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孟子许行》翻译

2024-06-03来源:本站编辑

  • 许子以釜甑,以铁耕乎? 什么意思 谢谢亲
  • 答:许先生用铁锅瓦甑做饭,用铁制农具耕种吗?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孟子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曰:“然。”“自力之与?”曰:“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

  • 古代汉语上 第四单元 孟子翻译合集
  • 答:孟子说:“许子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服吗?”陈相说:“不,许子穿未经纺织的粗麻布衣。”孟子说:“许子戴帽子吗?”陈相说:“戴帽子。”孟子说:“戴什么帽子?”陈相说:“戴生绢做的帽子。”孟子说:“自己织的吗?”陈相说:“不,用粮食换的。”孟子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织呢?”陈相说:“对耕种有...

  • 滕文公问为国 翻译
  • 答:如果没有固定生活的信心,就会放荡任性,胡作非为,无恶不作。等到陷入罪网,然后对他们施以刑罚,这等于是设下网罗陷害民众。哪里有爱民的国君当政,却干出陷害民众的事呢?所以贤明的君主必须谦恭俭朴,礼贤下士,向百姓征税有制度。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作者:孟子战国时期邹国(今...

  • 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任”在这里用的是引申意“行装...
  • 答:形声。从人,壬声。甲骨文字形。壬是任的初文。壬即担荷的担子的竖立形。本义:挑担;荷:肩负。翻译:孔子逝世,(弟子们服丧)三年后,收拾行李将要各自回去。出处:《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作者:孟子

  • 许行的文章简介
  • 答:《许行》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作者孟子(前372-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今山东邹城)人,他是孔子孙子子思(孔伋)的门人,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

  • 《滕文公上》翻译
  • 答:翻译:陈相见到了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文公倒确实是贤明的君主;虽然如此,他还不懂得(贤君治国的)道理。贤君与人民一起耕作养活自己,一面烧火做饭,一面治理天下。现在,滕国有堆满粮食钱财的仓库,这是侵害百姓来供养自己,哪能称得上贤明呢?”孟子问:“许子一定是自己种了粮食才吃饭的吗...

  •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为翻译
  • 答: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为翻译的回答如下:“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是《孟子·滕文公上》中的一句,意思是如果实行许子的主张,那么市场上物价统一,不会有假冒商品,国家中也没有欺诈行为。这里涉及到许子的主张,即实行一种“无为而治”的政策。这种政策的核心是让市场自由运行,...

  • 孟子滕文公上翻译: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 答:按照许子的办法去做,便是彼此带领着去干弄虚作假的事,哪里能治好国家

  •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是判断句吗
  • 答:不是。此句翻译为“相见到许行后非常高兴,完全放弃了他原来所学的东西而向许行学习”。此句为陈述句。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不是判断句。此件出自于《孟子》卷五《孟子·滕文公上》,《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

  • 文言文扩大
  • 答:《孟子•许行》 (2) 扩大义:泛指一切焚烧。 ⑨雌(1) 原义:雌性之鸟。 如: 雌,鸟母也。 《说文•隹部》 谁知鸟之雌雄。《诗•小雅•正月》 (2) 扩大夂:凡具有阴性属性的事 物都可称为“雌”。 2. 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二)2009-07-30 22:37(一三)学弈【原文】弈秋,通...


    网友点评:

    厉皆师15841964377:   何为“贤者与民并耕而食”?
    曹县151回复: 单句翻译:贤君应和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 全文翻译: 有个研究神农学说的人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走到门前禀告滕文公说:“远方的人,听说您实行仁政,愿意...

    厉皆师15841964377:   《三过其门而不入》有关习题 -
    曹县151回复: 改正下面句子中的译文.1.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即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译文]远方的人不服,就搞好德政教化而把他们招来;他们既来到这里,就会安心地住在这里.2.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孟子·许行》) [译文]在这个时候,禹在外治水八年,三次经过自己家门却没有进去,他虽然想亲自耕种,能得到吗?3.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孙子·谋政》) [译文]所以善于用兵的人,屈服于人家的兵力,就不能战斗了.4.事智者则法败,用力者寡则国贫.(《韩非子·五蠹》) [译文]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多,法制就要败坏;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少,国家就要贫弱.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