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读后感1000字

2024-06-05来源:本站编辑

  • 《孟子》的心得作文(五篇)
  • 答:孟子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孟子》也可谓是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从中学及大学语文中,我们对孟子及他的一些言论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也学习了《孟子》中的部分篇章。但就我个人而言还未全文的去学习、品味过《孟子》,而这一次品读名著并写 读后感 正是一个契机。于是我早早地就去图书馆借回了《孟子直解》一书,慢慢开...

  • 儒家经典《孟子》读后感
  • 答:儒家经典《孟子》读后感篇1 孟子经常用一些完整的小故事、寓言来表达自己地观点和看法。而这些小故事和寓言就慢慢变成了今天我们常用地成语,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再作冯妇”等等,可见孟子思想对我们地影响对我们来说不可不谓深厚。 孟子所说的“揠苗助长”演变到今天一般都说成是“拔苗助长”...

  • 《孟子》读后感5篇精选例文
  • 答:总之,通过诵读《孟子》我收获了很多很多,但我深深的知道经典不厌不回读,每读一遍就会增加一分对《孟子》的理解。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常读《孟子》,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品格学习。 《孟子》读后感三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

  • 孟子读后感心得范文
  • 答:孟子读后感心得范文篇1 暑假期间,我读了《孟子》一书,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古人对生活的理解。 《孟子》告诉我们的都是做人的道理。其中有一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说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孟子》的读书心得范文5篇
  • 答:《孟子》的读书心得范文二 往事跨越千年,永恒的,是智慧;不变的,是思想。作为一代亚圣——孟子,这位儒家宗师,一生推崇其人生主张,游说各国,后来隐退著书立说,为后世留下这包含了永不褪色的儒家 文化 的《孟子》。 程颐曾说过:“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

  • 孟子粱惠王读后感1000
  • 答:《孟子》读后感 他自幼接受严格教育,留下“孟母三迁”这样广为人知的故事,他曾游历齐、宋、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与弟子讲学著书,他被后人尊为亚圣.没错,他就是大学者孟子. 孟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诸侯之间战争以兼并为主,社会的战乱程度比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有过之而无不及.正是在这样的时...

  • 孟子学生读后感范文
  • 答:孟子学生读后感范文篇1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大概理解为:读书是好事,但是不能完全盲目的迷信书本,不能盲目的完全相信它,应该辩证去看待问题,过度的相信它,而迷失自己,不如不看。 这些年,我们翻开手机,随处可见的网络毒鸡汤,好像在随时告诉我们,身边的所有人都是有问题的。 最经常听到的:别人的女朋友...

  • 孟子读后感
  • 答:篇一:孟子读后感 孟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跟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鼻祖。 在了解孟子以前,我都觉得孟子是同一朝代的,可是,这本书刚开始看,就打破了我原先的想法。其实孟子是孔子去世很久;才出生的。小时候,孟子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很崇拜孔圣人,十几岁的时候,它还去过鲁国,相知孔圣人的门第来叫自己,...

  • 孟子读后感
  • 答:孟子读后感范文(一) 《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

  • 孟子通译读后感
  • 答:1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孟子》这本书,这是一本能教育我们怎样做人的书,同时也是一位良师益友.所谓闻名不如见面,今天,我就有幸读到了这本能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书.关于教我们怎样做人的书我读的不多,但也涉猎过一些,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但这本书对我影响比较大.这本书主要写了战国...


    网友点评:

    贾追震19366834361:   《孟子·梁惠王》读后感600 -
    蚌山区77回复: 2010年暑假,利用休息时间翻了翻尘封许久的四书五经,在读至《孟子·梁惠王章》时,见孟老夫子与齐宣王针锋相对,旁征博引,利用梁惠王的诸多谬论式的发问,避实击虚将自己的论点反拨回去,同时还起到了谆谆诱导的目的. 正因为如...

    贾追震19366834361:   孟子诵读本梁惠王上的读后感 -
    蚌山区77回复: 读后感如下: 没有固定的产业,却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只有士人能做到. 至于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随之就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如果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就会胡作 非为,坏事没有不干的了.等到犯了罪,然后就用 法处置他们,这就像是安下罗网坑害百姓.哪有仁人做了君 主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理的呢?所以贤明的君 主所规定的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他对上足够奉养父母,对下足够养活妻儿,好年成就终年能吃饱,坏年成也能免于饿 这样之后督促他们一心向善,百姓也就乐于听从了.

    贾追震19366834361:   写一篇“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有关的作文 -
    蚌山区77回复: 阳光总在风雨后 ——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 安逸享乐往往能使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物质上的享受,但这往往是堕落的开端;忧愁祸患的确会给人带来身心上的痛苦,但却是催人奋进的精神食粮.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所列举...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