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战国策》中的名篇

2024-05-27来源:本站编辑

  • 战国策的名篇
  • 答:苏秦以连横说秦(成语前倨后恭的出处)冯谖客孟尝君(成语狡兔三窟、高枕无忧的来源)赵且伐燕(成语鹬蚌相争、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渔翁之利的来源 )邹忌讽齐王纳谏(成语门庭若市的来源)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唐雎不辱使命

  •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的译文
  • 答:译文:有再说让长安君做人质的,老妇(我)必定对他脸上吐唾沫。出处:战国刘向《触龙说赵太后》。原文节选: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译文:赵太后刚刚执政,秦国就加紧...

  • 冯谖客孟尝君的译文是什么?
  • 答:(《史记·孟尝君列传》) 冯谖有超人的智慧,极具战略眼光。他抱着对孟尝君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为孟尝君政治地位的稳定出谋划策。在孟尝君做齐国相国的几十年时间里,“无纤介之祸”(《战国策·齐策》),是与冯谖的精心谋划分不开的。 扩展资料: 作品背景 这是《战国策》的又一名篇。属《战国策·齐策四》。

  • 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于哪里
  • 答:狡兔三窟的典故出自《战国策·齐策四》。狡兔三窟指的是狡猾的兔子会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用来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但在现代汉语中,该成语具有贬义色彩,通常在表示某人工于心计为人狡猾的时候使用。狡兔三窟形容特别狡猾的人,语出《战国策》的名篇《冯谖客孟尝君》,指的是孟尝君与他的门客的故事...

  • 把一个故事的高潮部分放到结尾有什么表达效果?
  • 答:五、课堂小结 本文表现了唐雎忠于使命、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揭露了秦王骄横狡诈、外强中色厉内荏 的本质,形象鲜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唐雎大义大勇,肩负国家重任,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英勇无 畏的精神值得我们后人学习。我们要力求走出自我樊篱,表现出大我的豪情与气势。像苏武、唐雎、闻一 多、周恩来...

  • 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
  • 答:终于刷完长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很少追剧,但身边很多朋友推荐,还是没能免俗。虽然很多宅斗,宫斗片段并不喜欢,但不得不说片中的很多道理,非常值得借鉴的。特别让我印象很深的一句话是“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这句话出自《战国策》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触龙先生告诉赵太后,...

  • 《战国策》名篇内容是什么?
  • 答:《战国策》作品主要记述了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共245年间,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或者说记录了战国时纵横家游说各国的活动和说辞及其权谋智变斗争故事,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资料年代大部分出于...

  •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句式
  • 答:这句话出自《触龙说赵太后》一文,原文选段中有人提到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而不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这是因为媪认为长安君的能力不如燕后,所以认为他不能胜任这个职位。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

  • ...出自《战国策》的哪一篇?能不能把前后都发一下(原文即可)
  • 答:《战国策.秦策一》张仪说秦王曰:“臣闻之,‘弗知而言为不智,知而不言为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不审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大王裁其罪。“臣闻,‘天下阴燕阳魏,连荆固齐,收馀韩,成从,将西南以与秦为难。’臣窃笑之。世有‘三亡’,而天下得之,其此之谓乎!臣闻之曰:...

  • 成语“狡兔三窟”出自哪里?
  • 答:狡兔三窟这个成语,它出自《战国策·齐策·冯谖客孟尝君》,具体的我给你们解释一下这个词语的来源。冯谖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君子孟尝君田文门下的一个门客,在吃这一方面,他可是挑剔的很。要求很高,不仅要求餐餐有鱼有肉,外出还要有专车接送,但一直也没做出什么实事来。有一天,孟尝君受不了了,...


    网友点评:

    蒯傅滢17282678514:   触龙说赵太后,里的长安君,历史上长安君最后回到赵国了吗? -
    聊城市1273回复: 长安君的后来史实不祥. 《触龙说赵太后》是《战国策》中的名篇.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威...

    蒯傅滢17282678514:   战国策里面33篇是不事个故事 -
    聊城市1273回复: 是一个个分开的故事《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