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请问苏轼文学地位&成就?

2024-06-02m.verywind.com
~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家世 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和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仕途 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 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神宗时苏轼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元丰二年,四十三岁时,发生了著名的李定「乌台诗案」,他因此事入狱,几死,其弟苏辙自请贬职以轻其罪才得以保全,翌年被贬至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颍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被章惇贬谪至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终年六十六岁。南宋时追諡文忠。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 他在各地居官清正,为民兴利除弊,政绩颇多,口碑甚佳,杭州西湖的苏堤就是实证。 轶闻 宋仁宗嘉佑二年,苏轼与苏辙一同进京参加会考。苏轼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论文得到考官梅尧臣的青睐,并推荐给主试官欧阳修。欧阳修亦十分赞赏,原本欲拔擢为第一,但又怕该文为自己的门生曾巩所作,为了避嫌,列为第二。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该文为苏轼所作,而取为第一的却是曾巩的作品,正是阴错阳差,弄巧成拙。到了礼部复试时,苏轼再以《春秋对义》取为第一。 关于刑赏忠厚之至论中的一段内容:「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当时众考官评议时皆不知其典故,后来拆封放榜后知道是苏轼所作,欧阳修便问苏轼出于何典。苏轼回答在《三国志·孔融传》中。欧阳修翻查后仍找不到,再次询问苏轼,苏轼答:「曹操灭袁绍,以绍子袁熙妻甄宓赐子曹丕。孔融云:『即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惊,问出于何典,融答:『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欧阳修听毕恍然大悟,大大称赞苏轼博学强记又能活用。原本欧阳修只是赞赏苏轼的文才,一番问答后更是对苏轼的胆识与聪颖赞誉有加。 宋哲宗元祐四年七月三日,到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氾滥,庄稼大片被淹。组织民工疏濬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是为苏堤。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濬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风格 文风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答谢民师书》中曾自谓:「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黄州词,是苏词的奇观;黄州文,则是苏文的高峰;《赤壁赋》是其高峰之巅。 诗风 现存约四千首,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浓抹总相宜。) 元丰四年暮春三月,东坡写下《黄州寒食诗帖》。此帖为两首五言古风,诗句沉郁苍劲,低回长叹,极富感染力。其书法笔力沉劲,气势磅礴,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后世誉为《兰亭序》、《祭侄文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黄庭坚在此帖后题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词风 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具有广阔的社会内容。在中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书法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画风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著作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另,今传《苏沈良方》是在沈括《良方》基础上,增益苏轼的医药杂说而成。 评价 作家李敖评论苏轼虽是达者,「但他的思想水准只是超级文人式的,最高境界止于《赤壁赋》,并没有思想家式的细腻与深入。又掺入佛、道及民间迷信,行为上搞求雨、炼丹,境界有低段出现。他的政治观点尤其旧派,比王安石差多了,真所谓「汝唯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了。 国学大师钱穆说:「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但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那个时候诗都好,可是一安逸下来,就有些不行,诗境未免有时落俗套。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 注本 从宋代开始,苏轼作品的注本不断出现,较著名有: 诗注 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 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 孔凡礼点校的《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 文注 南宋邱晔编注的选本《经进东坡文集事略》 明末茅维的《东坡先生全集》, 孔凡礼点校的《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 词注 近人朱祖谋的编年本《东坡乐府》 今人龙榆生的《东坡乐府笺》。
参考: zh. *** /w/index?title=%E8%98%87%E8%BB%BE&variant=zh-
苏轼学问渊博,在仕途上虽不得志,但在文学上却有极大成就,无论诗词、散文、书法、缯画、无一不精,尤以词方面成绩最为突出、苏轼的词题材广泛,无论是写景、叙事、咏怀、说理等都意境清新、豪迈奔放,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绮靡的词风。苏轼的古文亦写得很好,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苏轼的著作很多,现存的有诗文集《东坡全集》及词集《东坡乐府》等。 2006-12-09 23:20:59 补充: 苏轼多才多艺,诗词文都有成就,是欧阳修所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主将,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在绘画、书法、音乐等方面都很有造诣,是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苏轼把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推广到词的写作之中。随着词的题材扩大,此前的柔弱缠绵,带有脂粉味的风格,变为奔放豪迈、慷慨激越的壮士气概,胡寅《题〈酒边词〉》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苏轼把词的面貌焕然一新,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为南宋的爱国词人如辛弃疾、陆游、陈亮等开辟了一条宽广的道路。
  苏轼(1037 - 1101),生于北宋景佑三年,卒于建中靖国元年,享年66岁。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均以文学著称,世称「三苏」。他少时博通经史,才气俊发,挥笔成文。仁宗嘉佑二年(1057),赴礼部进士考试,与弟同榜及第,深受主司欧阳修赞赏,一时名动京师。然而,他成名虽早,但仕途却很坎坷。在当时变法运动和新旧党争中,他屡遭政敌攻讦而贬谪各地,很不得志。其中一次贬官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他因诗作被指讪谤君相而下狱,神宗贬他为黄州团练副使。其后哲宗绍圣年间,苏轼又再被多次贬谪,最终病逝常州。他一生著作甚丰,不论诗、词、文、赋皆成就超卓,著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苏词既有婉约柔情之篇,亦开创豪放雄壮的一路风格,著名作品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
参考: clitonline.info/author/displayx?author=51

  • 苏轼在词坛上的地位
  • 答:2.流传广,大气磅礴 3.提高词在文学中的地位,使词从音乐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4.丰富词的情感内涵,拓展词的时空场景,提高词的艺术品味,把词堂堂正正引入文学殿堂。5.上承欧阳修的精神,下育秦观黄庭坚等后起之秀。在后代文人心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

  • 苏轼在宋代文坛上的地位及作用?
  • 答:苏轼是北宋时期极富创造力的作家。“苏文”的“文以通理”把宋代散文引向文学性、实用性、通俗性的健康发展之路;“苏诗”的“以文为诗”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诗歌的自由度,矫正了宋诗流于浅率无味、生硬晦涩的弊病;“苏词”的“以诗为词”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藩篱,扩大了词的创作...

  • 苏轼在宋代文坛上的地位及作用
  • 答:在“苏文”、“苏诗”、“苏词”中,“苏文”胜于以文通理,“苏诗”胜于开创宋调,“苏词”则胜于独辟蹊径。本文从苏轼在诗、文、词三个方面取得的成就入手,试论“苏诗”、“苏文”、“苏词”对宋代文坛的影响,以及苏轼在宋代文坛上确立的“盟主”地位。参考资料:http://www.haohaoxuexi.cn...

  • 苏轼得到历史承认为大文学家地位大概是在从什么时候
  • 答:1、词作方面: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又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苏轼对词的变革,...

  • 苏轼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 答: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和南宋的辛弃疾行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苏轼是我国文...

  • 苏轼在中国文化史上地位如何?
  • 答: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人生态度成为后代文人景仰的范式: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由于苏轼把封建社会中士人的两种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所以他能处变不惊,无往而不可。当然,这种范式更适用于士人遭受坎坷之时,它可以通向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这正是宋以后的历代士人所希望...

  • 苏东坡是我们的大文豪,他在宋朝地位如何呢?
  • 答:苏东坡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文坛的盟主,在文人中地位极高,在文、诗、词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颇受文人的钦佩,但是他的仕途却很坎坷,没有发挥出他的才能。苏东坡是北宋文人的领袖,是诗文运动的集大成者。他的成就也不仅仅局限于文、诗、词,他在书法、绘画领域也有不小的贡献,对医药、烹饪、水利等...

  • 苏轼的介绍是什么呢?
  • 答: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苏轼的文学地位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就有...

  • 苏轼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意义
  • 答: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 可以说苏轼在文学史上取得的成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宋代文坛的“盟主” 苏轼登上了唐宋古文艺术的高峰,文名之盛在两宋可谓独一无二,宋孝宗为其文集作序曰:“一寓之于文,雄视百代,自作一家,浑涵光芒,...

  •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 答:首先,在观念上,破除了诗尊词卑、诗庄词媚的传统见解,把词与诗相提并论,认为二者是具有同等功用的文体,大大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和艺术价值.其次,在内容上,进一步突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藩篱”,以诗为词,凡是诗能表现的内容,他几乎都用词表现了出来,扩大了词的创作视野,开拓了词的意境.再次...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