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度量衡的相关故事

2024-06-02m.verywind.com
~

汉代政治经济皆如秦制,度量衡也沿用秦制。西汉末刘歆将秦汉度量衡制度整理成文,使之更加规范化,条理化,后收入《汉书·律历志》,成为最早的度量衡专著。
中国古代度量衡与数学、物理、天文、律学、建筑、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商鞅为统一秦国度量衡而于公元前344年制造的标准量器铜方升上刻有:“十六寸五分寸壹为升”,用度量审其容。方升遗存至今。战国时期的一件标准量器栗氏量包括升、豆、鬴三个容量单位。《考工记》详细记载了制作这件量器时冶炼青铜和铸造的技术条件及所包括的各个量的尺寸、容量和重量。
长度单位的规定 秦汉时尺长约合今23厘米。南朝太史令钱乐之依照当朝尺长(合今24.5厘米)更铸张衡浑天仪。隋文帝统一全国后,下令统一度量衡,用北朝大尺(长30厘米)作为官民日常用尺,用南朝小尺测日影以冬至和夏至。唐代僧一行测量子午线,宋代司天监的圭表尺、元代郭守敬造观星台所标的量天尺都采用隋唐小制。1975年,天文史家从明代制造的铜圭残件上发现当时量天尺的刻度,考定尺长24.525厘米, 与钱乐之浑天仪尺度相符。在 1300多年间,量天尺尺值恒定不变,保证了天文测量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日常用尺,则历朝趋向变大。
重量单位的规定 春秋中晚期,楚国制造有小型衡器——木衡、铜环权,用来称黄金货币 。完整的一套环权共十枚,分别为一铢、二铢、三铢、六铢、十二铢、一两、二两、四两、八两、一斤。一铢重0.69克,一两重15.5克,一斤251.3克,十枚相加约500克,为楚制二斤。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支战国时铜衡杆,正中有拱肩提纽和穿线孔,一面显出贯通上下的十等分刻线,全长为战国的一尺。形式既不同于天平衡杆,也不同于秤杆。可能是介于天平和杆秤之间的衡器。战国不仅广泛使用衡器,对杠杆原理也有透彻的认识。《墨经·经下》即有精辟论述。秦汉以后杆秤流行。
中国古代度量衡制的内在联系 中国很早就以长度作为基本量,由它推导出容量和重量。因此,如何确定一个恒定不变的长度单位,成为历代探讨和争论的课题。《汉书·律历志》:度“起于黄钟之长,以子谷秬黍中者,一黍之广度之,九十分黄钟之长,一为一分”。即以固定音高的黄钟律管的长度为9寸,选用中等大小的黍子,横排90 粒为黄钟律管之长,100粒恰合一尺。律管容积为容量单位一龠,10龠为合,10合为升,一龠之黍重12铢,24铢为两,使度量衡三者建立在物理量的自然基准之上。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汉书·食货志》记有“黄金方寸而重一斤”。《后汉书·礼仪志》中有:“水一升,冬重十三两。”清康熙年间规定以金、银等金属作为长度和重量的标准,后发现金属纯度不高影响标准精度而改用一升纯水为重量标准。这种利用重量确定度量衡单位的方法在世界度量衡史上也占有一定地位。 国际公制在中国的推行 明清两代采用营造、库平度量衡制。清乾隆帝接受西方科学技术,在钦定《数理精蕴》中对度量衡详加考订,并用万国权度原器与营造尺、库平两进行校验。营造尺相当于米制32厘米,库平两约合37.3克。
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拟订划一度量衡制和推行章程。商请国际权度局制造铂铱合金原器和镍钢合金副原器,次年制成运回中国。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公布度量衡法,规定采用“万国公制”为标准制,并暂设辅制“市用制”作为过渡,即1公尺为3市尺,1公升为1市升,1公斤为2市斤。改革后的市制适应民众习惯,又与公制换算简便,逐渐为民众接受,1949年后,市用制通行全国。1984年,国务院发布命令,采用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同时选用一些非国际单位制单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简称法定单位)。自1991年1月1日起,法定单位成为中国唯一合法的计量单位。



  • 小学生讲解度量衡的故事有哪些
  • 答:1. 西汉时期,枚乘以文学家著称,曾劝诫吴王刘濞不要反叛朝廷。2. 枚乘比喻吴王的危险处境如同千钧重物系于一丝,这一成语后来演变为“千钧一发”。3. 古代中国的重量单位以锊和匀为最早,战国时期已有斤和镒两种单位,其中一斤为十六两,一镒为二十两。4. 秦朝统一度量衡,采用五权法,包括铢、两、...

  • 度量衡是什么?
  • 答:舜前往东方进行巡视,在部落联盟议事,商讨把四时之气节、日之大小、日之甲乙、度量衡的齐同、乐律声音的高低都统一起来。禹开始治理水患,划分九州,“身为度,称以出”,以人体为基准建立度量衡标准。虽然上述小故事都是后人传说,却真实地反映了先民们的自然哲学观念。计量制度的建立,单位标准的确立...

  • 尺子和寸的寓言故事
  • 答:处 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凡事没有绝对的“长”与“短”。在度量衡上尺单位要大于寸单位。尺比寸长,但若是尺跟里比,自然就显得短了。寸比尺短,但寸跟毫厘比,那自然也就显得长了!人们长用这个事例来...

  • 度量衡是什么意思
  • 答: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因地域和国情不同计量统计方式不同。度——计量长短用的器具称为度,量——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衡——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详解:1、“度”详解 “度”是长度单位的名称,产生很早...

  • 鲁班尺的古代度量衡
  • 答:中国古代第一位建立度量衡标准的人——治水的大禹“微禹吾其鱼乎”。“微”在此作如果不是解。这是古人面对滚滚黄河发出的感叹;如果没有大禹治水,我们早已变成水里的鱼虾了,(见《左传·昭公九年》)。翻开中国的古籍,有多种、多处提到鲧和禹治水的故事。 相传三、四千年前,黄河流域发生了一次特大的水灾,...

  • 小学语文里有与度量衡有关的课文吗
  • 答:有。度量衡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用于计量物体长短、容积、轻重的物体的统称。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曹冲称象》、《两小儿辩日》、《称象》等课文通过生动的故事,向学生介绍了度量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度量衡知识。

  • 试论中国古代度量衡的发展与当时科学技术的密切关系。
  • 答:“齐卿大夫众来聘”, 一方面是记录了当时重大的政治事件,同时也可能有两国共同商定过有关统一度量衡的内容。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诏书统一全国度量衡,又将诏书加刻在器的底部。一件量器所刻铭文,向后人讲述了秦国几百年的历史,它的重要意义远远超过了器物本身。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几乎是世人有口皆碑...

  • 《度量衡》这部影片给你什么启示?
  • 答:观看《度量衡》手抄报后,我深感震撼和思考。电影通过描述一个造纸厂的工作场景,讲述了一个关于信任、道德、人性和环境保护等问题的故事。以下是我的观后感:首先,电影中的主人公威廉姆斯面临着信任和道德的考验。他发现公司的计量器有误差,但公司对此置之不理。为了保持工作稳定,威廉姆斯选择放弃人性...

  • 商鞅变法的故事概括简短50字
  • 答:秦孝公,商鞅变法显才能。废井田,开阡陌,强化法刑编户口。土地私有准买卖,奖励生产重军工。推县制,度量衡,变法强国万年兴。商鞅变法简介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即位以后,决心图强改革,便下令招贤。商鞅自魏国入秦,并提出了废井田、重农桑、奖军功、实行统一度量和建立县制等一整套变法求新的发展...

  • “度量衡”的“量”的读音是什么?
  • 答:折叠编辑本段相关故事 折叠商代牙尺 汉代政治经济皆如秦制,度量衡也沿用秦制。西汉末刘歆将秦汉度量衡制度整理成文,使之更加规范化,条理化,后收入《汉书·律历志》,成为最早的度量衡专著。 中国古代度量衡与数学、物理、天文、律学、建筑、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商鞅为统一秦国度量衡而于公元前...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