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不动心章孟子原文及翻译

2024-06-01m.verywind.com
~

不动心章孟子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公孙丑问曰:夫子加齐之卿相,得行道焉,虽由此霸王,不异矣。如此,则动心否乎?孟子曰:否;我四十不动心。曰:若是,则夫子过孟贲远矣。曰:是不难,告子先我不动心。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

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

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

曰:不动心有道乎?”曰:有。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桡,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之。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

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翻译

公孙丑问道:老师若晋升为齐国的卿相,能够实现自己的主张,即使从此而成就霸业、王业,也是不足为奇的。果然能这样,您是不是〔有所惶恐〕而动心呢?孟子说:不,我四十岁以后就不再动心了。公孙丑说:像这样看来,老师比孟贲强多了。

孟子说:这个不难,告子能不动心比我还早呢。公孙丑说:“不动心有方法吗?”孟子说有的。北宫黝的培养勇气:肌肤被刺不后退,眼睛被刺也不眨。想着输给对手一毫毛,就如同大庭广众中遭鞭挞。既不能忍受卑贱之人的侮辱,也不能忍受大国君主的侮辱。

他看待刺杀大国君主如同刺杀卑贱之人一样;对各国的君主毫不畏惧,挨了骂,一定回敬。孟施舍培养勇气的方法,他说:我看待不能战胜的敌人,跟看待足以战胜的敌人一样。如果先估量敌人的力量这才进攻,先考虑胜败这才交锋,是害怕强敌大军的人。

我岂能做到遇敌必胜呢?能做到无所畏惧罢了。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这两个人的勇气,我不知道谁更胜一筹,即便这样,孟施舍的比较简单易行。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喜欢勇敢吗?我曾经从我的先生那里听到过什么叫“大勇”。

反躬自问,自己不占理,对方即便是最下贱的人,我也不去恐吓他;反躬自问,自己占了理,即便有千军万马,我也勇往直前。孟施舍保养一股无所畏惧的气概,但比不上曾子保养一种更简单易行的价值判断。”

公孙丑说:我冒昧地问问,老师您的不动心和告子的不动心,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说:告子曾说:言语上看不出有善意,就不管他心里头如何有善意;心里头看不出有善意,就不管他意气感情上如何有善意。我认为,心里头看不出有善意,就不管他意气感情上如何有善意。

是对的。言语上看不出有善意,就不管他心里头如何有善意,这不对。因为心中的意志统帅着意气感情,意气感情充斥体内。心中意志到了哪里,表情动作举止也跟着洋溢在那里。所以我说:要坚定心中意志,也不要滥用表情动作举止。

公孙丑说,您既然说,心中意志到了哪里,表情动作举止也跟着洋溢在那里,可是您又说:要坚定心中意志,也不要滥用表情动作举止。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心志闭塞,表情动作举止也将随之逝去;表情动作举止闭塞,心中意志也必然受到影响。



  •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是什么意 ...
  • 答:’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白话译文】公孙丑问道:“如果让您担任齐国的卿相,能够实行您的主张了,那么即使因此而建立了霸业或王业,也不必感到奇怪。如果这样,您动心不动心呢?”孟子说:“不,我四十岁起就不动心了。”公孙丑说:“如果这样,老师就远远超过孟贲了。”孟子说:“...

  • 如何理解孟子的“不动心”?
  • 答:不动心时无所畏惧,无所畏惧故而不动心。孟子进而评价北宫黝与孟施舍养勇的不同:“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约,朱熹解释为“要”,即要点,重点。意思是孟施舍相比北宫黝而言更能掌握不动心的要点。因此北宫黝与子夏相似。《四书章句集注》中朱熹...

  • 九年级文言文孟子
  • 答:」 译文是:孟子说:“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先王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才有不忍伤害别人的政治。 用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施行不忍伤害别人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中转动它那么容易。之所以说人都有不忍伤害别人的心,(根据在于,)假如现在有人忽然看到一个孩子要掉到井里去了,都会有惊恐同情的心情——...

  • 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
  • 答: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⑴原文: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

  • 初二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
  • 答:初二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全文翻译
  •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翻译为: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这句话出自《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原句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是:所以...

  • 孟子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 答:翻译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有利于作战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

  • 《孟子》两章文言文现象
  • 答:1. 《孟子》两章,原文及翻译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

  • 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 全文含义赏析总结
  • 答:富贵不能淫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

  • 孟子四则原文及翻译
  • 答:孟子四则原文:(一)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能冲之,不足以事父母。”(二)孟子曰:“矢人岂不仁于函人哉?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

    户户网菜鸟学习
    联系邮箱
    返回顶部
    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