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六韬》原文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颜氏家训・书证篇原文及翻译,颜氏家训・书证篇原文及翻译_百度知 ...
  • 答:《苍》、《雅》及近世字书,皆无别字,唯王羲之《小学章》独“阜”旁作“车”。纵复俗行,不宜追改《六韬》、《论语》、《左传》也。“也”是语已及助句之辞,文籍备有之矣。河北经传,悉略此字。其间字有不可得无者。至如“伯也执殳”,“於旅也语”,“回也屡空”心,“风,风也,...

  • 《六韬》龙韬·王翼原文及译文
  • 答:龙韬·王翼 作者: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王者帅师,必有股肱羽翼以成威神,为之奈何?”太公曰:“凡举兵帅师,以将为命。命在通达,不守一术。因能授职,各取所长,随时变化,以为纲纪。故将有股肱羽翼七十二人,以应天道。备数如法,审知命理,殊能异技,万事毕矣。”武王曰:“请问其目。

  • 六韬怎么翻译六韬原文及翻译
  • 答:1、《六韬·武韬·文伐》原文:文王问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节:“一曰,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好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二曰,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中必衰。廷无忠臣,社稷必苊。“三曰,阴赂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

  • 六韬龙韬军势原文及翻译
  • 答:原文:孙子曰:凡兴师举兵,必先察地形,作主客之计,此为不可失也。若我不能知其敌之情,以兵击之,必自败。能知敌之情者,引而益之,不能知敌之情者,决而走之,不知敌情者,误而走之。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夫兵者,诡道也。

  • 《六韬》龙韬·励军原文及译文
  • 答:龙韬·励军 作者: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令三军之众,攻城争先登,野战争先赴,闻金声而怒,闻鼓声而喜,为之奈何?”太公曰:“将有三。”武王曰:“敢问其目。”太公曰:“将冬不服裘,夏不操扇,雨不张盖,名曰礼将;将不身服礼,无以知士卒之寒暑。出隘塞,犯泥涂,将必先下步,...

  • 《六韬》龙韬·军势原文及译文
  • 答:龙韬·军势 作者: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攻伐之道奈何?”太公曰:“资因敌家之动,变生于两阵之间,奇正发于无穷之源。故至事不语,用兵不言。且事之至者,其言不足听也;兵之用者,其状不足见也。忽而往,忽而来,能独专而不制者,兵也。“夫兵闻则议,见则图,知则困,辨则危。故...

  • 《六韬》文韬·盈虚原文及译文
  • 答:文韬·盈虚 作者:姜子牙 文王问太公曰:“天下熙熙,一盈一虚,一治一乱,所以然者,何也?其君贤不肖不等乎?其天时变化自然乎?”太公曰:“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安而民治,祸福在君不在天时。”文王曰:“古之贤君可得闻乎?”太公曰:“昔者帝尧之王天下,上世所谓贤君也。”...

  • 《六韬·犬韬·战车》赏析
  • 答:【原文】武王问太公曰:“战车奈何?”太公曰:“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也。凡车之死地有十,其胜地有八。”武王曰:“十死之地奈何?”太公曰:“往而无以还,车之死地也。越绝险阻,乘敌远行者,车之竭地也。前易后险者,车之困地也。陷之险阻而难出...

  • 《六韬·文韬·守土》赏析
  • 答:【原文】文王问太公曰:“守土奈何?”太公曰:“无疏其亲,无怠其众,抚其左右,御其四旁。无借人国柄,借人国柄,则失其权。无掘壑而附丘,无舍本而治末。日中必慧,操刀必割,执斧必伐。日中不彗,是谓失时;操刀不割,失利之期;执斧不伐,贼人将来。涓涓不塞,将为江河。__不救,...

  • 《六韬》龙韬·兵征原文及译文
  • 答:龙韬·兵征 作者:姜子牙 武王问太公曰:“吾欲未战先知敌人之强弱,预见胜负之征,为之奈何?”太公曰:“胜负之征,精神先见,明将察之,其效在人。谨候敌人出入进退,察其动静,言语妖祥,士卒所告。凡三军说怿,士卒畏法,敬其将命,相喜以破敌,相陈以勇猛,相贤以威武,此强征也。三军数...


    网友点评:

    政雍杜19530638499:   《太公兵法》 -
    红古区791回复: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旧题周朝的姜尚(姜太公),普遍认为是后人依托,作者已不可考.现在一般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代. 评价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对后代的军事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被誉为...

    政雍杜19530638499: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什么意思 -
    红古区791回复: 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译文 不能因为自己身居高位而看轻别人,也不要因为自己意见独特而听不进部下的意见,不可以凭借自己功绩显赫就失去人忠信本分的品质.

    政雍杜19530638499:   文韬武略解释 -
    红古区791回复: [释义] 文有计谋;武有策略.指智勇双全.韬、略:《六韬》、《三略》是古代的兵书;后来称用兵的计谋策略叫韬略. [语出] 明·施耐庵《水浒》:“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 [辨形] 韬;不能写作“滔”. [近义] 文武双全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当晚;董宣召见水丘岑;在书房里详谈;果然不错;~都还说得过去.

    政雍杜19530638499: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是什么意思? -
    红古区791回复: 意思:雷声来得非常快,连捂耳朵都来不及.比喻动作和事件来得突然,猝不及防. 出处:战·姜子牙《六韬》 原文节选:无恐惧,无犹豫.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莫过狐疑.善战者见利不失,遇时不疑,失利后时,反受其殃.故...

    政雍杜19530638499:   "武王伐纣;雪深丈余;……既而克殷;风调雨顺."《六韬》的那一篇 -
    红古区791回复: 属于逸文,今本不存,原本是收录在《犬韬》篇旧唐书《礼乐志》引“太公六韬”云: 武王伐纣,雪深丈余,五车二马,行无辙迹,诣营求谒,武王...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