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红军长征途中克服了哪些困难,表现出一种什么精神? 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困难?

2024-06-01m.verywind.com
红军长征中克服了哪些困难?~

长征时的险恶环境,山高路险,人烟稀少,缺医少药,断粮欠饷, 皑皑雪山,无边草地,大渡河横,泸定索桥, 湘江乌江,赤水沙江。
遭遇的战役:血战湘江,突破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包座战役,激战腊子口,直罗镇之战,东征战役,西征战役。
一、过雪山,饥寒交迫。长征是红军的一次惊天动地的壮举,他们巧渡金沙江、翻雪山、过草地、飞夺卢定桥。在饥饿、受伤、中弹,甚至是死亡的种种困难折磨下,红军战士决不低头,决不屈服,因为他们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二、被俘也绝不妥协。长征中有一位红军战士不幸被俘,反动派要杀他,他提出你们可以用刺刀把我杀死,把子弹省下来打日本侵略者,另一位红军战士在岩石上刻写“赤化全川”,赤化意味革命化、全川指整个四川,川字还没有刻完,因饥饿和过度劳累牺牲在岩石上,临终时手里还握着铁锤。
三、翻越高海拔金山。长征途中翻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这座山海拔四千多米,上下要走七十里路,高山严寒缺氧,红军战士都穿单衣,不少人冻坏了脚,在强烈阳光下得了雪盲,有些人坐下休息,就起不来了。有些人不慎滑下悬崖而牺牲。除夹金山外,红军还翻过梦笔山、打鼓山等大雪山。
四、每天都是在恶劣的天气和环境中。草地停一分钟都有被沼泽吞没的危险,气候变化无常,寒冷、饥饿、疾病、缺盐使红军战士四肢无力,粮食吃光只好吃野草,草地上水有毒,草也有毒,不少人中毒而死。
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彭德怀下令把自已坐骑在内的六匹牲口杀了,给红军战士充饥,自已却不忍心吃。晚间宿营以地当床,以天当被,战士们背靠背坐在湿地上,清晨醒来总有一批同志牺牲。

扩展资料:
历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934年4月,中央红军(1月,由红一方面军改称)在江西省广昌与国民党军进行决战,损失严重,形势危殆。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第7军团组成北上抗日先遣队,向闽浙皖赣边挺进,建立新的苏区;
命令红军第6军团从湘赣苏区突围西征,到湘中发展游击战争。中革军委派出两个军团分别北上、西征,意在调动国民党“围剿”军,以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但未能达到目的。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地区同红2、红6军团会合。红军第24师及地方武装共1.6万余人,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

  红军长征克服了长途跋涉,饥饿,国军围剿,恶劣的自然环境等等。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4年10月10日晚6点,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等领导人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共八万六千人从瑞金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转移时经过:江西瑞金出发——渡过于都河——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意义: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一部艰难的历史斗争。

1、恶劣的自然环境。少粮食给养。敌人的围攻堵截,沿途的民族问题等
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老人家的原话,言简意赅却寓意深远。在70年后的今天,这段话仍是对长征最精辟最全面最权威最生动的诠注。
长征毫无疑问是不朽的,长征精神也确实需要发扬光大,可长征对于70年后的我们还有没有意义呢?当然有,而且很多!但大多数国人渴望听到清新一点现代一点现实一点的长征精神,一种用老百姓的语言讲出来的长征精神。

在我这个小字辈看来,长征首先是人与三种极限的斗争:一是与人的生理极限的斗争,二是与人的心理极限的斗争,三是与自然极限的斗争。先说说理由 :
一、长征是人与人的生理极限之间的斗争。
长征为时一年,走了两万五千里,途中作战两万多次,可以说是无时无刻的不面临着战斗。有的是一天之中几次战斗,有的战斗一打就是几天。战斗间隙就是那漫长的行军,极少有休整时间。
关于长征,有这样一组数字:“中央红军,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位战士壮烈牺牲。”这还是平均数字,急行军时还要惊人。拿飞夺泸定桥为例,红军战士以疲惫之躯,一昼夜强行军二百四十里,而且还都是崎岖蜿蜒的山路,非战斗减员非常大。这是对人的生理极限的挑战,即便是没有战斗,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项运动能如此考验人的生理机能。
二、长征是人与人的心理极限之间的斗争。
长征途中每天都有人生病,有人掉队,有人牺牲。每时都有可能被子弹击中,每刻都有可能被疾病吞噬,途中不停的有战友掉入万丈深谷和茫茫沼泽,一觉醒过来后就会发现同伴悄悄的离去,一坐下去就会有人再也站不起来。最痛心的莫过于那些经过九死一生到达陕北的红军战士,敌人疾病雪山草地都未能将他们征服,几个带着麸皮的馒头却夺去了他们无比年轻的生命(长时间的饥肠辘辘早已使肠胃薄得像一张纸,再加上极其匮乏的医疗条件,才会有这种悲剧发生)。这种心理挑战不是一天,而是368天!
诸君不妨自问一下,你能迎接这种心理极限的挑战吗?
三、 长征是人与自然环境极限的斗争。
气候除了热带和极寒带,地表除了沙漠和海洋,连续走了368天共计2万5千里,红军什么都经历了。如果能有人比他们经历得更多,那就只有极少数职业探险家了。但红军是一支执行武装任务的军队,不是职业探险家。而且他们没有时间没有金钱没有药品也没有装备,更没法和职业探险家们比。这是与自然环境极限的殊死抗争,不管是谁想要否定都只能是睁着眼睛说梦话。
这样看来长征就不难理解了。挑战自然、挑战自我、挑战极限,这就是长征带给70年后的人们的第一认识或感性认识。现在不是流行野外生存、极限运动吗?这些运动的目的不就是挑战自然、挑战自我、挑战极限吗?
当然这未必能让人人理解,特别是对于一个喜欢安逸生活的人更是无法理解。现在很多国人只对现实感兴趣,对过去对未来没有兴趣;只对享受赚钱感兴趣,对吃苦付出没有兴趣;只对有利可图的感兴趣,对事不关已的没有兴趣……这样的人,有资格谈论长征吗?
至于对长征的理性认识,现在有些不同意见。但在遥远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有那么一群人,为了一种信念一种理想,上刀山下火海,心甘情愿毫无怨言的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这种精神即使你不能认同,也绝对应该尊重。
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没有一点精神将一事无成。长征是波澜壮阔的史诗,是无与伦比的传奇,它前无古人,它后无来者,它既不可复制,更无从假设。尊重客观事实,才是我们尊重历史的唯一选择。
将这种朴素的认识加以升华,就是一种伟大的长征精神,一种为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牺牲小部分人的精神,一种为了理想信念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精神,一种默默奉献不图任何回报的精神,一种舍弃名利、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精神,一种大公无私、宁死不屈、甘当苦行僧的精神,是一种排除万难不惜代价夺取最后胜利的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这样的精神,尤其是中国历史上从来就没缺乏过这种精神。
这种精神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演过很多次,这种精神一直在保佑民族前行。正因为中华从来就不缺乏忧国忧民、高风亮节、以天下为已任之士,所以华夏能繁衍生息五千年而不止。他们的名字都被记在书中,颂在口中,听在耳中,刻在心中。他们的精神与长征精神相同之处不是太多太多了吗?所以长征精神不是中国历史上的特例,它是中华深厚的人文积累的必然,是民族精神气节特性凝聚的必然,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集中爆发的必然,没有这种底蕴就不可能有空前绝后、惊世骇俗、艰苦卓绝的两万五千里长征。
向长征途中的烈士致敬!向所有掩护、帮助红军的国人致敬!向所有老红军致敬!您们的壮举写就了一个词叫长征,您们的意志凝聚了一种力量叫长征精神,您们的业绩将永永远远激励后人奋勇前行,您们的名字将永永远远和巍巍华夏一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克服的困难可多了
1、内部的政治斗争;
2、国军的围追堵截(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
3、没有根据地,没有群众基础,缺衣少食;
4、装备也不如国军(推理的,不知实际情况,应该至少赶不上中央军)。

我觉得红军长征是共产党部队最艰难的时候,名曰:长征,实际上是被迫转移,逃命。
按照常理讲,部队减员到一定程度就会溃散,但是共产党的部队在血站湘江之后,大部分减员后都没有溃散,这应该是信仰的作用,这是最难能可贵的(所以共产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考核中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是否走过长征)。
蒋介石在长征这么好的形势下都没有消灭毛泽东的部队,就应该隐隐感觉到不妙,
而毛泽东在如此恶劣的形势下可以生存下来,就会更加有信心共产党的部队能够取得天下。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战胜了种种艰难险阻,行程二万五千里 不怕牺牲、前赴后续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困难:爬雪山,过草地,时刻面临国民党部队的围追堵截,还有弹尽粮绝的困境等等。
精神:不畏艰险,勇于拼搏,不怕牺牲,坚定地爱国主义精神。

  • 红军长征中克服的困难有哪些
  • 答: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2)困难:①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②摆脱敌人的 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③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爬 雪山、过草地)。④不畏路途遥远。

  • 指出红军在长征中克服了哪些方面的艰难险阻
  • 答:2、草地 过草地的时候,没有吃的东西。贺老总把自己的马杀了,并天天钓鱼做成鱼汤,给关向应吃。作为红二方面的司 令,也都没有粮食吃。3、医药 在长征途中受伤的战士,没有医药,只能掉队。如果被敌人抓住,就被 害 了。4、气候,红军战士经常要在恶劣气候下行军,例如下大雨的时候。这样很容易生...

  • 红军长征困难和解决方法
  • 答:二、红军长征中克服了哪些困难 1、过雪山,饥寒交迫 长征是红军的一次惊天动地的壮举,他们巧渡金沙江、翻雪山、过草地、飞夺卢定桥。在饥饿、受伤、中弹,甚至是死亡的种种困难折磨下,红军战士决不低头,决不屈服,因为他们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坚持到底,就是胜利。2、被俘也绝不妥协 长征中有一位红...

  • 红军翻越老山界克服了哪些困难这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结合具体_百度...
  • 答:红军克服的困难主要有三方面:1是老山界的高和险,比如上山的路程有三十里,而且很陡,特别是雷公岩,几乎是九十度的垂直石梯,只有一尺多宽。2、是红军部队不是轻装行军,有伤员、病员以及马匹等随行,同时补给比较困难,战士们吃不饱饭,休息条件也很恶劣,比如作者就是夜里在山上露宿的。3、是后...

  • 红军在长征途中经历了哪些磨难才得以胜利?这反映了革命先烈们怎样的精...
  • 答:红军长征所遇到的困难可谓多多,主要有:1.敌军的围追堵截,地上几十万大军前面堵,后边追,左右拦截,这就靠红军和敌人英勇作战,就是一个打,那真叫一个杀开一条血路,夺路而行;当然,全靠打也不行,还靠一个走,这个走不是慌慌张张地跑,象长征初期时叫敌人撵着跑,遵义会议后,在毛公泽东...

  • 老屮界:红写克服了什么困难?怎样克服的?表现了什么精神?
  • 答: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的困难:一是,走路难(“向上看……就在脚底下。”“陡峭极了……只有一尺多宽。”山路陡峭,悬崖峭壁。);二是,睡觉难(“路只有一尺来宽……不就骨碌下去了么”,“寒气逼人……浑身打着颤”,宿营峭壁,半夜冻醒。);三是,吃饭难(“肚子很饿,力气不够”,粮食奇缺...

  • 红军长征克服了哪些困难?
  • 答:红军长征克服了长途跋涉,饥饿,国军围剿,恶劣的自然环境等等。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

  • 红军长征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
  • 答:一、山乱州高路险:红军长征途中,面临着崎岖的山路和高耸入云的险峻山峰,加之人烟稀少,使得行军异常艰难。二、缺医少药:在长征过程中,红军面临着药品和医疗设备的严重短缺,许多伤员因此无法得到及时治疗。三、断粮欠饷:由于长时间的行军和战争消耗,红军的粮食和经费供应时常出现短缺,士兵们常常处于...

  • 七律长征中,出现的五个困难分别是怎样过
  • 答:七律长征中,出现的五个困难分别是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

  • 红军在长征中遇到了哪些困难
  • 答:红军长征中遇到的困难有:1、在军事上 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敌军的围追堵截,地上几十万大军前面堵,后边追,左右拦截,这就靠红军和敌人英勇作战,就是一个打,那真叫一个杀开一条血路,夺路而行;当然,全靠打也不行,还靠一个走,这个走不是慌慌张张地跑,象长征初期时叫敌人撵着跑,...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