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网 导航

《论语》五则原文

2024-06-04来源:本站编辑

  • 论语原文与翻译
  • 答:《孟子》合称“四书”。(二)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 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 政》篇,第六,七则见于《雍也》篇,第八,九则见于《述...

  • 《论语》前五则翻译
  • 答:[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 论语全文解释
  • 答:论语十则 先秦: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

  • 论语前六则原文
  • 答: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面对任何事都能从容面对不疑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随自己心意,想怎样就怎样,而不逾越法度规矩。”出处:出自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所著《论语》。

  • <<论语>>五则,解释第2则,第3则.
  • 答:《论语》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句,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以知之者突出好之者,再紧承好之者突出乐之者。这就如同数学中的逻辑推导,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使用了顶针的修辞。顶针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它是用前一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邻接的两个...

  • 五则论语翻译及赏析
  • 答:关于论语泰伯原文 《泰伯》第一章: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泰伯》第二章: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泰伯》第三章: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

  • 论语原文及翻译赏析
  • 答: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翻译:懂得它不如爱好它,爱好它不如以它为乐。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翻译:读书的人不可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翻译:三军中...

  • 论语前十五则
  • 答:论语成书: 孔子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作成《论语》。与其最为卓出的衣钵(bō)继承者孟子统称为“孔孟”。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主张依照礼仪和本分行事,“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与孟子并称“...

  • 求高三文言文 论语七则 原文~
  • 答:第一则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①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②也。君子去仁,恶乎③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④仁,造次⑤必于是,颠沛⑥必于是。”第二则子曰:“贤哉,回也①!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②,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贤哉...

  • 论语六则原文
  • 答:【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并时常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


    网友点评:

    柏妻贪14737378594:   论语原文、翻译、自己的感悟 -
    全南县1840回复: 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三十岁做事能合于礼,四十岁能辨惑解疑,五十岁能知晓自然规律,...

    柏妻贪14737378594:   论语十则 表明孔子非常谦虚的句子是__________.课文 《论语》五则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 -
    全南县1840回复: [答案]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又有哪些做到了?”

    返回顶部
    联系邮箱
    户户网菜鸟学习移动学习网