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有没有关于老师的古文? 有没有关于爱情的古文?

2024-06-01m.verywind.com
关于“老师”的古文有哪些?~

1、[唐]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原文选段: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白话释义: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2、[战国] 荀子《荀子修身》
原文选段:
君子隆师而亲友
白话释义:
君子尊崇老师而亲近朋友。
3、[唐]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原文选段: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白话释义:
您的学子遍布了天下,何必需要亲自在房前再种花呢。
4、[唐] 柳宗元《师友箴》
原文选段: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白话释义:
假如整个社会的人都不当老师,不尊重老师,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更加的背离道统。
5、[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其五)》
原文选段: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白话释义:
我辞官归乡,有如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但它却不是无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还能起着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我愿与君相知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汉 ;卓文君〈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
愿作鸳鸯不羡仙。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唐;白居易〈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唐;元稹〈离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 ;刘禹锡《竹枝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唐;杜牧〈赠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唐 杜秋娘〈金缕衣〉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李白《清平调之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柳永《凤栖桐》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李煜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李煜 《更漏子 金雀钗》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 司马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玉楼春〉

天不老,情难绝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生〈千秋岁〉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雨霖铃〉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虞美人〉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 〉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幕幕。 秦观〈鹊桥〉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元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 清;史清《溪佚题》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曹雪芹《红楼梦》

相思树下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民国;梁启超

几次细思量
情愿相思苦! 胡适〈生查子〉

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宋;欧杨修《玉楼春》

哎!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古人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相思

日日相思夜未眠,笑问人间何处无,

苦苦盼望能相见。笑看人生过一世。

次次相见不相问,不必伤心不流泪,

偷偷留下这首诗。悲欢离合人人有。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燕子楼 张仲素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写情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赠婢 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寄李亿员外 鱼玄机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乌夜啼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谒金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玉楼春 欧阳修

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西江月 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红姻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微醒.深院月斜人静.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美人 秦观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荥迥,借问一枝如玉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凤栖梧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忆帝京 柳永
薄衾小枕天气。乍觉别离滋味。展转数寒更,起了还重睡。
毕竟不成眠,一夜长如岁。也拟待、却回征辔。又争奈、已成行计。
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恁寂寞厌厌地。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远知何处.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渔家傲 陈袭善

鹫岭峰前阑独倚。愁眉蹙损愁肠碎。红粉佳人伤别袂。情何已。
登山临水年年是。常记同来今独至。孤舟晚扬湖光里。衰草斜阳无限意。
谁与寄? 西湖水是相思泪。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
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
流不尽,许多愁。


一丛花令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
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
沈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唐代韩愈的《师说》

  原文如下: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如下: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知 识和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求老师指教,那成为疑难的问题,终究不能解决。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知识和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并以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如果)他懂得知识和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并以他为师。我学习的是知识,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无论地位显贵或是低下,无论年长年少,知识所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求学的传统已经失传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学问道理;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能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糊涂啊!那些教他读书,学习句子的停顿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道断句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句读)要学习,大的方面(解惑)却丢弃,我没见到他聪明在哪。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说起老师、弟子的时候,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再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医,奏乐之人,各类工匠,是士大夫们所看不起的,现在他们的见识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真是令人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经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道德才能(当然)不如孔子。孔子说:"多人同行,其中就一定有我的老师。"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有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研究,只是像这样罢了。
  李氏的儿子李蟠,年纪十七岁,爱好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履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写了这篇《师说》来送给他。

一、《师说》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啊。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的问题)?(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答了。出生在我前头(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早于我,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出生在我后面(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早于我,我(也应该)跟从(他),把他当做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生年比我早还是比我晚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就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的才智)低于圣人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原因)大概都出在这里吧!(人们)爱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他自己呢,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孩子们文字,(帮助他们)学习断句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有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理解(书本上的)字句,不能解决(大道理的)疑难问题,有的(书本上的字句)向老师学习,有的(大道理的疑难)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反而)放弃(不学),我未能看出那种人(是)明白(事理)的!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他们)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一听到有人)称“老师”称“弟子” 等等,就许多人聚(在一块儿)讥笑人家。问他们(为什么讥笑),(他们)就说:“那个(人)同那个(人)(指老师和学生)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啊,(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唉!(古代那种)跟从老师(学习)的好风尚不能恢复,(从这些话里就)可以明白了。巫医乐师和各种工匠,君子们认为(是)不值得一提的,现在君子们的见识竟反而比不上(他们),可真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个人同行,(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永远)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贤能,(老师和学生的区别只是)听到道理有的早有的迟,学问和技艺(各)有(各的)专长,(只是)如此罢了。

李家的孩子(叫)蟠(的),年纪十七(岁),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他)不受(当时士大夫那种耻于从师的)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正道,(所以)写(这篇)《师说》送给他。

二、《吕氏春秋·劝学》
【原文】

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土名人者,未之尝有也。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传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之势,而以自行之,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凡说者,兑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而锤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义然后尊。
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苦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

【译文】

先王的礼教,没有比孝更荣耀的,没有比忠更显赫的。忠孝,是君主和父母所最希望的。显荣,是子女和人臣所最向往的。然而君主、父母的愿望不能实现,子女和人臣的愿望不能达到,这是由于不懂理义。不懂理义,是由于不学习。有志于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而又有实际的学问,我不相信他不会成为圣人。出现圣人,天下就平治。圣人在这个国家出现,这个国家在天下就有重要地位;圣人在那个国家出现,’那个国家在天下就有重要地位。因此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师的。尊重老师,就不能计较老师的贵贱贫富。如果能这样,名号就显赫了,德行就彰明了。老师教育弟子,不管被教育者的轻重、尊卑、贫富,而要看被教育者是否能接受他的理论。如果被教育者值得教,其他事情都好办。这种学生,老师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老师要他学的,他都能学成功,这种学生将来是可成为圣人的。圣人之成是由于勤奋学习。不勤奋学习而能成为魁士名人的,不曾有过。勤奋学习,最要紧的是尊敬老师。老师得到尊敬,他的言论必定被信从,他的理论也就会被人论述阐明。所以,亲自登门去教人,学生是不会接受他的教育的;招呼老师来教,学生也不会接受他的教诲;自卑的老师,学生不会听他的教导;卑视老师的学生,也不会听老师的话。老师如果用不可能教化他人、不会被人听信的方法勉强去教育人,想到推行自己的道,想要使自己尊贵,不也差得太远了吗?学习的人,处在不接受教化,不听教诲的地位,自行其是,却期望名声显赫,自身安逸,这好比怀着腐臭,却希望它发出香气,又好比进入水里,却又怕沾湿衣裳,那都是不可能的。
凡是说教讲学的人,是用敏捷的口才说服人,而不是迎合学生的心意使他们高兴。今世说教讲学的人,多数不能用敏捷的口才说服人,反而迎合学生的心意使他们高兴。不能用敏捷的口才说服人,反而迎合学生的心意使他们高兴,这好比抢救落水的人,却反而把—块石头绑在他身上让他沉下去;又好比给人治病却把毒药给他吃,这样只能适得其反。世道更加混乱,不肖的君主更加糊涂昏庸,也就是由此而产生了。所以做老师所要从事的,在于以理服人,在于推行其信条。理能服人,信条能为人接受,地位就尊贵了,王公大人就不敢轻慢老师了,就是上至天子来拜见老师,老师接受他的朝拜,也不觉得惭愧。
凡是师徒相逢,能否互相融洽,那不敢肯定。如果老师违背常理,放弃自己的信条,去追求不一定能实现的融洽关系,而希望人们尊重他,这不也很难吗?所以做老师的,只有以理服人,推行自己的信条,才能受到尊敬。
曾子说:“君子在道路上行走,有父亲的,可以看出来;有老师的,可以看出来。那些无父而又无师的人,他在道路上行走,怎么能看不出呢?”这是说事奉老师就好象侍父亲一样。曾点派曾参出去办事,曾参过了期限没有回来,人们都来看望曾点,说:“曾参大概藏起来了吧?”曾点回答说:“他藏起来?有我在,他怎么敢藏起来呢?”孔子被围困在匡,颜渊落在后面。孔子说“我以为你死了。”颜渊说:“有老师在,我怎敢死呢?”颜回对待孔子,就好象曾参事奉他的父亲一样。古代的贤人,他们尊敬老师到这个地步。所以,老师用尽他的智慧把所有的知识教给那些尊敬自己的学生。

唐代韩愈的《师说》恐怕是最有名的了吧....其他的应该都有,查查去吧。《送东阳马生序》好像也有描写

5.老师名凤美,桓台人氏,乃修文学校之栋梁,教师之楷模也。吾从师一载有余,深得师之教诲,学识日见长进,甚幸也。

师已年近不惑,从教近二十载,育人无数,可谓桃林满天下。师才华过人,满腹经纶,执教兢兢业业,废寝忘食。视学生亲如子女,虽病仍工作不止,致声音嘶哑,几近失声。如此呕心沥血,为人师表,恰如李商隐《无题》诗中所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吾辈唯有好好学习,健康成长,方遂师之所愿。得恩师如此,夫复何求!

吾初学古文,试写之,诸位君子,请勿见笑,多多指教,不胜感激之至

不是原创阿 网上看到的 希望能有帮助 论语里面其实也有很多写老师方面的

  • 老师的文言文
  • 答: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3、[唐]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原文选段: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释义: 令公的学生遍...

  • 关于“老师”的古文有哪些?
  • 答:1、[唐]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原文选段: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白话释义: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2、[战国] 荀子《荀子修身》原文选段:君子隆师而亲友 白话释义:君子尊崇老师而亲近朋友。3、[唐]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

  • 关于写老师的文言文有哪些?
  • 答:2、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释义:草木凋零是因知宋玉的悲伤,文采洒脱学问渊博可当我师。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师说》释义:老师,是(可以)依靠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

  • 找关于 老师 的 古文或者词句
  • 答:关于老师的古文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7、尊师则...

  • 描写优秀老师的文言文
  • 答:1. 有关于老师的古文 1、[宋] 李觏《广潜书》 原文选段: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 释义: 一个人是否善就看他受的教育如何,他受的教育如何又应看他的老师的水平如何。 2、[唐] 韩愈 《师说》 原文选段: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 赞美“老师”的文言文有哪些?
  • 答: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论语》译: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8、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出自〔宋〕李觏《...

  • 形容师德的文言文
  • 答:1. 有没有关于师德的文言文啊 韩愈的《师说》 师说 ·(唐)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 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於...

  • 夸老师的文言文
  • 答:1. 关于赞扬老师的古文 师说 作者:韩愈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赞美“老师”的文言文有哪些
  • 答: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2.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3.北虏坏亭障,闻屯千里师。 —— 杜牧《雪中书怀》4.天子号仁圣,任贤如事师。 —— 杜牧《雪中书怀》5.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 ...

  • 师德的文言文
  • 答:4. 有关于老师的古文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 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4、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5、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6、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7、尊师则不...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