外,还有游志,是描写旅游见闻的...

  • 写作文体有几种
  • 答:论据: 1.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 2.道理论据:作为论据的道理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 4. 写作的文体有多少种 记叙文、描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写作的四种基本文体,四种文体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在此做一简单介绍: 记...

  • 墓志铭通常是一种正方形的青石,由()两个部分组成。
  • 答:墓志铭包括志与铭两个部分。关于它的起源,纵说纷繁,但墓志铭真正成为一种文体应该始于南朝,正如清朝汪汲在其《事物原会·墓志铭》书中就这样认为,比较可信。墓志铭用于埋葬死者时,刻在石上,埋于墓中。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死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

  • 写作文体是什么
  • 答:3. 作文文体介绍 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但往往也间有描写、抒情和议论,不可能有截然的划分。 它是一种形式灵活、写法尽可能多样的文体。 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它通过揭示概念来...

  • 帮我介绍一下关于“文体”(如说明文~)的一些知识!~!!
  • 答: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客观事物,解说事理,给人以知识的一种文体。 2、 区别说明文不同类别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通常,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

  • 诗歌来源
  • 答: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学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歌的称谓又是怎样来的呢?诗和歌原不是一个东西,歌是人类的劳动同时产生的,它的产生远在文学形成之前,比诗早得多。考察歌的产生,最初只在用感叹来表示情绪,如啊、兮、哦、唉等,...

  • 古文文体 记的特点
  • 答:这种体裁出现得很早,至唐宋而大盛。它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兼有议论、抒情成分。"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记"的文字含义是识记,在这种含义基础上,"记"逐步获得了它的文体意义,...

  • 古代文体有哪几种?
  • 答:4、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曹植的《洛神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庾信的《哀江南赋》等。5、“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

  • 介绍一下文体,比如什么是小说,什么是杂文,什么是散文,还有许多我不知道...
  • 答: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可以是概括介绍,可以是具体的描写,可以写人物的外貌,也...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