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管子明法解原文及翻译

2024-05-31m.verywind.com
~

  原文:

  人主之治国也,莫不有法令赏罚。是故其法令明而赏罚之所立者当,则主尊显而奸不生;其法令遂而赏罚之所立者不当,则群臣立私而壅塞之,朋党而劫杀之。故《明法》曰:“生 灭、塞、侵、壅之所生,从法之不立也。”

  法度者,人主之所以制天下而禁奸邪也,所以牧领海内而奉宗庙也。私意者,所以生乱长奸而害公正也,所以壅蔽失正而危亡也。故法度行则国治,私意行则国乱。明主虽心之所爱而无功者不赏也,虽心之所憎而无罪者弗罚也。案法式而验得失,非法度不留意焉。故《明法》曰:“先王之治国也,不淫意于法之外。”

  明主之治国也,案其当宜,行其正理。故其当赏者,群臣不得辞也;其当罚者,群臣不敢避也。夫赏功诛罪,所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夫舍公法而行私惠,则是利奸邪而长暴乱也。行私惠而赏无功,则是使民偷幸而望于上也;行私惠而赦有罪,则是使民轻上而易为非也。夫舍公法用私惠,明主不为也。故《明法》曰:“不为惠于法之内。”

  (取材于《管子•明法解)

  译文:

  人君治国,没有不具备法令和赏罚的。所以,法令明确而赏罚规定得当,君主就尊显而且不出奸臣;法令错误而赏罚规定不当,群臣就会行私而蔽塞君主,就会结党而劫杀君主。所以,《明法》篇说:“灭、塞、侵、壅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法令不够明确。”

  法度,是君主用来控制天下和防止奸邪产生的,是用来统治海内而事奉宗庙的。私意,是可以产生祸乱、滋长奸邪而危害公正的,是蒙蔽君主、丧失正道而导致危亡的根源。所以,法度得以实行则国家安定,私意得以实行则国家混乱。英明君主,即使对自己心爱的人,无功也不赏;即使对自己憎恶的人,无罪也不罚。按照法度规程来检验得失,与法度无关的事是不留意的。所以,《明法》篇说:“以前的君王治理国家,不会在法理之外游心肆意。”

  明君治国,根据恰当合适的原则,执行正确道理。所以对于当赏的,群臣不得推辞;对于当罚的,群臣不敢逃避。赏功罚罪,本来是为天下兴利除害的。杂草不铲除,就危害庄稼;盗贼不惩治,就伤害良民。如果弃公法而行私惠,那就是使奸邪得利而助长暴乱了。因为行私惠而赏了无功的人,就等于让人民贪图侥幸而谋求向上讨好;行私惠而赦了有罪的人,就等于让人民轻慢君主而轻易为非作歹。弃公法而行私意,明君是不肯干的。所以,《明法》篇说:“不会在法理之内给予恩惠。”



  • 求《管子》原文,最好是简体中文……
  • 答:《管子》 原文: <牧民>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乌鸟之狡,虽善不亲;不重之结,虽固必解。道之用也,贵其重也。毋与不可,毋强 不能,毋告不知。...禄赏加 于无功,则民轻其禄赏;民轻其禄赏,则上无以劝民;上无以劝民,则令不行矣。法者, 将...

  • 胜利在望意思是什么
  • 答:胜利在望意思是胜利即将到来。也指一件事情马上就要成功。拼音: [ shèng lì zài wàng ]例句:她与汪永富刚刚展开的两条道路殊死的搏斗,已经~,却要前功尽弃。近义词:胜券在握、稳操胜券

  • 《管子·形势解第64》诗解4圣主深居真情利民
  • 答:(自然) 风,漂物者也。风之所漂,不避贵贱美恶。雨,濡物者也。雨之所堕,不避小大强弱。风雨至公而无私,所行无常乡,人虽遇漂濡而莫之怨也。故曰:“风雨无乡而怨怒不及也。 ”(管子64形势解)【译文】 风,是吹拂万物的。风吹起来不避贵贱美恶。雨,是淋湿万物的。雨,下起来,...

  • ...kè]什么意思?近义词和反义词是什么?英文翻译是什么?
  • 答:试课 [shì kè] [试课]基本解释 考核,考查。[试课]详细解释 考核,考查。《管子·明法解》:“张官任吏治民,案法试课成功。守法而法之,身无烦劳而分职。”[试课]百科解释 报错 更多→ 试课 [试课]英文翻译 Test class [试课]相关词语 翩然 蘑菇 绮丽 埋怨 孪生 逶迤 哞哞 刹...

  • 管子文言文
  • 答:4. 选自《管子》的《富民》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 原文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 《管子·形势解第64》诗解5真法法情德义自治
  • 答:夺其民财,危其民死,冤暴之令,加于百姓;憯毒之使,施于天下.大臣不亲,小民疾怨,天下叛之,纣自取之,福祸自招,咎由自取.正文:法立而民乐之,令出而民衔之,法令之合于民心如符节之相得也,则主尊显。故曰:“衔令者君之尊也。 ”(管子64形势解)【译文】法立而人民乐从,令出而人民接受...

  • 《管子·法禁14》诗解1法正心一
  • 答:   (管正法)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毋赦,则民不偷于为善;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三者藏于官则为法,施于国则成俗,其余不强而治矣。(管子14法禁)【译文】 法制不容私议,人们就不敢相互营私;刑杀不容宽赦,人们就不敢忽视为善;授爵赐禄的大权不假送...

  • 《管子·版法第七》诗解
  • 答:《管子·版法第七》诗解 题文诗:凡将立事,先正其心,正彼天植,必诚其意,真诚所至,风雨无违,远近高下,各得其嗣.君心真诚,至诚至爱,至爱兼爱,兼爱至公,至公非私,公而忘私.教以真情,顺民之心,身体力行,风清气正,旦暮利之,民乃服从.举美观终,废恶计穷.喜无以赏,怒无以杀,骤令不行,...

  • 《管子之术》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 答:虚无无形叫作道,化育万物叫作德,摆正君臣父子这类人间的关系叫作义,尊卑揖让、贵贱有别以及亲疏之间的体统叫作礼,繁简、大小的事务都使之遵守统一规范,并规定杀戮禁诛等事叫作法。原文选段:心之在体,君之位也;九窍之有职,官之分也。心处其道。九窍循理;嗜欲充益,目不见色,耳不闻声。

  • 求《管子》原文
  • 答:士享字伯献,宣城人。《管子》原目三十卷已不可考。明代旧本皆二十四卷。士享此本合为十五卷,而以己意诠叙之。如牧民、形势、立政、九败、版法、明法诸解,皆移附本篇之后,巳乱其次第。又谓其文繁冗不伦,乃於一篇之中分上、下二格,其定为《管子》本文者,列之上格;疑为后人搀杂及义有...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