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郑燮的墨竹图题诗 清朝郑燮的《墨竹图题诗》意思

2024-06-01m.verywind.com
郑燮《墨竹图题诗》~

一、原文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二、译文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
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三、注释
署:衙门。年伯:古称同榜考取的人为同年,称“同年”的父辈为年伯。中丞:清代将巡抚称为中丞。衙斋:官衙中供官员居住和休息之所。萧萧:拟声词,形容草木摇动声。些小:很小,这里指官职卑微。吾曹:我们。关情:牵动情怀。
四、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语多谦逊委婉,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
第一、二句点明诗人身份与周边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衙斋”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声,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植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同时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诗人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一个“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他在任期间确实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而被诬告罢官。
第三、四句写诗人事无巨细、永远恪尽职守、关怀百姓。诗人直陈自己官职卑微,只是一个普通县官,语虽自谦,却用“吾曹”点出像诗人等这种下级基层官员在全国的数量之广,将之上升到普遍的高度。末句语带双关,还是用题咏画竹的方式说明,然而只要是有关民众疾苦,无论事情大小,都会放在心上。由题竹始,又终于咏竹,表面上看是咏竹,实际上却比喻民间疾苦,虚实相间,意味深长。为民解忧,是为官者责任所在,这两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照应了画意和诗题。
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既有明智自勉之心,更含有相与为善之意,竹之清雅超拔与诗人的两袖清风的高尚节操自然相照。四句诗把诗人对百姓真挚而执着的人道主义情怀寄寓其中,是题画诗中的佳作。
五、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此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六、作者简介
郑燮(郑板桥),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中进士后曾历官山东范县、山东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臻饥民忤大吏,乞疾归。

译文:
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
原文:
《墨竹图题诗》
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扩展资料:
1、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郑板桥于乾隆十一、二年(1746年—1747年)间任山东潍县知县时所作。科举时代称同科考取的人为同年,对同年的父辈或父亲的同年称年伯。清代巡抚又称中丞,“大”是表示尊敬之意。郑板桥曾画过一幅《风竹图》呈送包括,此诗即是题写在这幅画上的。
2、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从写竹入手,托物言志,表达了对民众的忧虑关切之情,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与清官心态。由于画是送给上司兼长辈的,因此语多谦逊委婉之辞。
首句点明身份与环境,紧扣画中风来疏竹的主题。“衙斋”即衙门中的静室,说明自己身为官员;不言“官邸”“府第”等,既表明自己的官阶较低,又有谦逊之意。忙中偷闲,静卧休息,却听得似有风雨之中,原来那是衙中自己亲手所埴的竹林幽篁为清风所动,萧萧作响,意趣横生。
从中见出本属嘈杂冗浊之地的官衙竟然如许优雅,诗人自己的风雅本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如按照常理写法,既如此开篇,以下就极易流为吟风弄月之作,但第二句却出人意料地振腕转笔,由竹叶声响联想到民间疾苦,“疑”字道出了诗人的爱民之心与勤政之意,表达了他对百姓的真挚情感。
他在任期间确实也是对百姓关怀备至,深得百姓的感戴。最后因擅自开仓赈济,触犯了贪官污吏的直接利益,被诬告罢官。
诗人极为重视诗、书、画三者的结合,常用诗文点题,将书法题i只穿插F画面形象之中,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全诗语言质朴,不用典故堆砌,纯以白描手法作诗。但时日以比喻、双关的手法穿插其中,以诗提升画的意境,以画增添诗的韵致,相得益彰。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难点: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二、跟老师一起学
  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衙(yá) 斋(zhāi) 燮(xiè) 号(háo)寒
  放赈(zhèn) 救济(jì) 遂(suì)

  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
  劳顿:劳累。
  夜不能寐:晚上睡不着觉。寐:睡觉。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救济灾民。
  岿然不动:屹立着、不动摇。岿然: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理解古诗大意:
  1、作者简介:
  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2、题目意思: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墨竹图题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
  3、本诗含义:
  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
  第一句“衙斋卧听潇潇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潇潇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
  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
  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
  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4、1句与2句之间的关系:
  第1句是实写,作者听到了竹子潇潇作响。第2句是虚写,是作者自己的联想。第1句的实是第2句发挥联想的基础。有这样的声音才有了作者这样的联想。这样的声音可能谁都能听见,可是也只有那些关心百姓疾苦的人才会有这样的联想。这是又一次对中心的强化。
  5、我们如何理解“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句?
  明确:似是写竹,实则写人。写诗人对百姓的仁爱之心,体恤之情,令人叹为观止。文中作者以竹喻人,比喻新颖奇物,把一个铮铮铁骨的文人写得极入情理,表现了他的高标挺立、特立独行、充满爱民之气节。
  6、回顾反思:竹象征了“有气节”,象征诗人“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四、阅读链接:
  扬州八怪:包括郑燮、罗聘、李方膺、高翔、金农、李鲩、汪士慎八位画家。从康熙末年崛起,到嘉庆四年“八怪”中最年轻的画家罗聘去世,前后近百年。他们绘画作品为数之多,流传之广,无可计量。 “扬州八怪”生前即声名远播。李鲩、李方膺等先后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召先试画,后授职。乾隆八年,弘历见到郑燮所作《樱笋图》,即印了“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椭圆玺。乾隆十三年,弘历东巡时,封郑燮为“书画史”。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越的人物之一。其思想奇,文奇,书画亦奇。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悲奇妙,成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该文章转自[中国语文教学资源网]:http://www.edudo.com/ziyuan1/uploadfile/0610/2006121282516.asp

墨竹图题诗(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谢谢哈,太感激了!!!!!!!!!!!!!!!1

http://baike.baidu.com/view/33058.html?wtp=tt

  • 清朝著名画家郑燮,他的《墨竹图题诗》是什么意思?
  • 答:译文: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原文:《墨竹图题诗》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 墨竹图题诗作者是谁?
  • 答:墨竹图题诗 (清)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译文:卧在衙门的书房里静听着竹叶沙沙的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就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作者:郑燮(也称...

  • 墨竹图题诗这首诗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 答:墨竹图题诗 (清)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注释译文 注释 衙斋:衙门里供职官睡觉·住的地方。萧萧:竹枝叶摇动声。吾:我。曹: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一枝一叶:一举一动,也指画上的枝枝叶叶。关情:牵动感情。译文 卧在衙门的书房里静听着竹...

  • 郑燮的《墨竹图题诗》原文是什么?
  • 答:爱民如子,任潍县县令时,正逢荒年,不顾他人阻扰,开仓贷粮,令老百姓写借条,救活一万多人;还大兴土木,修建水池,招收饥民工作就食.当年入秋又歉收,郑燮把老百姓的借条,一把火烧掉;潍县老百姓感戴他的恩德,为他建立生祠堂.郑燮对于民事处理公正,...

  • 《墨竹图》题诗的全诗赏析?
  • 答:《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 墨竹图题诗》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译文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百姓啼饥号寒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百姓的每一件小事都在牵动着我们的感情。注释署:衙门。

  • 郑板桥的画竹诗有哪些?
  • 答:1.竹石 清代:郑燮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2.墨竹图题诗 清代: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3.新竹 清代:郑燮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4.竹 清代:郑燮 一节复一...

  • 墨竹图题诗哪句诗表达作者的开仑赈宁人决心
  • 答: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表达作者的开仑赈宁人决心 墨竹图题诗 (清)郑 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画欣赏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清朝诗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乾隆时进士,曾任七品县官。这首诗写他在任上时山东受灾,饥民无数...

  • 《墨竹图》题诗哪两句是描写托物言志的?
  • 答:墨竹图题诗墨竹图题诗 (清)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的一、二两句托物言志,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

  • 墨竹图题诗是一首什么诗?
  • 答:墨竹图题诗(清)郑燮(xie 同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此诗已被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收录)[编辑本段]简析这是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全诗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两句诗表面上...

  • 墨竹图题诗的意思
  • 答:意思在一个凄风冷雨的夜晚,我一个人在衙门里休息的时候,听见门外的竹叶萧萧作响,仿佛听见了贫苦百姓生活疾苦的怨声。我们虽然只是州县里的小官吏,但是百姓生活上的每件事情都在牵动着我们。原文:《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清朝.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