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的五伦思想在现实中意义 有关孟子倡导“五伦”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2024-06-01m.verywind.com
孟子著名的“五伦”指的是~

中国文化 的五伦都是什么?

五伦即五种人伦关系。封建宗法社会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为“五伦”。孟子认为: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道理和行为准则。《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三纲五常和名教观念,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它们作为封建社会的最高道德原则和观念,被写进封建家族的族谱中,起着规范、禁锢人们思想、行为的作用。2000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中的核心思想。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提倡“王道”政治,目的是劝告统治者重视人民,君与民同忧,同乐。在现实社会中,孟子的“民本”思想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关于“民本”思想,孟子有具体阐述。他说:“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其贤,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之可焉,然后去子。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梁惠王章句下》)

孟子对人民的认识,民本思想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问题严重,连年的战争,给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到了战国后期,战争的规模又不断升级。饱受战争之苦的是广大平民。孟子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之战,杀人盈城。”(《离娄章句上》)秦国攻打楚国的时候,秦将白起引水灌鄢城,淹死百姓数十万。孟子与梁惠王有几句对话:“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梁惠王章句上》)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人民的强烈愿望。统治阶级为满足侈欲,聚敛财物的手段十分残酷,君王的苛暴和贵族的奢淫,使劳动人民难以承受,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增长。有的国家发生了平民暴动,人民为躲避战乱,大量逃亡,社会一派混乱。孟子的“仁政”思想就是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他到各诸侯国游说,强调以仁政治天下。

孟子推行仁政王道,有丰富的政治内容。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己。乃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在位, 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梁惠王章句上》)

孟子的这段话,讲述老百姓要有一定的财产,才能操守道德,如果老百姓穷困不堪,就会走险犯罪。等老百姓犯了罪,再用刑罚惩罚,这是陷害百姓。英明的君主应该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使他们有一定的财产侍奉父母,养活妻子儿女,只有如此,老百姓才能安定下来。从这段文字中,孟子是实实在在地维护老百姓的利益,而不是像孔子对民人小施恩即可。民有恒产,进有恒心,君主要保民而王。

孟子强调:“省刑罚,薄税敛。”重刑罚、暴敛税,是历代统治阶级与人民的矛盾焦点。孟子提出省刑罚、薄税敛,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在现实社会中,法律很多,国家正走向依法治国的道路。向农民纳税,这是几千年来一直不变的国家财税政策。中国是个农业国家,农业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随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税收的主导地位一天天减弱。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农业不存在索取,而是给予,有许多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我国仍处在索取阶段,这很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农业在国际市场中竞争。国家应该尽快采取措施,减少农民的税赋或取消农民的税赋。中国的农民很穷,特别是中西部不发达地区,农民还有很多的困难。国家如果不要农民那点钱,也能支撑住的情况下,可免去对农民的税赋。有的人说,城市人每月收入超过800元,交所得税,而农民一个月只有一二百元的收入,还要交5%以上的税,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用仁政来解决君民关系。“仁政”的提出是伴随孟子“性善”学说提出来的。他认为,人性本善,人生来就有恻隐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几个方面发展下去,就可以成为“仁、义、礼、智”。君王应相信人民的这种善性,“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公孙丑上》)。性善学说,虽然是唯心主义哲学思想,但孟子强调君王善待人民,要制民之产,使民有恒产,又有恒心,安于生产生活。君王要为民父母,保民而王。这些思想还是有现实意义的。

古为今用,学习古人的经验,是为了检查我们今天的行为。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就包含着深刻的爱民思想,这也是对古人 进步思想的发展。每一个当权者,什么时候也不要忘乎所以,一定要善待百姓,百姓安,才能天下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

现实意义
有助于稳定社会秩序
有助于和谐社会建构

  • 孔子和孟子的思想对我国建立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 答:一、如果是考试题,那答案要点如下:1、有利于社会稳定;2、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3、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二、解析:儒家的“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和主要精神,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使和谐思想系统化,形成了一种哲学观。孔子的至理名言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孟子的思想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 答:主要思想:民贵,君轻,仁政。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

  • ...的主要思想观点并结合现实的社会生活谈谈孟子思想之于现代社会有何...
  • 答:作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孟子还提出重农而不抑商理论,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 四、在哲学思想及认识论等方面 孟子的观点中包含了一定的唯心主义的成分。孟子的天道认为天是...

  • 孟子精神和思想以及在今天的时代意义是什么?
  • 答:他还主张限制土地兼并,保证民众生存.唐代的柳宗元主张以儒家的仁政德治来治理国家,实现“以尊天子,以和百姓”(《非国语·宰周公》)的社会理想,他要求当权者体民情,改善民生,兴利除弊,重视民众在国家发展和政权稳定中的作用.这些例子不胜枚举,突出地说明了孟子重民思想对后世的广泛影响....

  • 儒家划分五伦的内容和影响
  • 答:而儒家思想最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五伦。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这五种关系,成为封建社会的主体制度。是古代中国人们言行准则和道德规范。《春秋左传》上对五伦关系做了注解:“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而这种关系被儒家尊崇为“五典”。孟子进一步解释...

  • 社会生活谈谈孟子思想之于现代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 答: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推己及人”等孟子道德思想的精华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命力。孟子的道德教化思想对于当代中国实施公民道德教育在方法上的借鉴意义,集中体现在对“恒产”与“恒心”的论述中。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孟子的“恒产”与“恒心”是以等级和身份意识为前提和基础的,具有历史局限性,...

  • 儒家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 答:如果抽象出它们的一般意义,加以选择、加工、发挥,就能成为精华。 2.冲破天命鬼神的理性精神抵抗了宗教对人们思想的侵蚀。儒家思想对鬼神问题持谨慎态度,“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具有无神论倾向,否定超自然救世主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同时,引导人们注重“现世”生活和实际问题的解决。在儒家思想的...

  • 孟子言论对后世的启示意义
  • 答:改进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想,这种经济观念在当时是进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对后世确立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的治国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及指导意义.四、在哲学思想及认识论等方面 孟子的观点中包含了一定的唯心主义的成分.孟子的天道认为天是最高的有意志的,人世间的朝代更替、君王易位,以及...

  • 墨子,孟子,荀子,他们的思想对于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 答: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释义 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

  • 孔孟之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现实意义
  • 答: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仁强调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突出仁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是现代人权思想的基础。仁意味着人与人在人格上的平等,意味着自我与他人是同样,相互间是可以理解、尊重的。这种思想符合现代人权理念。正如中国传统思想中有尊重和保障人的权利的思想,早期西方社会中也存在较多的...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