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什么是中世纪雕塑? 中世纪法国雕刻主要采取了什么形式?

2024-05-31m.verywind.com
中世纪雕塑的整体征是什么?~

西方中世纪雕塑一方面受到古希腊、古罗马艺术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吸收了东方文化艺术和欧洲各民族文化的营养。因此,这一时期的雕塑作品就形成了以下两种特征:
    (一)非写实性。用寓意、象征、夸张等手法形成一种非现实的宗教感,使人置身于雕塑前,就能感受到强烈的神的压抑,感受到神的不可侵犯。
    (二)框架法则。既为配合建筑的结构而将雕塑变形或扭曲,以达到雕塑作品与建筑的和谐统一~

中世纪法国雕刻通常是附属于建筑的,15、16世纪的法国雕塑仍然没有脱离建筑装饰的范畴。它们附属于建筑,并力求同建筑的线条融为一体。这一时期,由于王权的加强,世俗性建筑获得了很大发展。建筑雕刻也由原来主要为宗教建筑服务转向装饰世俗性建筑。在这些装饰性雕刻中,法国雕刻家表现出对于崇高的理想美的追求。

“中世纪”是指公元4世纪~公元14世纪这一时间。在美术史中世纪界定的一千年的时间里,西方艺术围绕着基督教精神的物质体现——教堂而演变发展着,先后出现了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风格的教堂建筑。雕塑在基督教世界从一开始就作为教堂的装饰和对圣经教义的解释而依附、服务于教堂建筑,并随着教堂建筑风格的变化而演化着。下面就沿着拜占庭式、罗马式、哥特式的线索对中世纪的雕塑风貌作一描述。

拜占庭式雕塑

东罗马帝国在最强盛时疆域包括整个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爱琴海诸岛屿、克里特、塞浦路斯、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昔兰尼加和黑海、北海。首都君士坦丁堡原是古代希腊的著名城市拜占庭,故它又称为拜占庭帝国。

东罗马帝国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等因素,在文化艺术上与古希腊的关系比较密切,在我们的想象中应该能欣赏到美丽的人体雕塑和富于立体感的浮雕,然而事实相去甚远。发生在公元726年并延续了一个世纪的“圣像破坏运动”使拜占庭的艺术遭受了空前的劫难,雕刻品所受的破坏尤甚。9世纪以前的作品几乎消失了。这场由皇帝利奥三世(717~741年)发起的“圣像破坏运动”是皇权和教会斗争的结果。皇帝借口宗教改革,封闭寺院,强迫僧侣还俗,没收教会土地。

由于破坏运动者宣称神是不能描绘的,用人的外形来表现神是对宗教的亵渎,而只能用寓意的形式表现基督,如:用十字架暗示基督,葡萄酒象征基督的血,在教堂绝不允许有人与形象出现,只绘建筑、风景、花卉、树木、鸟禽等,故此大批描绘和表现基督圣徒的壁画、镶嵌画及雕刻作品被销毁了。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那个时代的作品均是以动植物为表现与题材的装饰雕刻,大多采用浅浮雕的手法,效果近似于绘画。唯一的一件圆雕是收藏在米兰美术馆的一个女性头像,有人推测她是西奥多拉皇后,微妙的表情真实生动,大大的眼睛满含忧郁。

罗马式雕塑

“罗马式”这一名称是由19世纪初法国历史学家热维尔开始使用的。“罗马式”一词应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语言方面,指使用罗马语(即拉丁语)系的各个国家,包括当时的法国、意大利、德国、英国、尼德兰、西班牙等国家;建筑方面,指11世纪晚期和12世纪欧洲的教堂建筑采用了古罗马厚厚的墙和有穹窿拱顶。在此以国家为顺序对罗马式教堂的雕刻艺术作一介绍。

德国的罗马式雕塑以科隆大教堂的《基督磔刑》(公元970年作)为范例。这是一件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雕像,受难的基督,完全没有殉教者的样子,而是普通的人。但人体解剖是不准确的,可是人物的表情与死的沉闷结合得比较好,造成一种静穆的悲壮气氛。

意大利罗马式雕塑中世纪的意大利还没有形成一个艺术中心。在雕刻方面由于地方的分散性,形成了不同的地方学派。南意大利的雕塑基本上是沿着罗马艺术的途径发展的,大多数是对罗马时代雕塑的直接模仿。伦巴底是意大利最早形成城市公社制度的一个地区。雕刻家威廉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艺术的传统。在莫德纳教堂的浮雕中创造的人物动态已十分动人,具有自然的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有的已塑造了真实优美的人体。在作品中已经出现了世俗的场面和世俗人物形象。公元13世纪初,雕刻家安泰拉米的出现是雕刻发展的新阶段。他的作品构图已经达到自由活泼、优美雅致的境地,人物的身体比例更趋匀称,衣褶的线条柔顺有力度,整个浮雕画面显得平和。

英国罗马式雕塑英国在罗马式时期的雕塑发展比较慢,10世纪才出现了圆雕。收藏在索斯威尔大教堂的《天使长与魔鬼撒旦斗争》浮雕是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浮雕,直到12世纪基贝克教堂门廊的雕刻还和当时斯塔的纳维亚教堂的大门的风格一致。

中世纪英国有重大意义的罗马式雕塑是墓碑雕刻,其构图及人物动态和面貌的处理,反映出英国的雕刻家们正尝试着反映具体生活。

西班牙罗马式雕塑现存的中世纪时西班牙罗马式雕塑有三处:奥维亚多大教堂的圣米哈伊尔礼拜堂的使徒雕像、阿维拉的维逊特教堂西门廊的雕像和圣雅各·德·康波斯泰大教堂的门廊。

圣雅各大教堂的著名门廊被称为“光荣门廊”,是雕刻家马狄奥在1183年雕刻的。在三个宏伟的门楣中心中,中间则雕刻了荣耀的基督、圣徒和天使,边缘围绕着启示录中24个手持乐器的长老。雕有妇女形象的柱子墩上有先知和使徒的雕像。雕刻家马狄奥把自己的形象雕在中央墩上教堂保护者圣约翰的脚边,和中世纪无数个无名的雕刻家相比,他是极幸运的一个。整个门楣像采用中心对称法,形象传统,力图表现庄严和神圣,但雕刻手法已远远超出了绘画的平面浅浮雕的性质,而且有相当强的立体感。在衣褶的处理上用交错的阴影变化表现出动感,这已是哥特风格的发端了。

哥特式雕塑

“哥特式”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家在对前人的作品做总结对12世纪到14世纪的建筑所冠以的轻蔑的称呼。他们认为“哥特式”建筑尖形的拱、棱状的穹窿和繁复的装饰看上去粗俗而野蛮,只有摧毁了古罗马文明的哥特人才能做得出来。然而文艺复兴的辉煌与这种哥特式艺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不能用这种眼光来观看这个风格的艺术了。

这一时期的雕刻艺术表现的内容仍以圣经内容为主,同时出现了反映历史、地理等各学科和劳动、宫廷生活的题材。人物形象逐渐丰满了,自由了。到了哥特式后期,雕刻已摆脱了做为教堂的装饰和解释教义的做用,而成为完全对人本身的表现。

德国哥特式雕塑虽然将欧洲从12世纪到14世纪的艺术风格统称为“哥特式”,然而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其中的差别是相当显著的。哥特式晚期德国教堂的雕刻,雕刻家们总是将人像的衣着表现得与同时代人的相似,仿佛这些圣经上所记载的人就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中间。

瑙姆堡主教堂的西内殿有12尊与真人等大的捐助者雕像,其中以迈森的总督埃克哈德和他的妻子波兰公主尤塔的像最精彩。这些雕像完成于1260年前后,而此时埃克哈德和尤塔已死去近200年,但雕刻家却表现了如此逼真的形象,使我们可能在人群中指出他们是其中的某男、某女。

意大利哥特式雕塑这一时期,意大利最伟大的雕刻家是皮萨诺父子——尼古拉·皮萨诺和乔凡尼·皮萨诺。

皮萨诺父子和同时期的许多雕刻家一样,曾经在法国进行过研究工作,将法国哥特式建筑及雕刻风格介绍到意大利,并糅合以古罗马艺术风格,创造了独特的意大利式的哥特式艺术。

皮萨诺父子合作的比萨大教堂洗礼堂的讲经坛、锡耶那大教堂的讲经坛和彼鲁查的喷水池,被称为中古时代最后的伟大作品,其中为讲经坛设计的浮雕有着浓厚的古典主义风格,一般都表现了众多人物,显得有些拥挤,但是它采用了在构图上将主要人物放在中心位置,而且比其他人物要大的方法,主次分明,一目了然。这说明雕刻家受到了罗马石墩浮雕的影响。

皮萨诺父子为比萨洗礼堂所作的浮雕之一题名为《诞生》。浮雕中人物的脸部雕刻得很圆润、丰满,也很灵活,圣母和身边使女的脸转向侧面,正和那个方向的人在交流着什么。衣褶的雕刻显出流动的光彩,富于立体感。更重要的是,虽然为了区别其身份而将人物刻画得有大有小,但每个人物自身的比例是协调的。

乔凡尼·皮萨诺作为后期哥特式雕刻的代表,曾制作过多尊“圣母抱子”的立式、独立雕像,像这样独立自由站立的作品,在罗马式和哥特式早期作品中是罕见的,但这样的雕像在古希腊和罗马的雕塑作品中却是相当普遍的。

从乔凡尼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他的“哥特式”艺术所表现的内容仍没有超出基督教的要求,但他的作品流露出了世俗性,呈现了向古希腊、罗马传统学习及对人体本身和各种自然现象进行研究的趋势。这种趋势在曾在古罗马帝国的中心——意大利成为一股不可逆转的潮流,它孕育着人类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时期——“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



  • 阐述西方雕塑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点
  • 答:西方雕塑以欧洲为中心,代表性作品主要有古希腊雕刻、古罗马雕刻、中世纪雕刻、文艺复兴时期雕刻、18世纪雕刻。风格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对十九世纪雕刻由于认识上的原因,了解得较少。西方近现代雕塑三大支柱的罗丹、布尔德尔、马约尔。西方雕塑艺术源远流长,作品繁多。一般认为,西方...

  • 论述中世纪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
  • 答:中世纪的艺术是黑暗的吗?不,不是这样的。艺术的发展,很像自然界花朵的开放。春天,迎春开放;夏天,荷花开放;秋天,菊花开放;冬天,梅花开放。各个时期都有它自己在艺术发展史上灿烂夺目的一面。史前艺术有神秘精美的岩画;古希腊有名垂千古的雕塑;而中世纪有辉煌无比的教堂。中世纪的教堂是前无古人...

  • 有谁知道关于西方古代石雕的相关信息
  • 答:西方雕塑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各个国家和地区、各个民族、各个时代的作品极其丰富、题材内容广泛、形式风格多种多样。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外国古代雕塑艺术,包括自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这段时期中出现了以埃及雕塑、希腊雕刻、罗马雕刻、中世纪雕刻和文艺复兴时期雕刻为代表的外国著名雕刻艺术...

  • 中世纪时期的文学作品、绘画、建筑、雕塑 、各种。
  • 答:在用一块久被弃置的名贵石材雕刻大卫形象时,他真正实现了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拉斐尔《圣玛利亚的婚礼》 《圣乔治与龙》 《雅典学派》 《椅中圣母》 《披纱巾的少女》等。你可以看下图片,我个人喜欢 《披纱巾的少女》。...

  • 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艺术风格
  • 答:对中世纪的批判,和对人自身和人性的关注和赞颂成为文艺复兴的主题。从这两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就不难理解文艺复兴雕塑的艺术风格。现在看来是很常见的,但是对于当时相对于中世纪的雕塑来说是很激进的。中世纪雕塑中对人的刻画大部分都是建筑的附属物,比如说柱子之类的,一般都是寡欲,禁锢,萎缩的形象,...

  • 分析西方雕塑的起源与发展
  • 答:希腊艺术也探索了类型化或风格化、个性简约化的形式风格。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的雕塑传统,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特色。罗马人更注重细节的刻画,人物造型更深刻和微妙。罗马人还发展出一种以纪念碑式的雄伟风格为目标的古典主义雕塑风格。中世纪时,西方雕塑主要服务于宗教建筑和仪式。在这个时期,镶嵌画...

  • 论述中世纪建筑的伟大成就
  • 答:中世纪盛期的文化艺术,经历了罗马式时期和哥特式时期。教堂建筑成为当时主要艺术载体,许多优秀雕刻家从事教堂建筑的装饰雕塑和内部陈列的圆雕工作。罗马式教堂以其坚厚、敦实的形体显示教会的威力,哥特式教堂以其灵巧、尖挺的上升力量控制观者的精神感情。哥特式教堂代表了中世纪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如著名的...

  • 说一下西方部分著名雕塑的简历(历史),记住,不是,不是雕塑的图片,要简历...
  • 答:2.宗教对雕塑发展的影响西方把这一时期称为中世纪时期(也叫中间时期),它所包括的范围是从古典时期结束起,直到文艺复兴之前。这一漫长的日子被基督教统治着,所以形成了基督教美术。这一时期的雕塑,摒弃了关于自然比例的种种古典法则,而去寻求一种更适合基督教题材的、形式多样的、比例被拉长了的形象。这种用抽象...

  • 欧洲中世纪美术
  • 答:           第一节    早期基督教美术 墓室壁画 《善良的牧人》《火刑中的三个犹太人》《约拿与鱼》建筑 “巴西里卡”雕塑 《两兄弟石棺》                    第二节...

  • 中世纪哥特式建筑的艺术成就
  • 答:一方面,哥特式时代,站在造型艺术领域风格变革最前沿的,先是建筑,尔后是雕塑,最后是绘画。1150年至1250年是西方中世纪艺术史上的“大教堂建筑时代”。综观整个哥特式艺术史,造型艺术的美学追求从建筑性逐渐转向了绘画性。另一方面,具体到建筑、雕塑和绘画各自领域里的哥特式风格,这样一个现象是十分引...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