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求司马光《进书表》的翻译,求文言文大神,原文在下面。主要是关键字要译出来,其它的白话一点没关系 写出文言文《司马光》的现代文翻译

2024-05-20m.verywind.com
进书表(司马光) 翻译~

不大好找,建议你翻翻类似古文观止这种书,找找看有没有

原文: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除奉礼郎,时池在杭,求签苏州判官事以便亲,许之。丁内外艰,执丧累年,毁瘠如礼。服除,签书武成军判官事,改大理评事,补国子直讲。枢密副使庞籍荐为馆阁校勘,同知礼院。中官麦允言死,给卤簿。
光言:“繁缨以朝,孔子且犹不可。允言近习之臣,非有元勋大劳而赠以三公官,给一品卤簿,其视繁缨,不亦大乎。”夏竦赐谥文正,光言:“此谥之至美者,竦何人,可以当之?”改文庄。加集贤校理。
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
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
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同知谏院。苏辙答制策切直,考官胡宿将黜之,光言:“辙有爱君忧国之心,不宜黜。”诏置末级。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
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
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必过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自少至老,语未尝妄,自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
译文:
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曾任天章阁待制。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这年他刚二十岁。他不喜欢华丽,在参加闻喜宴时,唯独司马光不戴花,一位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戴不恭敬。”于是司马光才戴上一枝。 
朝廷授予他奉礼郎一职,因司马池在杭州,司马光便请求任苏州判官以便能侍奉父亲,朝廷答应了。
他与别人一同负责谏院工作的时候,宋仁宗用于赠送、赏赐的东西,价值竟达百余万。司马光率领同僚三次上书,劝谏说:“国家还有大的忧患,内外贫乏,不可专门效仿乾兴的旧事。如果必须赠送、赏赐,应准许大臣向上进献所得赏赐金钱来帮助营建山陵。”皇上没有答应。
司马光便把皇上赏赐的珠宝作为谏院的办公费,黄金送给舅家,坚决不肯留在自己家里。御史中丞王陶因为议论宰相不值日而被罢官,让司马光代替他。司马光说:“王陶由于议论宰相被罢免了官职,那么御史中丞我现在不能担任。我希望等到宰相值日后,再来就职。”皇帝答应了。
掌管政务的官吏,认为河朔一带天旱歉收,国家用度不充足,请求在南郊祭祀时不要赏赐黄金绢帛之类。皇上下诏让学士们议论这件事。司马光和王珪、王安石同时被召见,司马光说:“救灾和节约用度,应该从贵戚和近臣开始,这件事可以这么办。”
王安石说:“国用之所以不足,是因为没有得到善于理财的人。善于理财的人,不增加赋税而国家的财用就能够充足。”司马光说:“天下哪里会有这样的道理?天地所生财货和各种物资,不在老百姓那里,就在公家,他们设法掠夺百姓,其危害比增加赋税更厉害。”
对这个问题,群臣们争论不休。皇帝说:“我的意思与司马光一样,然而暂时不能允许。”王安石开始主持政务,施行新法,司马光坚决反对,上书陈述利害。王安石因为韩琦上疏,就呆在家里请求辞职。
皇帝于是任命司马光为枢密副使,司马光推辞说:“陛下所以任用我,大概是因为我狂妄直率,也许对国家有点好处。如果仅仅是用俸禄和职位使我荣耀,而不听我的意见,是将官位当作私恩,而不是真正任用人。
我只是凭俸禄和职位使自己荣耀,却不能拯救百姓于灾难之中,这等于是盗窃国家的名位和车服仪制来为自己谋利。”王安石出来主持政事,司马光于是获得请求辞职的机会,于是离开了京城。他居住在洛阳的十五年,天下人将他当作真正的宰相。
皇帝逝去后,司马光赶到宫殿。他所到之处,老百姓拦在路上聚集围观,以至于马都不能通过,大家说:“您不要回洛阳了,就留下来辅佐天子,救活百姓。”
后来拜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司马光想要以身报国,于是他亲自过问所有事务,不分昼夜地工作。病危将死之时,他已不再有知觉,然而他对别人仍然恳切教导,好像是在梦中说话,但所说的还都是朝廷、国家的大事。这年九月,司马光逝去,终年六十八岁。
司马光这个人可以称得上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于君王、取信于人,又恭敬、节俭、正直。在洛阳时,他每次到夏县去扫墓,一定要去探望他的哥哥司马旦。
司马旦年近八十,司马光侍奉他仍像严父一样,保护他像抚育婴儿一样。他在洛阳有田地三顷,妻子死后,他卖掉土地作为丧葬的费用。他一辈子粗茶淡饭、普通衣服,一直到死。
注释:
1、凛然:稳重的样子。
2、指:同“旨”,主要意思。
3、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4、甫冠:指刚满二十岁。
5、华靡:奢华。
6、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
7、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扩展资料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
《司马光传》出自《宋史》,《宋史》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光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光

臣子司马光言:
先前,奉皇帝的命令编纂历代君臣事迹,接着又奉圣旨赐书名《资治通鉴》,现在已全部结束。想到自己性情愚笨粗鲁,学术荒疏,做的所有事情,都在别人之下。唯独对于以前的历史,略微尝试用心去关注,从幼到老,嗜好不倦。经常思虑自司马迁、班固以来,史籍记载的文字越来越多,连普通的百姓,都读不完,更何况是君王,日理万机,哪有闲暇去通读一遍。我常自不量力,想要删除冗长多余的废话,列举收集关键要点,专门选取有关国家兴衰,关系人民生活,善举可以作为效法、恶行可以引以为戒的事件,编著一部编年史。使先后有顺序,内容精简不繁杂,只因为个人力量单薄,没有支持可助完成。有幸遇到英宗皇帝,天资聪明睿智,推行文明之治,想逐一了解古代史实,用以张扬治国大道,特地垂爱诏见下官,下令编纂史书。我往日所怀夕愿,一朝得到实现,便踊跃奉诣承接,唯一担心的就是不能称职。先帝又命我自己物色选用下属,在崇文院内设置编辑局,准许向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集贤馆、国史馆 “三馆”以及秘阁等图书馆,借用书籍,并发给御用的笔墨丝绸及御前金钱用来购买水果点心,并指定宦官充当联络官,待遇之荣耀,是御前近臣比不上的。不幸史书还没有进呈,先帝竟离我们而去先行去世。陛下继位大统,也继承先帝遗志,题写序文,赐以书名。每次御前开经筵讲座时,也常命我宣读。我虽然愚昧,但承受两朝皇上如此知遇厚待,就是贡献性命,也不足以报答,如果我智力足够,又岂敢有所保留!有段时间,朝庭委派我主管永兴军务,因衰老多病,不能处理繁重难办的事务,我请求改任无专职而备执行临时使命的官吏。陛下准允了我的请求,婉转赐诏容我休养,命我担任西京留司御史台及提举嵩山崇福宫,前后六次调任,一直准允编辑局与我相随,发给经费,不对责职要求业绩。我既没有其他事务,就得以精细研究,积极考虑,竭尽全部心力,白天用完不够,就继之以晚上。阅遍所有旧史,旁采小说、竹简文牍堆得满满的,浩如烟海,挖掘隐秘深藏的史实,豪厘不差的进行校正。上至战国,下止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另外再编大事索引,以年月为纵经,以国家为横纬,便于读者检索查寻,编成《目录》三十卷。再又参考各种书籍,认真评价它们的异同,使其归属到同一出处,编成《考异》三十卷。合起来总共三百五十四卷。自治平年间开始,到今天完成,岁月漫长,中间有冲突,我自己都不敢自保,负罪深重,当然不容逃避。
臣司马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
敬请陛下垂念我远离朝庭,已有十五年,虽然身处异地,但小小的一颗忠心,无时不在陛下左右!只是因为天性愚笨,无法效力,所以专门从事文章,典籍工作,以报答皇帝大恩,只求竭尽滴水和微尘之力,稍微增加海洋之深和山岳之高。我现在骨骸瘦弱憔悴,老眼昏花近视,牙齿没有几颗了,神志意识衰弱亏损。眼前做的事,转身就遗忘。我的全部精力,全部倾注于此书。敬请陛下宽恕我因妄作主张而应诛杀的重罪,体察我忠心的愿望,在清闲休息的间隙,费点时间顺手翻阅,借鉴前世王朝的兴衰,考究当今的得失,嘉奖善良,扫清罪恶,弘扬美德,弃除陋习,这样就足以鼓励大家支考察古代的事迹,以明辨道理是非、总结知识经验,从而于今有益、为今所用,使国家迈入史无前例的太平之治。让四海苍生,全都分享到它福祉,则我虽葬身九泉之下,平生的志愿也得以完成。
谨上奏章,请鉴。臣司马光诚惶诚恐,顿首顿首,谨言。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太中大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食邑二千六百户、实封一千户臣司马光上表。

法家网

……

  • 问《进书表》里一小段的译文,就一小段,拜托啦~~~
  • 答:臣司马光言:先前,接奉圣旨,要我编纂历代君臣事迹。不久,再接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现在,全书已完全定稿。我性情愚昧而且鲁莽,学术更是荒疏,所做的事,都在别人之下。惟独对于历史,心有所爱,从幼到老,嗜好不倦。深深的感觉到,自从司马迁、班固以来,史籍越来越多,普通人有的是时间,...

  • 笔记-资治通鉴-司马光进书表/宋仁宗《资治通鉴》序/奖谕诏书-2_百度...
  • 答:1.司马光进书表:行文极恭谨,透露出一种我能力有限,若有不足敬请包含的意味,我猜测,他深明官场之道,与皇帝沟通谨小慎微。文章点名以下几点 ①初编为集历代君臣事迹,以史为鉴,因司马光于史颇有所得,古史博杂,帝王无暇周览,意取其精粹。所以他与二十四史在内容上有些差异,重在位皇帝发...

  • 怎样理解《资治通鉴》后的《进书表》?
  • 答:说得情真意切,写得含蓄而了当, 在写法上,司马光上表的开始并没有直截了当地写《通鉴》的要领,而是说自己愚笨,“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但他又说对历史情有独钟,“粗尝尽心,自幼至老,

  • 文言文启蒙读本全部翻译
  • 答:【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

  • 司马光 字君实... 文言文翻译
  • 答:一、译文:司马光,字君实,是峡州夏县人。父亲司马池,担任天章阁特制。司马光七岁时,稳重的样子像一个成年人,听到别人讲《左氏春秋》,非常喜欢,回去给自己的家人讲授,就了解它的主要意思。从此,司马光舍不得放下书,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程度。一天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玩,一个孩子登上...

  • 司马光《资治通鉴·进书表》中,足以懋稽古之盛德是什么意思?
  • 答:足够可以勉励(人们遵守)传统的美德

  • 文言文翻译 司马光著书 急急急!~
  • 答:臣司马光言:先前,接奉圣旨,要我编纂历代君臣事迹。不久,再接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现在,全书已完全定稿。我性情愚昧而且鲁莽,学术更是荒疏,所做的事,都在别人之下。惟独对于历史,心有所爱,从幼到老,嗜好不倦。深深的感觉到,自从司马迁、班固以来,史籍越来越多,普通人有的是时间,...

  • 怎样理解《资治通鉴》后的《进书表》?
  • 答:是一种对于前者的补充吧,而且它们两个都是偏历史性的那种作品,可以参考的价值是非常大的,而且它的可信度也是比较高的,毕竟是关于历史比较全面的记载。

  •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文言文翻译
  • 答:1. 写出文言文《司马光》的现代文翻译 原文: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 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 司马光读书文言文翻译
  • 答:1. 司马光爱书的古文翻译 司马光独乐园中的读书堂中,藏有文史类书籍一万多余。 其中司马光每天早晨常常阅读的书,虽然读了几十年,看上去都新得象是从没用手摸过一样。司马光曾经对他的儿子公休说:“商人们爱收藏钱财货物,儒家所收藏的,只是这些(书),应当知道要珍爱它们。 我每年在上伏到重阳期间,遇到天气晴朗...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