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金史的目录 白华的金史文载

2024-05-13m.verywind.com
中国全史的目录~

传世经典《中国全史》尧 典大禹谟战国策国语史记汉书续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梁书陈书魏书周书南齐书北齐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北史南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左传吕氏春秋文史通义酉阳杂记因话录宋朝事实类苑太平广记桂苑丛谈水经注续夷坚志墨客挥犀厚德录能改斋漫录渑水燕谈录清异录昌言牧庵集洞冥记释名列女传淮南子楚辞章句风俗通义白虎通义抱朴子酒诰郭子搜神记郡国志世说新语齐东野语归藏耆旧续闻路史事物纪厚荷锸丛谈拾异记厚德录闽海纪要菽国杂记丹铅续录两山墨谈舌华录清凉山赞佛记东华录世祖出家事考实青集皇清通志纲要云问据目抄古艳乐府增广智囊补识余慈禧传信录四朝铁闻坚瓠余集红兰逸乘责备余谈香乘七修类稿戊戌政变真相张謇评传串雅内篇履园丛话禅真逸史昭阳艳史绣榻野史中兴遗史十叶野史绿野仙踪飞燕外传东周列国志清稗类钞穆天子传

白华,字文举,庾州人。贞祐三年进士。初为应奉翰林文字。正大元年,累迁为枢密院经历官。二年九月,武仙以真定来归,朝廷方经理河北,宋将彭义斌乘之,遂由山东取邢、洺、磁等州。华上奏曰:“北兵有事河西,故我得少宽。今彭义斌招降河朔郡县,骎骎及于真定,宜及此大举,以除后患。”时院官不欲行,即遣华相视彰德,实挤之也,事竟不行。三年五月,宋人掠寿州,永州桃园军失利,死者四百余人。时夏全自楚州来奔。十一月庚申,集百官议和宋。上问全所以来,华奏:“全初在盱眙,从宋帅刘卓往楚州。州人讹言刘大帅来,欲屠城中北人耳。众军怒,杀卓以城来归。全终不自安,跳走盱眙,盱眙不纳,城下索妻孥,又不从,计无所出,乃狼狈而北,止求自免,无他虑也。”华因是为上所知。全至后,盱眙、楚州,王义深、张惠、范成进相继以城降。诏改楚州为平淮府,以全为金源郡王、平淮府都总管,张惠临淄郡王,义深东平郡王,成进胶西郡王。和宋议寝。四年,李全据楚州,众皆谓盱眙不可守,上不从,乃以淮南王招全,全曰:“王义深、范成进皆我部曲而受王封,何以处我。”竟不至。是岁,庆山奴败绩于龟山。五年秋,增筑归德城,拟工数百万,宰相奏遣华往相役,华见行院温撒辛,语以民劳,朝廷爱养之意,减工三之一。温撒,李辛赐姓也。六年,以华权枢密院判官。上召忠孝军总领蒲察定住、经历王仲泽、户部郎中刁璧及华谕之曰:“李全据有楚州,睥睨山东,久必为患。今北事稍缓,合乘此隙令定住权监军,率所统军一千,别遣都尉司步军万人,以璧、仲泽为参谋,同往沂、海界招之,不从则以军马从事,卿等以为何如?”华对曰:“臣以为李全借大兵之势,要宋人供给馈饷,特一猾寇耳。老狐穴冢,待夜而出,何足介怀。我所虑者北方之强耳。今北方有事,未暇南图,一旦事定,必来攻矣。与我争天下者此也,全何预焉。若北方事定,全将听命不暇,设不自量,更有非望,天下之人宁不逆顺,其肯去顺而从逆乎!为今计者,姑养士马,以备北方。使全果有不轨之谋,亦当发于北朝息兵之日,当此则我易与矣。”上沉思良久曰:“卿等且退,容我更思。”明日,遣定住还屯尉氏。时陕西兵大势已去,留脱或栾驻庆阳以扰河朔,且有攻河中之耗,而卫州帅府与恒山公府并立,虑一旦有警,节制不一,欲合二府为一,又恐其不和,命华往经画之。初,华在院屡承面谕云:“汝为院官,不以军马责汝。汝辞辩,特以合喜、蒲阿皆武夫,一语不相入,便为龃龉,害事非细,今以汝调停之,或有乖忤,罪及汝矣。院中事当一一奏我,汝之职也。今卫州之委,亦前日调停之意。”国制,凡枢密院上下所倚任者名奏事官,其目有三,一曰承受圣旨,二曰奏事,三曰省院议事,皆以一人主之。承受圣旨者,凡院官奏事,或上处分,独召奏事官付之,多至一二百言,或直传上旨,辞多者即与近侍局官批写。奏事者,谓事有区处当取奏裁者殿奏,其奏每嫌辞费,必欲言简而意明,退而奉行,即立文字,谓之检目。省院官殿上议事则默记之,议定归院,亦立检目呈覆。有疑则复禀,无则付掾史施行。其赴省议者,议既定,留奏事官与省左右司官同立奏草,圆覆诸相无异同,则右司奏上。此三者之外又有难者,曰备顾问,如军马粮草器械、军帅部曲名数、与夫屯驻地里厄塞远近之类,凡省院一切事务,顾问之际一不能应,辄以不用心被谴,其职为甚难,故以华处之。五月,以丞相赛不行尚书省事于关中,蒲阿率完颜陈和尚忠孝军一千驻邠州,且令审观北势。如是两月,上谓白华曰:“汝往邠州六日可往复否?”华自量日可驰三百,应之曰:“可。”上令密谕蒲阿才候春首,当事庆阳。华如期而还。上一日顾谓华言:“我见汝从来凡语及征进,必有难色,今此一举特锐于平时,何也?”华曰:“向日用兵,以南征及讨李全之事梗之,不能专意北方,故以北向为难。今日异于平时,况事至于此,不得不一举。大军入界已三百余里,若纵之令下秦川则何以救,终当一战摧之。战于近里之平川,不若战于近边之险隘。”上亦以为然。七年正月,庆阳围解,大军还。白华上奏:“凡今之计,兵食为急。除密院已定忠孝军及马军都尉司步军足为一战之资,此外应河南府州亦须签拣防城军,秋聚春放,依古务农讲武之义,各令防本州府城,以今见在九十七万,无致他日为资敌之用。”五月,华真授枢密判官,上遣近侍局副使七斤传旨云:“朕用汝为院官,非责汝将兵对垒,第欲汝立军中纲纪、发遣文移、和睦将帅、究察非违,至于军伍之阅习、器仗之修整,皆汝所职。其悉力国家,以称朕意。”八年,大军自去岁入陕西,翱翔京兆、同、华之间,破南山砦栅六十余所。已而攻凤翔,金军自阌乡屯至渑池,两行省晏然不动。宰相台谏皆以枢院瞻望逗遛为言,京兆士庶横议蜂起,以至诸相力奏上前。上曰:“合达、蒲阿必相度机会,可进而进耳。若督之使战,终出勉强,恐无益而反害也。”因遣白华与右司郎中夹谷八里门道宰相百官所言,并问以“目今二月过半,有怠归之形,诸军何故不动?”且诏华等往复六日。华等既到同,谕两行省以上意。合达言:“不见机会,见则动耳。”蒲阿曰:“彼军绝无粮饷,使欲战不得,欲留不能,将自敝矣。”合达对蒲阿及诸帅则言不可动,见士大夫则言可动,人谓合达近尝得罪,又畏蒲阿方得君,不敢与抗,而亦言不可动。华等观二相见北兵势大皆有惧心,遂私问樊泽、定住、陈和尚以为何如,三人者皆曰:”他人言北兵疲困,故可攻,此言非也。大兵所在,岂可轻料?是真不敢动。”华等还,以二相及诸将意奏之,上曰:”我故知其怯不敢动矣。”即复遣华传旨谕二相云:“凤翔围久,恐守者力不能支。行省当领军出关,宿华阴界,次日及华阴,次日及华州,略与渭北军交手。计大兵闻之必当奔赴,且以少纾凤翔之急,我亦得为掣肘计耳。”二相回奏领旨。华东还及中牟,已有两行省纳奏人追及,华取报密院副本读之,言:“领旨提军出关二十里至华阴界,与渭北军交,是晚收军入关。”华为之仰天浩叹曰:“事至于此,无如之何矣。”华至京,奏章已达,知所奏为徒然,不二三日凤翔陷,两行省遂弃京兆,与牙古塔起迁居民于河南,留庆山奴守之。夏五月,杨妙真以夫李全死于宋,构浮桥于楚州之北,就北帅梭鲁胡吐乞师复仇。朝廷觇知之,以谓北军果能渡淮,淮与河南跬步间耳,遣合达、蒲阿驻军桃源界滶河口备之。两行省乃约宋帅赵范,赵葵为夹攻之计。二赵亦遣人报聘,俱以议和为名,以张声势。二相屡以军少为言,而省院难之,因上奏云:“向来附关屯驻半年,适还旧屯,喘不及息,又欲以暑月东行,实无可图之事,徒自疲而已。况兼桃源、青口蚊虻湫湿之地,不便牧养,目今非征进时月,决不敢妄动。且我之所虑,特楚州浮梁耳。姑以计图之,已遣提控王锐往视可否。”奏上,上遣白华以此传谕二相,兼领王锐行。二相不悦。蒲阿遣水军虹县所屯王提控者以小船二十四只,令华顺河而下,必到八里庄城门为期,且曰:“此中望八里庄,如在云间天上,省院端坐,徒事口吻,今枢判亲来,可以相视可否,归而奏之。”华力辞不获,遂登舟。及淮与河合流处,才及八里庄城门相直,城守者以白鹞大船五十溯流而上,占其上流以截华归路。华几不得还,昏黑得径先归,乃悟两省怒朝省不益军,谓皆华辈主之,故挤之险地耳。是夜二更后,八里庄次将遣人送款云:”早者主将出城开船,截大金归路,某等商议,主将还即闭门不纳,渠已奔去楚州,乞发军马接应。”二相即发兵骑、开船赴约,明旦入城安慰,又知楚州大军已还河朔,宋将烧浮桥,二相附华纳奏,上大喜。初,合达谋取宋淮阴。五月渡淮。淮阴主者胡路钤往楚州计事于杨妙真,比还,提正官郭恩送款于金,胡还不纳,恸哭而去。合达遂入淮阴,诏改归州,以行省乌古论叶里哥守之,郭恩为元帅右都监。既而,宋人以银绢五万两匹来赎盱眙龟山,宋使留馆中,郭恩谋劫而取之,或报之于盱眙帅府,即以军至,恩不果发。明日,宋将刘虎、汤孝信以船三十艘烧浮梁,因遣其将夏友谅来攻盱眙,未下。泗州总领完颜矢哥利馆中银绢,遂反。防御使徒单塔剌闻变,扼罘山亭甬路,好谓之曰:“容我拜辞朝廷然后死。”遂取朝服望阙拜,恸良久,投亭下水死。矢哥遂以州归杨妙真,总帅纳合买住亦以盱眙降宋。九月,陕西行省防秋,时大兵在河中,睿宗已领兵入界,庆山奴报粮尽,将弃京兆而东。一日,白华奏,侦候得睿宗所领军马四万,行营军一万,布置如此,“为今计者,与其就汉御之,诸军比到,可行半月,不若径往河中。目今沿河屯守,一日可渡,如此中得利,襄、汉军马必当迟疑不进。在北为投机,在南为掣肘,臣以为如此便”。上曰:“此策汝画之,为得之他人?”华曰:“臣愚见如此。”上平日锐于武事,闻华言若欣快者,然竟不行。未几,合达自陕州进奏帖,亦为此事,上得奏甚喜。蒲阿时在洛阳,驿召之,盖有意于此矣。蒲阿至,奏对之间不及此,止言大兵前锋忒木泬统之,将出冷水谷口,且当先御此军。上曰:“朕不问此,只欲问河中可捣否。”蒲阿不获已,始言睿宗所领兵骑虽多,计皆冗杂。大兵军少而精,无非选锋。金军北渡,大兵必遣辎重屯于平阳之北,匿其选锋百里之外,放我师渡,然后断我归路与我决战,恐不得利。”上曰:“朕料汝如此,果然。更不须再论,且还陕州。”蒲阿曰:“合达枢密使所言,此间一面革拨恐亦未尽,乞召至同议可否。”上曰:“见得合达亦止此而已,往复迟滞,转致误事。”华奏合达必见机会,召至同议为便。副枢赤盏合喜亦奏蒲阿、白华之言为是。上乃从之。召合达至,上令先与密院议定,然后入见。既议,华执合达奏帖举似再三,竟无一先发言者。移时,蒲阿言:“且勾当冷水谷一军何如。”合达曰:“是矣。”遂入见。上问卿等所议若何,合达敷奏,其言甚多,大概言河中之事与前日上奏时势不同,所奏亦不敢自主,议遂寝。二相还陕,量以军马出冷水谷,奉行故事而已。十二月,河中府破。九年,京城被攻。四月兵退,改元天兴。是月十六日,并枢密院归尚书省,以宰相兼院官,左右司首领官兼经历官,惟平章白撒、副枢合喜、院判白华、权院判完颜忽鲁剌退罢。忽鲁剌有口辩,上爱幸之。朝议罪忽鲁剌,而书生辈妒华得君,先尝以语撼之,用是而罢。金制,枢密院虽兵,而节制在尚书省。兵兴以来,兹制渐改,凡是军事,省官不得预,院官独任专见,往往败事。言者多以为将相权不当分,至是始并之。十二月朔,上遣近侍局提点曳剌粘古即白华所居,问事势至于此,计将安出。华附奏:“今耕稼已废,粮斛将尽,四外援兵皆不可指拟,车驾当出就外兵。可留皇兄荆王使之监国,任其裁处。圣既出,遣使告语北朝,我出非他处收整军马,止以军卒擅诛唐庆,和议从此断绝,京师今付之荆王,乞我一二州以老耳。如此则太后皇族可存,正如《春秋》纪季入齐为附庸之事,圣亦得少宽矣。”于是起华为右司郎中。初,亲巡之计决,诸将皆预其议,将退,首领官张衮、聂天骥奏:“尚有旧人谙练军务者,乃置而不用,今所用者,皆不见军中事体,此为未尽。”上问未用者何人,皆曰院判白华,上颔之,故有是命。明日,召华谕之曰:“亲巡之计已决,但所往群议未定,有言归德四面皆水,可以自保者,或言可沿西山入邓。或言设欲入邓,大将速不泬今在汝州,不如取陈、蔡路转往邓下。卿以为如何?”华曰:“归德城虽坚,久而食尽,坐以待毙,决不可往。欲往邓下,既汝州有速不泬,断不能往。以今日事势,博徒所谓孤注者也。孤注云者,止有背城之战。为今之计,当直赴汝州,与之一决,有楚则无汉,有汉则无楚。汝州战不如半途战,半途战又不如出城战,所以然者何?我军食力犹在,马则豆力犹在。若出京益远,军食日减,马食野草,事益难矣。若我军便得战,存亡决此一举,外则可以激三军之气,内则可以慰都人之心。或止为避迁之计,人心顾恋家业,未必毅然从行。可详审之。”遂召诸相及首领官同议,禾速嘉兀地不、元帅猪儿、高显、王义深俱主归德之议,丞相赛不主邓,议竟不能决。明日,制旨京城食尽,今拟亲出,聚集军士于大庆殿谕以此意,谕讫,诸帅将佐合辞奏曰:“圣主不可亲出,止可命将,三军欣然愿为国家效死。”上犹豫,欲以官奴为马军帅,高显为步军帅,刘益副之,盖采舆议也,而三人者亦欲奉命。权参政内族讹出大骂云:“汝辈把锄不知高下,国家大事,敢易承邪!”众默然,惟官奴曰:“若将相可了,何至使我辈。”事亦中止。明日,民间哄传车驾欲奉皇太后及妃后往归德,军士家属留后。目今食尽,坐视城中俱饿死矣。纵能至归德,军马所费支吾复得几许日。上闻之,召赛不、合周、讹出、乌古孙卜吉、完颜正夫议,余人不预。移时方出,见首领官、丞相言,前日巡守之议已定,止为一白华都改却,今往汝州就军马索战去矣。遂择日祭太庙誓师,拟以二十五之日启行。是月晦,车驾至黄陵冈,复有北幸之议,语在《白撒传》。天兴二年正月朔,上次黄陵冈,就归德餫船北渡,诸相共奏,京师及河南诸州闻上幸河北,恐生他变,可下诏安抚之。是时,在所父老僧道献食,及牛酒犒军者相属,上亲为拊慰,人人为之感泣。乃赦河朔,招集兵粮,赦文条画十余款,分道传送。二日,或有云:“昨所发河南诏书,倘落大军中,奈泄事机何。”上怒,委近侍局官传旨,谓首领官张衮、白华、内族讹可当发诏时不为后虑,皆量决之。是时卫州军两日至蒲城,而大军徐蹑其后。十五日,宰相诸帅共议上前,郎中完颜胡鲁剌秉笔书,某军前锋,某军殿后,余事皆有条画。书毕,惟不言所往,华私问胡鲁剌,托以不知。是晚,平章及诸帅还蒲城军中。夜半,讹可、衮就华帐中呼华云:“上已登舟,君不知之耶?”华遂问其由,讹可云:“我昨日已知上欲与李左丞、完颜郎中先下归德,令诸军并北岸行,至凤池渡河。今夜平章及禾速嘉、元帅官奴等来,言大军在蒲城曾与金军接战,势莫能支,遂拥主上登舟,军资一切委弃,止令忠孝军上船,马悉留营中。计舟已行数里矣。”华又问:“公何不从往?”云:“昨日拟定首领官止令胡鲁剌登舟,余悉随军,用是不敢。”是夜,总帅百家领诸军舟往凤池,大军觉之,兵遂溃。上在归德。三月,崔立以汴京降,右宣徽提点近侍局移剌粘古谋之邓,上不听。时粘古之兄瑗为邓州节度使、兼行枢密院事,其子与粘古之子并从驾为卫士。适朝廷将召邓兵入援,粘古因与华谋同之邓,且拉其二子以往,上觉之,独命华行,而粘古改之徐州。华既至邓,以事久不济,淹留于馆,遂若无意于世者。会瑗以邓入宋,华亦从至襄阳,宋署为制干,又改均州提督。后范用吉杀均之长吏。送款于北朝,遂因而北归。士大夫以华夙儒贵显,国危不能以义自处为贬云。

《金史》全书135卷,其中本纪19卷,志39卷,表4卷,列传73卷,其中的《河渠志》、《兵志》、《食货志》、《选举志》、《百官志》5种,反映出金代社会的基本特征。《金史》的评价很高,认为它不仅超过了《宋史》、《辽史》,也比《元史》高出一筹。《金史》编得好,是由于原有的底本比较好,及金政府注重史书的编纂工作。《金史》不但记载了金建国以后120年的历史,而且为了专门叙述金太祖先世的生平事迹,回顾了女真族建国前的历史,从而保存了女真族早期历史的珍贵材料,备受今人重视。《金史》在昀末尾专立《金国语解》一篇,用汉语标出了表现在官称、人事、物象、姓氏等等之中的女真语称谓,是参照释读《金史》及研究女真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料。《金史》还根据具体需要,创立了《交聘表》,以编年体表格的方式记述了金与邻国如宋、西夏、高丽的和战及来往关系,形式新颖,内容清晰。《金史》以“实录”为依据,史料翔实可信。如在记述金与辽的往来和征战中,对金执政者所用的计谋等,都能如实地叙述;对金执政者的残暴与互相倾轧,也能比较充分地揭露。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0oHu4qf2QC1r42Xe-tsoA

 提取码: vrxq



1 本纪
2 志
3 表
4 列传 卷1 本纪第1: 世纪
卷2 本纪第2: 太祖(完颜旻)
卷3 本纪第3: 太宗(完颜晟)
卷4 本纪第4: 熙宗(完颜亶)
卷5 本纪第5: 海陵(完颜亮)
卷6 本纪第6: 世宗上(完颜雍)
卷7 本纪第7: 世宗中
卷8 本纪第8: 世宗下
卷9 本纪第9: 章宗一(完颜璟)
卷10 本纪第10: 章宗二
卷11 本纪第11: 章宗三
卷12 本纪第12: 章宗四
卷13 本纪第13:卫绍王(完颜永济)
卷14 本纪第14: 宣宗上(完颜珣)
卷15 本纪第15: 宣宗中
卷16 本纪第16: 宣宗下
卷17 本纪第17: 哀宗上(完颜守绪)
卷18 本纪第18: 哀宗下
卷19 本纪第19: 世纪补 景宣帝完颜宗峻 睿宗完颜宗尧 显宗完颜允恭 卷20 志第1: 天文日薄食煇珥云气 月五星淩犯及星变
卷21 志第2: 历上 步气朔第一 步卦候第二 步日躔第三
卷22 志第3: 历下 步月离第五 步交会第六 步五星第七
卷23 志第4: 五行
卷24 志第5: 地理上 上京路 咸平路 东京路 北京路 西京路中都路
卷25 志第6: 地理中 南京路河北东路 河北西路 山东东路 山东西路
卷26 志第7: 地理下 大名府路河东北路 河东南路 京兆府路 凤翔路鄜延路 庆原路 临洮路
卷27 志第8: 河渠黄河 漕渠 卢沟河 滹沱河 漳河
卷28 志第9: 礼一 郊
卷29 志第10: 礼二 方丘仪 朝日夕月仪 高禖
卷30 志第11: 礼三 宗庙 禘袷 朝享、时享仪
卷31 志第12: 礼四 奏告仪 皇帝恭谢仪 皇后恭谢仪 皇太子恭谢仪 荐新 功臣配享宝玉 杂仪
卷32 志第13: 礼五 上尊諡
卷33 志第14: 礼六 原庙 朝谒仪 朝拜仪 别庙
卷34 志第15: 礼七 社稷风雨雷师 岳镇海渎
卷35 志第16: 礼八 宣圣庙 武成王庙 诸前代帝王诸神杂祠·长白山 诸神杂祠·大房山 诸神杂祠·混同江 诸神杂祠·嘉廕侯 诸神杂祠·泸沟河神 诸神杂祠·昭应顺济圣後 诸神杂祠·镇安公 诸神杂祠·瑞圣公 诸神杂祠·贞献郡王庙 祈禜 拜天 该国拜仪
卷36 志第17: 礼九 国初即位仪 受尊号仪 元日圣诞上寿仪朝参常朝仪 肆赦仪 臣下拜赦诏仪
卷37 志第18: 礼十 册皇后仪 奉册皇太后仪 册皇太子仪 正旦生日皇太子受贺仪 皇太子与百官相见仪
卷38 志第19: 礼十一 外国使入见仪 曲宴仪 朝辞仪 新定夏使仪注
卷39 志第20: 乐上 雅乐 散乐 鼓吹乐 本朝乐曲
卷40 志第21: 乐下 宗庙乐歌 殿庭乐歌 鼓吹导引曲、采茨曲
卷41 志第22: 仪衞上 常朝仪卫内外立仗、常行仪卫行仗 法驾黄麾仗
卷42 志第23: 仪衞下 大驾卤簿 皇太后皇后卤簿 皇太子卤簿 亲王傔从 诸妃嫔导从 百官仪从
卷43 志第24: 舆服上 天子车辂、皇后妃嫔车辇、皇太子车制、王公以下车制及鞍勒饰 舆服中 天子衮冕 视朝之服 皇后冠服皇太子冠服 宗室及外戚并一品命妇 臣下朝服 祭服 公服 舆服下 衣服通制
卷44 志第25: 兵 兵制 禁军之制 养兵之法
卷45 志第26: 刑
卷46 志第27: 食货一 户口通检推排
卷47 志第28: 食货二 田制 租赋 牛头税
卷48 志第29: 食货三 钱币
卷49 志第30: 食货四 盐 酒 醋税 茶 诸征商 金银之税
卷50 志第31: 食货五 榷场 和籴 常平仓水田 区田之法 入粟鬻度牒
卷51 志第32: 选举一 进士诸科律科 经童科制举 武举 试学士院官 司天、医学试科
卷52 志第33: 选举二 文武选
卷53 志第34: 选举三 右职吏员杂选
卷54 志第35: 选举四 部选 省选 廉察 荐举 功酬亏永
卷55 志第36: 百官一 三师 三公尚书省 六部 都元帅府 枢密院大宗正府 御史台宣抚司 劝农使司 司农司 三司 国史院 翰林学士院 审官院太常寺
卷56 志第37: 百官二 殿前都点检司 宣徽院秘书监 国子监太府监 少府监 军器监 都水监谏院 大理寺弘文院 登闻鼓院登闻检院 记注院 集贤院益政院 武卫军都指挥使司卫尉司 户礼兵刑工部所辖诸司 三路检察及外路仓库牧圉等职
卷57 志第38: 百官三 内命妇 宫人女职 东宫官属 亲王府属 太后两宫官属 大兴府 诸京留守司诸京城宫苑提举等职 按察司诸路总管府、诸府、诸节镇、防御、刺史、县镇等职 诸转运泉谷等职 诸府镇兵马等职 诸猛安部族及群牧等职
卷58 志第39: 百官四 符制 印制 铁券 官诰百官俸给 卷59 表第1: 宗室表
卷60 表第2: 交聘表上
卷61 表第3: 交聘表中
卷62 表第4: 交聘表下 卷63 列传第1:◎后妃上○始祖明懿皇后 德帝思皇后 安帝节皇后 献祖恭靖皇后 昭祖威顺皇后 景祖昭肃皇后 世祖翼简皇后 肃宗靖宣皇后 穆宗贞惠皇后 康宗敬僖皇后 太祖圣穆皇后 太祖光懿皇后 太祖钦宪皇后 太祖宣献皇后太祖崇妃萧氏 太宗钦仁皇后 熙宗悼平皇后 海陵嫡母徒单氏 海陵母大氏 海陵后徒单氏(海陵诸嬖附)
卷64 列传第2:◎后妃下○睿宗钦慈皇后 睿宗贞懿皇后 世宗昭德皇后 世宗元妃张氏 世宗元妃李氏 显宗孝懿皇后 章宗昭圣皇后 章宗钦怀皇后 章宗元妃李氏 卫绍王后徒单氏 宣宗皇后王氏 宣宗明惠皇后 哀宗徒单皇后
卷65 列传第3:◎始祖以下诸子○斡鲁 辈鲁 谢库德 孙拔达 谢夷保(子盆纳) 谢里忽完颜乌古出完颜跋黑完颜崇成(本名仆灰) 完颜劾孙(子完颜蒲家奴,汉名完颜昱,衍庆功臣) 完颜麻颇(子完颜谩都本) 完颜谩都诃完颜斡带完颜斡赛(子完颜宗永) 完颜斡者(孙完颜璋) 完颜昂(本名吾都补 子完颜郑家)
卷66 列传第4:◎始祖以下诸子 完颜勖(本名乌野 子完颜宗秀) 完颜隈可◎宗室 完颜胡十门合住(子完颜布辉) 完颜掴保完颜衷(本名丑汉) 完颜齐(本名扫合) 完颜术鲁完颜胡石改完颜宗贤(本名阿鲁) 挞懒 完颜卞(本名吾母) 完颜膏(本名阿里刺) 完颜弈(本名三宝) 完颜阿喜
卷67 列传第5:石显 桓赧(弟散达) 乌春(温敦蒲刺附) 腊醅(弟麻产) 钝恩 留可 阿疏 奚王回离保
卷68 列传第6:欢都(子谋演) 完颜冶诃(子阿鲁补) 骨赧 讹古乃 蒲查
卷69 列传第7:◎太祖诸子 宗隽(本名讹鲁观) 完颜宗杰(本名没里野) 完颜宗强(本名阿鲁) 完颜爽(本名阿邻) 完颜可喜完颜阿琐完颜宗敏(本名阿鲁补) 完颜元
卷70 列传第8:完颜撒改(衍庆功臣)完颜宗宪(本名阿懒) 完颜习不失(本作辞不失,衍庆功臣)完颜宗亨(本名挞不也) 完颜宗贤(本名赛里) 石土门完颜忠(本名迪古乃,衍庆功臣) 完颜习室(亦作习失,衍庆功臣)完颜思敬(本名撒改)
卷71 列传第9:完颜斡鲁(衍庆功臣)完颜斡鲁古勃堇(衍庆功臣)婆卢火吾紥忽 完颜阇母(衍庆功臣)完颜宗叙(本名德寿)
卷72 列传第10: 完颜娄室(衍庆功臣)完颜活女完颜谋衍完颜仲(本名石古乃) 完颜海里完颜银术可(衍庆功臣)完颜彀英(本名挞懒)完颜麻吉(子沃侧) 拔离速完颜习古乃
卷73 列传第11:完颜阿离合懑(衍庆功臣)完颜晏(本名斡论) 宗尹(本名阿里罕) 完颜宗宁(本名阿土古)宗道(本名八十) 完颜宗雄(本名谋良虎,衍庆功臣) 阿邻 按荅海完颜希尹(本名谷神,衍庆功臣)完颜守贞(本名左靥) 完颜守能(本名胡刺)
卷74 列传第12: 完颜宗翰(本名粘罕,衍庆功臣;子完颜斜哥) 完颜宗望(本名斡离不,衍庆功臣;子完颜齐完颜京完颜文)
卷75 列传第13: 卢彦伦(子卢玑 孙卢亨嗣) 毛子廉 李三锡 孔敬宗 李师夔 沈璋 左企弓 虞仲文(曹勇义 康公弼附) 左泌(弟左渊 侄左光庆)
卷76 列传第14:太宗诸子 宗磐(本名蒲鲁虎) 完颜宗固(本名胡鲁) 完颜宗本(本名阿鲁萧玉附) 完颜杲(本名斜也,衍庆功臣) 宗义(本名孛吉) 完颜宗干(本名斡本,衍庆功臣) 完颜充(本名神土懑 子檀奴等) 完颜永元(本名元奴) 完颜兖(本名梧桐) 完颜襄(本名完颜永庆)完颜衮(本名蒲甲)
卷77 列传第15:完颜宗弼(本名兀术,衍庆功臣) 完颜亨(本名孛迭) 张邦昌 刘豫完颜昌(本名挞懒)
卷78 列传第16: 刘彦宗(衍庆功臣) 刘萼 刘筈 刘仲诲 刘頍 时立爱 韩企先(衍庆功臣;子铎)
卷79 列传第17: 郦琼 李成 孔彦舟 徐文 施宜生 张中孚 张中彦 宇文虚中 王伦
卷80 列传第18: 熙宗二子(完颜济安、完颜道济) 斜卯阿里 突合速 乌延蒲卢浑 赤盏晖 大抃(本名挞不野)大磐(本名蒲速越) 阿离补(子完颜方)
卷81 列传第19:鹘谋琶 迪姑迭 阿徒罕 夹谷谢奴 阿勒根没都鲁 黄掴敌古本 蒲察胡盏 夹谷吾里补 王伯龙 高彪 温迪罕蒲里特 伯德特离补 耶律怀义 萧王家奴 田颢 赵隇
卷82 列传第20:郭药师(子郭安国) 耶律涂山 乌延胡里改 乌延吾里补 萧恭 完颜习不 纥石烈胡剌 耶律恕 郭企忠 乌孙讹论 颜盏门都 仆散浑坦 郑建充乌古论三合 移剌温 萧仲恭(子萧拱) 萧仲宣 高松 海陵诸子(完颜光英、完颜元寿、完颜矧思阿补、完颜广阳)
卷83 列传第21:张通古 张浩 张汝霖 张玄素 张汝弼 耶律安礼 纳合椿年 祁宰
卷84 列传第22:完颜杲(本名完颜撒离喝,衍庆功臣) 耨碗温敦思忠(子乙迭) 耨碗温敦兀带完颜奔睹 高桢白彦敬 张景仁
卷85 列传第23:◎世宗诸子○完颜永中完颜永蹈完颜永功(子完颜璹) 完颜永德完颜永成 完颜永升
卷86 列传第24: 李石(子李献可) 完颜福寿 独吉义 乌延蒲离黑 乌延蒲辖奴 乌延查剌 李师雄 尼庞古钞兀 孛术鲁定方 夹谷胡剌 蒲察斡论 夹谷查剌
卷87 列传第25: 纥石烈志宁 仆散忠义 徒单合喜
卷88 列传第26:◎纥石烈良弼 完颜守道(本名习尼列) 石琚唐括安礼 移剌道(本名赵三 子移剌光祖)
卷89 列传第27:苏保衡 翟永固 魏子平 孟浩(田珏附) 梁肃 移剌綎 移剌子敬
卷90 列传第28:赵元 移剌道(本名按) 高德基 马讽 完颜兀不喝 刘徽柔 贾少冲(子贾益) 移剌斡里朵 阿勒根彦忠 张九思 高衎 杨邦基 丁暐仁
卷91 列传第29: 完颜撒改 庞迪 温迪罕移室懑完颜神土懑 移剌成 石抹卞 杨仲武 蒲察世杰(本名阿撒) 萧怀忠 移剌按答 孛术鲁阿鲁罕 赵兴祥 石抹荣 敬嗣晖
卷92 列传第30:毛硕 李上达 曹望之 大怀贞 卢孝俭 卢庸 李偲 徒单克宁(本名习显)
卷93 列传第31: 显宗诸子 章宗诸子 卫绍王子 宣宗三子 独吉思忠 承裕 仆散揆抹捻史乂搭 宗浩
卷94 列传第32:夹谷清臣 内族襄(完颜襄) 夹谷冲 完颜安国 瑶里孛迭
卷95 列传第33:移剌履 张万公 蒲察通 粘割斡特剌 程辉 刘玮 董师中 王蔚 马惠迪 马琪 杨伯通 尼庞古鉴
卷96 列传第34: 黄久约李晏 李仲略 李愈 王贲许安仁 梁襄 路伯达
卷97 列传第35:裴满亨 斡勒忠 张大节(子张岩叟) 张亨 韩锡 邓俨 巨构贺扬庭阎公贞 焦旭 刘仲洙 李完 马百禄 杨伯珫 刘玑(兄珫) 康元弼移剌益
卷98 列传第36:完颜匡 完颜纲 完颜定奴
卷99 列传第37: 徒单镒 贾铉 孙铎 孙即康 李革
卷100 列传第38: 孟铸 宗端修 完颜闾山 路铎 完颜伯嘉 术虎筠寿 张炜 高竑 李复亨
卷101 列传第39:完颜承晖(本名福兴) 抹捻尽忠 仆散端(本名七斤) 耿端义 李英 孛术鲁德裕 乌古论庆寿
卷102 列传第40: 仆散安贞 田琢 完颜弼 蒙古纲 必兰阿鲁带
卷103 列传第41: 完颜仲元 完颜阿邻 完颜霆乌古论长寿 完颜佐 石抹仲温 乌古论礼 蒲察阿里 奥屯襄 完颜蒲剌都 夹谷石里哥 术甲臣嘉纥石烈桓端 完颜阿里不孙 完颜铁哥 纳兰胡鲁剌
卷104 列传第42: 纳坦谋嘉 邹谷 高霖 孟奎 乌林答与 郭俣 温迪罕达王扩 移剌福僧 奥屯忠孝 蒲察思忠 纥石烈胡失门 完颜宇 斡勒合打 蒲察移剌都
卷105 列传第43:程寀 任熊祥 孔璠(子孔拯) 范拱 张用直 刘枢 王翛 杨伯雄(兄伯渊) 萧贡 温迪罕缔达 张翰 任天宠
卷106 列传第44: 张暐 张行简 贾益谦 刘炳 术虎高琪 塔不也
卷107 列传第45:高汝砺 张行信
卷108 列传第46: 胥鼎 侯挚 把胡鲁 师安名
卷109 列传第47: 完颜素兰 陈规 许古
卷110 列传第48:杨云翼赵秉文韩玉 冯璧 李献甫 雷渊 程震
卷111 列传第49: 古里甲石伦 内族讹可 撒合辇 强伸 乌林答胡土 内族思烈 纥石烈牙吾塔
卷112 列传第50: 完颜合达 移剌蒲阿
卷113 列传第51:完颜赛不 完颜白撒(一名承裔)赤盏合喜
卷114 列传第52:白华 斜卯爱实(合周附) 石抹世勣
卷115 列传第53:完颜奴申 崔立 聂天骥 赤盏尉忻
卷116 列传第54:徒单兀典 石盏女鲁欢 蒲察官奴 内族承立(一名庆山奴)
卷117 列传第55:徒单益都 粘哥荆山(刘均附) 王宾(王进等附) 国用安 时青
卷118 列传第56:苗道润 王福 移剌众家奴 武仙 张甫 靖安民 郭文振 胡天作 张开 燕宁
卷119 列传第57:粘葛奴申(刘天起附) 完颜娄室 乌古论镐 张天纲 完颜仲德
卷120 列传第58:◎世戚○石家奴 裴满达 忽睹 徒单恭 乌古论蒲鲁虎 唐括德温 乌古论粘没曷 蒲察阿虎迭 乌林答晖 蒲察鼎寿 徒单思忠 徒单绎 乌林答复 乌古论元忠(子谊) 唐括贡 乌林答琳 徒单公弼 徒单铭 徒单四喜
卷121 列传第59:◎忠义一○胡沙补 特虎 仆忽得 粘割韩奴 曹珪 温迪罕蒲睹 讹里也 纳兰绰赤 魏全 鄯阳 夹谷守中 石抹元毅 伯德梅和尚 乌古孙兀屯 高守约 和速嘉安礼 王维翰 移剌古与涅 宋扆 乌古论荣祖 乌古论仲温 九住 李演刘德基 王毅 王晦 齐鹰扬 术甲法心 高锡
卷122 列传第60:◎忠义二○吴僧哥 乌古论德升 张顺 马骧 伯德窊哥 奥屯丑和尚从坦 孛术鲁福寿 吴邦杰 纳合蒲剌都 女奚烈斡出 时茂先 温迪 罕老儿 梁持胜 贾邦献 移剌阿里合 完颜六斤 纥石烈鹤寿 蒲察娄室 女奚烈资禄 赵益 侯小叔 王佐 黄掴九住 乌林答 乞住 陀满斜烈 尼庞古蒲鲁虎 兀颜畏可兀颜讹出虎 粘割贞
卷123 列传第61:◎忠义三○徒单航 完颜陈和尚 杨沃衍 乌古论黑汉 陀满胡土门 姬汝作 爱申(马肩龙附) 禹显
卷124 列传第62:◎忠义四○马庆祥 商衡 术甲脱鲁灰 杨达夫 冯延登 乌古孙仲端 乌古孙奴 申蒲察琦 蔡八儿 温敦昌孙 完颜绛山 毕资伦 郭虾蟆
卷125 列传第63:◎文艺上○韩昉 蔡松年(子圭) 吴激 马定国 任询 赵可 郭长倩 萧永祺胡砺 王竞 杨伯仁 郑子聃 党怀英
卷126 列传第64:◎文艺下○赵沨 周昂 王庭筠 刘昂 李经 刘从益 吕中孚(张建附) 李纯甫 王郁 宋九嘉 庞铸 李献能 王若虚 王元节 麻九畴 李汾 元德明(子元好问)
卷127 列传第65:◎孝友○温迪罕斡鲁补 陈颜 刘瑜 孟兴 王震 刘政◎隐逸褚承亮 王去非 赵质 杜时升 郝天挺 薛继元 高仲振 张潜 王汝梅宋可 辛愿 王予可
卷128 列传第66:◎循吏○卢克忠 牛德昌 范承吉 王政 张奕 李瞻 刘敏行 傅慎微 刘焕 高昌福 孙德渊 赵鉴 蒲察郑留 女奚烈守愚 石抹元 张彀 赵重福 武都 纥石烈德 张特立 王浩
卷129 列传第67:◎酷吏○高闾山 蒲察合住◎佞幸萧肄 张仲轲 李通 马钦 高怀贞 萧裕 胥持国
卷130 列传第68:◎列女○阿邻妻 李宝信妻 韩庆民妻 雷妇师氏 康住住 李文妻 李英妻 相琪妻 阿鲁真 撒合辇妻 许古妻 冯妙真 蒲察氏 乌古论氏 素兰妻 忙哥妻 尹氏 白氏 聂孝女 仲德妻 宝符李氏(张凤奴附)
卷131 列传第69:◎宦者○梁珫 宋珪(潘守恒附)◎方伎刘完素 从正 庆嗣 天锡 张元素 马贵中 武祯子亢李懋 胡德新
卷132 列传第70:◎逆臣○完颜秉德(本名乙辛) 唐括辩完颜乌带 大兴国 徒单阿里出虎 仆散师恭(本名忽土) 徒单贞 李老僧 完颜元宜 纥石烈执中(本名胡沙虎)
卷133 列传第71:◎叛臣○张觉(子仅言) 耶律余睹移剌窝斡
卷134 列传第72:◎外国上○西夏
卷135 列传第73:◎外国下○高丽金国语解 官称 人事 物象 物类 姓氏
注:金世宗想到金太祖、金太宗创业艰难,因此选取当时有重大功勋的大臣二十一人,图像于衍庆宫,以示纪念和激励后人,因此这些人就被称为衍庆功臣。
衍庆功臣:辽王完颜杲,本名斜也;金源郡王完颜撒改;辽王完颜宗干,本名斡本;秦王完颜宗翰,本名粘罕;宋王完颜宗望,本名斡离不;梁王完颜宗弼,本名兀术;金源郡王完颜习不失,本作辞不失;金源郡王完颜斡鲁;金源郡王完颜希尹,本名谷神;金源郡王完颜娄室;楚王完颜宗雄,本名谋良虎;鲁王完颜阇母;金源郡王完颜银术可;隋国公完颜阿离合懑;金源郡王完颜忠,本名迪古乃;豫国公完颜昱,本名蒲家奴;金源郡王完颜杲,本名撒离喝;兖国公刘彦宗;特进完颜斡鲁古;齐国公韩企先;完颜习室,亦作习失。
金熙宗初年,由于皇帝完颜亶年幼,实际上就是傀儡皇帝,朝政大权控制在一些衍庆功臣手中,如宗干、宗翰、宗弼、希尹等,另如宗隽、挞懒(汉名完颜昌)、宗磐、宗辅、鹘懒等皆为金国初年名将,他们结成党派争权夺利。金熙宗上朝时通常沉默一言不发,心情郁闷,以致后来嗜酒如命精神崩溃,成为疯子皇帝。后来如宗翰、希尹、宗隽、挞懒、宗磐、鹘懒等皆因争权失败被杀。
《金史·列传第十八》还记载有太祖、太宗时伐辽灭宋的名将二十二人,封为亚次功臣。
亚次功臣:代国公欢都,金源郡王石土门,徐国公浑黜,郑国公谩都诃,濮国公石古乃,济国公蒲查,韩国公斜卯阿里,元帅左监军拔离速,鲁国公蒲察石家奴,银青光禄大夫蒙适,随国公活女,特进突合速,齐国公婆卢火,开府仪同三司乌延蒲卢浑,仪同三司阿鲁补,镇国上将军乌林答泰欲,太师领三省事勖,太傅大抃,大兴尹赤盏晖,金吾卫上将军耶律马五,骠骑卫上将军韩常并阿离补



  • 女真族的姓氏一般都有哪些?
  • 答:金代女真族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氏族比隋唐时期靺鞨族大大增加,姓氏也随之增加。金史记载,金代女真人共有115个姓氏。女真族姓氏特点是有"白号之姓"与"黑号之姓"的区别,并且分为四大支系。女真人姓氏"白号之姓"共分三个支系,99个姓氏。"黑号之姓"只有一个支系,16个姓氏。《金史·百官志》...

  • 国学七备的国学七备——ISO目录
  • 答:042. 《金史》元·脱脱等043. 《元史》明·宋濂等044. 《明史》清·张廷玉等045. 《新元史》民国·柯劭忞046. 《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史部·别史、杂史】24种047. 《逸周书》048. 《国语》049. 《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050. 《列女传》汉·刘向051. 《吴越春秋》东汉·赵晔052. 《越绝书》...

  • 有没有写金朝历史的书?
  • 答:有,元朝时编写的《金史》,现代版推荐韩星主编的《中国通史》

  • 二十四史演义是什么?
  • 答: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 中国神话故事中的奇相原来是谁?
  • 答:奇相也指非凡的相貌。《金史·后妃传下·睿宗贞懿皇后》:“后教之有义方,尝密谓所亲曰:‘吾儿有奇相,贵不可言。’”中文名 奇相 释 义 非凡的相貌 出 处 《金史·后妃传下·睿宗贞懿皇后》 类 型 古代词语 目录 1 神话传说 2 相关词语 神话传说编辑 此处相念香声。江神名...

  • 金史的评价
  • 答:历代对《金史》的评价很高,认为它不但超过了《宋史》、《辽史》,还比《元史》高出一筹。《金史》编得好,是由于原有的底本比较好,及金朝注重史书的编纂工作。学者们一般认为,《金史》在二十四史中虽谈不上是上乘之作,不能与《史记》、《汉书》、《三国志》等比美。但是,在元末所修三史中却是最好的一...

  • 文言文《金史.徙单克宁传》的原文内容是什么?
  • 答:金史世宗欲以制书亲授克宁,者不知上意,及克宁已受制,上谓克宁曰:“此制朕欲亲授与卿,误授之于外也。”又曰:“朕欲尽徙卿宗族在山东者居之近地,卿族多,官田少,无以尽给之。”乃选其最亲者徙之。十九年,拜右丞相,徙封谭国公。克宁辞曰:“臣无功,不明国家大事,更内外重任,当自愧。乞归田里,以尽余...

  • 四库中的经史子集是怎么分类的,分别代表那些?请分别举几个简单的例子...
  • 答:“史”是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钞、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十五类。 例如:《国语》、《史记》、《汉书》、《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战国策》、《后汉书》、《三国志》。 “子”是诸子...

  • 中国全史的目录
  • 答:传世经典《中国全史》尧 典大禹谟战国策国语史记汉书续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梁书陈书魏书周书南齐书北齐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北史南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新元史明史清史稿左传吕氏春秋文史通义酉阳杂记因话录宋朝事实类苑太平广记桂苑丛谈水经注续夷坚志墨客挥犀厚德录能改斋漫录...

  • 国学经典
  • 答: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五代分叙,十国合述 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五代合叙,十国分述 20、《宋史》元、脱脱等——史如其朝,尾大不掉 21、《辽史》元、脱脱等——怎一个“乱”字了得 22、《金史》元、脱脱等——乱中取次,差强人意 23、《元史》明、宋濂等——其速无比,其...

    相关主题

      相关链接: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